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土地书写的文化审视与反思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岚嘉
许燕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1,共7页
土地作为一种文学命题有着较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母题形态,人类的文化之根深深地根植于深沉而厚重的土地,并因此成为人类文化的强大载体与象征符号。关于土地的书写不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于人类的话题。在不同的文化...
土地作为一种文学命题有着较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母题形态,人类的文化之根深深地根植于深沉而厚重的土地,并因此成为人类文化的强大载体与象征符号。关于土地的书写不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于人类的话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土地会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涵义。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土地是20世纪乡土文学中作家们一再书写的重要意象,对大地母亲的赞美与眷恋一直是乡土文学的重要源泉。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展开,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土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和文化裂变,有关它的书写显现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质,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显著变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加重,大量的农耕用地荒芜;文化的裂变使得乡村土地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体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农民们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土地不再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农村原有的生存秩序以及和谐状态被打破,漂泊在城市的农民们面对着钢筋水泥,对土地只剩下了回忆。然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土地被抛弃的命运或许也将是大势所趋,作家们在留恋与困惑之间徘徊却又无能为力,是该坚守土地还是放弃土地是矛盾的冲突和焦点,文章试就这样的文化现象作一尝试性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土地
书写
文化语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叙事及生态指向--基于《非洲故事集》的文本考察
2
作者
徐丽丽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5-50,共6页
随着空间转向浪潮的到来,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崭新的叙事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推动着文本叙事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文学文本的阐释空间。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非洲故事集》以空间意象建构篇章,通过空间隐...
随着空间转向浪潮的到来,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崭新的叙事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推动着文本叙事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文学文本的阐释空间。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非洲故事集》以空间意象建构篇章,通过空间隐喻呈现作者的空间思想,成就作品无限的解读空间。从广袤自然空间的土地书写,到家园空间的归属,再到内心小我的心理空间无不在《非洲故事集》中得到完美印证,而由此引发的空间思考,以及人与自然、种族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层生态哲思,尤显意义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隐喻
土地
书写
家园意识
心理空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佩甫的土地书写
3
作者
樊会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2,共8页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1970年代集体中的苦难与温情;1980年代变革中的困惑与不安;1990年代至今发展中的危机与忧虑。李佩甫的土地书写坚守人文主义文学立场,关注农民在土地制度中的地位、情感需求以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主张以人为本考虑土地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从文学角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土地
书写
人文情怀
豫中平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梁斌的日常化土地革命书写
4
作者
阎浩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梁斌的《红旗谱》并不属于“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类型。日常性的基调,使得它在对地主品性、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地主致富原因、革命伦理与日常伦理冲突的表现方面,呈现出诸多“非典范”特征,内涵上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梁斌土...
梁斌的《红旗谱》并不属于“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类型。日常性的基调,使得它在对地主品性、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地主致富原因、革命伦理与日常伦理冲突的表现方面,呈现出诸多“非典范”特征,内涵上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梁斌土地革命叙事非典范性的最主要成因,是他对生活细节写实的坚持,还源自他有意追求与别人同类题材的“不一样”。他有将作品流传后世的追求,因而不以宣传鼓动为第一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土地
革命
书写
日常性
《红旗谱》
《翻身记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丁玲土地革命书写的马鞍形轨迹
5
作者
阎浩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19,共6页
考察丁玲1931至1948年的土地革命书写可以发现,它们在叙事伦理及艺术处理上有明显差异,有一个马鞍形演变轨迹。早期的《田家冲》与《母亲》从个体生命体验角度切入,中期的《东村事件》是对"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模式的尝试,但这...
考察丁玲1931至1948年的土地革命书写可以发现,它们在叙事伦理及艺术处理上有明显差异,有一个马鞍形演变轨迹。早期的《田家冲》与《母亲》从个体生命体验角度切入,中期的《东村事件》是对"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模式的尝试,但这一尝试并不太成功,因而,后期的《桑干河上》及《严寒日子》在适应新的创作规范的同时,又探寻新的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一马鞍形轨迹的形成,取决于作家独特的个人境况与创作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土地
革命
书写
叙事伦理
演变轨迹
个人境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土地书写的文化审视与反思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岚嘉
许燕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金
2014年度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藏地汉语长篇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4czw068)
文摘
土地作为一种文学命题有着较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母题形态,人类的文化之根深深地根植于深沉而厚重的土地,并因此成为人类文化的强大载体与象征符号。关于土地的书写不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于人类的话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土地会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涵义。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土地是20世纪乡土文学中作家们一再书写的重要意象,对大地母亲的赞美与眷恋一直是乡土文学的重要源泉。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展开,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土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和文化裂变,有关它的书写显现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质,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显著变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加重,大量的农耕用地荒芜;文化的裂变使得乡村土地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体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农民们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土地不再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农村原有的生存秩序以及和谐状态被打破,漂泊在城市的农民们面对着钢筋水泥,对土地只剩下了回忆。然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土地被抛弃的命运或许也将是大势所趋,作家们在留恋与困惑之间徘徊却又无能为力,是该坚守土地还是放弃土地是矛盾的冲突和焦点,文章试就这样的文化现象作一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
新世纪
土地
书写
文化语境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叙事及生态指向--基于《非洲故事集》的文本考察
2
作者
徐丽丽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5-50,共6页
基金
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7A0161)
安徽农业大学2019年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9zs15zd)。
文摘
随着空间转向浪潮的到来,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崭新的叙事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推动着文本叙事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文学文本的阐释空间。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非洲故事集》以空间意象建构篇章,通过空间隐喻呈现作者的空间思想,成就作品无限的解读空间。从广袤自然空间的土地书写,到家园空间的归属,再到内心小我的心理空间无不在《非洲故事集》中得到完美印证,而由此引发的空间思考,以及人与自然、种族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层生态哲思,尤显意义非同一般。
关键词
空间隐喻
土地
书写
家园意识
心理空间
Keywords
spatial metaphor
land writing
homeland consciousness
psychological space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佩甫的土地书写
3
作者
樊会芹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2,共8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批评的问题域及其话语构型研究"(2015BWX03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李佩甫小说研究"(2017-ZZJH-462)
文摘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1970年代集体中的苦难与温情;1980年代变革中的困惑与不安;1990年代至今发展中的危机与忧虑。李佩甫的土地书写坚守人文主义文学立场,关注农民在土地制度中的地位、情感需求以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主张以人为本考虑土地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从文学角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李佩甫
土地
书写
人文情怀
豫中平原
Keywords
Li Peifu
land writing
humanistic feeling
Middle Henan Plai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梁斌的日常化土地革命书写
4
作者
阎浩岗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研究”(15BZW146)。
文摘
梁斌的《红旗谱》并不属于“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类型。日常性的基调,使得它在对地主品性、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地主致富原因、革命伦理与日常伦理冲突的表现方面,呈现出诸多“非典范”特征,内涵上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梁斌土地革命叙事非典范性的最主要成因,是他对生活细节写实的坚持,还源自他有意追求与别人同类题材的“不一样”。他有将作品流传后世的追求,因而不以宣传鼓动为第一要务。
关键词
梁斌
土地
革命
书写
日常性
《红旗谱》
《翻身记事》
Keywords
Liang Bin
writing of agrarian revolution
universality
Hongqi Pu
Fanshen Jishi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丁玲土地革命书写的马鞍形轨迹
5
作者
阎浩岗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研究"(15BZW146)
文摘
考察丁玲1931至1948年的土地革命书写可以发现,它们在叙事伦理及艺术处理上有明显差异,有一个马鞍形演变轨迹。早期的《田家冲》与《母亲》从个体生命体验角度切入,中期的《东村事件》是对"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模式的尝试,但这一尝试并不太成功,因而,后期的《桑干河上》及《严寒日子》在适应新的创作规范的同时,又探寻新的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一马鞍形轨迹的形成,取决于作家独特的个人境况与创作追求。
关键词
丁玲
土地
革命
书写
叙事伦理
演变轨迹
个人境况
Keywords
Ding Ling
Land Revolution Writing
Narrative Ethics
Evolution Track
Personal Situation
分类号
I24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土地书写的文化审视与反思
彭岚嘉
许燕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叙事及生态指向--基于《非洲故事集》的文本考察
徐丽丽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李佩甫的土地书写
樊会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梁斌的日常化土地革命书写
阎浩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丁玲土地革命书写的马鞍形轨迹
阎浩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