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4例新生兒肺炎臨床分析
1
作者 吳曉程 葉一蓮 《镜湖医学》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討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生素應用,總結其特點和相互關系,進一步提高新生兒肺炎的診斷和防治水平。方法回顧性地總結和分析了1997-2001年本院收治的204例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 目的探討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生素應用,總結其特點和相互關系,進一步提高新生兒肺炎的診斷和防治水平。方法回顧性地總結和分析了1997-2001年本院收治的204例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生素應用。結果1.本院新生兒肺炎發病平均日齡偏小,但發病率跟有關文獻所述的相仿;2.本院新生兒肺炎的發病與圍產期諸因素密切相關,提示需積極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減低發病率;3.新生兒肺炎的临床表現不典型,以氣促等爲主要表現,而x線表現亦具有多樣性,而且變化快,需兩者充分配合有利提高新生兒肺炎診斷的準確性;4.本院新生兒肺炎仍以細菌感染爲主,治療用藥上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相符,並有較強的抗生素儲備觀念,應繼續堅持;結論本院新生兒肺炎的倂發症中以缺氧缺血性腦病多見,要注意早期預防,改善預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兒肺炎 抗生素 X線分析
下载PDF
204例新生兒肺炎臨床分析
2
作者 吳曉程 葉一蓮 《镜湖医学》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討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生素應用,總結其特點和相互關係,進一步提高新生兒肺炎的診斷和防治水平。方法回顧性地總結和分析了1997年至2001年本院收治的204例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 目的探討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生素應用,總結其特點和相互關係,進一步提高新生兒肺炎的診斷和防治水平。方法回顧性地總結和分析了1997年至2001年本院收治的204例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因素.臨床表現X線表現和抗生素應用。結果1.本院新生兒肺炎發病平均日齡偏小,但發病率跟有關文獻所述的相仿;2.本院新生兒肺炎的發病與圍產期諸因素密切相關,提示需積極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減低發病率;3.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表現不典型,以氣促等爲主要表現,而x線表現亦具有多樣性,而且變化快,需兩者充分配合有利提高新生兒肺炎診斷的准確性;4.本院新生兒肺炎仍以細菌感染爲主,治療用藥上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相符,並有較強的抗生素儲備觀念,應繼續堅持;5.本院新生兒肺炎的倂發症中以缺氧缺血性腦病多見,要注意早期預防,改善預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兒肺炎 抗生素 X線分析
下载PDF
高齡疤痕子宮孕婦經陰道分娩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謝昕 汪無雲 《镜湖医学》 2021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從圍產期結局,分析剖腹產後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用於高齡產婦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0年4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VBAC產婦190例(分娩孕週≥28週,既往1次剖宮產史)。按照分娩年齡分為低齡組(<35歲,... 目的從圍產期結局,分析剖腹產後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用於高齡產婦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0年4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VBAC產婦190例(分娩孕週≥28週,既往1次剖宮產史)。按照分娩年齡分為低齡組(<35歲,105例)與高齡組(≥35歲,85例),對兩組孕產婦的圍產期結局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兩組產婦在孕週、住院時間、身高、妊娠期糖尿病者的比例、早產率、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比例、產後出血量、產後出血率、第二產程、新生兒出生體重等方面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的貧血率及前次剖宮產距本次妊娠間隔的時間存在差異(P<0.05)。兩組產婦孕期均無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均無子宮破裂病例發生,且新生兒5分鐘Apgar評分均>7分,未觀察到出現新生兒窒息的情況。結論對於既往有1次剖宮產史、單胎的高齡孕婦,VBAC是可供選擇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齡孕婦 疤痕子宮 剖宮後經陰道分娩 結局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產後出血性子宮切除的回顧分析
4
作者 古少君 何健菁 黃淑健 《镜湖医学》 2014年第2期40-41,36,共3页
目的探討嚴重產後出血致子宮切除的病因及危險因素,掌握圍產期子宮切除的手術指徵、手術時機及手術方法,可減少孕產婦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5月本院10年內因產後出血致子宮切除的病例作出回顧性分析。結果本院10... 目的探討嚴重產後出血致子宮切除的病因及危險因素,掌握圍產期子宮切除的手術指徵、手術時機及手術方法,可減少孕產婦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5月本院10年內因產後出血致子宮切除的病例作出回顧性分析。結果本院10年內分娩總人數25459人,產後出血(按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500mL為標準)1186例,發生率4.66%。其中產後出血性子宮切除共12例,發生率為4.7萬分之1。病因依次為:產後宮縮乏力5例(佔41.67%)、前置胎盤3例(佔25.00%)、羊水栓塞2例(佔16.67%)、子宮破裂1例(佔8.33%)、胎盤植入1例(佔8.33%)。12例患者中行子宮次全切除術10例,子宮全切除術2例,均治癒出院。結論產後出血性子宮切除病因主要為產後宮縮乏力及前置胎盤,需時刻警惕及預防。由於產後出血的預後因失血量,失血速度及產婦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雖然子宮切除代表永久喪失生殖能力,但卻被認為是嚴重產後出血經保守治療無效時一個金標準和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後出血 子宮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