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段河南湖泽陂塘的形成及其变迁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民服 《中国农史》 1988年第2期40-47,共8页
本文探讨了历史上河南境内黄河沿岸古湖陂塘的形成及变迁情况。黄河未修堤防前,在其下游平原上自由泛滥,由于黄河含沙量太高,河道流经处就形成许多缓岗及河道旁的背河洼地,特别是西岸与太行山流下来东西向河流冲积扇间低洼处交互沉积而... 本文探讨了历史上河南境内黄河沿岸古湖陂塘的形成及变迁情况。黄河未修堤防前,在其下游平原上自由泛滥,由于黄河含沙量太高,河道流经处就形成许多缓岗及河道旁的背河洼地,特别是西岸与太行山流下来东西向河流冲积扇间低洼处交互沉积而形成一系列洼地,加上黄渗水、引黄水、地表迳流的汇聚及人工修筑堤堰,从而形成各种陂塘。到公元六世纪时,黄河下游段的古湖泽就有一百三十多个,唐、宋以后,由于黄河上千次的决口泛滥,将其所携带的泥沙填塞湖区,导致了这些湖泽的淤没。历史上在河南境内有文字记载的古湖陂塘,著名者有荥泽、圃田泽、萑苻泽、孟诸泽、蒙泽、空泽、蓬泽、草海、城湖、梁家湖、螺蛭湖、五龙池、冯池、大沼湖、黄泽、黄池、鸿池陂、芍陂、期思陂、钳卢陂、鸿郤陂和白羊陂等。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本文阐述了这些湖陂的兴起和在当时对农田水利、水陆交通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它们变迁的原因及规律。认为,这些湖陂的变迁,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连续受到黄河侵夺,沉积了大量泥沙,以后黄河筑堤或改道,水源减弱甚至断绝,加上人为的垦殖,使之变为平地;第二种是一些湖泽虽由当地河流、地表迳流的汇集而成,后因下游出水口受黄河泥沙淤高,下泄不畅,湖泽面积逐渐缩小,最后干涸;第三种是由地表迳流汇主而成的湖泽,后因地表迳流所携泥沙将湖底淤高,逐渐分离缩小,加上进一步的水面蒸发而成下湿地,被人们辟为耕地;第四种是有些陂塘因年久失修、水源断绝,有些因人为的掠夺破坏,或废弃,或干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段 圃田 河南 太行山 期思陂 黄河沿岸 公元前 水经注 历史时期 春秋时代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水溃遗迹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隆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2,共8页
水溃遗迹是近年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最新发现之一,对于今天的运河申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水溃遗迹位于古代中原地区著名湖泊———圃田泽范围之内。圃田泽是隋唐大运河郑州—开封段用于调节水量的天然水柜。水溃... 水溃遗迹是近年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最新发现之一,对于今天的运河申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水溃遗迹位于古代中原地区著名湖泊———圃田泽范围之内。圃田泽是隋唐大运河郑州—开封段用于调节水量的天然水柜。水溃遗迹对于研究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即汴河)河道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该遗迹的发现证明唐宋汴河河道应在其北20华里左右,而水溃遗迹东侧的古河道应为明清贾鲁河故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汴河 水溃遗迹 圃田
下载PDF
汴河与开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益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6期91-100,共10页
古代开封市区偏南,曾经有一条通达江、淮的水道,从西到东,横贯全城。在这条烟波浩瀚的河流上,舟船如织,往来日夜不停,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那便是举世闻名的汴河。今天,它的故址遗迹,大都被风沙湮没,只留下一个历史名称;凭... 古代开封市区偏南,曾经有一条通达江、淮的水道,从西到东,横贯全城。在这条烟波浩瀚的河流上,舟船如织,往来日夜不停,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那便是举世闻名的汴河。今天,它的故址遗迹,大都被风沙湮没,只留下一个历史名称;凭着文献的记载,犹可依稀想见当年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汴河 公元前 古代开封 开封城 隋王朝 圃田 通南 舟船 始皇 《水经注》
下载PDF
郑州汉代画象砖的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秀清 《美术研究》 1988年第3期80-82,共3页
郑州地区(包括市辖县)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汉画象砖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数量之多,题材之丰富,艺术造诣之高,可以说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汉代艺术宝库。 郑州北临黄河,西依中岳,东南与黄淮平原相连。境内有黄河、伊洛河、贾鲁河、金水河... 郑州地区(包括市辖县)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汉画象砖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数量之多,题材之丰富,艺术造诣之高,可以说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汉代艺术宝库。 郑州北临黄河,西依中岳,东南与黄淮平原相连。境内有黄河、伊洛河、贾鲁河、金水河、熊耳河等十余条河流纵横交错、贯流其间。西控虎牢关与洛阳毗邻,东蔽圃田泽与大梁(今开封)相接;南通荆楚,北达幽燕;地居四方之中,雄峙中枢之地,历来为交通、军事要道,兵家必争之地。荥阳自古有“东都襟带”、“三国咽喉”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象 郑州地区 表现形式 军事要道 装饰图案 平面线 黄淮平原 圃田 轮廓线 伊洛河
原文传递
先秦到秦汉“圃田泽”环境变迁与文化地理关系考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富成 王星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先秦时期,圃田泽湖域宽泛,古人活动的文化遗存分布于濒水的高岗台地上。然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时代,圃田泽已严重萎缩,风沙堆积情况加剧。经过在古圃田泽核心湖域内的考古发掘、调查,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西汉后期以来的文化遗存。这一... 先秦时期,圃田泽湖域宽泛,古人活动的文化遗存分布于濒水的高岗台地上。然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时代,圃田泽已严重萎缩,风沙堆积情况加剧。经过在古圃田泽核心湖域内的考古发掘、调查,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西汉后期以来的文化遗存。这一文化地理变迁的事实显示西汉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了由暖湿转趋干冷的环境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圃田 环境变迁 文化地理
下载PDF
金元以前郑汴间交通路线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4,共4页
金元以前郑汴间的交通路线是封建时代两京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今地理环境的变迁,金元以前郑汴间的交通路线主要有水路、陆路两种。汴渠既是这一时期郑汴交通的主要通道,又是当时中国水上东西大动脉的一部分。圃田泽起到了调节汴... 金元以前郑汴间的交通路线是封建时代两京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今地理环境的变迁,金元以前郑汴间的交通路线主要有水路、陆路两种。汴渠既是这一时期郑汴交通的主要通道,又是当时中国水上东西大动脉的一部分。圃田泽起到了调节汴渠水量的作用。汴渠故道应有遗迹可寻。郑汴间的陆路交通线则位于圃田泽以南,这与明清时期圃田泽淤平后所形成的新交通道路格局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汴交通 圃田 汴渠 大路驿
原文传递
水患与黄河流域古代交通道路的变迁——以黄河中、下游分界地区(郑、汴间)为对象
7
作者 陈隆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43,共6页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河患的频繁,致使这一地区古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道路的变迁即是其中一例。黄河郑州—开封河段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对于我们研究水患与古代交通道路的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由于水...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河患的频繁,致使这一地区古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道路的变迁即是其中一例。黄河郑州—开封河段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对于我们研究水患与古代交通道路的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由于水患的加剧,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的格局与黄河水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今天这一区域内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是受明清黄河水患影响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圃田 官渡镇 黄河水患 交通路线
下载PDF
古圃田泽的变迁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汉洁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8年第3期51-51,共1页
在郑州市东三十里处,地跨中牟,原武(今原阳)二县的大洼地,春秋时为圃田泽,周围绿草平铺,森林密茂,百鸟群栖,禽兽聚集,战国时梁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就开始水利开发,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引圃田泽水东流为鸿沟(浪荡渠),早在公元前361年周... 在郑州市东三十里处,地跨中牟,原武(今原阳)二县的大洼地,春秋时为圃田泽,周围绿草平铺,森林密茂,百鸟群栖,禽兽聚集,战国时梁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就开始水利开发,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引圃田泽水东流为鸿沟(浪荡渠),早在公元前361年周显王八年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梁惠成王引黄河水入圃田泽,蓄水溉田,肥地增产,种稻改土,得到丰收,自此,在此湖区,发展了水利事业,这是古代引黄放淤、种稻改土的最早典范。该湖与黄河息息相通,还在黄河大汛期间,既能分刹黄河汹涌之水势,又能使圃田泽夏蓄春灌,能起到调节河、湖水量的作用。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代,圃田泽跨中牟、阳武(今原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圃田 黄河水 开发利用 公元前 《水经注》 浪荡渠 水利开发 引黄放淤 郑州市 北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