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柏拉图研究中关于“图宾根学派”的争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先刚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8,共10页
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是20世纪后半叶国外柏拉图研究中争论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论题。本文介绍了专注于这些学说的"图宾根学派"的基本情况、主要观点以及学界围绕这些观点出现的争论,并特别在哲学义理上评价了这场争... 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是20世纪后半叶国外柏拉图研究中争论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论题。本文介绍了专注于这些学说的"图宾根学派"的基本情况、主要观点以及学界围绕这些观点出现的争论,并特别在哲学义理上评价了这场争论的实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 未成文学说 本原学说 宾根学派 解释学
原文传递
书写与口传的张力——柏拉图哲学的独特表达方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先刚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48,共7页
哲学思想与其表达方式关系密切。柏拉图推崇口传而贬低书写,同时却又以对话录这种独特的形式来表述其哲学思想。这种做法有着哲学义理和历史背景方面的不同理由。从哲学义理来看,柏拉图列举了书写著作的各种缺陷,强调其相对于口传的辩... 哲学思想与其表达方式关系密切。柏拉图推崇口传而贬低书写,同时却又以对话录这种独特的形式来表述其哲学思想。这种做法有着哲学义理和历史背景方面的不同理由。从哲学义理来看,柏拉图列举了书写著作的各种缺陷,强调其相对于口传的辩证法的从属地位。从历史背景来看,在古代希腊的交流文化中,口头交谈的重要意义都远远超过书写著作。就此而言,柏拉图在学园内部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值得重视和挖掘。另一方面,柏拉图以对话录的形式书写下来的著作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促成了柏拉图哲学更为广泛的传播,更在相当的程度上模仿着真实的口头交流,尽管这种模仿并不能完全取代口传和未成文学说。因此,关注书写和口传在柏拉图这里的张力及其具体表现,始终是准确把握柏拉图哲学的一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 对话录 未成文学说 宾根学派 施莱尔马赫
原文传递
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先刚 《哲学门》 2004年第1期16-38,共23页
柏拉图,出于对书写著作的批判认识以及自身哲学活动的独特性,明确宣称在自己的对话录著作之外保留了他最根本的学说。在此更体现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理论和实践对柏拉图的决定影响:哲学的内传和口传。依据亚里士多德以及学... 柏拉图,出于对书写著作的批判认识以及自身哲学活动的独特性,明确宣称在自己的对话录著作之外保留了他最根本的学说。在此更体现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理论和实践对柏拉图的决定影响:哲学的内传和口传。依据亚里士多德以及学园、逍遥学派的内部记述,我们得以重构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整个柏拉图哲学的内核和根基。通过对这几个基本问题(对任何柏拉图研究而言)的探讨,我们希望揭示出一种新的理解柏拉图的思维维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 亚里士多德 未成文学说 本原学说 宾根学派
原文传递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被引量:2
4
作者 先刚 《哲学门》 2007年第1期1-25,共25页
柏拉图的理念因其多样性和层次之分而不能成为柏拉图哲学真正的本原。对于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记载表明柏拉图哲学的本原是所谓的“一”和“不定的二”,二者分别代表着形式—质料、规范—无规范、理性—非理性等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原则... 柏拉图的理念因其多样性和层次之分而不能成为柏拉图哲学真正的本原。对于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记载表明柏拉图哲学的本原是所谓的“一”和“不定的二”,二者分别代表着形式—质料、规范—无规范、理性—非理性等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原则。尽管柏拉图在书写著作里面没有明确地表述出他的二元本原学说,但是我们从他的未成文学说出发则可以揭示出柏拉图在后期对话录中隐晦表达出来的二元本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 未成文学说 本原学说 二元论 宾根学派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柏拉图研究主流路向
5
作者 祝杨军 《社科纵横》 201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20世纪以来,学界在柏拉图研究方面主要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但在部分领域有所突破。这其中,"个别问题"研究路向是最一般化、最传统和最有生命力的;"唯文本"研究路向近年来由于其最接近"科学&qu... 20世纪以来,学界在柏拉图研究方面主要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但在部分领域有所突破。这其中,"个别问题"研究路向是最一般化、最传统和最有生命力的;"唯文本"研究路向近年来由于其最接近"科学"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图宾根学派、施特劳斯学派和"后现代"学派等比较有创见,但都只在特定的群体中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 个别问题 唯文本 宾根学派 施特劳斯学派 后现代学派
下载PDF
如何解读柏拉图的著作
6
作者 方旭 程志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19世纪之后的柏拉图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但其解读路径大致可以寻从三条线索:一即批判哲学至古典唯心论一线,二为沃尔夫和伯克以来的历史考证语文学学派,三是施莱尔马赫、小施莱格尔的浪漫派解释学。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19世纪至20世... 19世纪之后的柏拉图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但其解读路径大致可以寻从三条线索:一即批判哲学至古典唯心论一线,二为沃尔夫和伯克以来的历史考证语文学学派,三是施莱尔马赫、小施莱格尔的浪漫派解释学。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19世纪至20世纪解释学领域对柏拉图的解读,通过对19世纪施菜尔马赫学派和赫尔曼学派之争的考察,以及20世纪的图宾根学派以及施特劳斯学派对柏拉图对话解读模式的探寻,以思考施特劳斯对“古今之争”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解思路,以更好认清现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危机及其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论 发展论 宾根学派 未成文学说 施特劳斯学派 古今之争
下载PDF
何种合一?19世纪天主教神学更新的两次失败
7
作者 李晶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8年第1期19-44,339,共27页
19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更新以新经院体制和天主教图宾根学派最有代表性,但这两次更新却都以失败告终。前者对于教义体制科学性的过度追求,使得它的革新受到客体化的意识形态精神和外在政治意图的操控,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阿奎那经院哲... 19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更新以新经院体制和天主教图宾根学派最有代表性,但这两次更新却都以失败告终。前者对于教义体制科学性的过度追求,使得它的革新受到客体化的意识形态精神和外在政治意图的操控,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阿奎那经院哲学的知识论基础;图宾根学派对于观念论哲学的过度借鉴,又使得它的革新存在着主体主义的偏颇,而始终无法调和哲学的统一和信仰的合一之间的关系。对于天主教的现代更新而言,必须吸取这两种更新失败的教训,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合一和革新,在这个过程中,现象学的思维方法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神学更新 新经院体制 天主教宾根学派 现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