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136
1
作者 朱晓华 李士骏 +3 位作者 薛永明 邵江 史景云 尤正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45-950,共6页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  (1)X线吸收剂量测试 :用 12 0kV、0 75s、分别测试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X线照射剂量。计算吸收剂量指数 ,并加以比较。 (2 )水体模测试CT值...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  (1)X线吸收剂量测试 :用 12 0kV、0 75s、分别测试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X线照射剂量。计算吸收剂量指数 ,并加以比较。 (2 )水体模测试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 :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 ,用 12 0kV、 0 75s分别作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 5个兴趣区 ,作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 (3)病例CT扫描 :随机选择肺部块影和片状影的患者各 30例。用 12 0kV ,0 75s,8与 3mm层厚在同一层面作 115 0、4 0 0、2 5 0、15 0、7 5mAs扫描。另选 15例作 190、15 0、4 0、2 5、15mAs螺旋扫描。作不同厚度的重建间隔对比和后处理图像最大密度投影 (MIP)、计算机容积摄影 (CVR)、多平面重建 (MPR)、高分辨率CT(HRCT)、三维成像(3D)、仿真支气管镜等效果比较。 (4)图像质量评估 :由 4名CT医生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X线吸收剂量指数测试表明 ,115 0mAs的X线吸收剂量指数大于 4 0 0、2 5 0、7 5mAs的指数分别在 6 0 %、70 %、85 %以上。 (2 )水模测试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检查 低剂量 图像质量 吸收剂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网格模型化简综述 被引量:57
2
作者 何晖光 田捷 +2 位作者 张晓鹏 赵明昌 李光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15-2224,共10页
网格模型的化简对于其存储、传输、处理以及实时绘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对各方面典型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网格模型化 多分辨率模型 层次细节模型 图像质量 计算机图形学
下载PDF
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3
作者 毛定飚 滑炎卿 +5 位作者 王鸣鹏 张国桢 吴威岚 胡非 葛虓俊 丁其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健康体检者行 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 4条冠状动脉分支 (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分...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健康体检者行 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 4条冠状动脉分支 (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 6 0次 /min者 ,有 82 1% (4 6 / 5 6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 ;心率 6 1~ 70次 /min者 ,有 6 3 4 % (10 4 / 16 4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 ;心率 71~ 80次 /min者 ,有 4 1 2 % (2 8/ 6 8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 ;心率 80次 /min以上者有 31 2 % (10 / 32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 6 0 %~ 70 %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 5 0 %~ 6 0 %时最佳 ,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 5 0 %~ 70 %较满意。结论 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重建相位窗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 被引量:82
4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7-822,共6页
随着CT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降低CT的辐射剂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低辐射剂量CT检查是大势所趋.采用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等方法可以降低CT辐射剂量[1-4],但过度追求低辐射剂量势必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 随着CT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降低CT的辐射剂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低辐射剂量CT检查是大势所趋.采用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等方法可以降低CT辐射剂量[1-4],但过度追求低辐射剂量势必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CT检查而带来的累积高辐射剂量问题,进而平衡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国际相关机构,如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国际原子能机构和WHO,通过合作来获得医疗辐射防护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并使用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DRL)以取得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间的最佳平衡.目前,建立DRL已成为CT辐射防护的普遍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CT检查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诊断 COMMISSION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专家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5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鼻窦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周阳泱 韩萍 +5 位作者 冯敢生 陈祖云 杨想军 李友林 雷子乔 R.Sokiranski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时单纯降低mA值,晶体接受的射线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鼻窦冠状面CT扫描者根据有无炎症分为正常组(32例)与炎症组(18例)。每组患者根据扫描的mA值设置分为200mA和50mA组。正常组有8例,炎症组有7例...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时单纯降低mA值,晶体接受的射线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鼻窦冠状面CT扫描者根据有无炎症分为正常组(32例)与炎症组(18例)。每组患者根据扫描的mA值设置分为200mA和50mA组。正常组有8例,炎症组有7例同时行高分辨重建。用镁铜磷氟化锂[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测量晶体受到的照射剂量。评价不同条件、不同算法(软组织算法和高分辨算法)时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为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开口、筛漏斗、额隐窝、筛板。评价标准为未显示,0分;显示、但不清楚,1分;清楚显示,2分。左右单独计分。结果当mA值由200减至50时,晶体所接受的射线剂量由7339mGy降至1108mGy。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对于正常组,高分辨重建有助于细小解剖结构的显示,对于炎症组高分辨重建并不能增加细节的显示程度。结论在单纯降低mA值的条件下,受检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虽然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图像仍然保持较好的诊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正常 炎症 低剂量CT CT扫描 重建 图像质量 显示 算法 设置
原文传递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晓锦 董健 +3 位作者 崔斌 李剑颖 史燕杰 刘玉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4名常规体检人员分为两组:A组45名,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4,应用ATCM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20~200mA);B组49名,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40mAs。...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4名常规体检人员分为两组:A组45名,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4,应用ATCM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20~200mA);B组49名,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40mAs。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尖、中肺、下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测量图像标准差(SD)值,记录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尖、中肺、下肺SD值:A组为13.62±2.07、11.70±0.85、11.89±1.26,B组为17.20±2.66、11.29±2.32、12.82±2.49;IQS:A组为1.82±0.36、1.58±0.38、1.66±0.34,B组为2.30±0.47、1.67±0.42、1.74±0.48。在肺尖,A组的SD值和IQS低于B组(P<0.05)。A、B两组CTDIw比较: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27kg/m2时,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27kg/m2时,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应用ATCM技术可在更大的密度衰减范围和体质量较大的人群中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噪声指数 自动管电流调节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梯度的结构相似度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春玲 旷开智 +1 位作者 陈冠豪 谢胜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2-25,共4页
虽然基于结构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结构相似度(SSIM)模型结构简单、评价性能优于峰值信噪比(PSNR)或均方误差(MSE)模型,但SSIM模型不能较好地评价严重模糊的降质图像.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的结构相似度(GSSIM)图像质量评价方... 虽然基于结构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结构相似度(SSIM)模型结构简单、评价性能优于峰值信噪比(PSNR)或均方误差(MSE)模型,但SSIM模型不能较好地评价严重模糊的降质图像.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的结构相似度(GSSIM)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梯度作为图像的主要结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GSSIM模型比SSIM和PSNR(MSE)模型更符合人眼视觉系统特性,能较好地评价模糊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评价 结构相似度 基于梯度的结构相似度 人眼视觉系统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去除遥感图像噪声的方法 被引量:43
9
作者 侯波 迟耀斌 +1 位作者 朱重光 赵忠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9-385,共7页
采用小波系数极大值跟踪法去除图像噪声 ,建立了尺度间小波系数极大值跟踪矩阵 ,标识出小波系数极大值的信噪属性 ,剔除了噪声部分对应小波系数极大值 ,从而抑制了噪声污染。与常规去噪方法相比 ,该方法不仅有效地去除了噪声 ,同时保持... 采用小波系数极大值跟踪法去除图像噪声 ,建立了尺度间小波系数极大值跟踪矩阵 ,标识出小波系数极大值的信噪属性 ,剔除了噪声部分对应小波系数极大值 ,从而抑制了噪声污染。与常规去噪方法相比 ,该方法不仅有效地去除了噪声 ,同时保持了图像边沿细节 ,具有良好的消除噪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图像质量 小波变换 极大值 Kpschitz指数 奇异性
下载PDF
前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体模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颜利辉 陈飞 +1 位作者 姚立正 李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前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胸部仿真体模和120例胸部CT平扫患者(分为6组,每组20例)分别设定前置ASiR-V权重为0、20%、40%、60%、80%、100%... 目的探讨前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胸部仿真体模和120例胸部CT平扫患者(分为6组,每组20例)分别设定前置ASiR-V权重为0、20%、40%、60%、80%、100%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Smart mA 10-500)技术,噪声指数设为11。记录胸部体模及各组患者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并比较各组有效剂量(ED)。以胸部体模不同组织结构(肺组织、脊柱旁软组织、主动脉和椎体)的CT值和标准差(SD)作为客观指标,结合对各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图像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随着前置ASiR-V权重的增加,体模及患者的ED均呈对数降低,体模不同组织CT值、图像噪声均未见明显改变。ASiR-V权重为40%时纵隔窗和肺窗的主观评分开始下降;60%时纵隔窗和肺窗图像主观评分相对40%时出现明显下降(P<0.05)。ASiR-V权重为40%,ED降至ASiR-V权重为0时的57.21%。结论前置ASiR-V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不影响图像客观指标;前置ASiR-V权重为40%时,图像仍可保证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11
作者 雷子乔 韩萍 +4 位作者 孔祥泉 梁波 田志梁 李友林 梁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示能力 ,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MSCT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达 91.2 %以上 ,对冠状动脉远段的显示较差。结论 MS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筛选手段 ,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 患者 扫描技术 MSCT 脉图 显示率 可靠 图像质量 资料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12
作者 王继琛 邱建星 +4 位作者 孙晓伟 高莉 刘建新 唐光健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 评价患者的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名患者因怀疑有冠心病或冠心病治疗后复查进行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患者没有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扫描用飞利浦64层CT进行,扫描后常规75%时相重建,有运动伪影时... 目的 评价患者的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名患者因怀疑有冠心病或冠心病治疗后复查进行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患者没有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扫描用飞利浦64层CT进行,扫描后常规75%时相重建,有运动伪影时增加其他重建时相.冠状动脉的血管分段按AHA的15段分类法进行.对每例患者的2 mm以上的血管段进行分析.血管的成像质量按Ⅰ:无伪影;Ⅱ轻度伪影和Ⅲ严重伪影分类.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Fisher's exac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有1353个血管段大于2 mm.冠状动脉CTA的质量主要受患者的心率影响(P=0.000),当心率小于60次/min时,无任何伪影;心率为60~70次/min时,11.2%的患者图像在一些血管段有Ⅱ级伪影,但不影响诊断;心率大于70次/min时,58.6%的患者图像有Ⅱ级伪影,其中一个血管段为Ⅲ级伪影.并且随着患者心率的增加,重建的时相增多,后处理时间延长.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心率的快慢仍然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较快的心率出现伪影的机会增多,后处理的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被引量:43
13
作者 潘爱珍 甘毅 +2 位作者 陈涛 郑建忠 黄慧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3期27-29,4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147个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 目的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147个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多层CT
下载PDF
面向无参考图像的清晰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李祚林 李晓辉 +2 位作者 马灵玲 胡玥 唐伶俐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6,共8页
图像的清晰度是衡量数字图像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基于面向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重点介绍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清晰度评价算法,并从算法的单峰性、无偏性、灵敏性,与图像尺度、内容的无关性,以及与主观感知的一致性3个方... 图像的清晰度是衡量数字图像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基于面向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重点介绍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清晰度评价算法,并从算法的单峰性、无偏性、灵敏性,与图像尺度、内容的无关性,以及与主观感知的一致性3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求准确客观地评价各清晰度算法,达到在实际应用中合理、有效地评价图像清晰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清晰度 性能评价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2
15
作者 段青 薛蕴菁 +1 位作者 王华 邹松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89-390,38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在放置冠状动脉支架后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5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对照。结果:21例的27枚冠状动脉支架中,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有25枚,占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在放置冠状动脉支架后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5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对照。结果:21例的27枚冠状动脉支架中,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有25枚,占92%,不能满足评价的有2枚,占8%;5例同时作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者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观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多层螺旋CT检查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Implagraphy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方冬 赵堃 +1 位作者 袁宪顺 张东升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因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更加适合口腔临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能谱智能匹配技术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对腹部低对比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吕培杰 柴亚如 +3 位作者 阎晓朋 刘杰 高剑波 董军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CT能谱智能匹配技术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ASIR),对上腹部低对比剂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行上腹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的10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探讨CT能谱智能匹配技术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ASIR),对上腹部低对比剂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行上腹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的10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CT能谱智能匹配技术,对比剂含碘300mg/kg,并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和ASIR技术重组能谱单能量图像(40~60keV)获得A组和B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120kVp扫描模式和含碘450mg/kg对比剂,采用FBP方法重组,获得C组图像。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图像噪声及肝脏、胰腺、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I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3组图像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均为(12+5)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364±142)、(377±131)mGy·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08和-0.428,P均〉0.05)。在40keV水平下,B组图像双期各部位的CNR值高于A、C组,双期图像噪声值低于A组,但高于C组,双期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低于C组,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keV水平下,B组双期各部位的CNR值高于A组,双期图像噪声值低于A组但相当于C组,双期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组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keV水平下,B组双期图像噪声值低于A、C组,双期各部位的CNR值和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C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除双期40keV单能量图像外均〉3分,均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结论通过采用CT能谱智能匹配技术,上腹部能谱CT扫描可获得与常规扫描相当的辐射剂量;联合ASIR重组技术,50、60keV低单能量图像可在提高图像CNR、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分析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干涉雷达复图像配准与干涉纹图的增强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清友 王超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122-127,T001,共7页
干涉雷达复图像之间的精确匹配技术是提高雷达干涉测量精度的关键之一。首先讨论了干涉雷达复图像配准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然后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配准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喀拉卡什SIR_C/X_SARL波段干涉数据处... 干涉雷达复图像之间的精确匹配技术是提高雷达干涉测量精度的关键之一。首先讨论了干涉雷达复图像配准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然后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配准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喀拉卡什SIR_C/X_SARL波段干涉数据处理。干涉雷达复图像配准之后可以生成干涉纹图,为了消除干涉纹图中的噪声,尝试了中值滤波和方向平滑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雷达 配准 干涉纹图 图像质量 高程测量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李敬中 郑启新 +2 位作者 向峥 王一明 宋建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5年4月收集3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别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5年4月收集3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别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X线片检查2例无法明确诊断,骨折分型错误6例;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分型均正确。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确立诊断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分型和指导治疗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明显优于前者。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 胫骨平台骨折 X线检查 疾病分型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对腹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20
作者 柴亚如 邢静静 +4 位作者 高剑波 吕培杰 侯平 王素雅 刘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 目的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分为5组。每组设置0~100%(间隔10%)前置ASIR-V扫描和常规扫描(即不联合迭代),共获得55组图像。分析各NI组图像CT值、噪声、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随ASIR-V比例的变化规律。各N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T值、噪声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在0~40%前置ASIR-V水平,NI为6、8、10组图像主观评分基本稳定,NI为12、14组图像主观评分呈略升高趋势;50%~100%前置ASIR-V,各组主观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NI为6、8、10组,超过70%前置ASIR-V图像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12、14组,超过60%前置ASIR-V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6、8、10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与40%前置ASIR-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0.915、0.514),NI为12、14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略低于40%前置ASIR-V图像(P=0.041、0.036);各NI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60%前置ASIR-V图像((P=0.021、0.012、0.015、0.014、0.007))。各NI组中不同部位CT值、噪声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基本稳定状态(P均>0.05)。各NI组CTDIvol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40%、50%和60%前置ASIR-V比例条件下,CTDIvol较常规扫描组下降比率分别为49.82%、62.51%、71.63%。结论前置ASIR-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腹部前置ASIR-V比例推荐4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体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