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世界贡献与国际认同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政涛 文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2,188,共12页
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不高,与四类世纪性瓶颈问题相关:一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如何认识与国际"接轨",三是我们可以对国际学术界"贡献"什么,四是中国贡献如何获得国际"认同... 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不高,与四类世纪性瓶颈问题相关:一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如何认识与国际"接轨",三是我们可以对国际学术界"贡献"什么,四是中国贡献如何获得国际"认同"。它们构成教育学中国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关系之难""接轨之难""贡献之难"和"认同之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拟定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全球发展与传播战略,最终推动教育学中国话语赢得国际认同,成为世界性话语,成为国际教育学理论与思想的发动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话语 国际认同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金龙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批评质疑的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批评质疑的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受实践检验,基本内涵已经明晰,话语传播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赢得了国际社会认同,这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基础。坚定"三个自信"和强化话语自觉,深化学理研究,既面向国际,又破除对西方的话语崇拜,借助多途径传播,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权 学术话语权 国际认同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以刘师培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帆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2,共6页
清朝末年,中国人种、文明自西而来的说法颇为流行,博得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知名学者与思想家的推崇。作为国粹派的主将,刘师培能够接受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影响,承认以华夏族为代表的中国人种、文明自西方巴比伦而来,显然基于多... 清朝末年,中国人种、文明自西而来的说法颇为流行,博得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知名学者与思想家的推崇。作为国粹派的主将,刘师培能够接受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影响,承认以华夏族为代表的中国人种、文明自西方巴比伦而来,显然基于多方面因素政治上,此说有助于作为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刘师培以及国粹派中人实现他们排满复汉的奋斗目标。学术上,此说与他们“借西学证明中学”,从而使国粹获得一种相对普遍的价值的主张相吻合。究其实,这反映出他们的一种两全心态———保持民族特性的同时获得国际认同不过,两全心态同时也带来了两难困境。因为在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紧张关系,不易两全。刘师培等人1907年后放弃此说,就在于他们无力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国际认同 刘师培 中国 清朝末期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的质疑与回应——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认同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传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国梦目标的战略之一,旨在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合作中存在的政治互信不牢固、经济互惠不坚定、机制建设不稳固等问题,挑战着"一带一路"战...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国梦目标的战略之一,旨在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合作中存在的政治互信不牢固、经济互惠不坚定、机制建设不稳固等问题,挑战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和稳定性。该文认为,通过增进政治互信、巩固经济互惠、创新合作机制,将在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关系中,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认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认同
下载PDF
海法概念的国际认同 被引量:15
5
作者 初北平 曹兴国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海法概念始于罗德海法,是指所有与海有关的法律规范,其在中世纪得到普遍认同和运用。虽然近代海商法、海洋法等概念的发展以及陆上立法的兼并使海法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海洋法律所呈现的碎片化使海法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回归价... 海法概念始于罗德海法,是指所有与海有关的法律规范,其在中世纪得到普遍认同和运用。虽然近代海商法、海洋法等概念的发展以及陆上立法的兼并使海法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海洋法律所呈现的碎片化使海法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回归价值。建设海洋强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使海法概念对中国的价值更为突出,即在海法这一国际认同的概念统合下,通过海法体系的构建,完成体系化完善中国海洋法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法 国际认同 海商法 海法体系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的形成机理——以国际规范扩散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蔡文成 牟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163,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正在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认可,但其国际认同的形成机理却并未在学界得到充分讨论。实际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当前全球时空环境中物质环境和观念环境变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是其国际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正在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认可,但其国际认同的形成机理却并未在学界得到充分讨论。实际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当前全球时空环境中物质环境和观念环境变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是其国际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而且"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的形成离不开"倡导""示范""嵌入"等干预机制的影响。未来,积极创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公共议程,深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结构"中的"嵌入"度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认同度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认同 规范扩散
下载PDF
坚持“网络主权”的中国声音及国际认同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爱玲 达妮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3,共8页
因特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它并不是多张网的平等连接,而是一种存在主从关系的网络租用服务。目前,美国倡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网络信息治理模式,其实质依然保障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的自主性和支配性。中国提出坚持... 因特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它并不是多张网的平等连接,而是一种存在主从关系的网络租用服务。目前,美国倡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网络信息治理模式,其实质依然保障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的自主性和支配性。中国提出坚持网络主权,更符合国际间以国家为主体的权力博弈现实,也能有效规避网络治理中的双重标准。中国提出的网络主权中认定了数据主权,更符合网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障。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在网络信息治理中的话语表达权和规则制定主动权,发出更有利于网络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权 网络信息治理 中国声音 国际认同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建构路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治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5,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熟思考与设想,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已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与认可。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真正成为全人类真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熟思考与设想,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已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与认可。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真正成为全人类真正认可、认同乃至积极合作践行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使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得到国际认可、认同以及积极合作,应该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和平发展中践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知度;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可度;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 国际认同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认同的机理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伯海 易刚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0,共6页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认同的关键在于认知、遵循和把握其国际认同机理。国际认同机理包含认知、认可和认同三条理路,认知由知识层面...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认同的关键在于认知、遵循和把握其国际认同机理。国际认同机理包含认知、认可和认同三条理路,认知由知识层面的价值观传播实现,认可依公共外交层面的价值观渗透,认同靠国际层面的价值观体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首先要利用社会传播系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国际认知;在公共外交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增强其国际认可;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国际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际认同 机理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提升路径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国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3,共9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而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形成的前提与基础。面对资本逻辑下形成的"国强必霸"思维定势、追求"个人利益"漠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而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形成的前提与基础。面对资本逻辑下形成的"国强必霸"思维定势、追求"个人利益"漠视"共同利益"的全球治理危机、"资本核心利益国家共同体"对发展中国家包围制裁、东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困境,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建设发展打破"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普遍树立起"共同利益"观念;巩固创新更多国际合作平台,瓦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遏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包围圈";调整和转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方式,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认同 国际话语权 提升路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历程、经验与路径 被引量:9
11
作者 季正聚 马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进程竞相角力的变局之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是新时代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展示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者形象,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建设者形象,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进程竞相角力的变局之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是新时代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展示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者形象,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建设者形象,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推动者形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者形象。党的国际形象建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发展动态化、受众全面化、载体立体化、途径多样化的宝贵经验,为中国走向世界镌刻了生动注脚。着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应准确把握党的国际形象定位,做好党的国际形象的分众化传播,不断加强对外话语创新,引领世界政党交流与互鉴,以此建构优化更具国际认同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胸怀天下 国际认同
下载PDF
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兼论“后殖民语境”问题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纯钧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46,共7页
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兼论“后殖民语境”问题颜纯钧进入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大踏步走向国际的路途中显然缺少原本应有的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不管是公然的批评还是意味深长的沉默,都在给成功抹上一层不甚光亮的色彩。... 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兼论“后殖民语境”问题颜纯钧进入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大踏步走向国际的路途中显然缺少原本应有的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不管是公然的批评还是意味深长的沉默,都在给成功抹上一层不甚光亮的色彩。而一部分电影个体户以走私出口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语境 中国电影 张艺谋 陈凯歌 多元取向 第三世界文化 国际认同 西方观 奇观性 民族寓言
下载PDF
制度何以自信?——基于制度认同维度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昊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一制度自信蕴含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中,内在地包含了历史选择的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国际认同的维度。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一制度自信蕴含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中,内在地包含了历史选择的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国际认同的维度。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制度探索过程中自觉选择并实现认同的结果,这是制度认同坚实的历史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显著绩效,奠定了制度认同的利益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制度认同的价值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比较优势及获得的高度肯定,彰显了制度认同的国际维度。从制度认同视角分析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认同 利益认同 价值认同 国际认同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真真 王相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26,共9页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提供了共情可能。并以国际认同的建构为导向,构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的共情传播模式,认为承载不同价值观、不同主题的中国体育故事,在相应的跨文化传播场域,能够经由共情传播建构国际认同。基于这一模式提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的路径:提炼中国体育故事与世界的共情元素,消解认知偏差;从平民视角和他者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强化情感认同;强化中国体育交流故事传播中的聚合效应,以共识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故事 跨文化传播 共情传播 国际认同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蕊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0,共5页
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视野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其理论内涵、推进其培育践行。其理论维度包括国际定位、国际认同和国际影响。从这三大维度来看,当前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着:国际比较研究匮乏、视野定位狭隘,国际关注度不够、认知... 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视野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其理论内涵、推进其培育践行。其理论维度包括国际定位、国际认同和国际影响。从这三大维度来看,当前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着:国际比较研究匮乏、视野定位狭隘,国际关注度不够、认知认同欠缺以及国际吸引力和话语权不强等不足。因此要从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在国际视野中定位和培育、有效推进对外阐释与传播以及内外入手提升国际影响等途径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际定位 国际认同 国际影响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球传播与国际认同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悦 金圣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共1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指引着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以全球交往视域审思人类文明进程、以传播动能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球文明视野提升中国形象海外能见度,形塑...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指引着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以全球交往视域审思人类文明进程、以传播动能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球文明视野提升中国形象海外能见度,形塑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多元动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文化自信自强内蕴、追求文化间“重叠共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话语精髓。中国共产党形象正向度建构、话语场域的多维契合性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内核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的生成要素。多层次的结构性力量、系统性力量、过程性力量相结合,成为有效赋能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动力结构。发掘“复兴中华文化话语权”资源、注重“世界文化共通性”阐释力、回应“中国特色、世界共性议题”的关切,有望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立场 国际认同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的生成机制与建构路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金萍 朱一达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9,共9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最广泛的国际认同和支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全球治理引领者的身份转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是指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政策规章、执政绩效、政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最广泛的国际认同和支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全球治理引领者的身份转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是指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政策规章、执政绩效、政党形象等各方面的理解与认可。国际认同与政党认同拥有不同的主体和主客关系,造成两种认同心理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生成机制。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与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的认同客体均是中国共产党,认同主体分别是国际公众和中国国内民众。国际公众的认同存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三层递进层级;中国共产党国际认同资源包括政党的意识形态、政策规章、国内执政绩效、国际责任担当、政党形象五个资源维度;而实现两者连接的重要中介是国际传播媒体。未来,中国共产党可从三个层面优化国际认同,与世界各国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深入整合认同资源,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国际公众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认同 认同资源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中国梦的国际认同——基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质疑的思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传春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走出一条以和平的合作方式崛起于世界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途径。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诸多质疑,直接关系着中国梦的国际认同。厘清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质疑,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走出一条以和平的合作方式崛起于世界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途径。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诸多质疑,直接关系着中国梦的国际认同。厘清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质疑,深入思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历程和趋势,既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国际认同 和平发展
原文传递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倩倩 《求知》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但是,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国声音”与“中国体量”还不对...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但是,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国声音”与“中国体量”还不对称,现代化话语权仍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囿于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的挤压以及我国话语建构和话语传播能力的制约,应从话语体系构建、内在实力提升、多元话语拓展、外部因素驱动等方面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和道路的国际认同,及时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破除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困境,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位相匹配 现代化事业 国际话语权 国际认同 话语建构 话语霸权 西方现代化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现状、制约与对策
20
作者 荀睿 孙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对“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的深邃思考以及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该理念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也面临文化思维差异与偏见、传播主体相对单一、话语表达与叙事方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对“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的深邃思考以及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该理念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也面临文化思维差异与偏见、传播主体相对单一、话语表达与叙事方式有待优化、媒体海外传播的影响力有待提升的现实制约。为此,需从传播主体多元化、改进内容框架和叙事方式、构建内宣与外宣网络化传播联动机制、夯实实力基础四方面综合施策,来进一步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传播 国际认同 国际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