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 |
尹岩
|
《当代电影》
|
1988 |
105
|
|
2
|
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 |
江少川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6 |
46
|
|
3
|
以无限接近写实的方式通往梦幻之地——访《路边野餐》导演毕赣 |
毕赣
叶航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8
|
|
4
|
愈有民族性 愈有国际性——美术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
松林
|
《当代电影》
|
1985 |
36
|
|
5
|
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 |
尹鸿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5
|
|
6
|
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 |
玛莉.德.法尔克
肖熹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2
|
|
7
|
美术电影民族化探索的历史回顾 |
金柏松
|
《电影艺术》
|
1988 |
22
|
|
8
|
基亚罗斯塔米的不确定原理 |
L.穆尔维
梅峰
|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
1999 |
20
|
|
9
|
诗情画意 水墨艺术——水墨动画赏析 |
刘蕊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01 |
12
|
|
10
|
北野武:日本新电影的象征 |
倪震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11
|
寻找自己的电影之美 贾樟柯访谈 |
贾樟柯
吴冠平
刘小磊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12
|
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批评近观 |
刘海玲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3
|
国际电影节的商业性功能与运营战略分析 |
韩岳
张雅欣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14
|
艺术影像的作者风格、底层视角与越境表达——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创作述评 |
郑炀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15
|
关于《找乐》和《民警故事》──与宁瀛的访谈 |
沈芸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0
|
|
16
|
当代国际电影节体系的建构与演变 |
王笑楠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8 |
13
|
|
17
|
国际电影节运作模式探析 |
李庆阳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18
|
在魔幻与现实、工业与美学之间——论贵州电影新力量 |
陈旭光
薛精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19
|
国际电影节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全球电影节金字塔模型及其功能定位研究 |
易婧
侯光明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20
|
声景理论与电影声音创作:对话李丹枫 |
李丹枫
李迅
岳景萱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