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认同与国际政治——一种文化视角 被引量:69
1
作者 孙溯源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4,共7页
文化已成为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维度。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中 ,文化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社会学习而共同拥有的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等共有知识或集体知识。文化结构的研究包括规范、制度、认... 文化已成为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维度。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中 ,文化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社会学习而共同拥有的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等共有知识或集体知识。文化结构的研究包括规范、制度、认同等一系列范畴。本文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主流学派的国际政治理论为基础 ,试图阐发集体认同与国际关系的互动 ,以及与国际安全之间的构成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认同 国际政治 文化视 国际关系 集体知识 国际安全
下载PDF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被引量:82
2
作者 庄贵阳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2,共3页
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 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之中。国际气候谈判己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到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经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国际社会 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政治 经济利益
原文传递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92
3
作者 张志洲 《红旗文稿》 CSSCI 2012年第13期4-7,1,共4页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话语权 话语体系 和平发展道路 学术 国际政治 中国国际战略 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治理与国际调节机制的危机 被引量:73
4
作者 彼埃尔.德.塞纳克伦斯 冯炳昆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03,共13页
关键词 调节机制 非政府组织 规章制度 经合组织 市民社会 治理问题 国际关系 政府间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力量的观察 被引量:66
5
作者 郑永年 张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2,共7页
作者主要探讨了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中国的软力量。在对约瑟夫.奈的软力量学说进行批评后,作者对国际政治中力量的“软”、“硬”做了不同的诠释,认为国际政治中力量的软硬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感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论。同一种力量资源... 作者主要探讨了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中国的软力量。在对约瑟夫.奈的软力量学说进行批评后,作者对国际政治中力量的“软”、“硬”做了不同的诠释,认为国际政治中力量的软硬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感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论。同一种力量资源既可以表现为软力量,又可以表现为硬力量。在国际政治学里,软力量的范畴不能无限扩大。应该用动态思维看待国际政治中力量的软硬。根据接受程度的不同,力量可分为硬力量、软力量和协商力量。对力量软硬的分析可从横向性、纵向性、相对性三个角度入手。在当前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的软力量主要表现在“中国模式”、多边主义、经济外交与睦邻政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软力量 动态分析 中国的软力量
原文传递
国际话语权本质析论——兼论中国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上的应有作为 被引量:71
6
作者 陈正良 周婕 李包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83,158,共6页
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威力与有效性,本质上体现的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影响力,是国际政治权力关系的现实反映,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各... 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威力与有效性,本质上体现的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影响力,是国际政治权力关系的现实反映,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各种国际话语权之争实质上即是国家利益的博弈。一个国家对自身的国际权力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拥有与国家实力地位相称的话语权力,而不应是去谋求或维护话语霸权。当前,国际社会国际话语权原有不公平的分配状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必将充满矛盾斗争。在促进原有失衡的国际话语权格局变革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必须突破西方强势话语压制,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化被动为主动,这是中国发展崛起之路上绕不开的现实挑战,攸关国家重大战略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软实力 国家利益 国际政治
下载PDF
国际政治新闻英语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雪燕 《外语研究》 2004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文认为新闻英语是一个合成语体 ,包括不同次语体。论文选择了书面国际政治新闻报道这一次语体 ,应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对所收集的语篇作量化分析并归纳其文体特征 ,旨在有效描写该次语体的文体 。
关键词 文体 次语体 新闻英语 国际政治 新闻报导
下载PDF
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被引量:67
8
作者 张志洲 《红旗文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2-24,共3页
近些年来,话语权成了政治权力的一种越来越突出的表现方式,国际政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话语权政治”。纵观当今世界的话语权状况,大体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一种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则... 近些年来,话语权成了政治权力的一种越来越突出的表现方式,国际政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话语权政治”。纵观当今世界的话语权状况,大体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一种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则相当有限。只有从根本上加强话语质量建设,才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话语权 话语质量 发展中国家 政治权力 质量建设
原文传递
情感转向:情感的类型及其国际关系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郝拓德 安德鲁.罗斯 柳思思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56,共17页
从核武器、国际贸易到人道主义危机,这些各国领导人不得不处理的复杂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公众的强烈情绪。目前,国际关系学者们仍然缺乏合理的情绪、情感研究工具。基于当前英美国际关系理论,借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研究... 从核武器、国际贸易到人道主义危机,这些各国领导人不得不处理的复杂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公众的强烈情绪。目前,国际关系学者们仍然缺乏合理的情绪、情感研究工具。基于当前英美国际关系理论,借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以分析与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相关的情绪、情感现象。该研究框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区分通常称之为"情绪"的一系列"状态情感"与在研究中通常被忽视的、包括"社会氛围"等背景因素在内的"基调情感";其次,提出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层次研究不同的情感形式;再次,基于情感的多种形式,提出了六项议题,不仅考察情感对国际政治的直接影响,而且分析不同情感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援引包括亚洲在内的国际关系案例,说明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际社会中,解读国际政治行为体行为中的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情绪 情感类型 情感转向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探索——重塑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前沿切入点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逸舟 朱锋 +2 位作者 刘志云 张胜军 古祖雪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两个学科,在近半个世纪里不相往来,现在正重新关注对方。为落实“和谐世界”这一新的外交战略理念,为应对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国际问题,两个学科的合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两个学科,在近半个世纪里不相往来,现在正重新关注对方。为落实“和谐世界”这一新的外交战略理念,为应对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国际问题,两个学科的合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科合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者汇聚一堂,展开热烈的讨论。本组专题,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逸舟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刘志云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张胜军教授和厦门大学法学院古祖雪教授的五篇文章,反映了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 国际 跨学科 国际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 被引量:58
11
作者 曲星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共6页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新中国自成立之日就已开始进行且卓有成效。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特色,一是内外并重,因为全球化时代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看问题...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新中国自成立之日就已开始进行且卓有成效。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特色,一是内外并重,因为全球化时代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看问题;二是追求共赢,中国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介绍自己,而不是抨击别人,与西方国家总是试图通过公共外交操控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可通过"搭台唱戏"、"借台唱戏"、"让别人唱我的戏"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公共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中国对外政策 公共外交 对外宣传
下载PDF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被引量:42
12
作者 于铁军 《欧洲研究》 CSSCI 1999年第5期14-25,共12页
同盟历来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现实主义者的同盟理论以势力均衡论为基础,其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近十几年来,同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中,代表性成果有“同盟困境”理论、“威胁均衡... 同盟历来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现实主义者的同盟理论以势力均衡论为基础,其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近十几年来,同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中,代表性成果有“同盟困境”理论、“威胁均衡理论”以及对导致体系不稳定的两种同盟模式的研究等。与传统理论相比,这些理论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实证性。近年来,面对新的国际政治现实,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也开始进军同盟研究。它们分别从制度层面和规范、认同层面来解释同盟,为同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同盟理论可以弥补现实主义的某些不足,但新的理论综合仍然需要以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同盟 同盟理论
原文传递
后真相与民粹主义:“坏的主观性”之必然结果 被引量:53
13
作者 吴晓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2016年底,《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英语世界年度热词,该说法甫一问世,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后真相”不仅总结和凸显了2016年国际政治的现状,反映了国际大环境的时代特色,而且超越了政治领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 2016年底,《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英语世界年度热词,该说法甫一问世,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后真相”不仅总结和凸显了2016年国际政治的现状,反映了国际大环境的时代特色,而且超越了政治领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数据时代,权力、技术的深度介入,真相变得面目可疑,甚至面目可憎,谎话、流言、绯闻以真相的幌子在网络上肆意流传,而真相却不知所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 民粹主义 主观性 国际政治 英语世界 牛津词典 政治领域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逸舟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6期18-27,共10页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与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及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1];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与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及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1];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面向21世纪 国际关系 科索沃危机 联合国安理会 主权 新型安全观 邓小平 国际政治 外交战略
下载PDF
论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少军 《欧洲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24-33,共10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安全的基本含义,安全概念的起源、层次和界定,接着具体分析了国家安全的判断、国家维护安全的主要内含、国家的安全利益和范围,以及安全的互动关系、“安全困境”与“共同安全”问题。作者指出:在国际政治中,安全是... 本文首先讨论了安全的基本含义,安全概念的起源、层次和界定,接着具体分析了国家安全的判断、国家维护安全的主要内含、国家的安全利益和范围,以及安全的互动关系、“安全困境”与“共同安全”问题。作者指出:在国际政治中,安全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安全在概念上是与“危险”和“威胁”相关联的,安全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国家安全”、“国际安全”和“世界安全”三个概念表现了安全的不同层次,这三者不能截然分开。就一个国家来说,安全可能包括对外的含义,可能包括对内的含义,也可能同时包括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两个方面。在追求安全的过程中,不同的安全主体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在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安全总是相对他国或一个国际体系而言。因此,要实现安全就只有使相关的各方面都感到安全,单独一方实现的安全不可能是长久、稳定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际安全 国际政治 安全理论 安全困境 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利益 国际体系 生态安全 国家维
原文传递
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永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7,共6页
近年来 ,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大大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说明。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形成、发展及实施的情形 ,以及这一战略在不同时期的... 近年来 ,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大大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说明。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形成、发展及实施的情形 ,以及这一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特点 ,可以看出战后美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实施手段的对外文化战略 ,它扎根于美国的历史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外交 美国 对外文化战略 二战后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对外政策
下载PDF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 被引量:31
17
作者 苏浩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1,共8页
10 0年前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力增长与空间扩张的关系、海权与陆权的对抗。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 ,尽管这种支撑强权政治的理论仍对一些国家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 ,但它... 10 0年前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力增长与空间扩张的关系、海权与陆权的对抗。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 ,尽管这种支撑强权政治的理论仍对一些国家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 ,但它对现实国际政治的解释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文章尝试着从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视角 :“地缘重心论” ,来分析现实国际关系 ,强调地缘重心国是区域一体化的引擎 ,是世界政治的支点。同时认为可以从地缘重心的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关系地缘板块结构中发生国际冲突的脉络。文章主张各个地缘重心国之间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与合作 ,建构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世界秩序 国际政治 地缘重心国 区域一体化 国际政治权力 军事合作
下载PDF
解构朝贡体系 被引量:47
18
作者 张锋 《国际政治科学》 2010年第2期33-62,4,共31页
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缺乏严谨的、系统化的理论。这一领域的经典范式还是19世纪之前就已在西方出现的朝贡体系。本文从提出关于朝贡体系这一范式的基本性问题出发,尝试指出挑战这一范式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从而希望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 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缺乏严谨的、系统化的理论。这一领域的经典范式还是19世纪之前就已在西方出现的朝贡体系。本文从提出关于朝贡体系这一范式的基本性问题出发,尝试指出挑战这一范式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从而希望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能超越朝贡体系的束缚,建立更加完善、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东亚 国际政治 朝贡体系 费正清
下载PDF
论政党外交 被引量:43
19
作者 周余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21,共6页
本文结合我党对外工作的实践 ,对政党外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证。全文分三部分 :一、从现代外交和政党政治两个层面的结合点上 ,论述了政党外交产生的历史条件 ,即政党外交是外交在现代的发展和政党政治普及的必然结果 ;二、考察了政党... 本文结合我党对外工作的实践 ,对政党外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证。全文分三部分 :一、从现代外交和政党政治两个层面的结合点上 ,论述了政党外交产生的历史条件 ,即政党外交是外交在现代的发展和政党政治普及的必然结果 ;二、考察了政党政治在内政外交中的地位及其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 ,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政党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论述了政党外交的指导原则及其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并结合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阐述了政党外交的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国际政治 党际关系 国际关系 政党外交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宇燕 张静春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20,共18页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人民币汇率 政治经济学分析 争论 中美 相关利益集团 国际汇率体系 国际政治 经济学理论 汇率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