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九一八”事变后国人报纸的抗战舆论动员——以哈尔滨《国际协报》(1931年9月20日至12月23日)抗日救亡议题设置为例 |
田孟龙
|
《新闻传播》
|
2023 |
0 |
|
2
|
试论“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协报》副刊的议题设置 |
王翠荣
|
《黑龙江史志》
|
2010 |
3
|
|
3
|
关于肖红的诗歌创作 |
陆文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2 |
2
|
|
4
|
论舒群的文学创作 |
董兴泉
|
《绥化学院学报》
|
1985 |
1
|
|
5
|
地方媒体对江桥抗战军事报道真实性之考证 |
刘丽丽
|
《兰台世界(上旬)》
|
2015 |
1
|
|
6
|
萧军文学创作始年考 |
铁峰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7
|
楚图南与哈尔滨 |
高龙彬
|
《黑龙江史志》
|
2008 |
1
|
|
8
|
“东北女作家中的拓荒者”:白朗在伪满洲国——以《大同报》《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为中心 |
吴璇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9
|
哈尔滨左倾报刊对萧红创作的影响——以《大同报》两份文艺副刊为例 |
朱燕颐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国际协报》:萧红文学梦开始的地方 |
肖毛
|
《创作评谭》
|
2021 |
0 |
|
11
|
一个料峭、滋润、芬芳的春天——论肖军早期的文学活动 |
杨有业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1984 |
0 |
|
12
|
1918~1937年《国际协报》的办报宗旨和实践 |
王翠荣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3
|
我与赵一曼在哈尔滨 |
方未艾
方朔
|
《名人传记》
|
2015 |
0 |
|
14
|
2010年《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总目次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5
|
党和人民的喉舌 团结抗战的号角——抗战初期鲁西北聊城《抗战日报》 |
李冬春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6
|
1934年哈尔滨《国际协报·文艺》周刊研究 |
田雷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7
|
抗战文学的先锋阵地——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 |
王翠荣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东北作家群的原生媒介土壤探析 |
王翠荣
孙峰
|
《新闻传播》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