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伙伴、制度与国际货币——人民币崛起的国际政治基础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巍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100,205-206,共22页
国际货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还有赖于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强大的货币伙伴网络和有利的国际制度体系,是国际货币形成稳固地位的两大国际政治基础。作为... 国际货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还有赖于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强大的货币伙伴网络和有利的国际制度体系,是国际货币形成稳固地位的两大国际政治基础。作为一种后发货币,人民币欲崛起为全球货币舞台上的主要币种,除了需要相关经济条件之外,还需要通过政府外交力量争取更多的货币合作伙伴和创建支持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国际制度体系,以夯实人民币崛起的国际政治基础。而无论是搭建国际货币的伙伴网络还是创立国际货币的制度体系都是对国际货币发行国政治领导能力的考验。这种政治领导能力包括基于信誉塑造的公信力、基于利益供给的向心力和基于制裁实施的强制力三个维度。相比之下,由于当下人民币还处于货币崛起的初步阶段,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国际政治基础建设更加需要通过信誉塑造发挥公信力和利益供给发挥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崛起 货币伙伴网络 国际制度体系 政治领导 货币外交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制度体系的变革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超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8,共5页
随着国际社会全球化的进展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需求,国际合作模式与国际制度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建构性的国际制度供给模式缺乏公平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个性需要;制度竞争导致制度过剩,引发不同制度之间的交织... 随着国际社会全球化的进展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需求,国际合作模式与国际制度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建构性的国际制度供给模式缺乏公平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个性需要;制度竞争导致制度过剩,引发不同制度之间的交织、重叠,弱化了制度的权威性和体系化;僵硬、刚性的制度规范使得国际合作产生主权危机,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平等地位;限制性的制度准入机制,使得某些国际合作俱乐部化,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面向世界的发展倡议,其本身必然存在对国际制度的基本诉求。它提出的公平合理的制度理念、多元合作的制度模式、兼容并包的制度体系及循序渐进的制度路径是对新型国际合作体系的积极探索,其战略的推进实施必将引发国际治理模式和国际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制度体系 互联互通
下载PDF
中国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政策:历史、机遇与挑战
3
作者 杨晨曦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6-81,共6页
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政策经历了"请进来"、"接轨"和"走出去"三个阶段。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也随着三个阶段的接替演进而不断加剧。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冷战后的世界体系中,中... 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政策经历了"请进来"、"接轨"和"走出去"三个阶段。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也随着三个阶段的接替演进而不断加剧。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冷战后的世界体系中,中国对世界体系的政策受到了来自由欧美国家主导的国际权势分布、国际制度体系和跨国观念体系这三方面因素的挑战。由于国际关系中新的因素的出现,上述三个方面仍然可能成为中国政策的重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全球资本主义 国际制度体系 国际权势分析 中国应对之策
下载PDF
系统效应及制度互动的系统性后果——兼论国际制度体系何以可能
4
作者 马骏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94-113,157,共21页
制度互动并非发生于原子式的制度安排之间。脱离了体系层面的、型构制度安排间宏观社会关系和调控互动进程并筛选互动结果的国际制度体系基本结构的中介作用,所谓的制度互动就无从展开并为观察者所识别,互动的结果也不可能以制度化形式... 制度互动并非发生于原子式的制度安排之间。脱离了体系层面的、型构制度安排间宏观社会关系和调控互动进程并筛选互动结果的国际制度体系基本结构的中介作用,所谓的制度互动就无从展开并为观察者所识别,互动的结果也不可能以制度化形式留存。制度互动对基本结构及其他制度安排的依赖,使得互动本身无意中对制度体系的再生产做出了贡献。制度互动还为体系的持续演变提供了内在动力,并因此增进了体系的流动性、弹性及环境适应性。国际制度体系也由此实现了维护自身稳定及可预见性与反映行动环境变迁之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度体系 基本结构 制度互动
原文传递
国际定位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5
作者 卢静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在国际关系中,国际定位一般是指对一国在特定时期所处国际位置的基本认知和评价。它决定了该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具体来说,国际定位在内涵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国际定位呈三维一体格局。一国的国际定位主要是... 在国际关系中,国际定位一般是指对一国在特定时期所处国际位置的基本认知和评价。它决定了该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具体来说,国际定位在内涵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国际定位呈三维一体格局。一国的国际定位主要是指该国在国际权力体系、国际制度体系和国际文化体系的三维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定位 三维一体 特定时期 认知和评价 发挥的作用 国际制度体系 扮演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
原文传递
Partners,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Rise of the Renminbi
6
作者 Li We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7年第2期114-141,共28页
The use of an intemational currency is not just a natural market phenomenon; it relies heavily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oundations. The historical lessons of the four major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the pound, doll... The use of an intemational currency is not just a natural market phenomenon; it relies heavily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oundations. The historical lessons of the four major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the pound, dollar, euro and yen--show that a strong partner network and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re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e rise of the renminbi, as a late starter looking to become a major international currency,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requisite economic conditions but on governmental diplomacy aimed at attracting more monetary cooperation partners and creati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that support its worldwide use. This strategy reinforces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rise of the renminbi. Building a network of partners supporting the renminbi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nd creating a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institutions are the real tests of the issuing country's political leadership. This political leadership capacity has three dimensions: public trust founded on reputation building; a centripetal force driven by provision of benefits; and coercive force applied through sanction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renminbi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its ascent, so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olitical infrastructure should concentrate mainly on gaining public trust through reputation-building and employing centripetal force involving provision of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e of the renminbi monetary partner network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political leadership currency diplomacy
原文传递
全球化的辩证分析
7
作者 朱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5-58,共4页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现象,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辩证分析。全球化的本质包含着两重属性:历史必然性和主观战略性。全球化的效应具有多维性、二律背反性以及不均衡性、不平等性。全球化问题的关键是不平等,其根源是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制度...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现象,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辩证分析。全球化的本质包含着两重属性:历史必然性和主观战略性。全球化的效应具有多维性、二律背反性以及不均衡性、不平等性。全球化问题的关键是不平等,其根源是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制度体系。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国际制度体系,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本质 效应 国际制度体系 辩证分析
下载PDF
全球治理理论失灵与全球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新理念的提出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菱 《中国冶金教育》 2015年第6期77-80,共4页
全球化使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增多,彼此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国家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但现有国际制度体系有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了国家间地位的不平... 全球化使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增多,彼此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国家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但现有国际制度体系有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了国家间地位的不平等,合作关系的不融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全球治理理念的滞后和运转的失灵。中国政府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国家间的地位平等、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这一新理念将会引导和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失灵 共商共建共享 国际制度体系重建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相互启示与融合之道 被引量:4
9
作者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3,共2页
本刊于 2 0 0 2年 12月 2 1~ 2 2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 :比较与借鉴”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的发言精彩纷呈。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发言选登出来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 ,所发文字在整理后都经过了各位发言者的确认。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理论范式 基欧汉 国际制度理论体系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新自由制度主义 反思主义
原文传递
制度性权力竞争与中国策略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发林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2,共13页
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迁显著表现为主要大国间的国际制度性权力竞争,中美国际制度性权力竞争将决定国际秩序的演进方向和方式。国际制度策略体系是中国在制度竞争和秩序变迁中维系自我发展和维护国际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国际制度策略体... 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迁显著表现为主要大国间的国际制度性权力竞争,中美国际制度性权力竞争将决定国际秩序的演进方向和方式。国际制度策略体系是中国在制度竞争和秩序变迁中维系自我发展和维护国际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国际制度策略体系包含存在逻辑递进关系的三层内容:国家处理与国际制度关系的策略(创建、进入与破坏)、国家通过国际制度建立国家间关系的策略(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国际制度间关系的策略(互动、竞合与对抗),三个层面及其具体策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工具对中国的国际制度策略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应通过“改革—创建—退出”三位一体策略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制度的关系,更全面地考虑积极和消极的制度方略,更加清晰地确立和传播其和平导向和合作导向,但并不完全忽略强制性和冲突性策略的制度性权力观。中国国际制度策略体系的构建将极大地有助于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秩序的和平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度竞争 国际制度性权力 国际制度策略体系 制度方略
下载PDF
健全防范和治理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科学国际金融新秩序
11
作者 郭继强 郭亚妮 《甘肃科技》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任何体制与制度,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体制与制度,都有其时效性及其空间与时间性。有人说,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人口的20%而运转,为少数人服务,把余下的80%排挤在外,并侮辱和贬低他们。这难道是正常的吗?为此,对不正常及... 任何体制与制度,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体制与制度,都有其时效性及其空间与时间性。有人说,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人口的20%而运转,为少数人服务,把余下的80%排挤在外,并侮辱和贬低他们。这难道是正常的吗?为此,对不正常及不科学的国际金融体制与制度体系亟待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制度体系 国际金融新秩序 改革 防范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