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思维、连接性与中国新力量导演的新美学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吉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7,105,共9页
中国新力量导演已经逐渐形成代际共性。他们重视电影技术,也深谙"类型"创作与"作者"的关系,他们具有技术思维、类型思维、艺术思维、商业思维、产业思维。但最重要也最独特的,是他们具有媒介思维。网络是让万物互... 中国新力量导演已经逐渐形成代际共性。他们重视电影技术,也深谙"类型"创作与"作者"的关系,他们具有技术思维、类型思维、艺术思维、商业思维、产业思维。但最重要也最独特的,是他们具有媒介思维。网络是让万物互联的媒介,连接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互联网对中国新力量导演的影响深远,在传播层面带来人与人的连接,在文化层面带来物与物的连接,在产业层面带来人与物的连接。媒介思维也带来电影观念的变化,电影成为一种媒介,能连接起更充分的商业资源、更有效的内容和更广泛的人群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新力量导演的美学特征也来源于媒介思维。由网络时空连接方式所带来的跨媒介美学、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连接所表现出的国潮美学,以及与人连接所形成的共同体美学,都是中国新力量导演"连接美学"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力量导演 媒介思维 跨媒介美学 美学 共同体美学 连接美学
原文传递
从《只此青绿》热看中国古典舞的新发展
2
作者 宗怡然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缩影,对中国舞剧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而《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亦受其影响。尽管不能将中国古典舞在当下的发展与《只此青绿》作片面对应,但或可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即:青绿腰下的“身体... 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缩影,对中国舞剧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而《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亦受其影响。尽管不能将中国古典舞在当下的发展与《只此青绿》作片面对应,但或可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即:青绿腰下的“身体”写意、“诗”“剧”合一的情境叙事和“剧场”至“春晚”的传播更迭,从而可以窥出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新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 只此青绿 美学
下载PDF
国潮背景下新剪纸融入校园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研究
3
作者 刘嘉怡 宋依谜 +3 位作者 崔世康 冯飞龙 陈衍浩 周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该文探讨新剪纸与校园文化衍生品的相互融合,分析其意义并提出创新设计方法。通过将新剪纸艺术与国潮元素、校园文化符号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衍生品。采用多样的元素融合、多元的材料运用、形式的解构重... 该文探讨新剪纸与校园文化衍生品的相互融合,分析其意义并提出创新设计方法。通过将新剪纸艺术与国潮元素、校园文化符号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衍生品。采用多样的元素融合、多元的材料运用、形式的解构重组、互动与体验设计、创新功能设计及赋予故事和意义等创新设计方法,使得新剪纸校园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更加多样化、质感丰富。满足现代人对艺术创新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拓展传统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影响力,使新剪纸校园文化衍生品更具吸引力,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新剪纸 校园文化衍生品 创新思维 文化传承 文化转化
下载PDF
何以“只此青绿”——国潮美学的视觉传播机制及设计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文娟 王惠萱 +2 位作者 刘天予 孙远波 卢兆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8-65,共8页
目的 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如何使“国潮”更加有效对接大众情感需求并走出“符号化”的局限,从而将国潮美学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方法 以《只此青绿》节目为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国潮背后的动因,分析国潮美学的视觉传... 目的 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如何使“国潮”更加有效对接大众情感需求并走出“符号化”的局限,从而将国潮美学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方法 以《只此青绿》节目为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国潮背后的动因,分析国潮美学的视觉传播机制,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国潮消费APP设计的案例研究。结果 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国潮美学中影响国潮表现效果的首先是色彩,其次是线条,最后是构图,并且国潮创作过程的关键在于创造沉浸式的“神似”体验。国潮创作过程应立足于时代语境,具备当代审美价值并着眼于现代表达。基于此结果设计了一款国潮消费APP并且表现出较好的可用性和美度。结论 国潮美学的视觉传播机制为现代国潮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建议,对国潮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实证分析 只此青绿 视觉表现 美度测量
下载PDF
何以“破圈”:“国潮”的美学资源与文化密码论坛纪要 被引量:2
5
作者 向芳 张瑞琪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3-20,共8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文化在多领域的创意传承,传统美学频频引领文化新风尚并实现海外“出圈”。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勃发生机的“国潮”已不再仅是传统文化与制造业的偶然碰撞,它更意味着古典与现代在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全新有机融合。深植... 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文化在多领域的创意传承,传统美学频频引领文化新风尚并实现海外“出圈”。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勃发生机的“国潮”已不再仅是传统文化与制造业的偶然碰撞,它更意味着古典与现代在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全新有机融合。深植中华文化基因的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在满足年轻文化消费者和爱好者对时尚、个性追求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国潮”的不断跨界和“破圈”,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成果。深入研究、总结“国潮”文化“破圈”的成功经验,挖掘、探索“国潮”中蕴藏的传统美学资源,破解“国潮”的文化密码,对中华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传统文化 破圈
下载PDF
“国潮”的消费认同与价值尺度 被引量:34
6
作者 宗祖盼 刘欣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3,共8页
“国潮”作为一种符号文本和消费现象,其流行蕴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狭义的“国潮”是指蕴含中国文化、融合潮流元素、符合时代需求的国货品牌及其消费潮流,广义的“国潮”则脱离了实物载体,进而扩散到观念层面... “国潮”作为一种符号文本和消费现象,其流行蕴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狭义的“国潮”是指蕴含中国文化、融合潮流元素、符合时代需求的国货品牌及其消费潮流,广义的“国潮”则脱离了实物载体,进而扩散到观念层面,指一种中国文化基因在符号生产及消费领域的复兴潮流,呈现为一种精神风貌。“国潮”的实现方式可归纳为“国的潮化”与“潮的国化”两种模式。“国的潮化”主要有时尚衍生、跨界营销、亚文化链接、科技赋能等路径,“潮的国化”表现为视觉上融入传统元素、设计上融入传统技艺、营销上融入传统故事、理念上融入传统精神等。“国潮”是消费建构认同的结果。在同一性方面,消费者希望通过“国潮”符号文本建立起自身与国家、群体之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差异性方面,消费者又渴望通过“国潮”表现个体差异,彰显身份标志。“国潮”要形成一股可持续的潮流,要警惕“国潮”泛化,深挖精神内涵;打破“国潮”边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潮”美学,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认同 价值尺度 符号文本 美学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