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情传播视角下的国民形象书写——评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雅欣 王鑫 《当代电视》 CSSCI 2023年第11期81-84,共4页
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组成的核心要素。系列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透过真实平凡人物的温情故事,颇具感染力地描摹出率真向上的个人形象、温暖和善的家庭形象,继而在共情传播中,用影像故事书写了国民形象,增进了受众对中华民族... 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组成的核心要素。系列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透过真实平凡人物的温情故事,颇具感染力地描摹出率真向上的个人形象、温暖和善的家庭形象,继而在共情传播中,用影像故事书写了国民形象,增进了受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实现了从情感共情到认知共情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形象 共情传播 情感认同
原文传递
视觉符号学视域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的国民形象塑造研究
2
作者 吴艳梅 杨柳 《小学语文》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国民形象是国民素质、行为、道德和精神追求的抽象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文明程度。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是塑造国民形象的重要工具。插图通过灵动的线条、恰当的色彩、适度的光影、空间灵活的视觉要素,清晰写实... 国民形象是国民素质、行为、道德和精神追求的抽象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文明程度。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是塑造国民形象的重要工具。插图通过灵动的线条、恰当的色彩、适度的光影、空间灵活的视觉要素,清晰写实地塑造和传播了容易让学生理解并内化的国民形象。这些被塑造的国民形象具有“意义”属性,即国民品格特征,其彰显的国民品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表达了当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科书插图 国民形象 国民品格
下载PDF
论涉法题材电影中国民形象传播的文化安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干瑞青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75-77,共3页
中国涉法电影融合法律和民族特色,成为展现文化传统和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窗口,其中的国民形象不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抵制外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文化安全解构和威胁的一道壁垒。因此,涉法电影中的国民形象传播要以国家文化安全为导向... 中国涉法电影融合法律和民族特色,成为展现文化传统和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窗口,其中的国民形象不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抵制外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文化安全解构和威胁的一道壁垒。因此,涉法电影中的国民形象传播要以国家文化安全为导向,坚持中国特色,借鉴外国文化资源,以更好地促进中国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法电影 国民形象 国家文化安全
下载PDF
民国时期服饰与国民形象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尤璐 潘翀 《湖南包装》 2021年第3期53-55,共3页
衣裳是人类开始创造自身形象,并以此步入人类文明的全新境界的一种符号。文章从清末民初中国国民的形象变化引入,主要以1912—1949年的民国历史为背景,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服饰文化及国民形象变化。... 衣裳是人类开始创造自身形象,并以此步入人类文明的全新境界的一种符号。文章从清末民初中国国民的形象变化引入,主要以1912—1949年的民国历史为背景,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服饰文化及国民形象变化。通过对民国时期男子服饰发展变化的研究,及女子服饰、发型、妆容演变的分析,对不同的时代直接影响当时人们的服饰、整体形象及审美观念进行总结。民国短短的三十几年却出现古今中外各种服饰风格和不同审美的融合,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国民形象 服饰 妆容 发型
下载PDF
托马斯·本顿的城乡图像与国家建构——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今日美国》壁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恩多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33,共14页
托马斯·哈特·本顿的作品《今日美国》是由10件壁画组成的大型绘画,该壁画以其现代化景象为标志特征,视野从城市文化生活景观推向乡村的工农业景观,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期的国家图景。本顿通过描绘城乡风貌,记录了南北... 托马斯·哈特·本顿的作品《今日美国》是由10件壁画组成的大型绘画,该壁画以其现代化景象为标志特征,视野从城市文化生活景观推向乡村的工农业景观,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期的国家图景。本顿通过描绘城乡风貌,记录了南北战争以来美国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情形,画作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本文也观察到这件作品是美国东北部的工商业精神逐步覆盖到西部和南部“发展中地区”的全景式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本顿 今日美国 国民形象 国家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民众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因素——以在华外国人为视角
6
作者 陶建杰 孙仪静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4期83-98,共16页
中国在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寻求更为广泛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理解的过程中,需要的最为直接和微观的文化载体就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本文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和处事风格三个维度,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在华外国人对中国民众国... 中国在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寻求更为广泛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理解的过程中,需要的最为直接和微观的文化载体就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本文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和处事风格三个维度,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在华外国人对中国民众国际形象的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民众的国际形象既包含了“爱国”“勤劳”“友善”等传统特点,也包含一些现代化的新特征。人际交往和媒体传播在其中的作用显著,尤其中国媒体的公信力以及软新闻的传播,会正向影响在华外国人对国人形象的评价。基于以上发现,本文从文化交流、文化构建和媒体信息传播等角度提出建议,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民众的国际形象,并寻找提升国家形象的因应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形象 国际形象 在华外国人 对外传播
下载PDF
NHK中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中国国民形象研究——以Youtube网站播放量较高的17个视频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琪 《视听》 2019年第7期62-63,共2页
本文选取Youtube网站NHK中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播放量较高的17个视频进行研究,从人物角色选取与正负面呈现两方面作分析,发现这类视频选取视角多集中于贫困的农民工群体、维权人士,国民贫困化、暴力化与态度消极化是这类视频呈现的总体形... 本文选取Youtube网站NHK中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播放量较高的17个视频进行研究,从人物角色选取与正负面呈现两方面作分析,发现这类视频选取视角多集中于贫困的农民工群体、维权人士,国民贫困化、暴力化与态度消极化是这类视频呈现的总体形象,具有片面、负面的特点,要从拍摄主题、拍摄角色、拍摄角度以及加强双方合作进行引导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K 纪录片 国民形象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黄尧“牛鼻子”漫画与现代国民形象塑造
8
作者 徐欢 《艺术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1934年,黄尧应上海《新闻报》要求,创作了名叫“牛鼻子”的漫画人物,一时间风靡全国,黄尧对“牛鼻子”这一漫画形象的处理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文化对中国的认知方式,这也是中国人以自我形塑的方式重建文化自信与独立的一次尝试。“牛鼻... 1934年,黄尧应上海《新闻报》要求,创作了名叫“牛鼻子”的漫画人物,一时间风靡全国,黄尧对“牛鼻子”这一漫画形象的处理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文化对中国的认知方式,这也是中国人以自我形塑的方式重建文化自信与独立的一次尝试。“牛鼻子”这个漫画人物的制作过程及其影响,反映了中国在战争年代与现代化初期面对政治困境的反应及其衍生出的多层次社会文化心理。它也是现代国民形象意识与大众文化、消费主义等时代元素在视觉文化上的投射,“牛鼻子”作为中国国民形象的正面形塑,体现了试图扭转文化自信缺失状况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 国民形象 黄尧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文化交涉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之建构
9
作者 吴光恒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国家形象的建构越来越为世界所普遍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必须克服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陷阱,以作为哲学化的伦理学之儒学与现代性的生活意识为内涵,构建起主体...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国家形象的建构越来越为世界所普遍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必须克服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陷阱,以作为哲学化的伦理学之儒学与现代性的生活意识为内涵,构建起主体性的价值观念,且站在"文化交涉学"的立场,突出"如何与世界交往"的时代主题,探索国家形象建构的途径与方法,建立起现代性的国家.国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形象 国家形象 文化交涉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
10
作者 赵可飞 张秀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97-98,共2页
一、软实力的涵义及其作用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他在《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指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约瑟夫.奈还进一... 一、软实力的涵义及其作用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他在《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指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约瑟夫.奈还进一步指出软实力依赖于"塑造与影响他人偏好的能力",并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1](P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素养 国民形象 亲和力 中国软实力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态度资源视域下韩国英文报道中中国游客的国民形象研究
11
作者 葛春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34-435,共2页
国民形象与国家形象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国民形象才是真正的国家形象。本文拟运用态度资源系统对《韩国时报》上有关中国游客的英文报道展开分析,探究韩国民众眼中中国游客的国民形象。研究发现韩国民众对中国游客多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国民形象与国家形象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国民形象才是真正的国家形象。本文拟运用态度资源系统对《韩国时报》上有关中国游客的英文报道展开分析,探究韩国民众眼中中国游客的国民形象。研究发现韩国民众对中国游客多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且更为看重中国游客对当地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资源 中国游客 国民形象
下载PDF
浅谈树立良好国民形象的途径
12
作者 文蕾 《管理观察》 2012年第12期20-21,共2页
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形象的不良印象势必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本课题小组从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对中国有着更深了解的外国人是如何看到真正的中国人的,试图了解影响中国国民形象的因素... 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形象的不良印象势必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本课题小组从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对中国有着更深了解的外国人是如何看到真正的中国人的,试图了解影响中国国民形象的因素主要是哪些,而现如今中国国民形象的突出问题又是什么;中国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形象 外国留学生 地域差异
下载PDF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国民形象的嬗变与重塑
13
作者 王俊虎 金佳满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紧跟时代潮流,其历史剧创作运用历史题材,在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借古喻今,形象地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化。郭沫若1920年代的历史剧塑造了追求女性解放的国民形象,1940年代的历史剧塑造了追...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紧跟时代潮流,其历史剧创作运用历史题材,在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借古喻今,形象地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化。郭沫若1920年代的历史剧塑造了追求女性解放的国民形象,1940年代的历史剧塑造了追求祖国统一的国民形象,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剧通过重塑武则天、曹操等历史人物,刻画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繁荣的国民形象。郭沫若的历史剧通过不同时期国民形象的嬗变与重塑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国民形象 嬗变与重塑
下载PDF
申采浩与梁启超:历史主体认识及“新国民”构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玉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近代东亚,韩国与中国都肩负着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申采浩和梁启超作为探究两国国民性的先驱者,都认识到了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创造“新国民”的必要性。申采浩的“新国民”目标是保全民族,恢复国权;而梁启超胸怀创立民族... 在近代东亚,韩国与中国都肩负着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申采浩和梁启超作为探究两国国民性的先驱者,都认识到了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创造“新国民”的必要性。申采浩的“新国民”目标是保全民族,恢复国权;而梁启超胸怀创立民族帝国的梦想。他们之所以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的“新国民”形象,是因为国家的有无造成了两位启蒙先驱者心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采浩 粱启超 国民思想 近代国民 国民形象.
下载PDF
《晋绥日报》与晋绥边区文学的“鲁迅传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宫东红 张雪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44,共6页
《晋绥日报》是晋绥边区党的机关报和边区文学最为重要的传播载体。本文通过考察该报对鲁迅的纪念和宣传,特别对其沿着鲁迅的道路进行国民性批判和新国民重塑等方面的实践,探究边区文化和文学中“鲁迅传统”的建构及其导向作用。
关键词 《晋绥日报》 鲁迅传统 国民性批判 国民形象
下载PDF
家族叛逆者与新国民形象构想——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人物形象
16
作者 江倩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8-45,共8页
伴随着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对新国民形象的呼唤也从未停止过。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作家在对家族生活的思考中将"家"与国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贯穿了这样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对家族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总结了新国民的特质及其形成... 伴随着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对新国民形象的呼唤也从未停止过。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作家在对家族生活的思考中将"家"与国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贯穿了这样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对家族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总结了新国民的特质及其形成条件,进而参与到新国家的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家族小说 家族叛逆者 国民形象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大陆抗战电影中国民党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靓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自1949年建国至今,60多年来中国大陆电影中,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中对国民党形象的描述发生了几个时期的改变。这一改变必然与影片拍摄的历史环境、时代文化等有直接关系。将建国后大陆抗战电影中国民党形象的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并考察... 自1949年建国至今,60多年来中国大陆电影中,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中对国民党形象的描述发生了几个时期的改变。这一改变必然与影片拍摄的历史环境、时代文化等有直接关系。将建国后大陆抗战电影中国民党形象的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并考察每个时期,恰是这样的分析能得出历史环境与时代文化是如何影响影片创作者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国民形象演变 历史环境 时代文化
下载PDF
1930年代报刊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与西部想象——以《中国的西北角》《红星照耀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秦琼 《决策与信息》 2021年第9期5-14,共10页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大众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进行了长期的污名化报道。范长江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对于大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西北角》和《红星照耀中国》两本书...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大众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进行了长期的污名化报道。范长江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对于大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西北角》和《红星照耀中国》两本书对扎根于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如实描绘,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实真相,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发展留下珍贵史料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国内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介 范长江 埃德加·斯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媒介印象 中国共产党形象 红军形象 国民形象
下载PDF
文艺作品中国民党艺术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慧琴 王朝华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近几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反映战争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国民党的艺术形象跟老一代艺术家所塑造的国民党艺术形象大为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代艺术家所处的创作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与老一代艺术家大... 近几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反映战争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国民党的艺术形象跟老一代艺术家所塑造的国民党艺术形象大为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代艺术家所处的创作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与老一代艺术家大不相同,而且他们对国共两党的关系,尤其是对国民党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这就使得国民党的艺术形象比之过去有了很多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艺术形象 政治环境 时代的主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