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族化、景观化、民族化——国产西藏电影叙事的身份想象 被引量:15
1
作者 向宇 《电影新作》 2016年第5期81-88,共8页
国产西藏电影叙事的身份想象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强调国族认同建构和国族身份生产的国族化叙事;第二种是突出和强调西藏自然、人文和日常生活的奇特性、浪漫性、神秘性的景观化叙事;第三种是在尊重和挖掘西藏语言... 国产西藏电影叙事的身份想象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强调国族认同建构和国族身份生产的国族化叙事;第二种是突出和强调西藏自然、人文和日常生活的奇特性、浪漫性、神秘性的景观化叙事;第三种是在尊重和挖掘西藏语言、文化和生活经验的特殊性、异质性的基础上探索西藏民族主体性的民族化叙事。西藏电影从国族化到民族化的过程是张扬、凸显西藏民族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过程,是建构或者说重构西藏主体性的过程,其所引发的对民族认同疏离甚至解构国族认同的焦虑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电影 身份想象 景观
原文传递
脱域与改造: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审美现代性的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仝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102,共7页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中,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既是历史的传统也是现代的基础。传统自然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持续性,并且历经动乱与分裂的洗礼而不断得到充实升华。当一个新的、多民族的现代民族国家开始被想象之后,其内...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中,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既是历史的传统也是现代的基础。传统自然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持续性,并且历经动乱与分裂的洗礼而不断得到充实升华。当一个新的、多民族的现代民族国家开始被想象之后,其内容也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被模塑、改编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语言、艺术在意识形态层面,担负起"国族化"改造的核心力量。民间舞蹈话语从地方性向国家性的转化,既是新中国"国家现代性"独特历史建构的结果,也是新中国舞蹈"中心化"的价值趋向。文章追溯新中国成立前后,作为"国族化""中心化"改造的核心力量,民间舞蹈如何从散沙式的生存状态经过脱域升华为凸显民族文化特征的现代舞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民间舞 审美现代性 脱域 改造 中心
下载PDF
地景象征与国家认同——“长江”国族化的“跨边界”之旅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海鸿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地景象征在国家认同与凝聚力上具有重要作用。"长江"从自然地理到完成国族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徐霞客"溯江纪源"行动,促进了长江地理、人群与文化的交流;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以"爱国主义地理教科书"... 地景象征在国家认同与凝聚力上具有重要作用。"长江"从自然地理到完成国族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徐霞客"溯江纪源"行动,促进了长江地理、人群与文化的交流;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以"爱国主义地理教科书"的主题加强国人的国家认同;"长江漂流"则是对"东亚病夫"式国耻记忆的匡正与补救。"国族化"后的"长江"以新的身份进入现代多民族中国的学校教育,在共同的阅读与想象中,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地景象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象征 自然 长江 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