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苗族接龙舞展演的“民俗生活”与“国家舞台”——基于湘西吕洞山地区的田野调查 |
罗婉红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2
|
试论国家舞台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发展之关系 |
李珊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3
|
阳戏展演的两个场域:“生活世界”与“国家舞台”——兼谈阳戏的保护与发展 |
龚德全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4
|
政府发问:哪台戏能代表国家形象——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心得 |
傅谨
|
《艺术评论》
|
2005 |
6
|
|
5
|
关于《秦王政》剧本的若干说明 |
黄维若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6
|
舞剧《粉墨春秋》的创新追求 |
王菁华
王峰
|
《艺术教育》
|
2014 |
4
|
|
7
|
豫剧“小皇后”的启示——对发展民营剧团的思考 |
徐华威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8
|
文化精神彰显人格魅力——参与桂剧《大儒还乡》创作心得 |
杨戈平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9
|
从《大儒还乡》看当代戏曲的美学追求 |
邓晓燕
|
《戏剧之家》
|
2007 |
3
|
|
10
|
国家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浅析 |
洪霞
|
《当代戏剧》
|
2007 |
2
|
|
11
|
民族舞剧《西施》对江南底蕴的呈现 |
贺昱
曹威
|
《江南论坛》
|
2009 |
3
|
|
12
|
川剧改革30年之我见 |
周企旭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3
|
革故鼎新 传承发展——浅谈张曼君对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革新 |
谢礼
|
《影剧新作》
|
2018 |
3
|
|
14
|
双向结合 老调新唱 豫剧《程婴救孤》音乐创作体会 |
赵国安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5
|
各路英豪齐聚佛山直面当代戏剧之命运 |
卢巍
罗松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6
|
从《香莲案》谈京剧剧目的创编 |
王兴昀
|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7
|
“地方戏”面对开放的世界……——由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引发的思考 |
于平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8
|
可爱的胡兰子——试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中的刘胡兰形象 |
徐华威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9
|
“戏剧芭蕾”的上乘之作——评辽芭全新打造的《二泉映月》 |
欧建平
|
《舞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重建文化自信 坚守艺术本体——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感悟 |
傅谨
|
《福建艺术》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