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体概念史:跨国移植与演变 被引量:58
1
作者 林来梵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84,204-205,共20页
"国体"一词从语源学上可追溯至诸多中国古籍,但作为法政概念,则经历了从近代德国被移植到明治时期的日本、再从日本被移植到晚清中国,可谓"跨国交叉往复移植"的过程。其间,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装置而曾发挥过建构... "国体"一词从语源学上可追溯至诸多中国古籍,但作为法政概念,则经历了从近代德国被移植到明治时期的日本、再从日本被移植到晚清中国,可谓"跨国交叉往复移植"的过程。其间,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装置而曾发挥过建构国家形态、将特定政治权威正当化以及形成国家统合原理这三种功能,从而有力推动了其内涵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发生相应的演变,乃至从最初的一个形式性概念嬗变为一个实质性概念。我国现行宪法上的国体条款暗含着国家统合原理的特定内容,而其规范性内涵本身又蕴含着一种继续形成与自我演进的内在机理,这既潜藏着中国宪政发展的内在动力,也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应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 政体 国家性质 国家统合 跨国移植
原文传递
群体性劳动争议应对中的政府角色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竹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4,共8页
群体性劳动争议是群体性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的集合,我国目前主要表现为群体性个人争议,但集体争议会随着集体劳动关系的成熟而日益增多,并迫切需要制度跟进。"国家统合"或"协约自治"是集体劳动关系制度选择的基点,... 群体性劳动争议是群体性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的集合,我国目前主要表现为群体性个人争议,但集体争议会随着集体劳动关系的成熟而日益增多,并迫切需要制度跟进。"国家统合"或"协约自治"是集体劳动关系制度选择的基点,对二者的权衡也决定了政府在应对群体性劳动争议中的角色选择与行为方式,并对争议预防、集体谈判的进入与进行、集体争议及产业行动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劳动争议 协约自治 国家统合 政府角色
原文传递
国家认同:缘起、特殊性及其制度优势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健馨 《海峡法学》 2022年第2期3-11,共9页
国家认同问题兼具历史性与现实性。无论从纵向的历史维度还是从横向的比较维度,都可以看出,国家治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认同的过程,其中穿插着化解和消除形形色色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各种... 国家认同问题兼具历史性与现实性。无论从纵向的历史维度还是从横向的比较维度,都可以看出,国家治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认同的过程,其中穿插着化解和消除形形色色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国家认同问题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各个国家追求发展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国家认同危机的缘起和面对的具体问题则各不相同,化解的手段也有不同的考虑和侧重。因此,深入探究国家认同问题的缘起、特殊性以及制度化解方案,以保全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制度优势 文化认同 国家统合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转型 被引量:3
4
作者 洪芳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国家统合模式不给社会以成长的空间,无法通过社会这一道屏障,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一旦劳动关系调整出现大的问题,必然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因而,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国家统合模式不给社会以成长的空间,无法通过社会这一道屏障,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一旦劳动关系调整出现大的问题,必然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因而,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必须向协约自治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模式 国家统合 协约自治 劳动关系转型
下载PDF
“一国两制”原则下国家统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健馨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统合是世界性议题,各国都面临着保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与尊严的现实任务。在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转型与建构过程中,中国始终存在着如何使国家作为一个共同体,不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保持统一的需要。“一国两...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统合是世界性议题,各国都面临着保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与尊严的现实任务。在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转型与建构过程中,中国始终存在着如何使国家作为一个共同体,不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保持统一的需要。“一国两制”原则下国家统合机制凸显宪法作为高级法的实践价值。中国创设的“一国两制”宪法原则经过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具体实践,为国家统合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国家统合的破坏性力量源自国家认同危机的滋生与蔓延。“一国两制”原则下国家统合机制建设路径包括:国家战略以大中华区涵盖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新格局为背景,推行全国性的国民(公民)教育,施行体现“一国”内涵的国民待遇,弘扬中华民族的国族意识及其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特别行政区制度 国家统合 国家认同 国家安全 宪法
下载PDF
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及其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伦坤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是指国家基于劳动争议多发化、群体化的维稳压力,运用政策手段,对多元化、社会化的调解机制实施国家统合的结果。该机制整合不同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劳动争议的控制。但是由于过度追求维稳... 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是指国家基于劳动争议多发化、群体化的维稳压力,运用政策手段,对多元化、社会化的调解机制实施国家统合的结果。该机制整合不同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劳动争议的控制。但是由于过度追求维稳功能、以国家代社会,损害了调解的本质属性,模糊了不同调解机制的界限,阻滞了国家与社会并治的多元劳动解纷模式的建构。矫正该机制的不足,应坚守开放式、社会化、多元化的基准思路,坚持国家与社会二分的解纷思维,着重加强调解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着力培育民间调解机制的权威基础。在此基础上,秉持"多元、效能、竞争、开放"的原则,针对不同调解机制的特点和不足,采取具体化对策,做强做大劳动调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联动调解 国家统合 弊端 对策
原文传递
统一问题要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舜隆 《法大研究生》 2016年第1期121-137,共17页
国家统一作为我国常用政治语词,至今未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这已经并将不断影响我国的统一实践。统一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有不同的形态,共同之处表现为国内有权威的主权者,无分裂、割据,国际上受到承认或能保卫自己不受侵扰,稳定地保持一... 国家统一作为我国常用政治语词,至今未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这已经并将不断影响我国的统一实践。统一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有不同的形态,共同之处表现为国内有权威的主权者,无分裂、割据,国际上受到承认或能保卫自己不受侵扰,稳定地保持一段合理的时间,并且主权者关于统一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状况基本一致。究其本质,国家统一乃是一国所有人民对主权者统一意志的归顺与服膺,是主权者追求国家强盛和人民福祉的手段。统一问题在现代国家已从传统的人身属性极强的纯粹政治演化为宪法化的政治,宪法成为肇基一国统一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一 国家统合 界定 本质
原文传递
梅山神张五郎多元混融神格特质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硕夫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张五郎是梅山文化中的一位重要神灵,其翻坛倒立的独特造型,有着丰富的梅山教土俗神内涵。古梅山地区的盘瓠、蚩尤和鬼巫崇拜,成为张五郎形象重要的底层传统;开梅山以来,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大规模影响梅山地区,从而让张五郎的形象更为... 张五郎是梅山文化中的一位重要神灵,其翻坛倒立的独特造型,有着丰富的梅山教土俗神内涵。古梅山地区的盘瓠、蚩尤和鬼巫崇拜,成为张五郎形象重要的底层传统;开梅山以来,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大规模影响梅山地区,从而让张五郎的形象更为多元。随着民族融合与国家力量的统合,以梅山本土信仰为主的底层传统与儒释道等代表国家意志的上层传统在张五郎身上交织重叠,但仍清晰可辨,呈现出"多层一统"文化的样态。探寻两种传统对张五郎多元混融神格特质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民间宗教的视角窥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五郎 国家统合 民族融合 多层一统 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台湾居民宪法权利统合式保护的法治进路
9
作者 冯泽华 邹平学 《现代台湾研究》 2021年第5期9-16,共8页
以宪法作为国家统合的基石,明确台湾居民享有我国宪法权利的法理基础,推进统合式宪法权利规范的制度建构,有利于充分保障台湾居民权益,进而增强台湾居民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台湾居民的法律定位反映统合式的宪制目标,强调两岸同胞皆为... 以宪法作为国家统合的基石,明确台湾居民享有我国宪法权利的法理基础,推进统合式宪法权利规范的制度建构,有利于充分保障台湾居民权益,进而增强台湾居民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台湾居民的法律定位反映统合式的宪制目标,强调两岸同胞皆为平等主体并共享公共产品,有利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的法理基础。当前,在观念隔阂和制度缺位等因素作用下,台湾居民宪法权利保护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限性,应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维度同向发力,进一步为健全完善台湾居民宪法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居民 宪法权利 国家统合 法治
原文传递
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寻租和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失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俞静 《公共管理评论》 2006年第2期75-94,共20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以图达到汽车产业合理化和自主发展的政策目标,但20年下来很多做法都失效了。产业政策保护致使中国的汽车产业成为一个暴利的行业,诱发了相关利益主体持续的"创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以图达到汽车产业合理化和自主发展的政策目标,但20年下来很多做法都失效了。产业政策保护致使中国的汽车产业成为一个暴利的行业,诱发了相关利益主体持续的"创租"、"护租"和"寻租"行为。分权化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属性和权力基础,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既为"寻租"提供了解释,也阐释了"寻租"行为的合理性;持续的寻租最终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政策目标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 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 寻租
下载PDF
观察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及其超越 被引量:10
11
作者 辛自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3,共6页
针对中国社会治理实践变迁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视角和主张:就政社关系而言,主张从国家统合转向适度的政社分离;就社会治理模式而言,主张从总体支配型转向技术治理型;就社会治理思路而言,主张从硬治理转向软治理。这三种理论视角不... 针对中国社会治理实践变迁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视角和主张:就政社关系而言,主张从国家统合转向适度的政社分离;就社会治理模式而言,主张从总体支配型转向技术治理型;就社会治理思路而言,主张从硬治理转向软治理。这三种理论视角不仅在内容上类似,而且都没有超越简单化的二元思维逻辑,忽视了社会治理中"人"的因素。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注重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实践过程,重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软治理 国家统合主义 二元思维
下载PDF
“国家统合”模式下我国集体协商推行效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泰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共4页
中国劳动关系的处理是典型的"国家统合"模式,集体协商是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手段。新世纪,在政府及工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集体协商获得了快速发展,覆盖率迅速扩大,但是集体协商的实际效果还不尽人意。"国... 中国劳动关系的处理是典型的"国家统合"模式,集体协商是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手段。新世纪,在政府及工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集体协商获得了快速发展,覆盖率迅速扩大,但是集体协商的实际效果还不尽人意。"国家统合"模式下集体协商推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集体协商的内容相对单一,集体协商流于形式,企业工会的作用还有待加强,集体协商结构呈现"分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合”模式 集体协商 效果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经营的结构变迁与制度逻辑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永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经济治理领域总体保持发展型和经营性的角色特征,但具体的经营结构却发生着明显变化,即从经营企业阶段的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转向经营辖区阶段的政企统合治理。这一转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逻辑,企业产权改制和民...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经济治理领域总体保持发展型和经营性的角色特征,但具体的经营结构却发生着明显变化,即从经营企业阶段的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转向经营辖区阶段的政企统合治理。这一转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逻辑,企业产权改制和民营化推进、政治与市场中的双重竞争和互嵌、财税金融制度的集权化改革、开放与垄断并存的生产要素市场共同形塑了上述演变。政企统合治理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第三领域”的一个结构表现,其在功能上有助于地方政府整合经济发展中的多重目标。中国情境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需要注意地方政府在“第三领域”中弹性、模糊的治理机制,这些机制不仅广泛存在于中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之间,而且同样存在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 政企统合治理 第三领域 政府与市场 开发区
下载PDF
城市韧性的基本模式及本土化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婷婷 单菁菁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3,共10页
近年来,“韧性”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研究和政策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而现有文献关于城市韧性构建模式的讨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更好推进中国现阶段城市韧性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理论,通过全球代表性城市的多案例比较... 近年来,“韧性”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研究和政策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而现有文献关于城市韧性构建模式的讨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更好推进中国现阶段城市韧性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理论,通过全球代表性城市的多案例比较发现,城市韧性构建在不同制度条件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其核心区别。中国的“国家统合型”城市韧性建设模式是契合本国国情及本土制度环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需要汲取他国城市韧性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模式 社会能动型 国家统合 缓和合作型
原文传递
“国家统合社会”:新时代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定位与治理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5-60,共6页
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全面进入"治理时代"。新时代,在"国家-政党-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明确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各类主体的"多元共治"格局,展现"国家统合... 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全面进入"治理时代"。新时代,在"国家-政党-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明确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各类主体的"多元共治"格局,展现"国家统合社会"的实践图景。新时代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定位与治理实践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政党治理的现实要求,以此适应中国特色社区建设,进而提供社区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党组织 社区治理 国家统合社会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政党治理
下载PDF
我国雇佣关系立法的模式选择
16
作者 晏宇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51-454,共4页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调整,我国立法还没有完全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完善雇佣关系的立法已经成为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这其中包括了整个体系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完善、具体条文和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完善立法的前提,...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调整,我国立法还没有完全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完善雇佣关系的立法已经成为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这其中包括了整个体系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完善、具体条文和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完善立法的前提,国家统合模式则是我们应有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关系 雇佣劳动 立法模式 国家统合模式
下载PDF
“一国两制”基本原则与国家制度统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健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48,192,共6页
"一国两制"作为政治创见与制度创新,不仅提供了世界性范例,也为中国宪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开拓了新领域,其宪法价值显著。在"一国两制"从原则到现实的转换过程中,因"一国"与"两制"的磨合而引发... "一国两制"作为政治创见与制度创新,不仅提供了世界性范例,也为中国宪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开拓了新领域,其宪法价值显著。在"一国两制"从原则到现实的转换过程中,因"一国"与"两制"的磨合而引发的分歧客观存在。受传统政治思维定势的影响,过往的政治过程更多地聚焦于"两制"的博弈,而没有强化"一国"的大前提。因此,需要专注于"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统合,如现行宪法作为国家法在特别行政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塑造国家认同与国家共识发挥独特功能。国家制度是国家统合的基础,基本法附件三中列举的"全国性法律"是制度统合的具体体现。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一国两制"密切相关的国家制度,如国家宪法宣誓制度、全国性国民(公民)教育、两地居民的"国民待遇"、便捷的通关措施等。"一国"意味着国家制度的统合,是形成国家共识的法律保障,也是"两制"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国家制度统合 宪法宣誓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