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被引量:882
1
作者 周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125,共21页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主要建立在官僚制的常规机制之上,但官僚制度有着内在困难,而且这些困难在中国官僚制度特定形式下加剧放大,常常导致组织失败和危机。因此,国家治理过程中演变出运动型治理机制以应对之。本文在这一大历史...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主要建立在官僚制的常规机制之上,但官僚制度有着内在困难,而且这些困难在中国官僚制度特定形式下加剧放大,常常导致组织失败和危机。因此,国家治理过程中演变出运动型治理机制以应对之。本文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从与韦伯式科层制的比较和当代组织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国家治理过程中的运动型治理机制,指出常规机制与运动机制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只有在常规机制及其随之而来的组织失败背景下才能认识运动型治理机制的定位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机制的合法性基础和组织基础都受到了极大挑战,呼唤着新的组织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运动式治理 制度逻辑 官僚体制
原文传递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829
2
作者 张文显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共23页
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体上和路径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 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体上和路径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创新机制,法治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和决定作用;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治理体系法制化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两个基本面向;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从法律大国转型升级为法治强国以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现代化之路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良法善治 国家治理 法治化 法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被引量:822
3
作者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72,206,共13页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核心是推动民主法治,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核心是推动民主法治,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的认识、准确把握国家审计的发展规律,对于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推动国家审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免疫系统” 审计监督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37
4
作者 王浦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7,共7页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本文基于中国共...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国情,分析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基本含义 相互联系
下载PDF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589
5
作者 周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10期67-85,共19页
本文以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矛盾为主线,从国家治理模式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当代中国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稳定重复的重大现象——集权与放权的交替往复,整顿治理的运动型机制,绵延不断但收效甚微的政治教化活... 本文以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矛盾为主线,从国家治理模式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当代中国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稳定重复的重大现象——集权与放权的交替往复,整顿治理的运动型机制,绵延不断但收效甚微的政治教化活动,举步维艰的科层政府理性化和法制建设发展,政策执行中的变通和共谋行为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体制 国家治理 制度逻辑 国家—地方关系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被引量:569
6
作者 姜晓萍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解析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炼了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诊断出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维稳"诉求大于"... 解析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炼了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诊断出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维稳"诉求大于"维权"诉求,导致社会治理的价值理性迷失;党政包揽替代多元协同,导致社会治理新格局难以形成;风险控制重于社会建设,导致社会治理的路径依赖本末倒置;"即兴式"举措多于制度规范,导致社会治理体制的法治保障不足等误区。从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公民权利保障体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巩固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社会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八个方面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现代化
原文传递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被引量:387
7
作者 周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102,共21页
项目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资源配置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分税制以来日渐凸显,并溢出财政领域成为国家治理和贯彻政策任务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有三个目标:一是通过项目制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述评,提炼项目制要素特点产生的不同组织形态;二... 项目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资源配置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分税制以来日渐凸显,并溢出财政领域成为国家治理和贯彻政策任务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有三个目标:一是通过项目制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述评,提炼项目制要素特点产生的不同组织形态;二是在这一基础上,从"控制权"理论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分析解读项目制的不同权威类型、条件和博弈过程;三是从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的基本矛盾着眼,讨论项目制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控制权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354
8
作者 王浦劬 汤彬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4,204,共22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特色党政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与西方国家依托于韦伯式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相比,中国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具有独特的结构构成和运行功能:在治权构成方面,呈现为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特色党政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与西方国家依托于韦伯式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相比,中国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具有独特的结构构成和运行功能:在治权构成方面,呈现为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在组织和意识形态层面深刻塑造并融入中国特色的政府体系而成的集中统一的党政结构。这个结构既具有政治的权威性和开拓性,又具有行政的规范性和科层性。在功能实现机制方面,当代中国治理贯彻行动性治理与科层治理、“行动主义”与“制度主义”、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辩证统一的运行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功能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治理的主导性与基础性、战略性与常规性、绩效合法性与程序正当性的有机结合。在治理实践中,党政治理结构兼具的治理“弹性”和功能机制的复合性,成为国家治理优效的产生缘由。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要求均衡协调政治领导性与行政规范性。为此,应在加强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以法治建设为基本方略,不断完善政治与行政统筹协同、良性互动的党政结构及其功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党政结构 政治-行政 法治建设
原文传递
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 被引量:338
9
作者 唐皇凤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本文以转型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1983年、1996年和2001年全国范围内三次“严打”斗争的发动背景、打击对象、主要做法和治理绩效。本文认为集中有限的国家治理资源解决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是执政党与... 本文以转型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1983年、1996年和2001年全国范围内三次“严打”斗争的发动背景、打击对象、主要做法和治理绩效。本文认为集中有限的国家治理资源解决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是执政党与政府在“实用理性”主导下、面临资源瓶颈问题的理性选择。通过运动式治理实现国家权力的再生产与再扩充,确保政治秩序合法性的延续与维系是国家治理资源贫弱的转型中国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安治理 “严打”政策 中国 运动 常态 “严打”斗争 社会治安问题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328
10
作者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83,204-205,共20页
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制度属性、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分析,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审计要适应全面深化... 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制度属性、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分析,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审计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完善审计制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提升审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被引量:306
11
作者 何增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 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 被引量:287
12
作者 俞可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9,共12页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社会治理、政府问责、政治透明、基层自治等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以治理改革为主体内容的政治改革。以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协商民主、政治监督、行政改革、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重要治理领域的改革为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主治理的崭新变化以及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而且可以发现,一种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发展 政治改革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 被引量:269
13
作者 周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共24页
中国官僚体制是国家权力与民众间的稳定纽带,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组织基础。韦伯意义上的国家支配方式塑造了国家权力、官僚体制、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国家治理逻辑的密码。本文借用韦伯“权威类型一支配方式一合法性基础”三... 中国官僚体制是国家权力与民众间的稳定纽带,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组织基础。韦伯意义上的国家支配方式塑造了国家权力、官僚体制、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国家治理逻辑的密码。本文借用韦伯“权威类型一支配方式一合法性基础”三位一体的理论思路和概念工具,在中国大历史的背景下,探究国家支配方式及其合法性基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并着重分析中国官僚体制在这一支配方式中的位置角色、制度设施、历史渊源和由此产生的行为特征。依这一理论逻辑解读国家支配方式所塑造的国家权力、官僚体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和内在张力,以及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体制 政府组织 国家治理 合法性基础 支配方式
原文传递
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 被引量:241
14
作者 杨敏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95,共18页
Studies on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 are generally guided by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ories. However, these theories from the West lose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when applied to the settings in China be... Studies on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 are generally guided by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ories. However, these theories from the West lose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when applied to the settings in China because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here aim at securing recognition of the state authority by the people and their inspired and aggregated support to the Party-state policies rather than engaging citizens in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r cultivating a public sphere independent of the state, as the case in the West. Th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mass participation 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ate-building since the 1940s can give meaningful insights in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collective actions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processes of urban community mobi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mobilization and mass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ommunity interactions to society’s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公民参与 群众参与 中国城市 参与理论 国家治理 传统色彩 自治精神 民主社会
下载PDF
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能力、转型与现代化 被引量:266
15
作者 北京大学课题组 曾渝 张权 《电子政务》 CSSCI 2020年第7期2-30,共29页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数字政府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与遭遇的普遍问题,对我国各地数字政府的创新实践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方法框架。"平台...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数字政府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与遭遇的普遍问题,对我国各地数字政府的创新实践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方法框架。"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执政理念,以服务为导向牵引整体协同,以"中台"为枢纽促进多方合作,以安全为基础保障系统运行,是数字政府的全新样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一段时间的数字政府建设应尽快转向"平台驱动"模式,基于政务"中台"体系,构建广泛联系公众、企业、政府部门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实现智慧政务服务与高效协同办公,进而从决策科学化、执行高效化和监督立体化三个方面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能力 平台驱动 政务“中台”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 被引量:257
16
作者 许耀桐 刘祺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4,19,共6页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包括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组织和治理方式四个层次。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历史的社会...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包括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组织和治理方式四个层次。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发展过程,我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的管制状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公共管理的管理状态这两个阶段之后,目前进入新世纪治理现代化的治理状态;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立足于国情、政情、社情,要具有中国特色,即政府要在国家治理中起主导作用,治理的重点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当下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即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制度治理、中国特色等原则和五条路径即树牢目标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制度建设、推进各项改革及夯实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能力 被引量:253
17
作者 王绍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0,共3页
一、对国家治理能力中“治理”一词的相关分析 “治理”这个词,不管是在中文里还是在英文里都耳熟能详,但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却被赋予了很多新的东西,这个之间几乎可以说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所讲到治理... 一、对国家治理能力中“治理”一词的相关分析 “治理”这个词,不管是在中文里还是在英文里都耳熟能详,但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却被赋予了很多新的东西,这个之间几乎可以说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所讲到治理的标的都不是人,而是物。“治理”在英文里其实也是个新东西,它是新自由主义潮流的副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被引入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 新自由主义 相关分析 治理能力 副产品 英文
下载PDF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被引量:238
18
作者 周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32,7-8,共25页
本文在中国大历史视野下认识国家治理逻辑。在前半部分,以近年来学术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黄宗羲定律"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历史上税收财政领域中"杂税丛生—并税式改革—杂税丛生"的周期性现象,解读其中折射出... 本文在中国大历史视野下认识国家治理逻辑。在前半部分,以近年来学术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黄宗羲定律"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历史上税收财政领域中"杂税丛生—并税式改革—杂税丛生"的周期性现象,解读其中折射出的中华帝国的治理困难和由此衍生的制度安排。在后半部分,则着眼于中国大历史脉络,提出三对(概念)关系——"委托与代理"、"正式与非正式"、"名与实"——来概括中华帝国的治理逻辑,特别强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并存转化的核心地位,阐述这些关系以及相应的分析概念和研究问题。笔者认为,当代国家与中华帝国面临着类似的治理困难,而且这一治理逻辑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深刻的适应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帝国逻辑 非正式制度 黄宗羲定律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被引量:225
19
作者 王浦劬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分析解释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基本含义 相互联系
原文传递
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 被引量:215
20
作者 宋林霖 何成祥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在放管服改革进程中,引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中国政府提升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和精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目标的确立,是放管服改革进入2.0时代的标志。以此分界,改革的核心特征,已经从重视对政府审批事项"... 在放管服改革进程中,引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中国政府提升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和精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目标的确立,是放管服改革进入2.0时代的标志。以此分界,改革的核心特征,已经从重视对政府审批事项"量"的控制,转变为重视企业经营活动软环境"质"的提升;从强调政府自身革命的主体视角,转变为服务市场的客体视角;从强调政府与企业的单维度关系,转变为政府与能源供应者、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社会组织之间的多维度关系。虽然两个阶段改革的终极目标同样是"公众获得感",但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放管服改革如何增强公众获得感,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方法与制度工具。本文以分析招商环境至营商环境的概念演变过程为逻辑起点,参照世界银行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标典型国家优良营商环境。研究认为中国政府应继续深化信用体系、保护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便利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突出中央层面战略设计对国际治理规则与地方政府创新的回应性,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和基础实践工作的系统集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政府职能转变 放管服改革 国家治理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