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2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 被引量:79
1
作者 赵宝煦 《东南学术》 2000年第2期39-44,共6页
近代西方政治学 ,是在清末维新运动中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至全国解放前夕 ,中国政治学已有了相当发展。建国后 ,高等教育体制根据苏联蓝本 ,错误地取消了政治学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造成损失。结束十年动乱 ,改革开放后 ,政治学才得以恢... 近代西方政治学 ,是在清末维新运动中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至全国解放前夕 ,中国政治学已有了相当发展。建国后 ,高等教育体制根据苏联蓝本 ,错误地取消了政治学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造成损失。结束十年动乱 ,改革开放后 ,政治学才得以恢复。20年来 ,虽有成绩 ,但步履维艰 ,进步缓慢。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政治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 国家政权 中国 政治学会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二) 被引量:61
2
作者 黄太云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63,共15页
五、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犯罪的法律规定 (一)修改完善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刑事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形式之一,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腐蚀国家政权,败坏社会... 五、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犯罪的法律规定 (一)修改完善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刑事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形式之一,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腐蚀国家政权,败坏社会道德风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解读 社会道德风尚 国家政权 社会危害性 法律规定 修改完善
原文传递
论民族国家 被引量:42
3
作者 宁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6-96,共11页
民族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的最初几十年里,由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所以国家的阶级实质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与理论界的极大重视,而国家的现代形式即民族国家问题,则没... 民族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的最初几十年里,由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所以国家的阶级实质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与理论界的极大重视,而国家的现代形式即民族国家问题,则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资产阶级 国家形式 同质性 国家政权 马克思恩格斯 统治阶级 基本范畴 政治生活 理性主义
原文传递
论中国制度创新中的“内卷化”问题 被引量:32
4
作者 范志海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共4页
"制度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最近二十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迁事件,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独立董事制度、股田制、后城市化等,我们就会较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改革... "制度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最近二十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迁事件,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独立董事制度、股田制、后城市化等,我们就会较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不断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 “内卷化” 国家政权 经济体制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清代中叶直隶地区乡村管理体制——兼论清代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海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204,共16页
清代中期赋役制度改革以后 ,地方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保甲组织逐步取代里甲组织。国家不仅对农民的编户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注重管理为国家提供赋役的“在籍”人户 (即编审册上的人户 )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 清代中期赋役制度改革以后 ,地方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保甲组织逐步取代里甲组织。国家不仅对农民的编户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注重管理为国家提供赋役的“在籍”人户 (即编审册上的人户 )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 ,而且对乡村实施更严格和更直接的统治。清代中期以后 ,在保甲体制下 ,村庄负责人———乡保、牌甲长从普通的中等农民中产生 ,保证了州县政府能够顺畅地对乡村行使职权 ,并通过对乡村负责人严格控制与压榨 ,实现对乡村的统治。乡—村结构构成了地方基层的主要组织形式 ,村庄成为国家管理农村基层社会的基本单位 ,国家政权透过乡和村庄的职役 ,掌控村庄和农户 ,乡村职役出现行政化发展趋势。国家政权与基层乡村社会结合比以前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直隶地区 乡村管理体制 保甲组织 国家政权 基层社会 乡-村结构 里甲组织 组织职能
原文传递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31
6
作者 党晓虹 樊志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乡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乡规民约是在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三方力量博弈和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乡村精英阶层是乡规民约的倡导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国家政权是乡规民约的监督者和制度保障者,而广大农民则是乡... 乡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乡规民约是在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三方力量博弈和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乡村精英阶层是乡规民约的倡导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国家政权是乡规民约的监督者和制度保障者,而广大农民则是乡规民约的主要施受对象,是决定乡规民约能否顺利贯彻实施的主要力量。只有保证它们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和正确的角色分配,特别是确保农民阶层在乡规民约制定、实施过程中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实现,才能保证当代乡规民约良性发展和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规民约 国家政权 乡村精英 农民
原文传递
首届商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光明 宋美云 任云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9-185,共7页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工商联、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天津市档案馆、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商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7月21日至24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国内各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及美...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工商联、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天津市档案馆、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商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7月21日至24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国内各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约80名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国际学术讨论会 市民社会 天津商会 商会组织 上海商会 上海银行公会 国民党政权 国家政权 高阳商会
原文传递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高频率发生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危机事件,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因此,构建公...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高频率发生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危机事件,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因此,构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机制 中国 政府作为 直接影响 构建 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 国家政权 公民
下载PDF
立政关系法:宪法概念的新定义 被引量:24
9
作者 俞德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45,共6页
本文认为传统的宪法定义未能揭示它的本质属性,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它的定义为“宪法是调整狭义政治关系即人们在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 本文认为传统的宪法定义未能揭示它的本质属性,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它的定义为“宪法是调整狭义政治关系即人们在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作者认为这个定义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很不完善,可以用“立政”一词来表示人们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行为和活动,相应的社会关系便是“立政关系”。“立政”作为表示宪法中心内涵的一个重要概念,必然引出“立政关系”、“立政主体”、“立政权”、“立政方式”和“立政程序”等一系列相关的新概念。于是,作者将上述宪法定义进一步改为:“宪法是调整立政关系即人们在确立国家重要制度和决定国家重大事情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文章认为宪法定义为“立政法和立政关系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概念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概念 独立的调整对象 立政 宪法学体系 宪法本质属性 国家政权 政治关系 孙中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立法关系
下载PDF
虚置与重构:乡规民约的当代困境及未来走向析论 被引量:25
10
作者 党晓虹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2,共5页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乡规民约凭借其自身的内生性、非强制性、灵活性等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中介、整合、道德教化与文化认同功能,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然而,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乡规民约自身建设的诸多问题以及国家力量的过度干预,...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乡规民约凭借其自身的内生性、非强制性、灵活性等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中介、整合、道德教化与文化认同功能,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然而,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乡规民约自身建设的诸多问题以及国家力量的过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乡规民约逐渐虚置化。当前,对乡规民约的价值认同、国家-社区组织-广大村民等治理主体合理的角色配置、科学的制度重构、完善的措施保障,是乡规民约摆脱虚置、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制度重构 国家政权 价值认同
下载PDF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边缘化的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磊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参政议政工作 民主党派 边缘化 国家政权 基本政治制度 公共事务 智力支持 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 社会认同
下载PDF
试析非洲地方民族主义的演变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安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49,共6页
本文认为在非洲研究中用“地方民族主义”代替“部族主义”更为合适 ,并对地方民族主义作了如下定义 :“地方民族主义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占据 (或曾经占据过 )某一特定地理疆域的族体为维护和促进本族体的自身利益和提高本族体在权力... 本文认为在非洲研究中用“地方民族主义”代替“部族主义”更为合适 ,并对地方民族主义作了如下定义 :“地方民族主义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占据 (或曾经占据过 )某一特定地理疆域的族体为维护和促进本族体的自身利益和提高本族体在权力中心的地位而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作者对独立以来非洲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演变进行了探讨 ,着重分析了殖民主义遗产、国家政策的实施、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国家政权的弱化等方面的因素。作者指出了非洲地方民族主义发展的四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非洲 国家政权
原文传递
周代用鼎制度疏证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闻捷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62,共32页
鼎是周代社会礼制生活的核心。冠、昏、丧、祭、乡、射、朝、聘,凡此八礼皆需用鼎以备飨食,鼎遂成为贵族身份乃至国家政权的象征。而关于周代用鼎制度的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古之经学家的众多注疏自不必论,近代以来,郭... 鼎是周代社会礼制生活的核心。冠、昏、丧、祭、乡、射、朝、聘,凡此八礼皆需用鼎以备飨食,鼎遂成为贵族身份乃至国家政权的象征。而关于周代用鼎制度的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古之经学家的众多注疏自不必论,近代以来,郭宝钧、杜遁松、俞伟超、邹衡、林法、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代用 疏证 周代社会 国家政权 近代以来 学术界 经学家
原文传递
孙村的路——“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重庆 《开放时代》 2000年第11期5-20,共16页
本文从关注乡村道路的兴建入手,分析“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各异的社会活动空间。本文把“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视为利益权衡关系。利益权衡的动态性决定了“国家”可以随时作出是否及多大程度介... 本文从关注乡村道路的兴建入手,分析“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各异的社会活动空间。本文把“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视为利益权衡关系。利益权衡的动态性决定了“国家”可以随时作出是否及多大程度介入“基层社会”的抉择,同时也决定了基层政权必然具有国家经纪体制的特征。这样,我们方可解释为什么在国家基层政权架构前所未有地膨胀的九十年代的孙村,民间权威反而在基层社会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基层社会 国家政权 中国 孙村
原文传递
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殷啸虎 李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4-19,共6页
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问题 ,一直是宪法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宪法序言作为一个整体 ,确认了国家政权的政治正当性 ,以及国家的目标 ,这是宪法序言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也是宪法效力发挥的政治与法律前提。宪法是根本法 ,是政治法 ... 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问题 ,一直是宪法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宪法序言作为一个整体 ,确认了国家政权的政治正当性 ,以及国家的目标 ,这是宪法序言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也是宪法效力发挥的政治与法律前提。宪法是根本法 ,是政治法 ,它的效力主要表现在对宪法内容的影响上 ,即通过序言的规定 ,明确了宪法本身所应当具有的法律效力。如果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的话 ,那么 ,宪法序言就是“宪法的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序言 功能 法律效力 国家政权 无效力说 部分效力说 法律改革
下载PDF
三重关系互动中的回族认同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云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6,共10页
回族认同理论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回回”认同的不同理解。从回族与其他民族的 关系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个互动视角来把握和理解回族认同,是界定回族认同的一种比较宏 观的分析方法。回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展现出与... 回族认同理论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回回”认同的不同理解。从回族与其他民族的 关系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个互动视角来把握和理解回族认同,是界定回族认同的一种比较宏 观的分析方法。回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展现出与伊斯兰教有关联的回族内在特征以及自身 性质和自身特点中那些已经被涵化了的汉文化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政权则整合和 强化了回族认同。对回族认同的界定,应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应从回族与其他民族以及与国家政 权的关系,从回族形成、发展及演变的整个过程来加以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认同 穆斯林民族 汉文化 国家政权 族群理论 伊斯兰教 民族特征
原文传递
宪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关于树立我国宪法权威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叶中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宪法 公民权利 法治思想 国家政权 宪政秩序
原文传递
从“守望相助”到“吏治应以团练为先”——由团练组织的发展演变看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牛贯杰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80,共8页
中国传统社会中 ,保甲制度是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手段 ,而团练源于保甲。通过对团练组织、功能等方面发展流变的历史考察 ,可以看到 ,随着基层社会自身系统发展的趋于成熟 ,团练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 ,其作用日益突出... 中国传统社会中 ,保甲制度是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手段 ,而团练源于保甲。通过对团练组织、功能等方面发展流变的历史考察 ,可以看到 ,随着基层社会自身系统发展的趋于成熟 ,团练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 ,其作用日益突出。清中后期 ,团练势力的崛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练组织 国家政权 基层社会 保甲制度 中国
下载PDF
从领导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宪政阐释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林 《学术界》 2002年第2期19-43,共25页
在宪政意义上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党就是执政党。共产党要始终掌握国家政权 ,在国家政体中行使公权力 ,实现自己的领导和执政。执政党的实质合法性来自于对“三个代表”的忠诚和实践 ,形式合法性来自于民主选举和宪政程序的认可 ;执... 在宪政意义上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党就是执政党。共产党要始终掌握国家政权 ,在国家政体中行使公权力 ,实现自己的领导和执政。执政党的实质合法性来自于对“三个代表”的忠诚和实践 ,形式合法性来自于民主选举和宪政程序的认可 ;执政党的地位、权力、责任和活动方式必须得到宪法、法律的确认 ,具有合宪性、合法性 ;同时其执政行为应当以宪法和法律为圭臬 ,接受宪法和法律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党 执政党 宪政 中国共产党 国家政权 合法性 民主
下载PDF
简论把所有制作为资源配置手段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宗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52-57,共6页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看 ,生产资料所有制同计划和市场一样 ,是社会配置其资源的一种手段或方式 ,而不是决定社会制度的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执政党的性质及其价值观。国家公有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主...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看 ,生产资料所有制同计划和市场一样 ,是社会配置其资源的一种手段或方式 ,而不是决定社会制度的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执政党的性质及其价值观。国家公有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家所有制应当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其规模应当缩小到与生产公共产品的需要相适应 ,但这绝不意味着全部非国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 国家政权 资源配置 国家所有制 政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