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痴珠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晓沛 《殷都学刊》 1993年第3X期66-68,共3页
《花月痕》中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形象。他“伤风泽之寝微,痛劫灰之难问”,“慨生世之偃蹇”,“念故乡归未得”,忧愤抑郁,愁思万斛,恨海难填。小说的作者魏子安又工于言情,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韦痴珠的忧患意识渲... 《花月痕》中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形象。他“伤风泽之寝微,痛劫灰之难问”,“慨生世之偃蹇”,“念故乡归未得”,忧愤抑郁,愁思万斛,恨海难填。小说的作者魏子安又工于言情,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韦痴珠的忧患意识渲泄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从而,构成了这部小说悲痛哀伤的感情基调。为此,它曾遭受到一些文学史家的贬抑责难。或谓“全书充斥着庸俗无聊的描写和消极颓唐的情调”,艺术上“也毫无可取之处”;或谓“反映了作者悲凉哀怨的没落阶级的情绪”。总之,韦痴殊的忧患意识毫无价值,应该否定。其实,韦痴珠的情感内容是十分丰富复杂的,具有多种价值形态。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激发起韦痴珠忧患意识的种种外部动因,发掘出促成他的痛感哀思发生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就会发现,他的忧患意识包孕着某些积极的社会生活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不宜全部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贫病交攻 知识分子 游子 全部否定 多种价值 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多难 偃蹇 资斧
下载PDF
“当国”考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杰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4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左传》 杜预注 非常法 司马迁 《史记》 公元年 《公羊传》 郑国 周公旦 国家多难
下载PDF
歌颂友爱的“和平鸽”——记国际文友联盟主席、以色列女诗人阿达·阿哈妮
3
作者 柳易冰 《华人时刊》 1997年第1期28-29,共2页
经历了四个流血的年头,弥漫在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硝烟虽未淡溥,但在两个国家多难的人民的心头,都已滋长了厌战的情绪。1977年10月埃及总统夫人菁翰·隆达特从信堆中发现一个非同寻常的邮件,寄自以色列的海法市,寄信人是敌对国家的... 经历了四个流血的年头,弥漫在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硝烟虽未淡溥,但在两个国家多难的人民的心头,都已滋长了厌战的情绪。1977年10月埃及总统夫人菁翰·隆达特从信堆中发现一个非同寻常的邮件,寄自以色列的海法市,寄信人是敌对国家的一位犹太妇女、大学教授,一位献身和平事业的著名诗人。 她不无感动地读着一首短诗《从海发靠近遥远的开罗》: 和你不同,亲爱的卡捷莉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诗人 总统夫人 文友 联盟 犹太妇女 土耳其 尼罗河 战争 国家多难 索尔·贝娄
下载PDF
我的黄埔情缘
4
作者 黄忠汉 《武汉文史资料》 2001年第12期45-46,共2页
1930年我出生于洪湖水乡,正逢国家多难之秋。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华大地遭到日本鬼子的践踏,我的家乡也于1938年10月末被日军占领。当时,我仅8岁。
关键词 黄埔同学会 洪湖地区 黄埔军校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军 国家多难 右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战争 邓小平
下载PDF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九)
5
作者 胡加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九)胡加奇文意篇本篇包括:观点与材料的理解;因果关系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概括。一、观点与材料的理解【测试例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②何心...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九)胡加奇文意篇本篇包括:观点与材料的理解;因果关系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概括。一、观点与材料的理解【测试例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②何心独飨白粲。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因果关系 为官清正 高中 整体阅读 曹操 国家多难 应试训练 解题指导 测试例
下载PDF
两袖清风的于谦
6
作者 《山西老年》 2000年第10期47-47,共1页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从25岁步入政坛,到60岁遇害的几十年居官生涯中,不仅政绩卓著,而且为政清廉,不贪私利。他视名节重于泰山,一身正气,最后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
关键词 于谦 爱国诗人 政绩卓著 军事家 政治家 国家多难 七言绝句 官场腐败 土特产品 为政清廉
原文传递
缅怀钱兴革命一生
7
作者 邹冰 《传承》 1998年第2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兴革 国民党顽固派 中共党史 保存和发展 国家多难 广西革命 红军改编 中心县委 工作重点 北上抗日
下载PDF
惜才救东坡
8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5年第4期41-41,共1页
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关键词 王安石 东坡 政治见解 水火 政见 “乌台诗案” 文人相亲 国家多难 御史台 宋神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