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0
- 1
-
-
-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2-74,共3页
-
文摘
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讨论●王卫东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孙喜亭、成有信两位先生主持的“教育博士论坛”分别于1995年10月21日和11月25日连续两次对有关教育价值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教育价值的概念问题教育价值的概念问题是教...
-
关键词
教育价值取向
个体主体
教育功能
教育目的
国家主体
人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
集体主体
本体价值
教育价值观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王卫东
石中英
-
机构
北京师大教管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王卫东,石中英目前,教育学界对教育价值取向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社会主体在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这种价值设定、预期实际上也就是一...
-
关键词
教育价值取向
个体主体
价值主体
国家主体
集体主体
教育活动
本体价值
教育的政治价值
建国后
社会主体
-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国庆献礼片60年巡礼(1949~2009)
被引量:22
- 3
-
-
作者
钟大丰
-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
-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共9页
-
文摘
在中国电影特殊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献礼片作为向共和国庆生的独特艺术产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辉煌成就。与国家主体的时代需求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是它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牺牲奉献、成长改造,中华民族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善良本性,党依靠和带领着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等主题在这些影片中得到了有力地体现。然而,时代的变迁和需要又使每个时代的献礼片表现出不同的关注重点和表现方式,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
关键词
国庆献礼片
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电影
艺术产品
国家主体
社会基础
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论课程政策主体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家军
靳玉乐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研究
实验与推广"的分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课程政策的主体问题是解决课程政策的归属和制定问题,对课程政策主体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课程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及课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本文从国家主体、社会主体以及个人主体对课程政策的主体进行了剖析。
-
关键词
课程政策
国家主体
社会主体
个人主体
课程管理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王振海
-
出处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32,共5页
-
文摘
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现实选择王振海一任何国家的畸变,社会的扭曲,都导源于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倾斜与失衡。自国家产生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止的人类历史,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可以说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始终处在不协和的状态之下,致使发生在国家身上的不良征象长期得不到纠...
-
关键词
国家关系
国家权力
社区政治
国家与社会
社会组织
社会主体
国家主体
政府权威
小政府
公共权力
-
分类号
D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三种范式
被引量:7
- 6
-
-
作者
欧阳可惺
-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史话语研究"(项目批准号:16BZW17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而言,学科自身来自国家行为的定位以及少数民族自身现代性意识的唤醒,给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了研究者群体确立自我主体地位的动机,这种动机一经形成便使得多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了相对具体、固化的研究范式及鲜明的范式类型。其研究范式可分为三种:国家主体范式、民族主体范式、关系论范式。
-
关键词
范式
国家主体
民族主体
关系论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国家理性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林光彬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3,共11页
-
文摘
国家理性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是国家运作的法则,是“国家应当为何”的理论集合,是一个国家民众的集体共识,因而是国家所有价值中的最高价值。国家理性一般体现在国家制定的宪法、法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体现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实践中,还体现在执政党的党章党纲中。如果从国家整体利益说出发,把国家整体利益说具象化为国家主体、国家理性、国家理论、现代化生产方式等一组逻辑内涵一致的经济概念,就可以合理地解释1949年以来中国的国家经济战略、方针和政策,就可以逻辑一致地统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发展阶段,给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一个连贯的理论叙述,探索构建现代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就可以通过国家主体、国家理性、现代生产方式这些核心概念,引致出逻辑连贯的叙述体系。
-
关键词
国家主体
国家理性
现代生产方式
中国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
-
Keywords
the subject of state
the reason of state
the mode of modern production
the analytical paradigm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
分类号
F120.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属性
被引量:7
- 8
-
-
作者
胡晓翔
-
机构
南京市鼓楼医院医务处
-
出处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6年第6期285-287,共3页
-
文摘
坚持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福利性是社会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卫生工作实行市场化机制则不利于广大农村人口、年老者及残废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保障。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与“福利性”并无根本矛盾。
-
关键词
国家主体
医疗卫生事业
公益性
福利性
-
分类号
R19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论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
- 9
-
-
作者
张守文
-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跨领域知识驱动的法治调研智能感知及辅助决策技术研究”(2022YFC3301900)。
-
文摘
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具有不同于政府等主体的特殊性。基于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中具有独立地位,其经济职能的履行和经济职权的行使,应受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约束,以体现国家理性的要求。此外,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在总体上是“现代国家”“经济国家”,并在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中具体体现为预算国家、税收国家、债务国家、规制国家等多种国家形态。研究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应结合国家目的或国家目标、国家任务、国家职能、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等影响因素,分析具体的国家形态,由此有助于审视法律规定背后的法治原理和法治问题,揭示经济法制度中国家主体存续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法治框架下解决国家调制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问题,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循上述研究路径,有助于提炼经济法中的国家理论或国家主体理论,深化经济法学主体理论乃至整体总论的研究,推动经济法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
关键词
经济法
国家主体
国家职能
国家理性
国家形态
-
Keywords
economic law
state subject
state function
state rationality
state form
-
分类号
DF41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试析思政教育主体的三重形态及其特征
被引量:6
- 10
-
-
作者
王颖
-
机构
北师大法政所
-
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16-17,共2页
-
-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主体
教育对象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互联网治理的国际化
- 11
-
-
作者
姬德强
钟瑞奇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强国研究中心
-
出处
《南方传媒研究》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准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Z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具有“自由主义”理想的互联网技术在美国政府眼中是基于民族国家技术创新下的商业增长点,以及用以重建全球信息秩序的新的信息通信手段,美国政府通过产业和技术优势形成“隐性”控制,并通过规则制定、国家间利益交换,“显性”地实现对于互联网关键资源的控制,这种单边控制的政策制定体现出一种与互联网技术社群自身理想相反的治理模式——“自上而下,有限共识”。2016年10月1日,ICANN脱离了美国商务部的直接控制,“多利益攸关方”作为美国“钦定”的制度得以保留,延续“自由主义”话语建立“合法性”,依靠产业优势和司法管辖,借助非国家主体掌握互联网游戏规则的控制权。与此同时,国家作为互联网治理主体的倡议被不断提出,形成了“委托非国家行为体”之外,日益丰富的“跨政府协议”与“政府单边措施”,国家主体主导网络秩序的基本格局业已形成。伴随着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日益紧密、区域性互联网产业崛起,以及地缘政治的线上蔓延,安全与平等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共同追求。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需要发掘碎片化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中的元模式,为互联网治理的真正国际化奠定基础。
-
关键词
互联网治理
自由主义
国家主体
国际传播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层面价值观内涵探析
被引量:5
- 12
-
-
作者
徐志仓
-
机构
巢湖学院思政部
-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98,共4页
-
文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准确把握其内涵,这不仅要求能够从一般层面正确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要能够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国家主体的视角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主体
内涵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 13
-
-
作者
王瑶
郭冠清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3,共11页
-
基金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项目编号:16ZDA002)
-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实践上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将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西方经济学识别开来。该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并结合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四个方面基本特征: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阶级性"特征;二是"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的"科学性"特征;三是"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国别性"特征;四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表现形式"的"实践性""时代性"特征。该文对以上四个基本特征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阶级性"当今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对剩余价值理论是否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分析,并对唯物史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西方经济学对"国家"忽略的"潜在动机"和"隐藏理由"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
关键词
阶级性
唯物史观
国家主体
中国文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Keywords
Class Natur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tate Subject
Chinese Culture
SocialistMarket Economy
-
分类号
F0-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金融新局——从国家主体向市场主体的金融体制演进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陆磊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3,共5页
-
文摘
2007年1月19-20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之所以把此次会议作为一个转折点,是因为与前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相比,中国的金融改革方法论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回顾1997年11月17-19日和2002年2月5-7日的两次金融工作会议,改革的主导者依然是国家,主要任务是防范金融风险和整顿金融秩序。如,第一次会议的背景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改革的对象是国有银行、监管体制和中央银行等国有和行政部门。第二次会议的背景是国有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大面积亏损及资本金严重不足,改革的对象依然是国有银行和事实上由国家管理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式是“花钱买机制”——中央银行投入了600亿美元和1650亿元专项票据,分别解决国有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因此,改革的主导者依然是国家。
-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体制演进
市场主体
国家主体
金融工作会议
农村金融机构
国有银行
防范金融风险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治安史分期论纲
- 15
-
-
作者
王均平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35,共14页
-
文摘
迄今为止,“历史分期”因其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中外历史学界始终被普遍视作历史研究之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理论性问题,“治安史分期”亦不可能例外。鉴于我国治安史分期研究现状,其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聚焦于如何选择并采用适宜的研究范式从中国社会由治达安实践的特质、要素、驱力、机制中抽绎其蕴涵的基本问题,并通过科学回答、阐释这些问题,确立治安史分期的合理适用标准,设计治安史分期研究、叙述的逻辑架构,彰显治安史分期的专门史特质,丰富治安史分期的专业话语形式,并为治安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框架。
-
关键词
历史分期
治安史
标准
历时性
共时性
国家主体
社会主体
-
Keywords
Periodization
history of public security
standards
diachrony
synchrony
national subjects
social subjects
-
分类号
D035.34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国家主体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3
- 16
-
-
作者
金志远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编号:08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选择主体对课程知识选择和认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教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家性,民族教育课程知识对体现民族性和国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除了民族主体之外,还应有国家主体。只有国家主体的存在,才能保证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客体和对象、依据和标准,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
-
关键词
民族教育
课程知识选择
国家主体
国家认同
-
Keywords
ethnic education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the subject of the st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te
-
分类号
G7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实事求是原则与刑事诉讼原则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邓建民
-
机构
四川轻化工学院经济法律系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论实事求是原则与刑事诉讼原则邓建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也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本哲学基础。刑事诉讼的诉讼原则,是指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人类刑事诉讼这一特定...
-
关键词
刑事诉讼活动
实事求是原则
刑事诉讼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
哲学原则
实体真实
诉讼价值取向
正当程序
国家主体
被告人
-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文化外交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高飞
彭昕
-
机构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67-275,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编号:19VDL003).
-
文摘
随着国际交往实践的不断拓展,文化已成为国家间不可或缺的交往手段。由于文化概念的抽象和宽泛、文化交流主体的多元和灵活、文化互动路径的模糊和潜在性,导致一直以来文化外交研究难以深入本质。从文化外交的内容、主体和实现路径入手,借鉴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理念主义学理逻辑对文化外交进行阐释。文化外交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观念互动,它以具体的文化形态为观念载体,基于文明内在松散聚合的结构基础,由国家行为体主动参与观念的分配与交流,驱动国际体系结构以及个体身份、利益再造,为相互理解创造积极条件、为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氛围,最终达成国家间最大程度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冲突、促进合作。
-
关键词
文化外交
国家主体
观念互动
文化交流
学理阐释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思想政治教育“四主体”锥体论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张保明
邵献平
-
机构
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34,共3页
-
文摘
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得出了单主体论、双主体论、多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等不同的说法,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含领导人、教师、媒体人和家长等四类,构成了一个锥体状。其中领导人是"四主体"锥体的中心,家长、教师和媒体人三者构成"中介主体",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同时又与教育客体构成一个反向锥体,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梭形"结构。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主体
中介主体
“四主体”椎体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国家在矿业制度中的民事主体地位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康纪田
-
机构
湖南省娄底行政学院
-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
文摘
认为国家是国有产权归属和流转的民事主体,又是一切产权保护和限制的公权力主体。界定国家主体的双重性,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认为《矿产资源法》及配套规定中,国家民事主体因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内容失真而虚位;又因主体虚位而导致国有产权残缺;“有偿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的规定又被“经批准取得”所吞噬,招投标取得只是行政特许的程序,都说明应有的民事主体被公权力主体“收购”。提出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矿业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改革的法律设置是让《矿业法》独立于《矿产资源法》。
-
关键词
国家主体
民事主体
公权主体
矿业产权
-
分类号
F4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