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277
1
作者 顾昕 王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75,245,共22页
专业性社团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北京大学公民社会团体研究中心的调查 ,作者发现 :由于国家的卷入 ,专业性社团的自主性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具有法团主义特征的社团监管体系下 ,专业性社团享有垄断地位。绝大多数... 专业性社团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北京大学公民社会团体研究中心的调查 ,作者发现 :由于国家的卷入 ,专业性社团的自主性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具有法团主义特征的社团监管体系下 ,专业性社团享有垄断地位。绝大多数专业性社团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 ,也就是所谓“由组织出面组建” ;虽然国家不再为专业性社团提供财务支持 ,但业务主管单位通过领导人选择有效地控制着专业性社团的活动。为了能够继续维持其垄断性地位 ,专业性社团大多也不积极寻求社团自主性的强化。由于国家主义的遗产 ,国家与专业性团体的这种法团主义式关系 ,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 ,是一种过渡性形态。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在这样一种大的制度框架中 ,国家与社会相互增权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否能够得到发展 ,并且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社团空间向社会法团主义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团主义 国家主义 转型过程 市场 演变 重要组成部分 业务主管单位 专业性 注意的问题 与社会 公民社会 研究中心 社会团体 北京大学 充分发展 监管体系 垄断地位 财务支持 制度框架 自主性 社团 垄断性 过渡性
原文传递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被引量:56
2
作者 朱庆育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34,共20页
民法的基本问题是法律行为 ,而法律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意思表示。所以 ,作者在此所谈的是基本问题中的基本问题 ,是民法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传译了梅迪库斯和拉伦茨等权威著述以来 ,我国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显然深... 民法的基本问题是法律行为 ,而法律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意思表示。所以 ,作者在此所谈的是基本问题中的基本问题 ,是民法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传译了梅迪库斯和拉伦茨等权威著述以来 ,我国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显然深入了许多。然而 ,关于意思表示和法律行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与本质内涵至今并无太多系统全面的考察。朱庆育此文 ,当为出于大陆法学者之手的发掘开拓之作。文章不仅对上述基本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而且还对若干基本概念及内容给出了独到的、严谨的分析判断与评论。是一篇有资料、有见解、有功力的作品。荐之学界 ,或可展示少壮派学者的治学精神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表示 法律行为 当事人权益 法律效果 要物行为 登记行为 要式行为 第三人利益 科学主义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近年来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54
3
作者 胡祥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0,共6页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治理理论是人类在寻求解决社会一致有效性问题上做出的一次深刻的认识转折,政治学知识体系在悄悄地脱离“统治”这一核心而转向“治理”这一主题。它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治理理论是人类在寻求解决社会一致有效性问题上做出的一次深刻的认识转折,政治学知识体系在悄悄地脱离“统治”这一核心而转向“治理”这一主题。它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虽然治理理论还很不成熟,它的基本概念还十分模糊,但它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等,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两者的合作过程,它力图发展起一套管理公共事务的全新技术,强调管理就是合作,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研究综述 与社会关系 有效性问题 知识体系 国家主义 自由主义 关系范式 基本概念 长期存在 社会科学 私人部门 公共部门 公民社会 政治 际社会 民族 合作过程 公共事务 知识论 政治学 两分法 管理
原文传递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 被引量:70
4
作者 汪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41,共25页
晚清以降的各个变革阶段之间并不能用线性的现代化史观简单地加以解释。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共和危机的影响,"五四"文化运动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如何评价共和的制度与价值,如何看待19世纪末期以降被视为楷模的西方模式,以及... 晚清以降的各个变革阶段之间并不能用线性的现代化史观简单地加以解释。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共和危机的影响,"五四"文化运动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如何评价共和的制度与价值,如何看待19世纪末期以降被视为楷模的西方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等问题,构成了"五四文化转向"的基本问题。"五四"文化运动的根本特征,是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和变奏。政治与历史之间的断裂——新的政治不是历史的自然延伸,产生于一种新的意识、思想、文化和历史理解。在这种断裂中,"文化"承担着双重任务,即一方面在社会的基础上创造和培育新的政治主体,另一方面通过内在于国家与政党的运动促成政治的生成、造化和改易。一种通过文化与政治的区分而介入、激发政治的方式构成了20世纪中国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化转向 东西文明 共和危机 政治主义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法权中心的猜想与证明——兼答刘旺洪教授 被引量:59
5
作者 童之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38,共24页
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方面,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是政治哲学上的两个极端,权利本位与权力本位则是法律哲学上的两个极端,其社会实践后果都不理想。中国的法学应当改变权利本位或权力本位(义务本位)的两极化思维定势,为法治之法、... 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方面,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是政治哲学上的两个极端,权利本位与权力本位则是法律哲学上的两个极端,其社会实践后果都不理想。中国的法学应当改变权利本位或权力本位(义务本位)的两极化思维定势,为法治之法、社会主义法确立一个平正、中庸的中心。本文主张,法治之法、社会主义之法应当以法权为中心,寻求法权的最大化。法权中心的社会内容是整体利益中心,谋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其财产内容则是财产(财富)总量中心,谋求财产总量最大化、经济效率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法权中心符合宪法的精神,反映了现代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适应中国的基本情况和人群的需要,学理上也有坚实的基础。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应该进一步打破“法以权利为本位”这一片面的理论信条,按实事求是精神重新探寻和确认法治之法、社会主义法的重心所在。提出和证明法权中心的猜想,是本文作者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权中心 法权最大化 法学 国家主义 个人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被引量:62
6
作者 周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价值取向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及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 被引量:53
7
作者 周平 《学术探索》 2002年第6期58-61,共4页
任何民族政策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民族政策的真正底蕴 ,是民族政策的真正本质。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 ,往往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力量 ,影响着民族政策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民族政策形成了一种“民族... 任何民族政策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民族政策的真正底蕴 ,是民族政策的真正本质。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 ,往往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力量 ,影响着民族政策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民族政策形成了一种“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此种取向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实的情况表明 ,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势在必行 ,通过调整确立一种将国家利益置于至上地位的“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价值取向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下载PDF
国家主义的衰微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被引量:48
8
作者 吕世伦 贺小荣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14,共9页
国家主义指以国家为核心、以权力至上为价值基础的社会观念体系,它的内在精神有广泛的表现。国家主义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走过从未间断的一元化的发展道路;在欧洲,国家权力是二元化的发展,多受到制约;近代以来是自由主义占据上... 国家主义指以国家为核心、以权力至上为价值基础的社会观念体系,它的内在精神有广泛的表现。国家主义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走过从未间断的一元化的发展道路;在欧洲,国家权力是二元化的发展,多受到制约;近代以来是自由主义占据上峰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主义一直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乃至法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批判国家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义 权力制约 法制现代化 的现实合理性
下载PDF
共和国法治建构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被引量:53
9
作者 于浩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3-183,共11页
国家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熔铸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实践中。考察国家主义思想史,强调国家是自足自洽的存在,相对于个人和社会,国家具有更高级的"善"和更大的优越性。法治与国家主义存在着明显的互益... 国家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熔铸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实践中。考察国家主义思想史,强调国家是自足自洽的存在,相对于个人和社会,国家具有更高级的"善"和更大的优越性。法治与国家主义存在着明显的互益与背反关系,法治建构依赖国家的积极作为,但法治的限权性色彩又挑战了国家主义扩张权力的合法性。梳理共和国法制(治)历程以及学界对法治立场的认知,勾勒出国家理性在法治实践中的概况,明确国家主义在我国法治建构中的现实合理性;并在承认国家主义的作用基础上坚持法治道路,达致"国家统治-社会自治-个人自主"三者协同的治理结构,实现法治建构的本土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国家主义 治理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的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48
10
作者 蔡拓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题,全球治理无论是其取得的成就还是暴露出的问题,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全球治理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急需对全球治理进行反思,即全球治理既要坚持全球主义的基点,又要充分认识国家的... 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题,全球治理无论是其取得的成就还是暴露出的问题,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全球治理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急需对全球治理进行反思,即全球治理既要坚持全球主义的基点,又要充分认识国家的主导作用,克服参与与责任赤字,体现公正与法治。在全球治理的未来发展上,应倡导深度全球治理、有效全球治理、理性与和谐的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化 全球主义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国家、市场与社会互动中的中国律师职业 被引量:44
11
作者 程金华 李学尧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122,205,共22页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根源的探讨,通常遵循国家主义的认识论,即国家意志主导甚至决定了法律体系变迁的所有方面。这种认识论虽然能够较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再造,但是未能全面把握当前的复杂情况。以律师职业...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根源的探讨,通常遵循国家主义的认识论,即国家意志主导甚至决定了法律体系变迁的所有方面。这种认识论虽然能够较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再造,但是未能全面把握当前的复杂情况。以律师职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为例,利用定量数据和实证方法说明国家、市场和社会对法律体系的多重动态影响,提出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已逐步由国家主导的格局,演变成国家、市场、社会和法律体系之间相互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变迁 律师职业 国家主义 市场转型 结构性制约
原文传递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中) 被引量:33
12
作者 秦晖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0-58,共9页
“拜占廷现象”与“反宗法的非公民社会”文化类型学的研究者往往把家族本位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以之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文化”相比较,这种看法在近代中国家族兴盛和西方个性解放的背景下或许不无道理。然而搬用到历史上却远... “拜占廷现象”与“反宗法的非公民社会”文化类型学的研究者往往把家族本位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以之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文化”相比较,这种看法在近代中国家族兴盛和西方个性解放的背景下或许不无道理。然而搬用到历史上却远非都是适宜的。我们且不说欧洲中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共同体本位 宗族文化 传统中 拜占廷 公民社会 国家主义 小共同体 罗马法 “编户齐民” 基层组织
原文传递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7
13
作者 尹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2,共8页
"新高考"是我国新世纪的一场旨在维护、促进个体高等教育选择权利表达与行使的高考革新活动,其本质意蕴在于实现求真、向善、崇美、依规、尚实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与高度统一,基于"人"之差异性的"人"的... "新高考"是我国新世纪的一场旨在维护、促进个体高等教育选择权利表达与行使的高考革新活动,其本质意蕴在于实现求真、向善、崇美、依规、尚实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与高度统一,基于"人"之差异性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新高考"的价值取向,而对"人"的重新发现是"新高考"最突出的时代贡献。"新高考"的现实挑战主要来自于"新高考"的制度设计本身、对普通高中的深刻影响以及普通高中的消极应对,其原因在于强大的应试教育文化、高考改革的国家主义倾向以及功利主义社会现实、不良的社会风气、严峻的就业压力等,因而确立高考的育人功能、正视高考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的教育治理能力、推动高考社会化进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治理现代化体系成为"新高考"可行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考制度 新高考制度 高考改革 国家主义
下载PDF
美国公共行政重建运动:从“狂热”的反国家主义到90年代“适度”的反国家主义(上) 被引量:28
14
作者 里查德.J.斯蒂尔曼(RichardJ.Stiuman II) 闻道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国家主义 至上主义 公共选择 公共行政学 宪法 公共部门 新保守主义 90年代 重建者
下载PDF
家庭政策背后的主义之争 被引量:28
15
作者 吴小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5,共9页
家庭政策的研究充满争议,其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政策领域和议题,二是家庭友好的政策视角。围绕家庭政策概念以及热点问题展开的争论,与其背后秉承的价值立场和主义密切相关。可从三个方面的边界划分入手:在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层面... 家庭政策的研究充满争议,其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政策领域和议题,二是家庭友好的政策视角。围绕家庭政策概念以及热点问题展开的争论,与其背后秉承的价值立场和主义密切相关。可从三个方面的边界划分入手:在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公私分界问题上的两种倾向;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自由多些还是福利多些的争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以家庭价值观为核心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女性主义之争。中国的家庭政策不能纳入任何一种西方经典模式,它存在的问题显示了国家主义治理模式的缺陷,未来走向家庭化和多元化的关键在于一种协商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政策 公私边界 自由 福利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全球化时代的理论与价值选择 被引量:28
16
作者 蔡拓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9,156,共27页
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是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哲学。该理论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的现实特别是冷战结束后30多年来全球主义者与国家主义者的博弈提出的。这一博弈表明顽固地恪守全球主义或国家主义的理念与价值... 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是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哲学。该理论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的现实特别是冷战结束后30多年来全球主义者与国家主义者的博弈提出的。这一博弈表明顽固地恪守全球主义或国家主义的理念与价值无助于国际关系的平稳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健康前行,只有通过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理性定位、协调与融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可以概括为四个向度的理论内涵,即全球主义的观照与驱动、国家主义的基点与目标、历史主义的尺度与过程以及理想主义的关怀与追求。其理论逻辑在于高扬全球主义的起点,注重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互动、磨合和协调的过程,明确国家主义的目标,从而实现新质的起点、务实的过程、现实关怀的目标三者的统一以及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的实践价值主要包括四点:一是有助于矫正全球化的失误与偏颇,坚守全球化和全球主义的大方向;二是有助于促进全球治理原则以及体系的反思与重建;三是有助于破除国家崇拜,遏制非理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狂潮;四是有助于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总之,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力图打破政治的二元思维定式,倡导整体政治观、整体价值观与整体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主义 国家主义 全球化 政治哲学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论“后国家主义”时代的社会治理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康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9,共7页
国家主义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成长起来的,整个近代社会在社会治理体系的设计和行为选择上,都是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的。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虽然国家的衰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家主义的观念却不断地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挑战... 国家主义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成长起来的,整个近代社会在社会治理体系的设计和行为选择上,都是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的。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虽然国家的衰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家主义的观念却不断地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市民社会的复兴意味着人类将进入一个后国家主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非政府组织将承担起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治理结构,从而用一种合作主义的治理模式取代“政府垄断”的单一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 市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跨进21世纪的音乐人类学:国际潮流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9,共19页
本文讨论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理论范式转移及其在20~21世纪之交的国际潮流和研究路向,梳理归纳出该学科这一时期的主要论题并结合中国实例说明它们跟音乐实践和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理论的应用。所举实例包括作者长期考察研究的福州游神乐... 本文讨论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理论范式转移及其在20~21世纪之交的国际潮流和研究路向,梳理归纳出该学科这一时期的主要论题并结合中国实例说明它们跟音乐实践和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理论的应用。所举实例包括作者长期考察研究的福州游神乐舞、海南儋州调声、黎族民俗音乐、西北花儿等。作者还针对国内人类学界和音乐学界的有关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批评和见解,涉及民族、族群、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跨国主义等术语在英汉对译上的错误与误读以及由此导致的学术表述和研究中的混乱、伪民俗现象以及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与做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人类学 族群 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杂合 全球在地化 福州 游神 女子军乐队 海南 黎族 儋州 调声 国家主义 主义 离散 社会性别 后女性主义 酷儿理论 解构 越剧 男旦 后现代理论 后殖民理论
下载PDF
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 被引量:23
19
作者 余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28,共14页
关键词 苏曼殊 梁启超 鲁迅 《摩罗诗力说》 清末民初 《哀希腊》 孤独者 国家主义 自由主义 勃兰兑斯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利益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文木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1期52-64,共13页
关键词 全球化进程 利益 主权 因素 安全 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