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与青年对“青年崇拜”思想态度的变化——以《人民日报》1978年至2021年“五四青年节”社论文章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德兴 《北京青年研究》 2021年第4期28-35,共8页
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 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方媒体宣传等方式延续和强化"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崇拜式叙事逻辑;在青年层面,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青年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国家的定位大体上趋向一致,认同并内化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角色期待,并且以学生运动的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人对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等宏大叙事失去激情,转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甚至在当下,国家努力建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年角色定位被年轻人以网络段子和表情包解构掉。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青年对于群体崇拜式角色定位的认知出现了微妙变化,呈现出从趋同到分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崇拜” “五四青年节”社论 国家青年 思想认知变化
下载PDF
国家与青年关系中的“共青团在场”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献忠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9,共7页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中国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里程碑。理解把握这一规划出台的价值和实施要则,需要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放在二战以来国际社会推进青年发展的共识中,放...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中国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里程碑。理解把握这一规划出台的价值和实施要则,需要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放在二战以来国际社会推进青年发展的共识中,放在中国共产党对青年作用的深化中去详加考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青年议题必将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在《规划》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技术与制度的共同推动,而制度安排比技术更为重要。不论技术变迁还是制度变迁,都离不开组织的积极干预。共青团作为《规划》统筹者、推进者、协调者的身份和使命,必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和加强,从而为互联网时代共青团的改革转型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青年关系 政府青年事务 “共青团在场” 党的青年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