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学探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恒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进入21世纪,“国学热”在中国大陆此起彼伏。纵观历史,横观近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复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 国学 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复兴
下载PDF
大学应成为国学复兴的担纲者 被引量:1
2
作者 向春 肖海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5,共5页
国学是国本,国学复兴是文化复兴。返本开新,开放包容,多元交融,促进国学现代转型,其影响和受益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也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福祉。要传承和弘扬国学,培养具有文化自觉自信的中国人,需要加强国学教育,国学应成为教育的重要... 国学是国本,国学复兴是文化复兴。返本开新,开放包容,多元交融,促进国学现代转型,其影响和受益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也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福祉。要传承和弘扬国学,培养具有文化自觉自信的中国人,需要加强国学教育,国学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大学应根植于中国文明深处,成为国学复兴的担纲者。为此,需要:⑴从战略高度看待国学教育的重要性;⑵扎扎实实从制度和内容上加强国学教育;⑶加强中西文化比较与融会教育;⑷努力培养现代国学专门人才;⑸注重培育人格,陶铸精神;⑹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国学修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复兴 文化复兴 国学教育 大学 担纲者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文化论战与“国学”复兴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4,共9页
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的中国社会在强势渗入的西方文化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变革求新之路。在这个不断拓展的开放过程中,中西文化之争日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迫切问题。虽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化"的大趋势已成定局,但是中... 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的中国社会在强势渗入的西方文化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变革求新之路。在这个不断拓展的开放过程中,中西文化之争日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迫切问题。虽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化"的大趋势已成定局,但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文化的优劣利弊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在20世纪20、30年代曾经引发了西化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几次大论战,并且随着中国社会现实处境的变化而出现了"国学"复兴的文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论战 全盘西化 国学复兴
下载PDF
论诗词鉴赏作为大学通识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贤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地位和功能既在下降,也在变化。通过古典诗词社会功能和时代意义变迁的考察,我们将会发现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毫无疑问,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诗词鉴赏...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地位和功能既在下降,也在变化。通过古典诗词社会功能和时代意义变迁的考察,我们将会发现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毫无疑问,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诗词鉴赏课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民族文化品格、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卓有成效。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是开设诗词鉴赏课程最重要的核心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鉴赏 国学复兴 通识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先秦子学到宋明国学的诠释理路——朱熹《太极图说解》的理学述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忠平 宁英烈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7-164,310,共8页
朱熹处在中华国学南北转换时期,继承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及子学讲习模式,重新以理学的立场对《太极图说》进行了诠释与发挥。学术宗奉二程,明确地把《太极图说》纳入"理"学思想体系,融合宋明道学中的诸多问题,由此推阐出理... 朱熹处在中华国学南北转换时期,继承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及子学讲习模式,重新以理学的立场对《太极图说》进行了诠释与发挥。学术宗奉二程,明确地把《太极图说》纳入"理"学思想体系,融合宋明道学中的诸多问题,由此推阐出理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完善国与学的进一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太极图说》 周敦颐 国学复兴
下载PDF
国学复兴与文化自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英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1,共5页
国学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学术文化。国学复兴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它有助于弥补中国现代教育的严重缺陷,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并赋予人类生态文明以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 国学复兴 文化自觉 现代教育 和平崛起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国学热与永恒主义兴起之反思
7
作者 宋广文 李俊峰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从宏观上看,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演变,是沿着从"朴素的综合状态"到"逐渐分裂、对立"的轨迹进行的。近代以来,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使人文主义的兴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20世纪末叶以... 从宏观上看,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演变,是沿着从"朴素的综合状态"到"逐渐分裂、对立"的轨迹进行的。近代以来,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使人文主义的兴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20世纪末叶以来的国学复兴热和美国20世纪的永恒主义热就是这一关系演变的反映。在梳理了国学热和永恒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主要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是必要的。我国教育界在国学复兴过程中,要借鉴永恒主义的得失经验,应该有更加宽阔的眼光,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注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通。关于国学复兴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开创新的文化上,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先进的文化产生。同时,高校在深入进行国学教育的基础上,要积极推动通识教育的全面开展,并争取设立"国学生"培养基地,推动国学复兴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复兴 永恒主义 文化融合 通识教育
下载PDF
启蒙与回归:传统“小学”与国学复兴
8
作者 刘硕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3-95,共3页
文章立足于国学复兴现状,从国学与"小学"的关系及"小学"在当今国学复兴中的价值与影响两个方面,重新评估"小学"的地位,以此呼吁各界人士对"小学"教育予以重视,促进"小学"进入课堂,... 文章立足于国学复兴现状,从国学与"小学"的关系及"小学"在当今国学复兴中的价值与影响两个方面,重新评估"小学"的地位,以此呼吁各界人士对"小学"教育予以重视,促进"小学"进入课堂,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为国学的普及与复兴提供教育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回归 国学复兴 传统"小学"
下载PDF
文化现代化:国学复兴的现实之维
9
作者 傅济锋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8期31-32,35,共3页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仍未完成的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课题。如何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百余年来仍未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中西古今各种思潮交错冲突日益加深,而且始终无法避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仍未完成的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课题。如何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百余年来仍未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中西古今各种思潮交错冲突日益加深,而且始终无法避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根基这一事实。因此,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推动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价值合理性基础上的双向转化,为现实社会安顿世道人心的价值体系,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实现途径,这才是国学复兴的现实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国学复兴 现实性
下载PDF
论“夷夏之争”中的文化包容对国学复兴之启示
10
作者 柳东华 黄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7期124-126,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夷夏之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的第一次比较激烈的冲突,起因是佛教发展超过道教,道教为争取信徒扩大势力而打击佛教。参加争论的力量按观点可分为极端排佛派、拥佛派和融通调和派,融通派的文化包容态度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夷夏之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的第一次比较激烈的冲突,起因是佛教发展超过道教,道教为争取信徒扩大势力而打击佛教。参加争论的力量按观点可分为极端排佛派、拥佛派和融通调和派,融通派的文化包容态度有利于佛教的发展及佛教的中国化。"夷夏之争"中的文化包容对国学复兴有重大启示意义:要达到国学真正的复兴,首先应该以开放的胸襟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立足于本民族立场,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争” 文化包容 中国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