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讨论 被引量:118
1
作者 樊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73-2387,共15页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从地理学对地理过程的重复、预测、调控、优化的讨论入手,阐释了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地理学用于调控和优化可持续...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从地理学对地理过程的重复、预测、调控、优化的讨论入手,阐释了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地理学用于调控和优化可持续地理过程与格局的重要途径。采用生态-生活-生产等三生空间构成的地域功能空间结构呈现的时空演变特征,表达了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有序性法则,阐释了地域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同一地域单元各类功能及不同单元之间冲突最小化、地域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有效传导、以及长时间尺度综合效益最大化等空间组织目标。从可持续性出发,建立自然要素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四大属性的概念,并通过四大属性集成构成自然承载力,分析承载力的原值、余量和潜力在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形成自下而上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从新空间均衡出发,基于承载力、融入位置和空间结构参量后构成的地域功能适宜性,形成自上而下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进而讨论了集成两种方法形成的主体功能区具备的对空间组织与规划的基础价值和战略价值,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区划、战略、制度和规划用途分离及相互关联的新思路。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线、以空间降尺度传导主体功能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关键约束参数为空间结构控制性指标,讨论了数据库与地域功能谱系、功能和尺度依赖的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库、“三区三线”的建构框架,论证了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途径,提出地理学应着力加强大、中空间尺度(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技术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承载力 功能适宜性 地域功能 空间结构 空间组织 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111
2
作者 王军 应凌霄 钟莉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6,共11页
针对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积极响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 针对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积极响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决定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从工作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整体综合理念滞后、理论基础体系欠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主要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理论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机制建设等内容,以期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整治 生态修复 转型策略
原文传递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被引量:101
3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规划 内涵界定 逻辑问题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逻辑及其规划响应路径 被引量:98
4
作者 张晓玲 吕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强调对耕地的保护,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要管控对象,建立了土地用途分类—规划—计划—审批—监管的完整管控链条,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管制刚性过强、生态用地管制乏力等不足。(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逻辑起点,通过单一地类保护向空间统筹转型、地类管制向空间管控转型、指标传导为主向指标与分区相结合转型、底线约束向约束与引导并重转型,构建面向全过程、多样化的管制规则体系,完善空间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所有国土空间全要素统一管制。(3)面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时代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覆盖全域、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实施弹性机制以及"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实现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统筹协调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改革逻辑 国土空间规划 转型
原文传递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 被引量:86
5
作者 陈明星 梁龙武 +3 位作者 王振波 张文忠 余建辉 梁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67-2481,共15页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愿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统筹涉及空间各类规划的重大部署。美丽中国是国家第二个一百年发展新的引领目标,其内涵不仅是"生态美丽",也是...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愿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统筹涉及空间各类规划的重大部署。美丽中国是国家第二个一百年发展新的引领目标,其内涵不仅是"生态美丽",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综合的大美丽,美丽中国建设要因地制宜构建差异化的评估指标体系。美丽中国和国土空间规划有着密切联系,美丽中国为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了重要方向,国土空间规划则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空间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加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点-轴系统、主体功能区划、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新型城镇化、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等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地理学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路框架,科学分析国土空间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国土空间相互联系,结合美丽中国目标,谋划国土空间的目标、愿景与路径,鼓励公众参与与开展动态评估,构建智能系统平台等,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文明 空间治理现代化 地理科学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 被引量:85
6
作者 贾铠阳 乔伟峰 +2 位作者 王亚华 戈大专 黄璐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3,共8页
研究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为契机,科学认知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内涵,明确其基本职能,并提出构建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乡村面临转型,而村域规划存在理论认知不深入、技术支撑... 研究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为契机,科学认知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内涵,明确其基本职能,并提出构建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乡村面临转型,而村域规划存在理论认知不深入、技术支撑不足、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新时期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应依据外部社会背景及村庄内在条件,在全面认知乡村价值前提下,通过空间资源要素配置与用途管制来干预乡村空间重构并服务于乡村治理。研究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具备指明乡村振兴路径、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基本职能,并基于问题、需求、目标、行动四维导向进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村域尺度 乡村振兴 乡村价值 空间治理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85
7
作者 戈大专 陆玉麒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2-1437,共16页
城乡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背景下,乡村空间治理成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乡村空间治理的理论内涵出发,构建了乡村空间治理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空间治理作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机制和可行路径。结论如下:①乡村空间... 城乡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背景下,乡村空间治理成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乡村空间治理的理论内涵出发,构建了乡村空间治理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空间治理作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机制和可行路径。结论如下:①乡村空间治理是以乡村空间为治理对象,通过规划和协商等方式,实现乡村空间用途有效管制,空间权利有序配置,凸显多元主体参与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过程;②通过“举措—效能—目标”体系,构建了刚性与弹性结合、物质空间与空间关系交互、空间权属与空间组织叠加的乡村空间“物质—组织—权属”综合治理分析框架;③多级尺度互联互通(区域—村域—地块)的乡村空间治理特征有利于完善乡村空间治理体系;④乡村空间治理通过多种手段并施、多元主体参与、多重价值共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融合,细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促进乡村善治和生态治理;⑤乡村空间治理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动员和行动策略,构建新型村庄运营模式和组织机制,为落实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振兴 空间治理 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十大关系 被引量:85
8
作者 董祚继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9-1599,共11页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成果,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转变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其中有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重点讨论了十个基本关系问题。其中,规划与市场、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成果,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转变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其中有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重点讨论了十个基本关系问题。其中,规划与市场、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两大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关系,处理好这两大关系,才能合理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边界,保证'多规合一'改革的正确走向;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国土、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新城开发与城市更新四大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主题和主要内容,处理好这四大关系,才能有效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三区'划分与'三线'划定、规范化与特色化、政策创新与技术创新、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四大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处理好这四大关系,是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 规划功能 规划主题 规划方法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 被引量:81
9
作者 庄少勤 赵星烁 李晨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3,23,共6页
从“网红城市”现象分析入手,指出传统工业化规划运行体系存在的局限,着重探讨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何把握时空新趋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发挥行业新作用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过程中,需把握时空演变的六个... 从“网红城市”现象分析入手,指出传统工业化规划运行体系存在的局限,着重探讨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何把握时空新趋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发挥行业新作用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过程中,需把握时空演变的六个驱动维度;在数字化新时空生态中,应加快构建现代空间治理体系,建立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规划者应强化有机思维、用户思维、设计思维,在实践中丰富规划专业生态的维度,传导美好生活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镇化 数字化 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体系 行业发展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 被引量:79
10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7,共9页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城市总规发挥宏观的导控作用,城市详规发挥底层的管控作用,将城市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城市高质量犮展提供规划保障;相应地,要增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支禕,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战略指引。此外,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发展城乡规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 规划体系 规划教育
下载PDF
“国土空间”内涵辨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 被引量:76
11
作者 郝庆 彭建 +12 位作者 魏冶 王丰龙 姚华松 李禕 王伟 张书海 邓玲 赵雲泰 马学广 戈大专 戴俊骋 朱鹤 张茂鑫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19-2247,共29页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qu...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人地耦合系统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被引量:73
12
作者 张雪飞 王传胜 李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0-2446,共17页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的载体。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基础,对福建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求的陆上全域生态保护等级和保护优先序评价,探讨和实践省级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方法,以期为沿海多山省份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福建省生态空间陆域占比为78.76%,涵盖了88.07%的森林、71.23%的草地、64.44%的水域和47.72%的裸地;生态保护红线陆域占比为20.90%,以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及水源涵养红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等级 生态保护优先序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福建
原文传递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架构 被引量:71
13
作者 赵燕菁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6,36,共11页
国土空间规划不是任何传统规划的延伸,需要按照"任务导向",设计一个全新的架构。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从国家赋予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权("两个职责")出发,从编制、管理、监督、公众参与到整个规划体系,都要服从... 国土空间规划不是任何传统规划的延伸,需要按照"任务导向",设计一个全新的架构。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从国家赋予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权("两个职责")出发,从编制、管理、监督、公众参与到整个规划体系,都要服从于一个简单的"元规则"--自然资源保值增值。在这一规则之下,规划工作的基础是要依次从法律上界定"自然资源"的内容和范围、"全民所有"与其他所有的关系、自然资源"产权人"的权利义务。为此,国土空间规划要设计出新的制度和政策工具,界定中央和地方的权利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 规划转型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 被引量:70
14
作者 秦萧 甄峰 +1 位作者 李亚奇 陈浩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34-2149,共16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目标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然资源保护"并重。作为国家部门调整后的新规划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法研究整体缺乏,学者主要聚焦于自然资源本身的禀赋情况,利用传统统计、...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目标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然资源保护"并重。作为国家部门调整后的新规划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法研究整体缺乏,学者主要聚焦于自然资源本身的禀赋情况,利用传统统计、空间及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及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国家及省域层面的国土空间承载力与适宜性进行静态评价,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刚性划定。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国土空间利用的动态影响,缺乏对新发展趋势之下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及城镇空间的科学安排。本文引入能够直接反映人类活动时空变化的大数据,重点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生态空间规划、农业空间规划及城镇空间规划四个环节探讨了大数据应用的方向与具体方法框架,强调"自然空间"+"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大数据 方法框架
原文传递
面向碳中和的中国低碳国土开发利用 被引量:68
15
作者 黄贤金 张秀英 +6 位作者 卢学鹤 王佩玉 秦佳遥 蒋昀辰 刘泽淼 汪振 朱阿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95-3006,共12页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人为碳排放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碳承载力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与规划理论研究 被引量:65
16
作者 高吉喜 徐德琳 +4 位作者 乔青 邹长新 王燕 田美荣 王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9-755,共7页
广义的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导功能的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和农业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空间是指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并列的,分布在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之外的国土空间,在分布上具有完整性和连... 广义的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导功能的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和农业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空间是指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并列的,分布在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之外的国土空间,在分布上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探讨了自然生态空间的定义、内涵以及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的理论和技术要点,提出以重要生态功能维护格局、人居环境屏障格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为主体,构建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体系的思路。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的最终目的是对国土空间开发行为进行管控,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最终达到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背景下,构建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指导生态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空间 格局构建 国土空间规划 区域生态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62
17
作者 岳文泽 吴桐 +1 位作者 王田雨 夏皓轩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99-2310,共12页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层级性等内涵,探讨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基本逻辑问题、应用挑战与应对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双评价"的理论发展和...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层级性等内涵,探讨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基本逻辑问题、应用挑战与应对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双评价"的理论发展和相关政策响应,剖析了"双评价"在应用探索、内涵扩充、系统支撑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和服务目标,阐明了承载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之间关联逻辑的演进历程。总结了当前"双评价"在应用上的几个关键挑战:一是"双评价"应用于"三区三线"划定的逻辑尚未明确;二是当前承载能力评价与未来规划决策之间存在逻辑悖论;三是"双评价"在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导失灵;四是两个评价之间的关联逻辑仍存在争议。为此,提出了应对"双评价"挑战的四点建议:深化理论认知、拓展评价维度、建立传导机制、厘清内在关系,以提升"双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决策的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挑战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空间治理现代化下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导向——基于国土空间治理重点问题系列研讨的思考 被引量:60
18
作者 孟鹏 王庆日 +1 位作者 郎海鸥 蒋仁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4,共7页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规划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转型挑战与改革导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是当前中国空间规...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规划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转型挑战与改革导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是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重塑,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需求,更是当前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2)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体制、制度和认知根源。(3)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面临的转型挑战为:规划理念向"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转变、战略地位向"宏观指导"与"战略引领"转变、结构体系向"整体布局"与"分级管理"转变。研究结论: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具备战略性和管控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等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亟需妥善解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规程标准体系制定、学科建设和理论方法体系支撑等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 转型挑战 改革导向
下载PDF
机构改革背景下我国空间规划的改革趋势与行业应对 被引量:58
19
作者 罗彦 蒋国翔 邱凯付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确定和自然资源部的组建,空间规划"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现状将得到逐步转变。建构和完善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成为自然资源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现行规划体系之所以产生各类矛盾和冲突,本质上是长期行政...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确定和自然资源部的组建,空间规划"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现状将得到逐步转变。建构和完善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成为自然资源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现行规划体系之所以产生各类矛盾和冲突,本质上是长期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产生的自然资源认知差异以及行业法规不同导向下的技术与政策差异。未来空间规划要满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突出资源资产化和空间资源管理,理顺与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强化其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机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城乡规划行业带来影响和冲击,城乡规划行业需要主动作为,变革技术方法、改革规划教育,主动融入和参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 被引量:57
20
作者 高晓路 吴丹贤 +1 位作者 周侃 廖柳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58-2472,共15页
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所提出的“开展基础评价”和“绘制规划底图”两项主要任务中,城镇适宜性的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强探索性的工作。以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 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所提出的“开展基础评价”和“绘制规划底图”两项主要任务中,城镇适宜性的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强探索性的工作。以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设想为依据,对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和内涵、空间关系、相关规则进行深入探讨,确定了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结合福建省空间规划的案例,分析了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不同于以往各部门开展的空间性规划,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基础评价之上,这使得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布局在资源环境本底方面得到合理保障,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也有了较为科学、客观的依据。此外,把基础底图的研制与城镇发展潜能、城镇开发指向的评估,以及开发建设的规模管控、空间管控、开发强度管控系统地整合起来,使得规划底图的随意性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实践表明,本文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这一尝试可为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三区三线” 适宜性评价 城镇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 空间管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