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被引量:206
1
作者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优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文章从发达国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长期缺失全国国土远景规划所产生的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优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文章从发达国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长期缺失全国国土远景规划所产生的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失衡以及各地盲目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问题的解剖,阐释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尊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分不同地区主体功能、控制开发强度和调整空间结构以及生态产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论证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我国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体系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地位。进而从"1、2、3、4"战略任务入手论述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主要方面:"1"是建设一个美好家园,"2"是促进陆地与海洋两大国土空间的统筹发展,"3"是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城市化、农业和生态安全3大战略格局,"4"是形成我国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域。最后,从咨询建议的提出、指标体系建立、国土空间评价、区划草案研制以及构建基础理论、研制技术规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中科院研究团队在过去10年间面向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形成所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 生态文明 格局 开发强度 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 被引量:189
2
作者 曹宇 王嘉怡 李国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受损或缺乏稳定与安全性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和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以及辅以中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工程等系统性措施,以修复生态系统过程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活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根据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和影响程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国土空间生态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重建三大类型的研究内容;(3)区域背景、景观异质性、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都与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将这些要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过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论:面对中国的区域性生态问题,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试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被引量:159
3
作者 白中科 周伟 +3 位作者 王金满 赵中秋 曹银贵 周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缘由、案例、内涵与实现途径,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缘由、案例、内涵与实现途径,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地理结构的先天脆弱性、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剧烈扰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等国情,倒逼中国必须进行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2)举证反思了以往国土空间黑土地、盐碱地、河漫滩、工矿用地、荒漠、河流湖泊、流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了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素层面、认知层面、原理层面、修复层面、管理层面的逻辑关系与思想内涵,以及科学技术有所突破、管理机制形成合力、专业学科内涵得以拓展的实现途径。研究结论: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是破解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要素的综合性与管理事权的部门化、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与区域的政区化、生态工程的长期性与行政管理的届次化三大矛盾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两山论”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国土空间 整体保护 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154
4
作者 吴艳娟 杨艳昭 +2 位作者 杨玲 张超 游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72-2081,共10页
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与有序开发对城市实体空间布局、土地功能组合、国土空间秩序开发、引导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资源的三生功能视角出发,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了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 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与有序开发对城市实体空间布局、土地功能组合、国土空间秩序开发、引导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资源的三生功能视角出发,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了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框架;运用GIS技术,采用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千层饼"方法,以30m×30m栅格为基本单元,定量评估了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从分类到综合,多尺度揭示了宁波市国土开发的建设适宜规模与开发潜力。研究表明:(1)2012年宁波市生态空间面积为5872.33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60.35%,主要分布在宁波南部宁象片区;生产空间面积为2442.34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25.10%,集中分布在宁波市中部与北部平原;生活空间面积为1415.78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14.55%,多集聚在宁波市核心六区;(2)宁波市不适宜城市建设空间居多,达5655.34km2,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占比约为34∶9∶1;临界适宜城市建设空间居中,为2279.84km2,以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为主,二者占比约为2∶1;比较适宜空间为1526.71km2,以生产与生活空间为主,二者占比约为1∶2;一般适宜空间居后列,为268.56km2,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比约为2∶1∶13;(3)宁波市北部余慈与南部宁象板块开发潜力较大,未来可有序拓展开发空间;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较好,但开发历史悠久,开发潜力有限,未来开发宜以盘活存量,提高效率为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 建设适宜性 秩序开发 宁波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5
作者 喻忠磊 张文新 +1 位作者 梁进社 庄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07-1122,共16页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包括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两个方面。本文首先探讨二者的概念与内涵,然后从评价目标与视角、评价尺度与单元等多个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包括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两个方面。本文首先探讨二者的概念与内涵,然后从评价目标与视角、评价尺度与单元等多个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案例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指标体系早期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主,但目前涉及要素日益多元化,涵盖地质地貌、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及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今后应借鉴地理学、社会学、空间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响应"多规融合"的实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开发 建设用地 适宜性 评价 进展
原文传递
新时代的空间规划逻辑 被引量:120
6
作者 庄少勤 《中国土地》 2019年第1期4-8,共5页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优化。尤其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要注重目标、问题和运行导向,围绕前...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优化。尤其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要注重目标、问题和运行导向,围绕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3个核心问题,从势、道、术3个方面进行优化,成为管用、适用、好用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生产关系 国土空间 生态化 时空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维度
下载PDF
转型发展期“多规合一”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 被引量:110
7
作者 刘彦随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加剧,资源短缺性及其配置低效性日益凸显,"多规合一"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推进"多规合一",创新区域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构...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加剧,资源短缺性及其配置低效性日益凸显,"多规合一"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推进"多规合一",创新区域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多规不一"现实问题,总结了"多规"矛盾的本质特征,探讨了"多规合一"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三主三分"的"多规合一"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三步走"多规逐步调适的技术途径及其长效机制。"多规合一"的核心在于从区域空间优化的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各项规划,科学引导城乡土地优化配置,实现"多规"在空间上的同一性、在功能上的融合性、在发展过程中的协同性。"多规合一"的重点是推进形成一个总分有序、层级清晰、职能精准的区域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 空间规划体系 主导功能 县域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7
8
作者 唐常春 孙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7-1598,共12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盖的县级行政区域范围,从长江流域实际出发,采用Delphi与AHP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724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与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单因子分级评价,运用动态加权求和法建立测度模型开展综合评价,构建耦合差系数模型进行人口—经济空间耦合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开发约束总体水平较高,高值区(V^VIII级)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空间集中度高,区域发展差异呈继续扩大态势。综合评价分级高值区土地面积比重为22.95%,表明适宜开发区域仅占少部分流域国土面积;人口—GDP耦合差系数(D值)为8.70,流域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度较低;上中下游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性高值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地区、武汉城市圈、荆州—宜昌长江沿线地区、襄阳—南阳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南昌—九江—新余地区、成渝城市群、贵阳—安顺地区、昆明市及大部分地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综合评价 开发 适宜性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本逻辑 被引量:96
9
作者 彭建 李冰 +5 位作者 董建权 刘焱序 吕丹娜 杜悦悦 罗明 吴健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6,共9页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合关联,针对目标、对象、区位及途径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以提升人类生态福祉而非生态系统服务潜在供给增长为核心修复目标,国土空间社会—生态要素为基本修复对象,构建多尺度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点修复地域,秉承多层级协同次优而非单层级最优的主导修复途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本质在于修复人地冲突、强化人地协同,“修”的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相处方式,“复”的是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区位及途径均以修复目标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修复目标 修复对象 修复区位 修复途径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及其优化 被引量:90
10
作者 魏小芳 赵宇鸾 +2 位作者 李秀彬 薛朝浪 夏四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0-1079,共10页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如何促进国土空间有序、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通过熵权法和功能评价分析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并利用空间功能比较...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如何促进国土空间有序、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通过熵权法和功能评价分析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并利用空间功能比较优势指数、系统聚类等方法,探讨其国土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城市群"三生功能"呈"少强多弱"的特征,空间上城市生产、生活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区向外围区域呈递减的趋势,且低值区总体成片分布;(2)生态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向外围区域总体呈递增的趋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经济发展矛盾明显;(3)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4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城市群 国土空间 三生空间 比较优势 空间优化
原文传递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87
11
作者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我国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近期出现战略碎片化迹象,规划和政策因忽略区域差别化而针对性差,配套体系不完整,约束性手段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城... 我国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近期出现战略碎片化迹象,规划和政策因忽略区域差别化而针对性差,配套体系不完整,约束性手段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等方面实现创新。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在该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主体功能区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精准扶贫和差异化的城镇化模式,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二胎政策的区域响应等为主要内容,重点讨论了未来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的理论创新的关键命题,包括深入研究影响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和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和新机制,修订和完善国土开发保护的空间结构组织原理,建构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和区域政策体系,揭示促进不同类型区域之间利益均衡的调控机理。文章还尝试运用新理念和新思路,针对"十三五"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新建议,以期为"十三五"规划在城镇化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管制 区域治理 区域发展 “十三五”规划
原文传递
江苏省县域“三生”功能时空变化及协同/权衡关系 被引量:87
12
作者 李欣 方斌 +1 位作者 殷如梦 荣慧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63-2377,共15页
揭示江苏省县域"三生"功能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协同/权衡关系,可为县域空间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支持。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识别体系,以空间自相关和相关系数法定量测算江苏省55个县域1996年、2005年、201... 揭示江苏省县域"三生"功能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协同/权衡关系,可为县域空间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支持。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识别体系,以空间自相关和相关系数法定量测算江苏省55个县域1996年、2005年、2015年三个时期的"三生"功能时间效应及协同/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三生"功能生态位宽度变化各异,空间分布各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996-2015年生产功能生态位宽度时序上总体呈增长状态,变化过程具阶段性;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格局特征,长江南岸条带状集中分布,长江北岸则呈多集聚斑块状。1996-2015年生活功能生态位宽度不断压缩,空间上具以市辖区为中心向外同心圆衰减规律。1996-2015年生态功能生态位宽度不断增大,空间上生态功能生态位宽度具依山傍水呈高值特征。(2)江苏省1996-2015年间,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均有随时间变化正相关类型(高高、低低)集聚明显,"组团"式分布;负相关类型(高低、低高)集聚性低,"离散"状分布规律。(3)生产与生活功能存在空间协同关系,生产与生态功能呈协同/权衡波动变化态势,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变化趋势类似于生产与生态功能,交叉变化更明显,不同年份协同/权衡关系在不同单元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以上特征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吻合性,未来应逐步改变以生产功能过速扩张压缩生活、生态功能的现象,应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三生"更加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空间格局 协同与权衡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被引量:86
13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2 位作者 张倩 王占岐 李兆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案例区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县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角度遴选出表征国土空间不同主题要素的24个指标因子,构建基于"要素—功能"... 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案例区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县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角度遴选出表征国土空间不同主题要素的24个指标因子,构建基于"要素—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评价单元开始对10类空间二级功能进行比例关系表达,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三生功能承载力;最后引入双约束聚类法划定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区,并匹配相应的调控政策。研究表明:基于统一的功能分类和指标体系实现功能比例表达在不同尺度间传递;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可划分为3个一级综合功能区和7个二级综合功能区。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比例关系 综合分区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内涵辨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 被引量:76
14
作者 郝庆 彭建 +12 位作者 魏冶 王丰龙 姚华松 李禕 王伟 张书海 邓玲 赵雲泰 马学广 戈大专 戴俊骋 朱鹤 张茂鑫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19-2247,共29页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qu...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人地耦合系统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下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基本逻辑与设想 被引量:71
15
作者 邹兵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共6页
国家机构改革将原来分散的空间规划职能整合到自然资源部,体现了当前国家空间治理的基本逻辑:整体性治理思路、根除多个空间规划的冲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文章认为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下的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要维护空间系统的整体性,注重... 国家机构改革将原来分散的空间规划职能整合到自然资源部,体现了当前国家空间治理的基本逻辑:整体性治理思路、根除多个空间规划的冲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文章认为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下的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要维护空间系统的整体性,注重规划的基础性、约束性、综合性与战略性的平衡,区分不同层级空间规划的职能,吸收原有规划体系各自的优势。在此认识上,文章提出了重构新型空间规划体系的设想和建议,展望了规划学科和行业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 治理 自然资源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的江苏省国土空间特征及分区调控 被引量:66
16
作者 李欣 殷如梦 +2 位作者 方斌 李在军 王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3-1846,共14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进入转型期,深入分析土地利用多宜性可为科学土地利用布局提供理论支持。以江苏省5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识别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进入转型期,深入分析土地利用多宜性可为科学土地利用布局提供理论支持。以江苏省5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识别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探析江苏省县域'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关联性,并根据主导功能差异提出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江苏省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以南京、苏州、无锡为主导的生产空间,环洪泽湖、沿海、依山的生态空间和以城镇为中心的生活空间集聚特征;(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承载能力、生态因素共同驱动'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各因素间存在明显的强度差异和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生活承载驱动、生态保育-生活提升驱动、农业生产-生活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生活承载制约4种类型机理各异并呈现自东南向西北渐变特征;(3)依据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维度功能在不同空间的强弱主次特征确定了生产-生活主导功能区、生产功能主导辅以生活功能提升区、生态功能为主导限制生产功能区、生产功能主导生态功能培育区四类功能区,并以强化生产生活功能凝聚力及保育生态功能为逻辑主线,分析总结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策略。研究结果不仅可明确江苏省各县域单元的土地利用功能定位,也是优化主体功能区划及合理调控区域功能结构的理论补充和实践参考,为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功能识别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66
17
作者 韩宗伟 焦胜 +4 位作者 胡亮 杨宇民 蔡青 黎贝 周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4-2256,共13页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与源地保护 生态战略点 环洞庭湖区域
原文传递
面向现代化的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 被引量:63
18
作者 樊杰 赵艳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在分析区域发展研究经历了以经济增长为主题、拓展到社会文化领域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沿革基础上,阐释了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复杂系统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中科学地位有所提升,以及面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重大需求的应用功能有所提升的... 在分析区域发展研究经历了以经济增长为主题、拓展到社会文化领域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沿革基础上,阐释了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复杂系统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中科学地位有所提升,以及面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重大需求的应用功能有所提升的前景。提出中国经济地理学应当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的区域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大战略为牵引,通过探索其科学内涵形成学科创新的理论方向,通过阐释战略所配套的重大行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通过解析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文章进而对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从科学内涵和关键问题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了经济地理学乃至整个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调整适应战略,包括加强重大生产力布局原理研究、形成以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综合人文地理学、复兴以人才区位为创新方向的人口地理学、助推非物质空间地理学的研究并形成社会文化政治地理学与实体地理空间的有机融合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区域发展 国土空间 开发 保护 主体功能区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近25年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9
19
作者 时振钦 邓伟 张少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7-621,共15页
横断山地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来面临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所带来的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与管控挑战。利用横断山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各种国土空间类型的数量、结构变化... 横断山地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来面临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所带来的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与管控挑战。利用横断山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各种国土空间类型的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揭示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海拔较高,垂直差异性明显,并且以生态空间为主体,生产、生活空间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云南高原地区。25年间,三生空间变化加快且区域差异更突出,农业生产空间持续减少,工矿生产空间后十五年迅速增加,生活空间持续增加,生态空间波动增加。横断山区自然要素显著影响国土空间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明显带动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格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 逐步回归分析 横断山区
原文传递
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 被引量:59
20
作者 石晓冬 杨明 +7 位作者 金忠民 黄慧明 罗江帆 罗小龙 张文忠 邓红蒂 杨浚 孙安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3,共9页
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条件下,规划实施评估正朝着更加注重过程评估、关注指标实时监测、重视反馈优化实施等方向转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批复,许多城... 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条件下,规划实施评估正朝着更加注重过程评估、关注指标实时监测、重视反馈优化实施等方向转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批复,许多城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了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发展建设 规划实施评估 动态维护 实时监测 过程评估 国土空间 定期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