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5
1
作者 朱思诚 任希岩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11期62-6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2004年7月,连续4个小时的降雨使北京交通受到很大影响。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2004年7月,连续4个小时的降雨使北京交通受到很大影响。2007年7月,暴雨造成济南市区大部分路段交通中断。2011年,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这些难题?古今中外在城市排洪相关问题上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本刊特别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对我们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城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内 市化进程 2007年 改革开放 市数量 国内 南市区 交通
下载PDF
朱蒙之死新探——兼说高句丽迁都“国内”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子敏 《北方文物》 2002年第4期48-52,共5页
本文通过对史籍“王莽朝记事”的辨析,认定中国史书关于高句丽国王“驺”的记载实即朱蒙,从而证明《三国史记》关于朱蒙之死时间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朱蒙应死于王莽在位之时,在此之前,琉璃王仅是“摄政”而已。至于迁都问题,学界亦多有... 本文通过对史籍“王莽朝记事”的辨析,认定中国史书关于高句丽国王“驺”的记载实即朱蒙,从而证明《三国史记》关于朱蒙之死时间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朱蒙应死于王莽在位之时,在此之前,琉璃王仅是“摄政”而已。至于迁都问题,学界亦多有误解。琉璃王是将首都迁到了霸王朝山城,而后由大武神王将首都从霸王朝山城迁到了国内城(今集安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蒙 邹牟 “驺” 尉那岩 国内
原文传递
集安高句丽国内城址的调查与试掘 被引量:14
3
作者 阎毅之 林志德 《文物》 1984年第1期47-54,104,共9页
国内城址是高句丽王朝建立后的第二个都城遗址,也是保留至今的最重要的高句丽平原城址,它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遗迹。对于该城址,过去有人进行过一些考察和研究,但不够细致,还有错误。近年来,我所为配合城镇建设工程,对国内城遗址重... 国内城址是高句丽王朝建立后的第二个都城遗址,也是保留至今的最重要的高句丽平原城址,它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遗迹。对于该城址,过去有人进行过一些考察和研究,但不够细致,还有错误。近年来,我所为配合城镇建设工程,对国内城遗址重新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测绘和试掘。现将调查、试掘结果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 高句丽历史 探沟 遗址 集安 墙基 西墙 花岗岩石材
原文传递
高句丽丸都山城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殿福 《文物》 1982年第6期82-85,共4页
在西汉末年至唐总章元年(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将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生活在祖国东北的貊族一支高句丽人,在鸭绿江中下游和浑江流域一带建立了高句丽王国。这个王国中、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国内城和丸都城,就是今天... 在西汉末年至唐总章元年(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将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生活在祖国东北的貊族一支高句丽人,在鸭绿江中下游和浑江流域一带建立了高句丽王国。这个王国中、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国内城和丸都城,就是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县城和县城北的丸都山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丸都 国内 鸭绿江中下游 浑江流域 集安 宫殿遗址 吉林省 文化中心
原文传递
国内城始建于战国晚期燕国辽东郡塞外的一个据点之上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殿福 《东北史地》 2006年第3期2-4,共3页
集安国内城城墙结构为:在石筑墙中包含一个夯土墙,在黑色夯土墙底下有奠基土。这说明,在改筑石墙之前,仍是一个夯土筑的土城。琉璃明王迁都国内,这座土城就已存在。其所筑尉那岩城,即山上王以后所称之丸都山城。国内城石墙,为故国原王... 集安国内城城墙结构为:在石筑墙中包含一个夯土墙,在黑色夯土墙底下有奠基土。这说明,在改筑石墙之前,仍是一个夯土筑的土城。琉璃明王迁都国内,这座土城就已存在。其所筑尉那岩城,即山上王以后所称之丸都山城。国内城石墙,为故国原王在原土筑城墙外加筑石墙。土城筑于战国末年,是战国晚期燕国辽东郡塞外的一个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 土筑 燕国 塞外据点
原文传递
集安高句丽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8
6
作者 耿铁华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97-103,共7页
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境内多山川河流,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称“塞外小江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就生活、繁衍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鸭绿江,浑江哺育着他们,老岭山麓的自然资源供给... 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境内多山川河流,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称“塞外小江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就生活、繁衍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鸭绿江,浑江哺育着他们,老岭山麓的自然资源供给他们的衣食之需。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王国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区)直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都城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民族 农业考古 农业生产 遗址 集安 出土 吉林省 标本 建国后 国内
下载PDF
国内城高氏:最早入唐的高句丽移民——新发现唐上元元年《泉府君夫人高提昔墓志》释读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其祎 周晓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4,共11页
西安新出唐上元元年高句丽移民后裔《高提昔墓志》应做如下释读:一是高提昔的父祖在贞观十九年因投诚而移民入唐并定居长安,因分别担任边防重地的易州刺史和京师所在地的高陵府折冲都尉,遂得"因兹胤裔,族茂京都"。二是以卒所... 西安新出唐上元元年高句丽移民后裔《高提昔墓志》应做如下释读:一是高提昔的父祖在贞观十九年因投诚而移民入唐并定居长安,因分别担任边防重地的易州刺史和京师所在地的高陵府折冲都尉,遂得"因兹胤裔,族茂京都"。二是以卒所与葬地而言,能够在长安扎根繁衍的高句丽移民委实不多,故此高氏一族值得重视。三是高提昔年届26岁方才嫁于同族人泉氏,亦尤需关注。这可印证最早入唐的高句丽移民在尚未亡国之前乃至亡国未久之时的民族认同心理及其家国归属情结,乃至初唐边疆移民与中原民族融合的态势和旨趣。四是"国内城"、"水镜城道使"与"大相"等地名与官名,也为考证地理与职官的沿革提供了新元素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移民 高句丽移民 国内 高提昔墓志
下载PDF
集安山城子山城考略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殿福 《求是学刊》 1982年第1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子山 高句丽 尉那岩 故国原王 国内 丸都 公元 安县 平壤
下载PDF
玄菟郡的西迁和高句丽的发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健群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从二十世纪初期起,很多中国、日本、朝鲜学者对高句丽的历史、沿革地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应该承认:他们是有贡献的,但错误也是很多的。他们的错误一直影响到现在,有必要加以澄清。现在先就沿革地理有关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高句丽县 沿革地理 丸都 沃沮 西移 朝鲜半岛 国内 集安 乐浪 西迁
原文传递
集安高句丽考古的新收获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起东 林至德 《文物》 1984年第1期38-46,共9页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在集安。今天的集安县保存有丰富的高句丽遗存,这一地区是高...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在集安。今天的集安县保存有丰富的高句丽遗存,这一地区是高句丽考古最重要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国内 集安 考古工作 吉林省 新发现 墓葬 鸭绿江 壁画墓 出土文物
原文传递
环境因素对露天石质文物的危害——以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楠 王蕙贞 宋迪生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316-324,共9页
石质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世界上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或较完整的遗迹几乎都是石质建筑。目前多数石质文物,特别是露天石质文物,暴露在自然界环境中,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 石质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世界上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或较完整的遗迹几乎都是石质建筑。目前多数石质文物,特别是露天石质文物,暴露在自然界环境中,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近代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酸雨使石质文物受到更严重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高句丽王 岁月流逝 近代工业 句丽 旅游资源 石墓 丸都山 通沟河 国内
原文传递
考古学视域下集安地区高句丽的“城”与“都”
12
作者 王志刚 祝立业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中国正史中涉及3—427年之间高句丽都城,或记为“丸都城”,或记为“都于丸都之下”,并无以国内城为都的明确记载,甚至作为区域指称的“国内”字样也出现较晚。“都于丸都之下”而不是“都于丸都之下某某城”,这似乎也表明彼时丸都山下... 中国正史中涉及3—427年之间高句丽都城,或记为“丸都城”,或记为“都于丸都之下”,并无以国内城为都的明确记载,甚至作为区域指称的“国内”字样也出现较晚。“都于丸都之下”而不是“都于丸都之下某某城”,这似乎也表明彼时丸都山下并无平地城,至少平地城进入中原史家的视野较晚。这样,“都于丸都之下”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就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从《三国史记》记载看,“国内城”城名的出现年代,不早于342年。从目前考古工作看,国内城的始建年代在4世纪以后,且建筑等级低于丸都山城,而与同位于通沟平原的梨树园南、东门外、北门外等建筑遗址相当。基于历史文献并结合当下考古发现推断,国内城未建成前,高句丽当以通沟平原诸建筑遗址共同组成的“平地都邑”和丸都山城共同作为王都。国内城营建以后,可能仍不具有单独的都城职能,而仍与通沟平原诸建筑遗址和丸都山城共同行使王都职能。根据集安地区不同类型高句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推定文献所记“国内”的地理空间范围。高句丽都“国内”期间,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结合人为规划,形成了“平地都邑”“陵墓区”“王畿区”三级区划以及山城与平地都邑相结合的独特王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高句丽 王都 国内 丸都山
原文传递
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铁华 《东北史地》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冬十月,高句丽迁都国内城,时间为公元3年11月。迄今,古代高句丽迁都集安国内城正好两千年,这是值得纪念的。
关键词 高句丽 迁都 国内
原文传递
关于高句丽中期都城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健才 《东北史地》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到国内,不是迁都到国内城。公元3年以前,在国内即今集安没有古城。今集安国内城下的土城墙,是公元247年在国内即今集安修建的平壤城,其上的石筑城墙是公元342年修筑的国内城。高句丽在公元3年,从纥升骨城迁都到国内(... 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到国内,不是迁都到国内城。公元3年以前,在国内即今集安没有古城。今集安国内城下的土城墙,是公元247年在国内即今集安修建的平壤城,其上的石筑城墙是公元342年修筑的国内城。高句丽在公元3年,从纥升骨城迁都到国内(今集安)以后,直到公元427年迁都到平壤(在今朝鲜平壤)以前的425年间,在国内即今集安城先后筑有尉那岩城、丸都城、平壤城、国内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那岩 丸都 平壤 国内
原文传递
从《三国史记》中的“新城”谈起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德全 肖景全 《东北史地》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三国史记》中不同方位的三个新城,只有高句丽"西边要害"的新城,才是高尔山城。它的始建时间当在高句丽占领今抚顺地区以后的四世纪末。另两座新城当别有所指。《三国史记》记史的混乱还表现在对其都城的叙述上。
关键词 《三国史记》 国内
原文传递
集安将军坟西南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志刚 赵明星 +1 位作者 王青彬 赵昕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445-463,503,共21页
将军坟位于集安市太王镇果树村三组,西南距国内城约7.5公里,是洞沟占墓群禹山墓区一座重要的高句丽墓葬(图一)。对将军坟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初日本人对将军坟及其陪坟的调查和发掘。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集安市的文博部门多次对... 将军坟位于集安市太王镇果树村三组,西南距国内城约7.5公里,是洞沟占墓群禹山墓区一座重要的高句丽墓葬(图一)。对将军坟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初日本人对将军坟及其陪坟的调查和发掘。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集安市的文博部门多次对将军坟进行调查和测绘,对墓葬的考古认知逐步全面。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将军坟"年代、性质的学术认识也渐趋一致。现今国内学者多认为"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陵墓。在高句丽积石墓王陵中,"将军坟"的年代最晚,修治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好,陵寝制度也最为完备。墓葬西南侧台地之上由于早年即曾发现高句丽时期建筑构件,被学术界疑为是与墓葬有关的建筑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坟 建筑遗址 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 国内 墓群 句丽 长寿王 石墓 莲花纹
原文传递
高句丽人口中的汉族构成小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炜冉 《博物馆研究》 2011年第4期52-58,共7页
早期高句丽族的主源是高夷,而夫余与貊人皆是其重要族源。随着高句丽建国后的不断地扩张和发展,融入高句丽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也不在少数,其中尤其汉族的流入,不仅数量多,而且,在高句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句丽族 汉族 玄菟郡 国内
下载PDF
高句丽“平壤城”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苗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金石记载的考证,认为高句丽的"平壤城"有上平壤、下平壤、南平壤之别,"上平壤"由《好太王碑》所载之"下平壤"推导而来,313年之前的"平壤城"是上平壤,即今集安市区。此...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金石记载的考证,认为高句丽的"平壤城"有上平壤、下平壤、南平壤之别,"上平壤"由《好太王碑》所载之"下平壤"推导而来,313年之前的"平壤城"是上平壤,即今集安市区。此后,尤其是334年故国原王"增筑平壤城"之后的"平壤城",皆是下平壤,位置为大同江北岸今平壤市区的长安城故址。"南平壤"之说首见于《三国史记》,位置为今长寿山城南的平地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壤 国内 高句丽 王俭
原文传递
高句丽山城瓮城的类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元喆 《博物馆研究》 2009年第3期54-59,共6页
高句丽山城由城墙以及城墙内外的多种设施构成。其中城墙是防守的基本设施,城门用作平时人马出入的通道;但战时,城门则成为防御敌军攻击的重要防守设施。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守,高句丽从早期至晚期都筑建有瓮城。本文通过考古学的方法,对... 高句丽山城由城墙以及城墙内外的多种设施构成。其中城墙是防守的基本设施,城门用作平时人马出入的通道;但战时,城门则成为防御敌军攻击的重要防守设施。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守,高句丽从早期至晚期都筑建有瓮城。本文通过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国境内所发现的高句丽山城瓮城的形制进行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国内 五女山 丸都山
下载PDF
关于千秋墓、太王陵和将军坟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飞峰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316-325,共10页
1990~200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集安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集安地区的高句丽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及发掘,随后出版了《集安高句丽王陵》的报告,书中根据调查发掘成果总结出高句丽王陵的一些主要特征,并对一些王陵与高句丽王的对应问... 1990~200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集安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集安地区的高句丽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及发掘,随后出版了《集安高句丽王陵》的报告,书中根据调查发掘成果总结出高句丽王陵的一些主要特征,并对一些王陵与高句丽王的对应问题提出了目前中国学界的看法。其中较多篇幅介绍了千秋墓、太王陵和将军坟的出土遗物及三陵对应的墓主人:千秋墓墓主人为高句丽第十八代王故国壤王(公元384~391年,在位时间,以下同),太王陵墓主人为第十九代王好太王(公元391~4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坟 太王陵 莲花纹 墓主人 句丽 出土遗物 长寿王 丸都山 国内 三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