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夷变态三形态 被引量:9
1
作者 周颂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学界的热议话题"华夷变态",仔细吟味,可整理出三种形态。恪守华夷之辨,期待秩序归位;担忧入寇来袭,故蒐集"华夷变态"的情报;用国体论冲击华夷秩序观,为日本型华夷秩序的成立准备思想条件。石原道博在其著作中用&qu... 学界的热议话题"华夷变态",仔细吟味,可整理出三种形态。恪守华夷之辨,期待秩序归位;担忧入寇来袭,故蒐集"华夷变态"的情报;用国体论冲击华夷秩序观,为日本型华夷秩序的成立准备思想条件。石原道博在其著作中用"乞师"比照"华夷变态",不过是一种恶用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变态 华夷之辨 入寇来袭 国体 石原恶用
下载PDF
近代以来日本“国体”概念内涵嬗变探析
2
作者 田庆立 柳欣雨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26,150,151,共9页
近代以来日本“国体”概念的内涵,依循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嬗变,核心要素主要是将神国观念、“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天皇及天皇制在确证“自我”及形塑近代民族国家认同方面发挥统率、凝聚... 近代以来日本“国体”概念的内涵,依循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嬗变,核心要素主要是将神国观念、“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天皇及天皇制在确证“自我”及形塑近代民族国家认同方面发挥统率、凝聚及统合等作用。日本各界有意识地对“国体”概念进行理论阐释和话语重构,其终极目标是旨在通过天皇制这一精神纽带,达成凝聚国家认同和实现意识形态“同一化”的政治目的。战后初期,日本政治保守层依然固执于“护持国体”,随着《日本国宪法》的颁布及实施,象征天皇制的制度架构决定了天皇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发挥国民统合的作用上,“国体”概念的实质内涵逐步趋于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以来 日本 国体”概念 国体 天皇制
下载PDF
会泽正志斋《新论》中的世界认识与政治思想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潇琳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1年第2期91-112,199,共23页
会泽正志斋在《新论》中提出了线性差等世界秩序,并给出了体系性的论证。同时,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和日本时势的沿革进行分析,指出内忧外患的严峻性,提出以民族惯习和道德风俗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并据此给出了利用国家祭祀来强化国家信仰,... 会泽正志斋在《新论》中提出了线性差等世界秩序,并给出了体系性的论证。同时,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和日本时势的沿革进行分析,指出内忧外患的严峻性,提出以民族惯习和道德风俗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并据此给出了利用国家祭祀来强化国家信仰,通过施行保守的经济政策来富国,通过改革军事、任用人才来强兵等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主张。这种基于历史惯习的政治理论是一次以复古为名义的革新,是日本自主构建国民国家的理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正志斋 《新 国体 日本近代政治思想
下载PDF
战前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以“国体明征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庄娜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1期44-50,共7页
"国体"是战前日本的民族主义的重要保证和推动力量,因此亦可称之为"国体民族主义"。与"国体"的结合,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独特性。本文即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体现——1935年的"国体明征运动&qu... "国体"是战前日本的民族主义的重要保证和推动力量,因此亦可称之为"国体民族主义"。与"国体"的结合,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独特性。本文即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体现——1935年的"国体明征运动"为例,指出"国体"意识形态作为共同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其作用不在于是什么,而是在于它的绝对价值特征可以用来确保民族认同、统合民众。于是每当体制有动摇之虞时就出现国体论的高潮,在这个意义上,"国体"与民族主义的结合是结构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民族主义 国体 国体明征运动 天皇机关说 法西斯主义
下载PDF
近代日本宪法学中的国体论流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东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7-25,共9页
近代日本的国体论包括神国思想、尊皇思想和伦理道德,与宪法解释密切相关。在明治、大正、昭和3个时期的主流宪法解释中,国体论发生流变,从纯粹法理上的天皇主权到日本独有的皇室尊严、忠君爱国等国民性,政治神学与伦理道德持续侵入世... 近代日本的国体论包括神国思想、尊皇思想和伦理道德,与宪法解释密切相关。在明治、大正、昭和3个时期的主流宪法解释中,国体论发生流变,从纯粹法理上的天皇主权到日本独有的皇室尊严、忠君爱国等国民性,政治神学与伦理道德持续侵入世俗性权力体系,天皇拥有与日本民族永久同在、无可变更的统治权,而国民主体性则在此过程中逐渐被消解掉了。国体论在与宪法解释的互动变化中,最终也成为了法西斯统治的关键道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 宪法解释 主权 国民性
下载PDF
日本国体论源史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53-156,共4页
在研读中国历史典籍以及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关于日本古代历史记载的基础上,以"崇拜太阳神"与"崇拜鬼道"为切入点,探讨日本"国体论"产生的意图性,即为统治阶级的代表——天皇服务;以"信仰... 在研读中国历史典籍以及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关于日本古代历史记载的基础上,以"崇拜太阳神"与"崇拜鬼道"为切入点,探讨日本"国体论"产生的意图性,即为统治阶级的代表——天皇服务;以"信仰鬼道"与"信仰天皇圣性"为出发点,探讨日本"神道为国家最高精神理念"的国体论精神根源;从"日出处天子"与"神国意识"的角度,揭示日本在对外由始称"臣国"到自称"神国"这种由卑微到傲慢的转变中,膨胀的不是国力、国体,而是对"自我神明"的信仰。这正是统治阶层所期望的把神道崇拜、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融合成外在的"神国思想"、内在的"天皇信仰"的国体论本质。由此得出"在古代日本,作为国家信仰的国体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崇拜的宗教"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体 太阳神 鬼道 天皇 神国意识
下载PDF
浅论日本的“国体”学说
7
作者 康家昕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7-72,共6页
作为政法概念的"国体"起源于日本幕末时代。其最初所指代的"天皇主权"这一内涵,既为日本在近代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奠定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基础,也为之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无法回避的语境。无论是在... 作为政法概念的"国体"起源于日本幕末时代。其最初所指代的"天皇主权"这一内涵,既为日本在近代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奠定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基础,也为之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无法回避的语境。无论是在后来的"自由民权运动"时期,还是在明治宪法颁布以后,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国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初,其重要性还被日本的最重要邻国中国意识到。"国体"遂被引入中国,同样成为一个具有宪法意义的政法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 国体 会泽正志斋 穗积八束
下载PDF
昭和初期“国体明征”运动述论
8
作者 宋成有 《南开日本研究》 2021年第1期3-24,共22页
自奈良时代以来,以“神国”“皇国”“武国”自我标榜的“国体论”成为在日本流传既久,影响深远的社会意识。特别是1933—1937年,由国会议员发难,军部、右翼团体、政府、政党与御用学者联手制造的“国体明征”运动肆虐,导致日本社会思... 自奈良时代以来,以“神国”“皇国”“武国”自我标榜的“国体论”成为在日本流传既久,影响深远的社会意识。特别是1933—1937年,由国会议员发难,军部、右翼团体、政府、政党与御用学者联手制造的“国体明征”运动肆虐,导致日本社会思想为之一变,“大正德谟克拉西”时代的群言堂,演变为昭和初期“国体论”独尊的一言堂,将日本人驱入天皇制意识形态的狭窄空间,为急剧的法西斯化和逐步升级侵华战争提供了精神支撑。“国体论”还伴随着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并衍生出了“八纮一宇”“忠君爱国”“神国神佑”等魔咒,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武器。战后,“国体论”被非军国主义化的民主改革所扫除。但其阴魂不散,随着日本在高速发展中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右翼势力乘机活跃起来,重弹战前“国体论”的老调,值得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明征” 国体 “天皇机关说” 美浓部达吉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国学”的儒学转型与“东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少博 《天中学刊》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中国的"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儒学也属于"国学"。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是指从传统尊崇"三纲五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回归人性的转型。关于转型的原因,一是近代国学者大多在留日期间,既阅读日本近代著作,... 中国的"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儒学也属于"国学"。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是指从传统尊崇"三纲五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回归人性的转型。关于转型的原因,一是近代国学者大多在留日期间,既阅读日本近代著作,也阅读大量的日本翻译的西方著作,进而受到近代西方思想与日本近代思想的影响;二是因儒学自身的调整与转型,特别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与批判。中国近代"国学"中儒学的转型,与章太炎构建"真儒术"对抗近代日本的"国体论"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章太炎促进了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比章太炎更加激进地反对各种伪儒术的是鲁迅、周作人等,他们在中国近代儒学的转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转型 章太炎 康有为 国体 东学
下载PDF
日本近代用“儒学”嫁接的“国体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少博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6,共6页
"国体"一词从日本明治时期开始,作为显示日本国家正统性的词语被频繁地使用。日本近代的"国体论",要求实行"万世一系"的皇统,是一种强调国民对天皇绝对效忠支撑着"国体"的理论。然而值得注意的... "国体"一词从日本明治时期开始,作为显示日本国家正统性的词语被频繁地使用。日本近代的"国体论",要求实行"万世一系"的皇统,是一种强调国民对天皇绝对效忠支撑着"国体"的理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代的"国体论"与中国的儒学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日本近代采用了儒学的某些词汇嫁接了"国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嫁接了中国儒学的日本近代"国体论",后来被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利用,滑向了军国主义,演变成了对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偏离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 嫁接 儒学
原文传递
论日本幕末时期武士忠诚意识的演变——以吉田松阴为例
11
作者 唐利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3,共8页
在日本中央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幕藩制度下封建武士的等级性、多元性的忠诚,逐渐集中指向以天皇为统一象征的近代国家。吉田松阴正是这一转变过程早期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吉田松阴"天下意识"和"藩意识"... 在日本中央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幕藩制度下封建武士的等级性、多元性的忠诚,逐渐集中指向以天皇为统一象征的近代国家。吉田松阴正是这一转变过程早期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吉田松阴"天下意识"和"藩意识"的相互强化和共同发展,使他在外来危机的刺激下,形成了提倡效忠于天皇的"国体论",并提出了将军职分论,从而完成了倒幕思想的理论准备;另一方面,松阴依然保持着以藩主为核心的忠诚模式,并视之为效忠于天皇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始终未能否定藩主辅佐幕府的忠诚义务。虽然松阴最终未能突破幕藩体制而形成"一君万民"式的近代性忠诚,但其忠诚意识已经不同于典型的封建武士,预示着近代日本忠诚观念最终定型时的两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田松阴 忠诚 天下意识 藩意识 国体
下载PDF
田中智学的日莲主义国体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思京 《日本问题研究》 2020年第3期62-69,共8页
田中智学的日莲主义国体论是在大正初期社会危机的背景下,以日莲的佛教思想为纽带,将日本建国神话与《法华经》相结合,鼓吹尊皇主义与日本中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日莲主义国体论围绕天皇、日本两个主题,形成了扶持天皇绝对权威、美化对外... 田中智学的日莲主义国体论是在大正初期社会危机的背景下,以日莲的佛教思想为纽带,将日本建国神话与《法华经》相结合,鼓吹尊皇主义与日本中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日莲主义国体论围绕天皇、日本两个主题,形成了扶持天皇绝对权威、美化对外侵略战争的思想逻辑。这一体系在满足了近代日本膨胀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同时,又在昭和时期被超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利用,成为了对外侵略思想的罪恶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智学 日莲主义 国体
下载PDF
兜底的宪政秩序:从国体论视角切入
13
作者 任剑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在确立现代国家的宪制原则时,国体论重视国家的阶级属性,强调国家由谁执政的决定作用。政体论无视国家的阶级属性,重视国家对所有国民、公民的权利保护,因此更看重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后者伸张的各种政体理论支持种种宪政民主的治国方略... 在确立现代国家的宪制原则时,国体论重视国家的阶级属性,强调国家由谁执政的决定作用。政体论无视国家的阶级属性,重视国家对所有国民、公民的权利保护,因此更看重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后者伸张的各种政体理论支持种种宪政民主的治国方略,而国体论是不是完全可以排遣政体论的这类主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实际上,国体论主张的阶级专政,由于确立了人民民主的前置准则,它也无法完全脱离开宪法需要、宪制规则和宪政秩序。只要一个政治体寻求政治稳定和统治有效,它就必须凸显一种兜底的宪政秩序。否则,它就会丧失国家权力的掌控权,陷入无法自我维持的政治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 政体 阶级 宪法实现
下载PDF
福泽谕吉关于确立近代日本国民精神的思想
14
作者 何力群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3-86,共4页
福泽谕吉在明治初期的主要言论在于鼓吹如何形成和确立近代日本国民精神,而从《劝学篇》到《文明论概略》,则显示出他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文明论概略》中提出的文明论和国体论可以看出,福泽谕吉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解释的... 福泽谕吉在明治初期的主要言论在于鼓吹如何形成和确立近代日本国民精神,而从《劝学篇》到《文明论概略》,则显示出他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文明论概略》中提出的文明论和国体论可以看出,福泽谕吉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解释的一元文明论与水户学派的国体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国民精神 文明 国体
下载PDF
排耶弃佛与神儒合一——会泽正志斋国体论中的宗教因素
15
作者 费清波 《南开日本研究》 2021年第1期285-299,共15页
会泽正志斋的国体论继承至其师藤田幽谷,却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与其相异的宗教色彩。他因身处西力东渐最为激烈的时代而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在排斥耶佛的过程中认识到统合民心对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因而希望从日本的原生宗教神道中提取增... 会泽正志斋的国体论继承至其师藤田幽谷,却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与其相异的宗教色彩。他因身处西力东渐最为激烈的时代而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在排斥耶佛的过程中认识到统合民心对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因而希望从日本的原生宗教神道中提取增强民众凝聚力的因素,并与儒家的伦理教化与等级秩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以记纪神话为基底,糅合忠孝一致、敬天崇祖等儒家道德理论,并以神道祭典、明贤祭祀作为具体实践的以护持国体、统合民心为目的的神儒合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正志斋 国体 排耶弃佛 神儒合一 民心
原文传递
试论《明治宪法》中的国体论思想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昌龙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17-23,共7页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简称《明治宪法》)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文化等诸社会领域内,新旧观念的交汇点。深入分析和研究《明治宪法》,对认识日本的近代化转变,无疑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日本 近代 神道 人本主义 家族国家 《明治宪法》 国体思想
全文增补中
章太炎在台湾与明治日本思想的初遇——兼论戊戌后康有为、章太炎政治主张之异同
17
作者 彭春凌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80,160-161,共26页
章太炎与明治日本思想初次相遇,是在1898年末至1899年6月的台湾。此时期,中日两国各自的政治及彼此文化交流均处于重要的历史拐点。章太炎供职于殖民当局的官办媒体《台湾日日新报》,在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悼念维新六贤,声援康、梁... 章太炎与明治日本思想初次相遇,是在1898年末至1899年6月的台湾。此时期,中日两国各自的政治及彼此文化交流均处于重要的历史拐点。章太炎供职于殖民当局的官办媒体《台湾日日新报》,在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悼念维新六贤,声援康、梁,思索和规划中国政治蓝图。这既是戊戌政变的余波,又拉开了清末十年以康章为代表的不同派别进行伦理及政治思想对话的序幕。而日本多年来期冀与中国"夷夏"易位,此时在其首块殖民地台湾获得了实践空间。通过宣传吸附儒学忠孝伦理的"国体论",鼓吹天皇"万世一系",日本强力管控着台湾的意识形态。章太炎与日本学人就评价康有为的言行往复论辩,立场尖锐对立;章氏倡导以孔子后裔为中华共主,自认为是借鉴天皇万世一系,却为日人坚决抵制。他们的冲突是东亚儒学花开两朵后的一场遭遇战,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革命具有政教伦理的合法性,以及"忠"究竟是相互的还是单向的道德义务。明治国体论又可谓康、章清末政治分歧的第三方参照物。与之比照,可知康章之政治主张实际上"同"大于"异",二人均未逾越儒学"一统"与"革命"的两项价值,共同撑起了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明治国体 康有为 台湾省 儒学伦理
原文传递
北一辉的天皇观:从“神道式国体”到“现代国体”
18
作者 黄世军 《日本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的诉求,这就意味着组成国家的“特权者”天皇及国民的能动性被消解乃至剥夺,个体沦为国家的工具。以“帝国主义二重性”为代表,北一辉的民主社会主义学说最终演变为对外扩张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天皇观 “神道式国体()” “现代国体 明治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