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西人译者通常较少为西方民众客观、正面地译介中国人形象。但1908年在美国出版的Chinese Fables and Folk Stories是一个难得的正面案例,这本编译而成的故事集不仅塑造了正面的中国人形象,且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其形象译介方...晚清时期,西人译者通常较少为西方民众客观、正面地译介中国人形象。但1908年在美国出版的Chinese Fables and Folk Stories是一个难得的正面案例,这本编译而成的故事集不仅塑造了正面的中国人形象,且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其形象译介方式值得探析。本研究聚焦副文本,发现译者以注释、点评、插图等多种形式正面阐释中国文化符号,将这些符号的美好品质投射到中国人的形象上,打破了刻板印象的桔。本研究对当今中国文化外译中的中国形象自塑方法和文化符号阐释方式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晚清时期,西人译者通常较少为西方民众客观、正面地译介中国人形象。但1908年在美国出版的Chinese Fables and Folk Stories是一个难得的正面案例,这本编译而成的故事集不仅塑造了正面的中国人形象,且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其形象译介方式值得探析。本研究聚焦副文本,发现译者以注释、点评、插图等多种形式正面阐释中国文化符号,将这些符号的美好品质投射到中国人的形象上,打破了刻板印象的桔。本研究对当今中国文化外译中的中国形象自塑方法和文化符号阐释方式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