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
作者 张廷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S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洛汀新20mg/次,1次/d。潘生丁150mg/次,1次/d。胰激肽原酶360U/次,1次/d。高血脂加服立普妥10mg/...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洛汀新20mg/次,1次/d。潘生丁150mg/次,1次/d。胰激肽原酶360U/次,1次/d。高血脂加服立普妥10mg/次,1次/d。治疗组200例参芪膜肾颗粒。湿热较重加清热膜肾冲剂;肾气虚加固肾颗粒;肾阳虚加益肾颗粒;脾虚腹泻加补脾益肠丸;低蛋白血症或严重浮肿加黑料豆颗粒;严重水肿加黄芪注射液。连续治疗2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存率、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86例,缓解8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84.50%,生存率93.00%。对照组完全缓解41例,缓解110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75.50%,生存率85.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 参芪膜颗粒 清热膜冲剂 颗粒 颗粒 补脾益肠丸 黑料豆颗粒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smad3介导miR-NA-21、miRNA-29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嘉苇 庄楷 +1 位作者 蒋希羽 全世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0-1179,共10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对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肾脏组织miRNAs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db/m),模型组(db/db),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对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肾脏组织miRNAs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db/m),模型组(db/db),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益气活血固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92.5、585、1170 mg/kg),每组10只,给药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血糖。8周后检测小鼠血脂、肾功能指标及内脏指数,ELISA试剂盒法检测肾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水平;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荧光、Real-time PCR技术检测smad3/miRNAs通路的表达。结果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可以改善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肾功能,减轻小鼠肾损伤;ELISA结果显示,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可以降低MDA,升高SOD、GSH-Px水平,以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方法结果显示,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可下调db/db小鼠肾脏中纤维化标志分子α-SMA、COLⅠ和COLⅢ的表达;抑制db/db小鼠肾脏中smad3和miR-NA-21的表达;上调miRNA-29 s的表达。结论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具有较好的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糖脂代谢、保护肾功能、抑制肾脏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肾脏中smad3、miRNA-21、miRNA-29 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益气活血颗粒 脏纤维化 微小RNA-21 微小RNA-29s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嘉苇 贺文达 +2 位作者 王武静 米佳 全世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96-209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次黄嘌呤、没食子酸、阿魏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芒柄花素、白杨素、大黄素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APCELL-PAK-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3%冰醋酸溶...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次黄嘌呤、没食子酸、阿魏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芒柄花素、白杨素、大黄素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APCELL-PAK-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3%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次黄嘌呤、没食子酸、阿魏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芒柄花素、白杨素、大黄素9种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的RSD为2.31%~4.03%。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多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益气活血颗粒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健脾固肾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吴典伟 陈展祥 +4 位作者 陈雪婷 张靖年 黄茂胜 张建军 陈超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1期41-46,共6页
目的:优选健脾固肾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成型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麸炒白术、酒女贞子和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处方药材... 目的:优选健脾固肾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成型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麸炒白术、酒女贞子和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处方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80℃),以0.8~1.5倍浸膏量的糊精为辅料,在喷雾速度10~30 g/min,雾化压力2~3 bar,进风温度150~160℃和药液温度70~80℃的条件下,喷雾制粒;TLC鉴别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无干扰性。结论:健脾固肾颗粒的制备工艺合理且切实可行,薄层鉴别方法便捷可靠,为该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颗粒 配制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5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5
作者 张雅净 周美文 +2 位作者 林少敏 王子苗 全世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巴马汀、药根碱、小檗碱、表小檗碱、芒柄花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组织分布规律,为进一步阐明该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PLC-MS/MS法测定大鼠口服给药4.75 g/kg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后血浆及各...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巴马汀、药根碱、小檗碱、表小檗碱、芒柄花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组织分布规律,为进一步阐明该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PLC-MS/MS法测定大鼠口服给药4.75 g/kg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色谱柱选择Kromasil C_(18)柱(3.5μm,2.1 mm×100 m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分别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扫描,选择WinNonlin 3.3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给予复方灌胃药液后,5种成分均可快速吸收入血,在30 min内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且药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消除速率快。各成分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4.87~233.12μg/L、16.11~493.13 h/(μg·L)。组织分布结果显示,5种成分在体内分布迅速且广泛,具有不均衡的特征,在胃和小肠中分布较多,其次是肝、肾、肺等组织,而在脾脏、心脏中分布较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为复方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气活血颗粒 药动学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MS的益气活血固肾颗粒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嘉苇 蒋希羽 +2 位作者 庄楷 汪玉梅 全世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8-550,共3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益气活血固肾颗粒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益气活血固肾颗粒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Q Exactive高分辨质谱仪,RP-C18色谱柱(150mm×2.1 mm, 1.8μm),以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益气活血固肾颗粒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益气活血固肾颗粒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Q Exactive高分辨质谱仪,RP-C18色谱柱(150mm×2.1 mm, 1.8μm),以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比较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多级质谱和PDA光谱以及参照相关文献,对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并明确各成分的归属。结果鉴定出8种氨基酸类,6种有机酸类,4种生物碱类,5种黄酮类,19个其他类成分,共41种化合物。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鉴定益气活血固肾颗粒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颗粒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鉴定
原文传递
健脾固肾颗粒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宁 李君 +1 位作者 李兴永 任大鹏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9期165-170,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颗粒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肾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颗粒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肾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固肾颗粒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3%,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咳嗽痰多、气喘、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VC、PEF、FEV1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CRP、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CD8^(+)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CD8^(+)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固肾颗粒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两虚证 健脾颗粒 肺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肾纤维化大鼠Wnt通路Wnt1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罗婷 程锦国 +4 位作者 姜程曦 简怡娟 吴晓燕 木林洁 董飞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5-962,共8页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清化固肾排毒...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清化固肾排毒颗粒高、中、低剂量(3.00、1.50、0.75 g/kg)组,洛丁新(1.60 mg/kg)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均以结扎左侧输尿管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7、14、21天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取手术侧肾脏组织进行相关病理检测,分别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升高(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P<0.05),肾组织β-catenin表达明显增多(P<0.05),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延长,各指标程度加重;与模型组比较,清化固肾排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洛丁新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下降(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有所缓解(P<0.05),肾组织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Wnt1、β-catenin高表达(P<0.05),在梗阻后第7天Wnt1表达量最高(P<0.05),随后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各剂量组、洛丁新组大鼠Wnt1、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结论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可以改善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Wnt1、β-catenin的表达,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排毒颗粒 单侧输尿管结扎 纤维化 WNT1 β-catenin
原文传递
“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Wnt4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小燕 李丽艳 +2 位作者 项协隆 汪国敏 董飞侠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Wnt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方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Wnt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方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方法(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第7、14、21日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1d,处死,取手术侧肾组织做病理检测,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Wnt4及TGF-β1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表达。结果:经Masson染色后,模型组与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蓝染部分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肾纤维化程度显著加重;与模型组比较,清化固肾排毒方各剂量组和洛丁新组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蓝染部分明显减少,肾纤维化程度相对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清化固肾排毒方各剂量组和洛丁新组大鼠肾组织Wnt4及TGF-β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化固肾排毒颗粒能有效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程度,其可能通过下调Wnt4、TGF-β1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Wnt4 TGF-Β1 清化排毒颗粒 输尿管梗阻 病理学 SD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NF-κB、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项协隆 简怡娟 +1 位作者 罗婷 董飞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273-4276,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QGPG)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NF-κB、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1.60mg/kg)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3.00、1.50、0.75g/kg)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QGPG)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NF-κB、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1.60mg/kg)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3.00、1.50、0.75g/kg)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均以结扎左侧输尿管造模。各组分别于造模第7、14、21天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肾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肾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F-κB、MCP-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纤维化明显(P<0.05),肾组织NF-κB、MCP-1表达显著增多(P<0.05);中药各剂量组和洛汀新组较模型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与洛汀新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NF-κB、MCP-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中药各剂量组组间比较,肾纤维化和NF-κB、MCP-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QGPG可以有效延缓肾纤维化,可能通过下调NF-κB、MCP-1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起到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结扎 NF-ΚB MCP-1 纤维化 清化排毒颗粒
原文传递
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国敏 李丽燕 +3 位作者 吴小燕 林文博 冯雨林 董飞侠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颗粒组...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颗粒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方法 (UUO)建立肾纤维化梗阻大鼠模型,术后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第7、14、21天,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1天,处死,取肾组织做病理检测,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GF-β1和α-SMA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干预第7、14、21天,模型组、洛丁新组、清化固肾排毒颗粒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显著增加,肾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第7、14、21天,洛丁新组和清化固肾排毒颗粒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减轻,肾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和α-SMA的表达来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实现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纤维化 清化排毒颗粒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动物实验 大鼠
原文传递
固肾续骨活血颗粒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64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亚军 陈金洪 +1 位作者 王勇 王峥峰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11期846-846,共1页
本观察探讨固肾续骨活血颗粒治疗对四肢闭合性骨折肾虚血瘀证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变学的影响,以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男41例,女23... 本观察探讨固肾续骨活血颗粒治疗对四肢闭合性骨折肾虚血瘀证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变学的影响,以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19~72岁,平均38.25±8.76岁;病程1~6d,平均4.38±1.27d;骨折部位:股骨28例,胫腓骨18例,肱骨12例,尺桡骨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骨活血颗粒 四肢闭合性骨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