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功能化免疫分子层的制备与形貌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虞伟 顾宁 武建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免疫 免疫分子 形貌表征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微阵列蛋白芯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 徐英春 +4 位作者 杜娟 李金明 李永哲 童明庆 许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微阵列蛋白芯片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识别疾病相关自身抗原的平台,也可以高通量的形式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免疫结合反应。该方法是一种微型化的固相免疫检测方法,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筛查、... 微阵列蛋白芯片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识别疾病相关自身抗原的平台,也可以高通量的形式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免疫结合反应。该方法是一种微型化的固相免疫检测方法,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逐渐得到临床认可。该共识对以平面基质为载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蛋白芯片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阵列分析 微阵列蛋白芯片 免疫 高通量 化学发光法
原文传递
改良固相免疫吸附血细胞吸附法检测EHF特异性IgM抗体
3
作者 方国富 熊启华 +1 位作者 钱澄怀 刘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3年第8期364-365,共2页
本文报告以丙酮醛和甲醛二次醛化的鹅红细胞代替新鲜鹅红细胞,用固相免疫吸附血细胞吸附试验(SPIHAd)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M抗体。该法快速简便,结果稳定直观。与IgM捕获法ELISA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3%。经X^2分析,两种方法结果... 本文报告以丙酮醛和甲醛二次醛化的鹅红细胞代替新鲜鹅红细胞,用固相免疫吸附血细胞吸附试验(SPIHAd)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M抗体。该法快速简便,结果稳定直观。与IgM捕获法ELISA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3%。经X^2分析,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醛化红细胞在40℃保存1年,血凝高度不变,易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流行性出血热 EKISA
下载PDF
银强化金标记免疫吸附剂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杨振修 陈宪莲 陶义训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3,共2页
银强化金标记免疫吸附剂试验(SEGLISA)是一种新的非酶、非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本文以兔抗BSA抗体测定为模式,就它的原理、试剂制备和方法学最佳化等进行了研究,并与ELISA作了对比试验。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 金银染色 免疫测定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贵霞 马莉 张丽霞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法和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2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PCT和CRP浓度,并与白细胞(WBC)计...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法和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2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PCT和CRP浓度,并与白细胞(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PCT、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均高于WBC计数(P<0. 05), 3个指标中,P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性和约登指数最高。PCT与CRP间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 PCT和CRP浓度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临床意义 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CRP) 免疫层析法 浓度检测 PCT 免疫浊度法 WBC计数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灵敏度 诊断依据 约登指数 早期诊断 特异性 半定量 白细胞 准确性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曾凯宏 刘韧 +1 位作者 代惊 刘玉兰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1引言 心肌肌钙蛋白是存在于心肌肌原纤维中细肌丝上的收缩调节蛋白,主要调节心肌收缩过程中粗、细肌丝之间的相对滑行.心肌肌钙蛋白含3个亚单位: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C.其亚单位在心肌受损时可释放至细胞外,并可在外周血... 1引言 心肌肌钙蛋白是存在于心肌肌原纤维中细肌丝上的收缩调节蛋白,主要调节心肌收缩过程中粗、细肌丝之间的相对滑行.心肌肌钙蛋白含3个亚单位: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C.其亚单位在心肌受损时可释放至细胞外,并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 检测 夹心酶联免疫 夹心免疫放射法 免疫层析法 心肌损伤
下载PDF
PCT早期鉴别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及其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守印 贺金荣 +7 位作者 张双宅 刘劼 蔡虹 马凤琴 张建华 海荣 俞东征 徐建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235-2237,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检测鉴别诊断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价值,为PCT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28例细菌感染者、42例病毒感染者以及20... 目的:分析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检测鉴别诊断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价值,为PCT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28例细菌感染者、42例病毒感染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PCT,将检测结果分成4个水平,PCT<0.5 ng/ml,0.5 ng/ml≤PCT<2.0 ng/ml,2.0 ng/ml≤PCT<10.0 ng/ml和PCT≥10.0 ng/ml,分析PCT水平与细菌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以PCT≥0.5 ng/ml为阳性诊断标准,计算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中的χ2检验。结果: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健康组的PCT水平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6,P=0.00);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χ2=26.1,P=0.00)和健康组(χ2=28.3,P=0.00),但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χ2=4.8,P=0.09)。PCT试验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5.0%。结论:血清PCT半定量检测是一个较好鉴别早期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指标,建议在疫情调查中作为早期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半定量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Mur血型抗原抗体调查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爱农 段生宝 +7 位作者 易峰 廖艳婷 丁少华 曾劲峰 何子毅 古锦萍 钟展华 李勇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人群抗-Mur发生频率、性质和来源以及Mur抗原的分布;建立献血者Mur稀有血型库服务于临床用血。方法以微量板的盐水法和聚凝胺法对广东省中山、深圳、江门、东莞、惠州市34 419名献血者做抗-Mur筛查,用抗-Mur做红细胞Mu...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人群抗-Mur发生频率、性质和来源以及Mur抗原的分布;建立献血者Mur稀有血型库服务于临床用血。方法以微量板的盐水法和聚凝胺法对广东省中山、深圳、江门、东莞、惠州市34 419名献血者做抗-Mur筛查,用抗-Mur做红细胞Mur抗原筛查,部分标本采用固相免疫吸附试验(SPIA)筛查。结果本组筛查对象共检出抗-Mur 48例,占0.14%(48/34 419),其中IgM占79.2%(38/48),IgM+IgG占16.7%(8/48),IgG占4.2%(2/48);献血者抗-Mur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山患者抗-Mur频率为0.17%(5/3010),与献血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山地区,Mur抗原在献血者、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7.31%(128/1 752)vs 7.14%(80/1 120),P>0.05,献血者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7.7%(72/931)vs 6.5%(33/504),P>0.05;本组Mur阳性者均为汉族,其中广东省籍贯占66.7%(70/105);建立了中山地区献血者Mur稀有血型库;SPIA技术从2 541份血浆标本中检出4例抗-Mur。结论 SPIA可以检出37℃活性有较高临床意义的抗-Mur,广东地区献血人群Mur血型抗体、抗原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Rh D血型抗体、抗原发生频率,不规则抗体检测应增加Mur阳性筛选红细胞,供受血者均应检测Mur血型是否相合,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免疫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血型 抗-MUR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吸附试验 Mur稀有血型库
下载PDF
R-藻红蛋白标记抗体荧光探针的高效制备及其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颜世敢 朱丽萍 +3 位作者 张玉忠 周百成 张秀美 李雁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用适宜摩尔浓度的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R-藻红蛋白与纯化的禽流感病毒H9亚型多克隆抗体交联,并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制备R-藻红蛋白标记抗体荧光探针。以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微球为固相载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固相免疫荧光检测法,以... 用适宜摩尔浓度的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R-藻红蛋白与纯化的禽流感病毒H9亚型多克隆抗体交联,并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制备R-藻红蛋白标记抗体荧光探针。以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微球为固相载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固相免疫荧光检测法,以制备的R-藻红蛋白标记抗体荧光探针检测禽流感病毒H9尿囊毒。结果表明,阳性微球在蓝、绿光激发下发射桔黄色荧光,荧光明亮,无背景光干扰,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检测蛋白浓度为1.85×10-5mg.mL-1的H9亚型尿囊毒。R-藻红蛋白标记探针的检测灵敏度高于FITC标记探针,R-藻红蛋白可替代FITC或与FITC等荧光染料一起用于多色荧光免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藻红蛋白 荧光标记 免疫荧光检测 禽流感病毒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近期并发心力衰竭与血清肌钙蛋白Ⅰ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晓曦 姚光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2-53,5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近期 (<72h)并发心力衰竭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 ,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定性监测两组AMI患者于发病第 1,3,5 ,7天和第 2 ,3,4周的...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近期 (<72h)并发心力衰竭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 ,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定性监测两组AMI患者于发病第 1,3,5 ,7天和第 2 ,3,4周的血清cTnⅠ水平 ,观察并分析两组间变化。结果 :多部位及梗塞范围大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部位梗塞 (P <0 .0 1) ;同时 ,发现两组在发病第 1天 ,心力衰竭组的血清cTnⅠ水平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组 ;且心力衰竭组的血清cTnⅠ转阴时间较无心力衰竭组延迟 ,两组间比较同样很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清cTnⅠ水平的变化情况可做为估计AMI近期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和预后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血清肌钙蛋白I AMI 免疫层析技术
下载PDF
血前降钙素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葛文传 糜丽珍 楼纪明 《新生儿科杂志》 2004年第5期197-198,19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为<0.5 ng/ml,0.5-2.0 mg/ml,2.0-<10.0 ng/ml和≥10 mg/ml 4个等级,血清PCT>... 目的 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为<0.5 ng/ml,0.5-2.0 mg/ml,2.0-<10.0 ng/ml和≥10 mg/ml 4个等级,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结果 败血症组PCT阳性44例,阳性率75.9%,对照组仅1例阳性,阳性率5.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PCT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诊断标准,可作为败血症预后判断及治疗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前降钙素 新生儿败血症 半定量免疫测定法 预后
原文传递
人体包虫病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玲 字金荣 +2 位作者 吴方伟 李奔福 彭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00-606,共7页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石渠棘球绦虫(E.shiquicus)、少节棘球绦虫(E.orligarthrus)和福氏棘球绦虫(E.vogeli)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患者及其...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石渠棘球绦虫(E.shiquicus)、少节棘球绦虫(E.orligarthrus)和福氏棘球绦虫(E.vogeli)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包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对于临床的诊治、手术及预后效果评价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包虫病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ELISA、DIGFA、IHA等,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有高低,在实验条件、操作简易性、耗时、现场流调、临床应用及检测结果可提供的信息等方面也有所差异。因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缺乏标准化,且结果受包虫囊肿活性、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理想。本文就包虫病患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以指导包虫病防治中的免疫学检测研究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免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金银法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诊断
原文传递
Miltenberger系统抗-Mi^a及抗-Mur检测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生宝 王红梅 +4 位作者 丁少华 田晶晶 陈晔洲 史素霞 李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建立不依赖GP.Mur表型红细胞的抗-Mia及抗-Mur检测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方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Mia及Mur血型抗原多肽,经凝集抑制试验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认其抗原特异性后,通过亲和素固定于U型微孔板孔内作为反应板。同时将抗... 目的建立不依赖GP.Mur表型红细胞的抗-Mia及抗-Mur检测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方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Mia及Mur血型抗原多肽,经凝集抑制试验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认其抗原特异性后,通过亲和素固定于U型微孔板孔内作为反应板。同时将抗球蛋白和人IgG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以建立抗-Mia及抗-Mur检测固相免疫吸附试验技术。采用该方法检测2份参考品(分别含抗-Mia及抗-Mur)和500例临床随机血液标本,并与试管法血凝试验比较。结果该方法可检出参考品中的抗-Mia及抗-Mur,500例临床随机血液标本中抗-Mia阳性1例,抗-Mur阳性2例,其余497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试管法血凝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固相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可准确地检测出抗-Mia及抗-Mur,弥补了临床难以获得GP.Mur表型红细胞的局限性,有助于抗-Mia及抗-Mur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tenberger系统 Mi^a Mur 多肽 免疫吸附
下载PDF
CA242、CA19-9、CA125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晓东 李德春 +1 位作者 倪卫星 郑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 CA2 4 2、CA19- 9、CA12 5对胰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测定胰腺癌病人 4 2例、良性胰腺疾病 14例 ,肝胆系统良性疾病 34例及其它恶性肿瘤 2 6例 ,正常对照 36例的 CA2 4 2及 CA19- 9、CA12 5血清水平。结果 :在胰...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 CA2 4 2、CA19- 9、CA12 5对胰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测定胰腺癌病人 4 2例、良性胰腺疾病 14例 ,肝胆系统良性疾病 34例及其它恶性肿瘤 2 6例 ,正常对照 36例的 CA2 4 2及 CA19- 9、CA12 5血清水平。结果 :在胰腺癌组病人中 CA2 4 2及 CA19- 9血清值显著升高。CA12 5血清水平则在胰腺癌组肝癌等恶性肿瘤组及胰腺良性病变组中均显著升高 ,CA2 4 2、CA19- 9及 CA12 5血清水平在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明显高于可手术切除组(P<0 .0 5 ) ,敏感性方面 :CA19- 9为 85 .71% ,CA2 4 2为 76 .19% ,CA12 5为 6 6 .6 7%。特异性方面 :CA2 5 2为 87.84 % ,CA19- 9为 72 .97% ,CA12 5为 74 .74 % ,以不同组合方式联检 ,敏感性、特异性有所增加 ,其中以 CA2 4 2 +CA19- 9联检增加幅度较大。结论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 CA2 4 2、CA19- 9可作为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有力工具 ,其中 CA 2 4 2特异性显著好于 CA19- 9,单检 CA12 5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不大 ,测定 CA19- 9、CA2 4 2有助于评价胰腺癌的手术可切除性及预后。 CA19- 9+CA2 4 2是优选的联检组合方式 ,联检 CA2 4 2、CA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标记物 免疫放射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诊断
下载PDF
ELISA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军 李永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17期2231-2232,共2页
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是发现HIV感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年来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HIV普遍使用的方法。其在操作... 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是发现HIV感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年来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HIV普遍使用的方法。其在操作中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影响因素,为消除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HIV抗体检测水平,根据多年检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检测 实验室质量管理 HIV抗体 影响因素 控制措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测定
下载PDF
血浆脑钠素和心钠素对2型糖尿病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一天 江时森 +1 位作者 许瑞吉 黄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456,共2页
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测定47例心脏舒张功能障碍(DHF)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心钠素(ANP)浓度,并与DM心功能正常组(24例)及正常对照组(12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ANP水平随着DHF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且E/... 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测定47例心脏舒张功能障碍(DHF)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心钠素(ANP)浓度,并与DM心功能正常组(24例)及正常对照组(12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ANP水平随着DHF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且E/A比值与BNP(r=-0.669,P<0.01)和ANP(r=-0.579,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ANP、BNP是诊断2型DM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良好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脑钠素 心钠素 2型糖尿病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 免疫放射法
原文传递
急诊胸痛248例患者D-二聚体快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帅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D-二聚体在急诊胸痛患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8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聚体,分析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症、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27%。致命性...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D-二聚体在急诊胸痛患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8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聚体,分析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症、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27%。致命性胸痛特异性79.1%,敏感性100%。结论:急性致命性胸痛可通过急诊快速D-二聚体测定筛查,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胸痛 D-二聚体 免疫层析技术
下载PDF
快速固相免疫层析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及在AMI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宏伟 陈振胜 +1 位作者 黄回滨 易火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探讨采用快速固相免疫层析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选择性免疫抑制紫外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分别对52例AMI患者于胸痛发生后4、8、12、24、48h及第5、7d和2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进... 为探讨采用快速固相免疫层析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选择性免疫抑制紫外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分别对52例AMI患者于胸痛发生后4、8、12、24、48h及第5、7d和2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进行了cTnI及CK-MB的测定。结果表明,AMI组血清cTnI、CK-MB的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患者cTnI在4h及第5、7d时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K-MB,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数据表明,cTnI在诊断急性心梗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高度特异性,尤其是采用快速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cTnI,可为快速诊断AMI提供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快速免疫层析 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血前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优 苏赞彩 唐兰芬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 比较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性休克血前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8例新生儿败血症(40例并败... 目的 比较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性休克血前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8例新生儿败血症(40例并败血症休克)的血浆PCT水平,并比较CRP水平。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惠儿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败血症性休克组尤为明显;败血症性休克患儿发生率及死亡率随PCT值升高而升高;PC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PCT的敏感性(87.5%、特异性(82.4%、阳性预期值(74.5%)和准确性(84.3%)最高。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时PCT升高较早,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升高。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血前降钙素原 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 半定量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抗体或抗原的固相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金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7年第5期209-212,共4页
抗体成抗原的固相化是固相免疫测定的前提.应用最广的固相化方法是被动吸附,但其有难以避免的缺陷,蛋白A:抗体、链亲合素:生物素化抗体等间接非共价吸附方法的出现,大为提高了抗体或抗原固和化的有序性和均一性。共价吸附一般是... 抗体成抗原的固相化是固相免疫测定的前提.应用最广的固相化方法是被动吸附,但其有难以避免的缺陷,蛋白A:抗体、链亲合素:生物素化抗体等间接非共价吸附方法的出现,大为提高了抗体或抗原固和化的有序性和均一性。共价吸附一般是利用聚苯烯表面的羧基、氨基等基因在水溶性碳二亚胺或戊二醛等存在下与抗体或抗原等生物分子的氨基反应而成,尤为适用于多肽等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生物分子的固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原 免疫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