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俊杰 黄赟 +2 位作者 水中和 陈飞翔 丁沙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3,共5页
以磷石膏为主要原料,与矿渣、钢渣等工业废渣和少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复合作为胶凝材料,配制成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EPSCC),对比研究了该混凝土与矿渣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结合MIP、SEM、XRD对其抗氯... 以磷石膏为主要原料,与矿渣、钢渣等工业废渣和少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复合作为胶凝材料,配制成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EPSCC),对比研究了该混凝土与矿渣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结合MIP、SEM、XRD对其抗氯离子渗透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PSCC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明显低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OPCC)和普通矿渣水泥混凝土(PSCC),且该体系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密实,良好的孔结构和水化产物对于氯离子的吸附和固化作用,赋予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优异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化产物 微观结构 孔结构 固化吸附 氯离子扩散系数
下载PDF
无机土壤修复剂对石油烃污染物治理机理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锐锋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3期516-523,共8页
为了解决油田开发中的石油烃土壤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将氧化镁作为修复剂配方成分,对其与粉煤灰、氧化钙配伍进行石油烃污染修复的可行性,从机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氧化镁粉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煤灰提供大量Al、Si... 为了解决油田开发中的石油烃土壤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将氧化镁作为修复剂配方成分,对其与粉煤灰、氧化钙配伍进行石油烃污染修复的可行性,从机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氧化镁粉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煤灰提供大量Al、Si等活性位点,氧化镁与氧化钙的碱性作用,会协同将石油烃吸附并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且该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从而达到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为了验证上述机理,以吉林油田扶余和红岗采油厂原油为污染物,通过调整3种成分的配比,实验研究修复剂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扶余原油最佳复配质量比为氧化钙:氧化镁:粉煤灰=4:5:3,对于红岗原油最佳复配质量比为氧化钙:氧化镁:粉煤灰=3:3:2,修复效率在85%以上。通过机理研究与验证实验,认为本研究的无机土壤修复剂对石油烃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修复剂成本低廉,绿色环保,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修复剂 石油污泥 固化吸附 环境保护 原位修复
下载PDF
吸附剂固化的发展与固化活性炭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树刚 吴静怡 +1 位作者 李香荣 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吸附剂的固化成型被认为是增大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一个可行的方法。本文一方面综述了吸附系统中吸附剂固化的发展现状,讨论各种固化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总结了在我们实验室所涉及的活性炭固化研究工作,给出了以块状活性炭 甲醇为... 吸附剂的固化成型被认为是增大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一个可行的方法。本文一方面综述了吸附系统中吸附剂固化的发展现状,讨论各种固化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总结了在我们实验室所涉及的活性炭固化研究工作,给出了以块状活性炭 甲醇为吸附工质对时比较合适的固化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固化吸附 吸附性能 吸附式制冷
下载PDF
不同吸附量条件下氯化锶混合吸附剂—氨的导热系数与渗透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江龙 金哲权 +1 位作者 王丽伟 王如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9,共5页
氯化锶作为一种化学吸附剂,其主要特征是在吸附与解吸过程中会出现膨胀与结块现象,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影响到吸附剂的导热系数与渗透率。为了确定在这种条件下氯化锶的导热系数与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中先选择膨胀石墨为基质对氯化锶进行... 氯化锶作为一种化学吸附剂,其主要特征是在吸附与解吸过程中会出现膨胀与结块现象,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影响到吸附剂的导热系数与渗透率。为了确定在这种条件下氯化锶的导热系数与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中先选择膨胀石墨为基质对氯化锶进行了传热强化。即按照3种不同比例、2种不同固化密度配制了氯化锶/膨胀石墨固化混合吸附剂,然后在不同吸附量的条件下采用稳态法以及Ergun模型原理对样品进行了导热系数和渗透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制冷剂含量的升高,氯化锶化学吸附剂导热系数值增加幅度偏大。当配制比例为83%,固化密度为450kg/m3时,其导热系数可从0.88W/(m.K)最高上升至1.61W/(m.K),同时氯化锶混合吸附剂渗透率随着制冷剂含量的升高而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吸附 导热系数 渗透率 氯化锶
下载PDF
新型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勇军 何兆红 +3 位作者 黄宏宇 陈颖 邓立生 窪田光宏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5期432-438,共7页
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是提高吸附式制冷效率的关键,优化吸附床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效率,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量(specific cooling power, SCP)... 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是提高吸附式制冷效率的关键,优化吸附床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效率,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量(specific cooling power, SCP)。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几种新型吸附床的类型,综述了吸附剂侧的固化吸附剂和涂层吸附剂,以及换热器侧的新型换热器结构。最后阐述新型吸附床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传热传质 固化吸附 涂层吸附 换热器结构
下载PDF
MnCl_2/CaCl_2/NH_3再吸附工质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龙 王丽伟 +2 位作者 王如竹 高鹏 宋分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0-723,共4页
近些年来,吸附式制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再吸附制冷工质对MnCl<sub>2</sub>/CaCl<sub>2</sub>/NH<sub>3</sub>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热源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测试了该再吸附工质对... 近些年来,吸附式制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再吸附制冷工质对MnCl<sub>2</sub>/CaCl<sub>2</sub>/NH<sub>3</sub>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热源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测试了该再吸附工质对的循环吸附量,并且分析了COP,结果表明:当热源温度为130℃时,再吸附循环的理论COP为0.48<sup>0</sup>.8,在测试工况下,当热源温度达到150℃,冷却温度为25℃以及蒸发温度5℃时,循环吸附量最大值可以达到0.502 kg/kg,对不同的热源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条件下,MnCl<sub>2</sub>/CaCl<sub>2</sub>/NH<sub>3</sub>的吸附量为0.184<sup>0</sup>.502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固化吸附 制冷性能 循环吸附
原文传递
固化吸附剂导热系数测量参数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祥睿 张如波 +1 位作者 陈晓娟 魏新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开发高导热吸附剂过程中经常需要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稳态平板法测量导热系数因方法简单直接而应用广泛。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发现侧面散热对导热系数测量影响很大,采用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对试验数据处理公式进行修正,可得... 在开发高导热吸附剂过程中经常需要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稳态平板法测量导热系数因方法简单直接而应用广泛。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发现侧面散热对导热系数测量影响很大,采用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对试验数据处理公式进行修正,可得到较满意的实验结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热源温度、样品厚度、试样导热系数对侧面散热的影响。为减少侧面散热以及热电偶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考虑到试样加工难易程度,就所用实验装置而言,试样厚度在12mm较为适宜,热源温度选用55℃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稳态平板法 导热系数 数值模拟 固化吸附
下载PDF
以膨胀硫化石墨为基质的氯化钙/氯化钡-氨两级复合吸附式制冷循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金亚 朱芳啟 +2 位作者 江龙 王丽伟 高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相对于单级吸附式制冷,两级吸附式制冷对热源温度和环境冷却温度适用范围更广。本文采用膨胀硫化石墨为基质,研制了氯化钙/氯化钡-氨两级吸附式制冷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吸附床采用传热传质强化后的新型固化吸附剂,利用新型非翅片式... 相对于单级吸附式制冷,两级吸附式制冷对热源温度和环境冷却温度适用范围更广。本文采用膨胀硫化石墨为基质,研制了氯化钙/氯化钡-氨两级吸附式制冷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吸附床采用传热传质强化后的新型固化吸附剂,利用新型非翅片式填充方式,有效降低了吸附系统的质量,增加了紧凑性。结果表明:两级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热源温度低于100℃的工况,其性能在多数工况下高于单级吸附式制冷,系统COP与SCP随氯化钙解吸时间先增加后减小,COP最大可达0.27,SCP最大可达132.5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两级循环 新型固化吸附 非翅片式吸附
下载PDF
多孔硅胶固化吸附剂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兆红 刘林 +2 位作者 邓立生 黄宏宇 小林敬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94-2497,共4页
固化吸附剂是提高吸附剂传热性能的重要方式,但是恶化了吸附剂的传质性能。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黏结剂的多孔固化吸附剂利用CMC部分分解,在层间产生丰富的孔道,降低了吸附剂的传质阻力,具有强化吸附剂传质作用。本文对多孔硅胶固化吸... 固化吸附剂是提高吸附剂传热性能的重要方式,但是恶化了吸附剂的传质性能。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黏结剂的多孔固化吸附剂利用CMC部分分解,在层间产生丰富的孔道,降低了吸附剂的传质阻力,具有强化吸附剂传质作用。本文对多孔硅胶固化吸附剂开展了容量法吸附性能评价、压汞法测试以及吸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多孔固化吸附剂层内存在一定量的大孔,改善了吸附剂传质特性;根据细孔扩散和表面扩散的计算方法,分别获得多孔硅胶固化吸附剂的细孔扩散系数和表面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胶 固化吸附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复合固化吸附储氢材料的传热性能测试及仿真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文学 冯超 +1 位作者 王丽伟 王如竹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针对目前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中面临的粉化后传热性能不佳等问题,采用膨胀石墨为基质配制固化的金属氢化物吸附剂。使用Hotd isk热物性分析仪,测试了固化吸附剂的热物性参数,并对固化吸附床的传热及相应的储氢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 针对目前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中面临的粉化后传热性能不佳等问题,采用膨胀石墨为基质配制固化的金属氢化物吸附剂。使用Hotd isk热物性分析仪,测试了固化吸附剂的热物性参数,并对固化吸附床的传热及相应的储氢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混合吸附剂相对于散装的储氢合金,轴向导热系数最高提高了52倍左右,径向导热系数最高提高了12倍左右。通过仿真发现,在相同的80℃热源温度下,固化混合吸附床所需要的加热时间相对于散装储氢合金吸附床可以缩短17%,吸氢速率可以提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固化吸附 传热性能 吸附性能 仿真
下载PDF
采用固化复合吸附剂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的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廷贤 王如竹 +2 位作者 陈恒 王丽伟 吴静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92-198,共7页
设计了一种以氯化锰-氨为吸附工质对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特性作为复合反应物的添加剂来提高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同时采用压块固化技术以提高吸附剂的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添加有效防止了吸附剂的... 设计了一种以氯化锰-氨为吸附工质对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特性作为复合反应物的添加剂来提高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同时采用压块固化技术以提高吸附剂的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添加有效防止了吸附剂的结块和吸附性能的衰减,复合吸附剂吸附量高达0.47 kg NH_3·(kg salt)^(-1);吸附剂与制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反应器温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蒸发温度不同导致吸附剂的吸附平台温度不同,且蒸发温度越低,吸附剂吸附合成反应速率越低;当蒸发温度从-35℃上升到0℃时,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SCP(specific cooling power)从206 W·kg^(-1)增大到706 W·kg^(-1)。冷却水温度为25℃、蒸发温度为-30℃时,采用该固化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SCP和COP分别高达350 W·kg^(-1)和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吸附制冷 低温冷冻 固化复合吸附 传热
下载PDF
吸附制冷系统中固化吸附剂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彦杰 王如竹 王丽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4,共6页
在吸附制冷系统中,常用的吸附剂为粉末或颗粒形态,吸附剂颗粒之间的热阻和吸附剂与传热面之间的接触热阻很大,而采用固化吸附剂可以有效提高吸附剂的导热性能。本文以硫化膨胀石墨(ENG-TSA)为基质制备了固化活性炭(AC)吸附剂和固化氯化... 在吸附制冷系统中,常用的吸附剂为粉末或颗粒形态,吸附剂颗粒之间的热阻和吸附剂与传热面之间的接触热阻很大,而采用固化吸附剂可以有效提高吸附剂的导热性能。本文以硫化膨胀石墨(ENG-TSA)为基质制备了固化活性炭(AC)吸附剂和固化氯化钙(Ca Cl2)吸附剂,针对固化吸附剂设计了无翅片的吸附床结构,并建立了一个低压蒸气驱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通过实验对固化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吸附剂的传热性能、循环时间和蒸发/冷凝温度对吸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C/ENG-TSA吸附剂,系统COP、SCP和体积制冷密度分别达到0.140,86.1 W/kg和16.11 k W/m^3;采用CaCl_2/ENGTSA吸附剂,系统COP、SCP和体积制冷密度分别达到0.279,288.6 W/kg和54.03 k W/m^3,性能较传统的吸附剂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系统 固化复合吸附 活性炭 氯化钙 对比实验
下载PDF
太阳能吸附式空调固化复合吸附剂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恒 李廷贤 +3 位作者 王丽伟 吴静怡 王如竹 Oliveira R G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7-1103,共7页
测试了氯化钡-膨胀石墨固化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并对采用该吸附剂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固化复合技术有利于提高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性能,实验中复合吸附剂循环吸附量可高达0.61kg·kg-1;同时,加热流... 测试了氯化钡-膨胀石墨固化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并对采用该吸附剂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固化复合技术有利于提高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性能,实验中复合吸附剂循环吸附量可高达0.61kg·kg-1;同时,加热流体温度、冷却温度、蒸发温度以及反应约束压力对吸附剂性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采用该复合吸附剂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在加热温度80℃,冷却温度30℃,蒸发温度分别为5、10、15℃时,系统COP和SCP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5℃时可分别高达0.5和192W·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钡 固化复合吸附 太阳能空调 吸附制冷
下载PDF
氯化锶-膨胀石墨吸附制冰系统固化复合吸附剂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恒 吴静怡 +1 位作者 李廷贤 王如竹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1-564,共4页
本文用质量分数占35%的膨胀石墨做添加剂并采用压块技术配置了氯化锶-膨胀石墨固化复合吸附剂,测试了该吸附剂在蒸发温度从-25~-5℃变化范围下的吸附制冷特性、吸附速率、最大吸附量以及最大转化率等相关参数,其中单位质量吸附剂最大... 本文用质量分数占35%的膨胀石墨做添加剂并采用压块技术配置了氯化锶-膨胀石墨固化复合吸附剂,测试了该吸附剂在蒸发温度从-25~-5℃变化范围下的吸附制冷特性、吸附速率、最大吸附量以及最大转化率等相关参数,其中单位质量吸附剂最大吸附量可达0.7 kg/kg(NH_3/salt)。同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采用该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制冰系统平均SCP可达738 W/kg,COP可达0.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氯化锶 固化复合吸附 膨胀石墨
原文传递
稀土矿山废弃渣中稀土资源的回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英 黄杵睿 +3 位作者 兰婷 李妍 江文世 赵仕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2-305,共4页
以冕宁县稀土废弃矿渣为研究对象,经随机采样,测定其废弃矿渣中稀土的含量.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温度和时间浸取条件下,对稀土废弃矿渣反复浸取寻找其最大浸取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T=323 K,t=60 min,硫酸溶液浓度为0.5 mol/L的浸... 以冕宁县稀土废弃矿渣为研究对象,经随机采样,测定其废弃矿渣中稀土的含量.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温度和时间浸取条件下,对稀土废弃矿渣反复浸取寻找其最大浸取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T=323 K,t=60 min,硫酸溶液浓度为0.5 mol/L的浸取条件下得到的浸取液中含稀土量最大,其含量为20.21 mg/g(La:7.20 mg/g,Ce:9.10 mg/g,Pr:1.07 mg/g,Nd:2.84 mg/g).用木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对矿渣浸取液进行吸附回收量实验得到:当T=303 K,t=3 h,pH=6.0时,单宁量为0.4 g的条件下,加入乙二胺,其最大吸附率为:98.51%.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废弃矿渣中稀土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渣 稀土回收 稀硫酸浸取 木纤维固化单宁吸附 吸附
下载PDF
固化复合吸附剂13X沸石原粉-CaCl_2/30%硅溶胶在开式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研究
16
作者 闫坦坦 石园园 《制冷》 2018年第2期35-39,共5页
开式吸附是指吸附剂在湿空气环境条件下对吸附质的吸附,通过研究其性能可以为空气制水等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实验以13X沸石原粉和CaCl_2为基质,加入不同比例的30%浓度的硅溶胶,固化成复合吸附剂,测试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不同的温... 开式吸附是指吸附剂在湿空气环境条件下对吸附质的吸附,通过研究其性能可以为空气制水等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实验以13X沸石原粉和CaCl_2为基质,加入不同比例的30%浓度的硅溶胶,固化成复合吸附剂,测试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对其吸附总量、吸附速率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空气相对湿度都为50%,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固化复合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在6.71~10.33g/100g之间,其中固化复合吸附剂在40℃时平衡吸附量最大为10.33g/100g,相比单一的13X沸石原粉和CaCl_2溶液复合的平衡吸附量7.62g/100g,其平衡吸附量提高了3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附 固化复合吸附 基质 平衡吸附
下载PDF
压缩强化解吸的新型吸附制冷系统性能研究
17
作者 胡皓 高鹏 +2 位作者 金胜祥 武卫东 杨其国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7,共8页
本文提出了压缩强化解吸的新型吸附制冷系统,该系统采用耦合压缩抽气降压技术降低吸附剂解吸压力和解吸温度,同时吸附剂解吸反应可提高压缩机吸气压力、减小压缩机功耗、提升制冷能效。同时搭建了以氨为制冷剂、氯化锶/硫化膨胀石墨作... 本文提出了压缩强化解吸的新型吸附制冷系统,该系统采用耦合压缩抽气降压技术降低吸附剂解吸压力和解吸温度,同时吸附剂解吸反应可提高压缩机吸气压力、减小压缩机功耗、提升制冷能效。同时搭建了以氨为制冷剂、氯化锶/硫化膨胀石墨作为吸附剂的固化复合吸附单元管性能测试实验台,进行不同工况下的解吸、吸附反应耦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系统可在热源温度为70~90℃下进行吸附制冷;在蒸发温度为-10℃、热源温度为90℃时,新型系统最佳解吸压力为0.62 MPa、压缩机压比为2.60、制冷能效COP_(elec)(制冷量/电耗)为5.21,相比于氨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制冷能效提高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蒸气压缩制冷 压缩强化解吸 固化复合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