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枯病病原菌形态及分类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克恭 石峰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6-39,共4页
银杏叶枯病的病原菌有3种。经形态观察、显微计测及培养试验,它们分别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和银杏盘多毛孢〔Pestalotia ginkgo Hori〕。链... 银杏叶枯病的病原菌有3种。经形态观察、显微计测及培养试验,它们分别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和银杏盘多毛孢〔Pestalotia ginkgo Hori〕。链格孢能为害多种木本植物,但侵染银杏,引起叶枯病,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叶枯病 链格孢
下载PDF
龙舌兰科二种观赏植物的病原真菌鉴定
2
作者 习平根 姜子德 戚佩坤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4-318,共5页
调查鉴定了广州地区龙舌兰科观叶木本植物也门铁树[D racaena arborea(W illdo)L ink.]和象脚丝兰(Yucca elephantip es R ege l)上的11种真菌病害,其病原真菌分别为:可可球二孢(B otryod ip lod iatheobrom ae Pat.)、辣椒炭疽菌(Colle... 调查鉴定了广州地区龙舌兰科观叶木本植物也门铁树[D racaena arborea(W illdo)L ink.]和象脚丝兰(Yucca elephantip es R ege l)上的11种真菌病害,其病原真菌分别为:可可球二孢(B otryod ip lod iatheobrom ae Pat.)、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 sici Bu tler&B isby)、弯孢霉(Curvu laria sp.)、围小丛壳[G lom erella cingu la ta(S tonem.)Spau ld.et Schrenk]、龙舌兰小球腔菌(L ep tosphaeria ag aves Syd.etBu tl.)、钝孢小球腔菌(L.obtusisp ora Speg.)、龙血树拟茎点霉(P hom op sis d racaenae Sahn i)、龙血树生拟茎点霉(P.d racaen icola Z.D.Jiang,P.G.X i et P.K.Ch i)、丝兰拟茎点霉[P.yuccae(Cooke)G rove]和丝兰叶点霉(P hy llosticta yuccae B issett)。其中,围小丛壳引起的也门铁树炭疽病和钝孢小球腔菌引起的象脚丝兰叶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门铁树 象脚丝兰 钝孢球腔菌
下载PDF
锥栗炭疽病的研究 Ⅰ.病原的确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建勤 张思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锥栗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病原菌菌落在PDA加锥栗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锥栗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病原菌菌落在PDA加锥栗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0.pH3~11均能产生分生孢子,pH8.5时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最强.在自由水条件下分生孢子才有较高的萌发率(39.2%).分生孢子萌发pH值范围为2~10,最佳为6.5;锥栗叶煎汁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炭疽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与葡萄座腔菌复合侵染引致茶褐枯病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永乐 刘会香 +2 位作者 许永玉 何邦令 郑金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在山东日照东港区茶园茶树叶部发现一种新病害。感病部位缢缩,畸形,病斑褐色,坏死,命名为茶褐枯病。取病健交界处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两种微生物,编号为RC4、RC3,分离率分别为67.1%和32.9%。结合微生物形态学、培养学、多基因序列分析... 在山东日照东港区茶园茶树叶部发现一种新病害。感病部位缢缩,畸形,病斑褐色,坏死,命名为茶褐枯病。取病健交界处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两种微生物,编号为RC4、RC3,分离率分别为67.1%和32.9%。结合微生物形态学、培养学、多基因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该病害由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Glomerella cingulata f.sp.camelliae)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复合侵染引起。这也是首次在茶树叶部发现B.dothidea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葡萄座腔菌 菌山茶专化型 复合侵染 鉴定
下载PDF
铁皮石斛围小丛壳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艳 张桂芳 +2 位作者 闫小巧 李一凡 赖小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66,共6页
以近期分离鉴定的铁皮石斛炭疽病原新纪录种铁皮石斛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铁皮石斛围小丛壳菌的生物学特性。以期找到高效快速的防治方法,以解决铁皮石斛炭疽病频繁发生且有日益加重趋... 以近期分离鉴定的铁皮石斛炭疽病原新纪录种铁皮石斛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铁皮石斛围小丛壳菌的生物学特性。以期找到高效快速的防治方法,以解决铁皮石斛炭疽病频繁发生且有日益加重趋势的问题。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围小丛壳菌菌丝适应性强,在不同培养基均能生长,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10~35℃下均可以生长,25~30℃下较适合菌丝体的生长,28℃菌丝生长最快,产子囊壳最多;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均较好,但光照可促进子囊壳的产生;在pH 5~12下均可生长,但pH 8时菌丝生长最快,pH 9时子囊壳产量最高;在不同碳氮源上均可生长,山梨醇对菌丝的生长最有利,在麦芽糖碳源上菌丝浓密,子囊壳的产量达到最高;菌丝对蛋白胨氮源的利用率最高。菌丝体的水浴致死条件是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gNVF1的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俊祥 王美玉 +1 位作者 徐成楠 周宗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6,共7页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苹果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威胁着苹果树的生长。本研究从构建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菌T-DNA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致病力缺失的突变菌株A3083,采用hiTAIL-PCR方法...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苹果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威胁着苹果树的生长。本研究从构建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菌T-DNA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致病力缺失的突变菌株A3083,采用hiTAIL-PCR方法克隆了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右翼序列;通过与胶孢炭疽菌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T-DNA插入位点位于1个预测的CGGC5_9603基因内,并将该基因命名为CgNVF1。CgNVF1基因全长2252 bp,含有2个内含子,编码709个氨基酸。CgNVF1定位于细胞质,在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菌丝、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均有表达。通过构建CgNVF1敲除菌株和CgNVF1互补菌株,并结合表型分析,证实CgNVF1基因在苹果炭疽叶枯病菌附着胞形成及致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炭疽叶枯病 CgNVF1基因 表型分析
原文传递
山矾炭疽病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福祥 李雄华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1期7-8,共2页
山矾炭疽病菌是湖南省园林树种山矾的一个常见病害。作者研究了该病害的症状、病原和发生发展规律 ,确定病原为围小丛壳菌山矾型种 (Glomerella cingulata f.sp.symplocos Cao Fuxiang)。
关键词 山矾 碳疽病 症状 发生规律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枣树焦叶病的防治
8
作者 陈贻金 刘志勇 +6 位作者 赵喜中 田光合 李玉梅 李峰 宋宪军 敬俊岭 刘跃增 《河南林业》 1994年第3期31-32,共2页
新郑是有名的红枣之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发生了一种枣树新病害,植株染病后,吊枯、叶焦、果落、损失严重。 根据这种新病害造成枣树吊枯、叶焦的特征,故命名为枣树焦叶病。 枣树焦叶病。
关键词 枣树 新病害 防治方法 叶病 暴发成灾 新郑 真菌病害 流行规律 外界因子
下载PDF
金花茶易感染溃疡病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坚 张丽萍 《广西林业》 1993年第1期36-36,共1页
许多年来,植物病理学家就已经知道山茶属Camllia若干树种易感染上由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这种真菌引起的顶死。这些易感病的树种有:红山茶C. japonica、茶梅C. sasanqua,冬红山茶C. hiemalis,滇山茶C. reticulata以及油茶C.olei... 许多年来,植物病理学家就已经知道山茶属Camllia若干树种易感染上由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这种真菌引起的顶死。这些易感病的树种有:红山茶C. japonica、茶梅C. sasanqua,冬红山茶C. hiemalis,滇山茶C. reticulata以及油茶C.oleifera。 1980年,10粒金茶花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红山茶 山茶属 茶梅 滇山茶 植物病理学家 中国昆明 无性系 栽培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