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团头鲂“浦江1号”一个RAPD标记的SCAR转化
被引量:
16
1
作者
邹曙明
李思发
蔡完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6-299,共4页
从100个10bp寡核苷酸引物的扩增带中,筛选出了3个RAPD特异扩增带,即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所具有的S37277bp、S112660bp带,以及对照群体所具有的S28946bp带。该3条RAPD特异扩增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根据部分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各2...
从100个10bp寡核苷酸引物的扩增带中,筛选出了3个RAPD特异扩增带,即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所具有的S37277bp、S112660bp带,以及对照群体所具有的S28946bp带。该3条RAPD特异扩增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根据部分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各20bp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用3对引物分别在“浦江1号”群体和对照群体中进行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1(248bp)、Sc2(540bp,460bp)和Sc3(320bp)4个SCAR扩增带。其中,Sc2(540bp,460bp)和Sc3(320bp)3个SCAR扩增带在“浦江1号”和对照群体中均呈阳性,不能有效地区分这2个群体;而Sc1产生的248bp带仅在“浦江1号”群体中出现,对照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1标记(248bp)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群体的分布频率高达91.1%(82/90)以上,而在淤泥湖原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为14.3%(8/56),Sc1标记在良种群体中的高频率,可作为检测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另外,该Sc1标记在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中的高出现频率,也说明了在长期(16年)和高强度(0.03%~0.04%选择率)的选育过程中,团头鲂“浦江1号”已大大提高了某些优良性状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
浦江
1
号
”
RAPD标记
SCAR标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及生长差异
被引量:
19
2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3 位作者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
浦江
1
号
’
翘嘴鲌
属间杂交
雌核发育
生长优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头鲂“浦江1号”一个RAPD标记的SCAR转化
被引量:
16
1
作者
邹曙明
李思发
蔡完其
机构
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6-299,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2001BA505B0514)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02-09)
文摘
从100个10bp寡核苷酸引物的扩增带中,筛选出了3个RAPD特异扩增带,即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所具有的S37277bp、S112660bp带,以及对照群体所具有的S28946bp带。该3条RAPD特异扩增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根据部分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各20bp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用3对引物分别在“浦江1号”群体和对照群体中进行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1(248bp)、Sc2(540bp,460bp)和Sc3(320bp)4个SCAR扩增带。其中,Sc2(540bp,460bp)和Sc3(320bp)3个SCAR扩增带在“浦江1号”和对照群体中均呈阳性,不能有效地区分这2个群体;而Sc1产生的248bp带仅在“浦江1号”群体中出现,对照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1标记(248bp)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群体的分布频率高达91.1%(82/90)以上,而在淤泥湖原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为14.3%(8/56),Sc1标记在良种群体中的高频率,可作为检测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另外,该Sc1标记在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中的高出现频率,也说明了在长期(16年)和高强度(0.03%~0.04%选择率)的选育过程中,团头鲂“浦江1号”已大大提高了某些优良性状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
关键词
团头鲂
“
浦江
1
号
”
RAPD标记
SCAR标记
Keywords
“Pujiang No.
1
” blunt snout bream
RAPD marker
SCAR marker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及生长差异
被引量:
19
2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6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633
+1 种基金
31201760)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ZF1206)
文摘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关键词
团头鲂
'
浦江
1
号
’
翘嘴鲌
属间杂交
雌核发育
生长优势
Keywords
‘Pujing No.
1
'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intergeneric crossing
gyno-genesis
growth advantage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团头鲂“浦江1号”一个RAPD标记的SCAR转化
邹曙明
李思发
蔡完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及生长差异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