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刚 龚明昊 +4 位作者 官天培 谌利民 李惠鑫 张翼 周天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旅游活动及伴随的人流、车流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主要干扰源,威胁着濒危物种的繁殖和生存。准确认识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制定保护对策和提高保护成效的基础,但生态学领域有关旅游对野生动物影响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可借鉴的评... 旅游活动及伴随的人流、车流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主要干扰源,威胁着濒危物种的繁殖和生存。准确认识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制定保护对策和提高保护成效的基础,但生态学领域有关旅游对野生动物影响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可借鉴的评估方法仍较为缺乏。本研究比较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前(2000年)和开发后(2012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痕迹点距离路线的平均回避距离和最小回避距离,发现大熊猫对徒步路线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表明近年来的旅游活动对大熊猫确实产生了影响。通过最小回避距离和距离递增法确定旅游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等级和阈值距离。确定了距离徒步路线和自驾路线的第一等级距离阈值分别为0~57m和0~460m、第二等级为57~800m和460~1000m、第三等级为800~1400m和大于1000m。基于距离徒步路线和自驾路线一定范围内的痕迹点分布数量,大熊猫对不同路线两侧每100m的栖息地平均利用频率分别为1.9士0.23和0.8±0.15,通过Mann-WhitneyU检验,发现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Z=-3.48,P=0.000)。通过对每100m海拔区间内大熊猫痕迹距离自驾路线和徒步路线的距离分析,发现二者差异显著(t=3.76,P=0.003),对自驾路线,大熊猫在海拔2000~2100m时回避距离最小,而对徒步路线,最小回避距离发生在2100~2200m。基于本研究,为自然保护区内最小接触区或禁止旅游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其他保护区探索适合的生态旅游影响评价方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旅游影响 徒步 自驾 回避距离
原文传递
青藏公路和铁路对青藏高原四种典型有蹄类动物的叠加阻隔和回避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云 关磊 +6 位作者 杜丽侠 曲家鹏 王明月 韩用顺 杨艳刚 周红萍 孔亚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097,共7页
青藏公路或铁路对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等青藏高原特有种造成了阻隔影响。通过2014—2019年连续的现场调查结合收集的2006—2008年和2010年道路影响域数据,分析发现青藏公路和铁路仅对藏羚羊产生显著的叠加阻隔影响,且随着两条... 青藏公路或铁路对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等青藏高原特有种造成了阻隔影响。通过2014—2019年连续的现场调查结合收集的2006—2008年和2010年道路影响域数据,分析发现青藏公路和铁路仅对藏羚羊产生显著的叠加阻隔影响,且随着两条线路间距的增大,影响有减小的趋势,两条线路叠加对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和野牦牛(Bos mutus)3种有蹄类动物无显著叠加影响;藏羚羊对青藏公路交通干扰的适应周期约为4年,而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应周期仅为2年;交通量与4种有蹄类动物的回避距离关系不大。未来青藏高速公路很可能与现有青藏公路和铁路平行建设,根据现有经验,在藏羚羊迁徙通道处,高速公路线位与现有两条线路间距至少在1.5 km以上为佳。由于藏羚羊对交通干扰适应能力较差,应配合营造起伏地形、遮光降噪的工程措施等减少交通干扰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帮助其尽快适应高速公路动物通道。目前4种有蹄类动物基本适应了青藏公路的交通干扰,但人为干扰仍需减少;有必要针对青藏高速公路开展建设前、中、后不同阶段的野生动物干扰的持续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隔影响 道路影响域 回避距离 叠加影响 道路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