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被引量:7
1
作者 肖毅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72-574,F0004,共4页
开腹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定型、而且普及范围广的手术方式,不同级别或普外科不同专业的医师,常常以此作为结直肠手术的入门术式.对于右半结肠癌,根据清扫淋巴结范围的不同,将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分为D1、D2和D3根治术,分别指... 开腹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定型、而且普及范围广的手术方式,不同级别或普外科不同专业的医师,常常以此作为结直肠手术的入门术式.对于右半结肠癌,根据清扫淋巴结范围的不同,将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分为D1、D2和D3根治术,分别指清扫至肠周边缘淋巴结,系膜中饲养血管旁的中间淋巴结,以及各饲养血管根部的主淋巴结.传统的右半结肠切除术一般仅要求D2根治术,即清扫淋巴结至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动脉右支即可.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ection,TME)原则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普及,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推广,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这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包含了崭新的内容,如完全腹腔镜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ection,CME)、D3根治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技术 根治性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结肠血管 D2根治术 手术方式 右半结肠
原文传递
回结肠肠段血管配布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铭 韦福康 +2 位作者 杨开清 李福玉 姜德健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为了解回结肠肠段动脉、静脉的配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观察50具成人和儿童尸体的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的动脉、静脉配布及其在供应肠段的边缘吻合情况。结果示回结肠肠段的静脉配布较动脉恒定;动脉配布共分7个类型;边缘动脉未见... 为了解回结肠肠段动脉、静脉的配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观察50具成人和儿童尸体的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的动脉、静脉配布及其在供应肠段的边缘吻合情况。结果示回结肠肠段的静脉配布较动脉恒定;动脉配布共分7个类型;边缘动脉未见吻合中断,但右结肠静脉与中结肠静脉间有3例吻合完全中断。上述解剖特点可指导临床回结肠代食管的手术操作,以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血管 解剖 食管替代术 血管配布
下载PDF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95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庞绍春 吴国忠 潘天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的病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采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的病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采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观察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98.6±15.8)min,术中出血量为(114.2±13.5)ml,术中淋巴结清扫(18.4±2.7)枚,术后排气时间为(3.6±0.5)d,术后住院时间为(9.36±1.3)d。术后患者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结肠血管 入路 腹腔镜 右半结肠根治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卫洪波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腹腔镜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酒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要求包括:①接触技术;②整块切除;③足够的切除范围. 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酒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要求包括:①接触技术;②整块切除;③足够的切除范围. 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以融合筋膜间隙为主要手术操作平面.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有:①张紧小肠系膜根,牵引回盲部张紧回结肠血管蒂,显露辨认回结肠血管汇入肠系膜上血管的夹角处,从此夹角处开始沿小肠系膜根右侧、向患者头侧解剖分离;紧贴SMV前方切开结肠系膜,解剖sMV主干,直至越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前方和胰腺钩突前方,到达胰颈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SMV 筋膜间隙 结肠血管 腹腔镜辅助 根治性 结肠肝曲 结肠中动脉 肠系膜上血管 结肠系膜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5
作者 夏利刚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腹腔镜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晰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要求包括:1非接触技术;2整块切除;3足够的切除范围。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晰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要求包括:1非接触技术;2整块切除;3足够的切除范围。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以融合筋膜间隙为主要手术操作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肠系膜 静脉 腹膜 结肠血管 根治性 胃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部分腹腔内脏去除、体外切除巨大肠系膜纤维瘤和自体原位小肠移植
6
作者 傅德良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纤维瘤 体外切除 腹腔内脏 原位小肠移植 自体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结肠血管 肠系膜下静脉 肿瘤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治疗回结肠血管畸形引起腹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朝辉 孟超群 《巴楚医学》 2021年第2期18-20,共3页
肠血管畸形为肠血管发育异常,过去也有称肠血管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症、错构瘤以及末端毛细血管扩张症[1]。指正常黏膜和黏膜下畸形小血管发生的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血管壁变薄、血管扩张,临床特征为迁延性、隐匿性、反复性出血,不易诊断[2... 肠血管畸形为肠血管发育异常,过去也有称肠血管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症、错构瘤以及末端毛细血管扩张症[1]。指正常黏膜和黏膜下畸形小血管发生的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血管壁变薄、血管扩张,临床特征为迁延性、隐匿性、反复性出血,不易诊断[2]。腹腔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占3%~40%[3,4],但肠血管畸形引起的腹腔出血临床上罕见,目前鲜有相关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血管畸形 腹腔出血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中间入路腹腔镜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根治右半结肠癌34 例临床体会
8
作者 肖仲贤 于杰 +3 位作者 赵平斌 胡佳 龚海军 杨太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50-50,共1页
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中间入路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根治右半结肠癌的技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中间入路腹腔镜CME 术34 例的临床病... 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中间入路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根治右半结肠癌的技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中间入路腹腔镜CME 术34 例的临床病理数据及视频资料,分析其安全性与技术可行性。观察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中间入路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根治右半结肠癌的技术安全和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 结肠血管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下载PDF
内镜下热极治疗回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楠 朱建华 +3 位作者 陈伟 石玉玲 翟俊山 吴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8-558,560,共2页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以血管畸形多见,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中,毛细血管扩张症占20%。40%。其以往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我们经内镜下热极治疗11例回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结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