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P/DNA/卟啉复合物光谱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龙飒然 宛岩 夏安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3-728,共6页
开发水溶性的、可双光子激发的且可选择性产生单态氧的系统在光生物与动力治疗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在本文中,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设计了一套光动力治疗系统,其中带正电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P作为能量给体,在单双光子激发下均具... 开发水溶性的、可双光子激发的且可选择性产生单态氧的系统在光生物与动力治疗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在本文中,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设计了一套光动力治疗系统,其中带正电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P作为能量给体,在单双光子激发下均具有较高的光捕获能力.带正电的卟啉作为能量受体,具有极高的单态氧量子产率,带负电的DNA是连接桥,使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P与卟啉之间的能量转移得以实现.通过研究这个体系的吸收、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单态氧量子产率以及双光子吸收截面等性质,我们发现具有不同DNA序列的系统能量转移效率和单态氧量子产率均不相同,其中癌细胞中富含的四链DNA具有最高的选择性,这使得该系统在光动力治疗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卟啉 双光子吸收 单态氧 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四链DNA(loopG4)螺旋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2
作者 石秀凡 刘次全 赵津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对包含连续鸟嘌呤的寡核苷酸所形成两种反平行四链DNA(统称loopG4)的螺旋体部分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各种结构参数,发现loopG4中的磷酸基团呈疏密相间的分布,导致与其抗衡的K+亦呈疏密相间的分布。与先前做的... 对包含连续鸟嘌呤的寡核苷酸所形成两种反平行四链DNA(统称loopG4)的螺旋体部分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各种结构参数,发现loopG4中的磷酸基团呈疏密相间的分布,导致与其抗衡的K+亦呈疏密相间的分布。与先前做的平行四链DNA相比较,平行G4的构象能最低,二沟G4和三沟G4次之。loopG4中G四聚体的两种不同堆积方式以背对背的堆积能为低,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探讨了能量优化过程中G4-DNA的构象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G4分子构型 能量优化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纳米尺度金属超分子配合物对DNA的特殊识别与功能调控新进展
3
作者 赵传奇 曲晓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配体通过靶向特殊基因,进而调节该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一直是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当前,金属配合物对DNA的结构识别以及功能调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能够有效地识别DNA的二级结构并... 配体通过靶向特殊基因,进而调节该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一直是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当前,金属配合物对DNA的结构识别以及功能调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能够有效地识别DNA的二级结构并影响其生物学功能.最近研究发现,一些具有纳米尺度的金属超分子配合物能够特异性识别DNA并表现出特殊的生物学效应.本文总结了纳米尺度金属超分子配合物对不同DNA二级结构的选择性识别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寸金属 超分子配合物 核酸 分子识别 G-dna 手性识别
原文传递
高选择性端粒G-四链体稳定性配体:9-O-多胺取代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彦 黄志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17-2222,共6页
设计合成了3个多胺取代的小檗碱衍生物5a~5c,并利用圆二色(CD)光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熔点实验、荧光光谱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终止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小檗碱衍生物5a~5c与端粒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小檗碱衍生物5a~5c可以诱导... 设计合成了3个多胺取代的小檗碱衍生物5a~5c,并利用圆二色(CD)光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熔点实验、荧光光谱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终止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小檗碱衍生物5a~5c与端粒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小檗碱衍生物5a~5c可以诱导端粒DNA序列形成反平行结构G-四链体,显著地提高了端粒G-四链体的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端粒的扩增;而与双链DNA的相互作用则很小,是高选择性的端粒G-四链体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O-多胺取代小檗碱衍生物 合成 活性评价 端粒G-dna
下载PDF
溶液pH和阳离子对端粒G-四链体DNA形成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江 袁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728-1732,共5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溶液pH和阳离子对人类端粒G-四链体DNA的影响.ESI-MS和CD谱图表明,pH可以引起G-四链体DNA的构象转变和离解,而K+,NH+4阳离子对G-四链体DNA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端粒 G-dna ESI-质谱法 圆二色谱
下载PDF
G-四链体DNA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小辉 穆舸 +2 位作者 谭彩萍 曹乾 毛宗万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494,共11页
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DNA的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该结构的形成并使之稳定,不但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或降低癌基因的转录表达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还可以作为G-四链体DNA的探... 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DNA的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该结构的形成并使之稳定,不但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或降低癌基因的转录表达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还可以作为G-四链体DNA的探针,辅助G-四链体DNA生物功能的研究及与之相关疾病的诊断.因此,G-四链体DNA稳定剂的设计是近年来化学生物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到目前为止,G-四链体DNA稳定剂主要可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金属配合物.本文重点综述这两方面特别是后者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a 端粒酶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稳定剂 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电喷雾质谱法研究天然产物小分子识别人类端粒G-四链体及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湘伟 龙海涛 +2 位作者 袁谷 徐筱杰 周亚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2-1086,共5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12种天然产物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结构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识别功能,比较了不同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的结合强弱,发现了一种新的识别小分子——防己诺林碱对人类端粒G-四链体有很好的结合.通过质...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12种天然产物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结构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识别功能,比较了不同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的结合强弱,发现了一种新的识别小分子——防己诺林碱对人类端粒G-四链体有很好的结合.通过质谱升温实验比较了小分子结合对G-四链体热稳定性的影响,防己诺林碱的结合使G-四链体的离子的解离温度(T1/2)上升到200℃.利用分子模拟对G-四链体DNA与小分子结合的模式以及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防己诺林碱可能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Autodock计算出来的结合能约为-31.5kJ·mol-1.同原来的平面型分子不同,防己诺林碱是一类新型结构的分子,为设计合成新型G-四链体识别分子提供了新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端粒 G-dna 天然产物小分子 电喷雾质谱
下载PDF
人体端粒G4-DNA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小辉 刘海英 +1 位作者 夏立新 毛宗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端粒长度的维持在肿瘤细胞的永生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约8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酶延伸端粒,从而获得持续的增殖能力。另外,1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替代延伸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延伸端粒。这... 端粒长度的维持在肿瘤细胞的永生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约8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酶延伸端粒,从而获得持续的增殖能力。另外,1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替代延伸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延伸端粒。这两种机制对于维持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G4)的结构。此结构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端粒酶和ALT对端粒的延伸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因此,人体端粒G4-DNA作为抗肿瘤靶点的研究是近年来抗肿瘤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该文重点综述人体端粒G4-DNA稳定剂研发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端粒 端粒酶 端粒替代延伸机制(ALT) G-dna 有机小分子 金属配合物
下载PDF
2-(5-氟尿嘧啶-1-乙酰基)氨基-1,5-戊二酸二甲酯手性异构体与双链/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孟晨鹏 王舜 +4 位作者 张克军 金辉乐 陈锡安 胡茂林 熊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3-1178,共6页
以自组装法制得的双链DNA(ds-DNA)和G-四链体DNA(G4-DNA)修饰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以Fe(CN)36-/4-为电活性指示剂,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和S型2-(5-氟尿嘧啶-1-乙酰基)氨基-1,5-戊二酸二甲酯(简称为(R)-5FUGlu和(S)-5FUG... 以自组装法制得的双链DNA(ds-DNA)和G-四链体DNA(G4-DNA)修饰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以Fe(CN)36-/4-为电活性指示剂,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和S型2-(5-氟尿嘧啶-1-乙酰基)氨基-1,5-戊二酸二甲酯(简称为(R)-5FUGlu和(S)-5FUGlu)与ds-DNA和G4-DNA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与5-氟尿嘧啶(5-FU)相反,(R)-5FUGlu或(S)-5FUGlu导致Fe(CN)36-/4-在Au/ds-DNA和Au/G4-DNA修饰电极上的峰电位呈现负移行为;(2)随着5-FU,(R)-或(S)-5FUGlu浓度的增加,Fe(CN)36-/4-在上述修饰电极上的峰电流均呈现下降现象,且峰电流的下降值△Ip的倒数与药物浓度的倒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3)运用Langmuir公式计算获得5-FU,(S)-5FUGlu和(R)-5FUGlu与ds-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16×103,0.42×103和0.58×103 L?mol-1,而与G4-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0.78×103,2.60×103和5.29×103 L?mol-1;(4)(R)-5FUGlu和(S)-5FUGlu在浓度为10-4,10-6,10-8 mol?L-1时对HL-60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5.8和2.8,12.8和1.5以及5.9和0.6,这与(R)-5FUGlu比(S)-5FUGlu分子具有更强的靶向结合G4-DNA能力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a 5-氟尿嘧啶二肽衍生物 微分脉冲伏安法 手性异构体 抗癌活性
原文传递
溴代色胺酮铁(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运琼 钟益宁 +2 位作者 申文英 谢新创 谭明雄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以天然的生物碱色胺酮(Try)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卤代衍生物8-溴色胺酮和其铁配合物[Fe(8-Br-Try)4](1)。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中心铁(Ⅱ)原子与两个8-溴色胺酮配体三齿螯合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变型八面体几何构型。采用紫外吸... 以天然的生物碱色胺酮(Try)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卤代衍生物8-溴色胺酮和其铁配合物[Fe(8-Br-Try)4](1)。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中心铁(Ⅱ)原子与两个8-溴色胺酮配体三齿螯合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变型八面体几何构型。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配合物1与G-四链体HTG21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个化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较强,它与DNA的紫外结合常数为8.70×10~6 dm^3·mol^(-1)。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表明,配合物1能对pUC19质粒DNA产生切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溴代色胺酮 溴代色胺酮铁(Ⅱ)配合物 G-HTG21dna pUC19质粒超螺旋dna
下载PDF
钌配合物与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晓珑 刘晓媛 +2 位作者 杨瑞波 申倩倩 王科志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3-881,共9页
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DNA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该结构的形成并使之稳定,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因此,G-四链体DNA稳定剂的设计和筛选是近年来生物无机化学... 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DNA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该结构的形成并使之稳定,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因此,G-四链体DNA稳定剂的设计和筛选是近年来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在金属配合物中,钌配合物由于具有丰富的光化学、光物理特性以及生物活性,其作为G-四链体DNA稳定剂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近年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为例,对钌配合物与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a 端粒酶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对照亲和超滤液质联用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博落回种子中的G-四链体配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岩 秦卫卫 +4 位作者 葛跃伟 孙悦 严优芍 曾宇 王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908-3914,共7页
G-四链体已成为肿瘤治疗和抗肿瘤开发的重要靶点。现代药理学证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亲和超滤法可快速筛选药物活性成分,但G-四链体DNA配体难以解离,因此该研究建立了对照亲和超滤方法,通过HPLC-M... G-四链体已成为肿瘤治疗和抗肿瘤开发的重要靶点。现代药理学证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亲和超滤法可快速筛选药物活性成分,但G-四链体DNA配体难以解离,因此该研究建立了对照亲和超滤方法,通过HPLC-MS检测超滤后的滤液成分,与空白对照,筛选博落回种子中和人体端粒DNA(HT4)有结合作用的配体。由结果可知,相对丰度大于30%且峰面积差异大于20%的有2个,经质谱鉴定分别为血根碱(SAN)和白屈菜红碱(CHE),其圆二色谱构象进一步证明SAN和CHE是HT4的活性配体。另鉴定了丰度较大但峰面积差异较小的原阿片碱(PRO)、别隐品碱(ALL),计算了SAN,CHE,PRO,ALL的结合率,并用分子对接方法比较分析,结合力评分与结合率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混合物中活性成分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超滤 液质联用 G-dna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类黄酮化合物对G-四链体及双链DNA选择性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振爽 高尚 +3 位作者 赵外欧 秦玉娇 汪兵 国新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81-1685,共5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4种常见的类黄酮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葛根素和柚皮苷与2种不同形态结构的G-四链体DNA和3种双链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比较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与不同形态结构DNA结合的强弱及形成复合物的化学计量.结果表明...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4种常见的类黄酮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葛根素和柚皮苷与2种不同形态结构的G-四链体DNA和3种双链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比较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与不同形态结构DNA结合的强弱及形成复合物的化学计量.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G-四链体DNA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它们对双链DNA的选择性也较高;而葛根素和柚皮苷对G-四链体DNA仅显示了较低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G-dna 非共价相互作用 类黄酮化合物
下载PDF
卟啉衍生物作为G-四链体DNA结合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亭 龙玉华 +1 位作者 杨定乔 刘真权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40-1651,共12页
综述了卟啉衍生物作为G-四链体DNA结合剂的研究进展,其中涉及该类化合物作为G-四链体DNA结合剂的设计合成、亲和能力以及端粒酶抑制活性.
关键词 卟啉 G-dna结合剂 端粒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G-四链体DNA酶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构建及卡那霉素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伍永梅 朱肖倩 +1 位作者 方娇 白艳红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9,共8页
将阳离子多肽(peptide)与G-四链体DNA酶(G4 DNAzyme)共价组装得到高活性的G4 DNAzyme-peptide复合物,进一步构建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研究该复合物对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并将该传感器用于牛奶中卡那霉素(KANA)的检测... 将阳离子多肽(peptide)与G-四链体DNA酶(G4 DNAzyme)共价组装得到高活性的G4 DNAzyme-peptide复合物,进一步构建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研究该复合物对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并将该传感器用于牛奶中卡那霉素(KANA)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G4 DNAzyme-peptide可以显著放大电化学信号,明显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在捕获探针序列最优浓度(2.0μmol/L)下,电流信号强度变化与目标物浓度(0.06 pmol/L~20 nmol/L)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 pmol/L,优于其他KANA检测方法;该传感器对KAN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实际牛奶样品检测中,KANA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5.5%,相对标准差为3.60%~5.74%,且检测结果与ELISA法一致,说明该传感器能够实现牛奶中KANA的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a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卡那霉素 高灵敏度
下载PDF
构建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苏丹红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春霞 闫圣坤 +3 位作者 刘成江 林祥群 王双慧 冯晓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6-352,共7页
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 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应用食品中苏丹红Ⅲ快速检测,并与GB/T 19681-2005法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苏丹红Ⅲ质量浓度在0.5~250 ng/mL范围与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检测限为0.09 ng/mL。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可用于苏丹红I~IV的检测。实际样品分析中表明,食品中苏丹红Ⅲ加标回收率为84.3%~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4.13%~8.36%,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与GB 19681-2005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适配体 杂交式反应 氯化血红素/G-dna 比色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菁染料骨架的G-四链体DNA识别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丽 毛永爆 +2 位作者 周艳艳 冯潇雯 付义乐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06-2417,共12页
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称为G-四链体DNA,其广泛地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与癌症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开发,对于研究G-四链体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靶向抗癌药物具... 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称为G-四链体DNA,其广泛地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与癌症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开发,对于研究G-四链体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靶向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菁染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标记用荧光染料,具有修饰位点多及光谱范围可调等优点,骨架内的刚性结构部分可通过π-π堆积、疏水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结合到G-四链体的末端或沟槽中,诱导菁染料产生不同的光谱信号变化进而实现对G-四链体的选择性识别,近年来成为G-四链体识别探针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以菁染料为骨架的G-四链体DNA识别探针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该类探针分子的分子设计和性能,对探针与G-四链体DNA的亲和性和选择性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最后展望了该类G-四链体识别探针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染料 G-dna 识别探针 分子设计
原文传递
三联吡啶-萘酰亚胺二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植泽 李青青 +3 位作者 倚娜 李志远 许墨横 蔡温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本文合成了两种三联吡啶修饰的萘酰亚胺化合物NPI1和NPI2,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圆二色光谱(CD)、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方法研究了它们与双链CT DNA和Htelo 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NPI1和NPI2对G-... 本文合成了两种三联吡啶修饰的萘酰亚胺化合物NPI1和NPI2,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圆二色光谱(CD)、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方法研究了它们与双链CT DNA和Htelo 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NPI1和NPI2对G-四链体DNA具有很好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溶液中的碱金属离子种类和萘酰亚胺基团上的取代基对NPI1和NPI2与DNA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在含K+的缓冲液中,NPI2与G-四链体的结合常数达到1.06×108 L/mol,是与双链CT DNA结合常数的268倍。圆二色谱结果表明在不含碱金属离子的溶液中,NPI1和NPI2可诱导Htelo DNA形成反平行结构G-四链体。Autodock分子对接模拟表明NPI1和NPI2可以通过堆积作用、静电作用、氢键等作用方式与G-四链体结合,使得它们对G-四链体具有很高亲和性(Ka>107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酰亚胺 G-dna 三联吡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DNA酶催化的卟啉金属化检测锌
19
作者 田馨裕 刘焕 +1 位作者 杨兴林 杨华林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9-642,共4页
利用G-四链体DNA(T30695)催化Zn^(2+)插入到中卟啉IX(MPIX)中,引起荧光偏移的特点,建立了检测Zn^(2+)的方法。在40μmol/L MPIX、0.6μmol/L Pb^(2+)、5μmol/L T30695和1%Triton的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Zn^(2+)浓度为0.5~5μmol/L范... 利用G-四链体DNA(T30695)催化Zn^(2+)插入到中卟啉IX(MPIX)中,引起荧光偏移的特点,建立了检测Zn^(2+)的方法。在40μmol/L MPIX、0.6μmol/L Pb^(2+)、5μmol/L T30695和1%Triton的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Zn^(2+)浓度为0.5~5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5,检出限为73.5 nmol/L。离子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对Zn^(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7%~10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金属化 dna G-dna 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DNA G‐quadruplexes rely on their structural integrity
20
作者 Jielin Chen Mingpan Cheng +5 位作者 Jiawei Wang Dehui Qiu David Monchaud Jean‐Louis Mergny Huangxian Ju Jun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02-1107,共6页
The influence of the G‐quartet structural integrity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G‐quadruplex(G4)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G4‐DNAzyme performances of a series of G4s with a G‐vacancy site and a G‐trip... The influence of the G‐quartet structural integrity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G‐quadruplex(G4)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G4‐DNAzyme performances of a series of G4s with a G‐vacancy site and a G‐triplex(G‐tri).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not only confirm that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3'‐end G‐quartet is necessary for G4s to be catalytically competent but also show how to remediate G‐vacancy‐mediated catalytic activity losses via the addition of guanine surrogates in an approach referred to as G‐vacancy complementation strategy that is applicable to parallel G4s only.Furthermore,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rminal G‐quartet could act as a proximal coordinating group and cooperate with the flanking nucleotide to activate the hemin co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quadruplex G‐quadruplex dnazyme G‐vacancy G‐quartet integrity Guanine surrog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