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梅花鹿春季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昊 石红艳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2-285,共4页
1997年4月,在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用直接观察法对220头次四川梅花鹿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鹿群春季昼夜活动的规律性较强。白昼,鹿群活动呈现明显的双峰型,2个高峰时段为08:30和19:30前后,活动频率分别为71 9%... 1997年4月,在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用直接观察法对220头次四川梅花鹿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鹿群春季昼夜活动的规律性较强。白昼,鹿群活动呈现明显的双峰型,2个高峰时段为08:30和19:30前后,活动频率分别为71 9%和94 13%,其他时间多处于休息状态;鹿群夜间活动强于昼间,活动频率均在61%以上,仅在半夜01:30前后有一个相对不活跃期。同时发现,春季活动高峰期约90%的活动时间被四川梅花鹿用于采食和移动。这可能与光照、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春季 昼夜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采食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的分布、数量及栖息环境的调查 被引量:29
2
作者 郭延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7,共7页
1992年 7月至 1 999年 8月野外调查发现 ,四川梅花鹿现残存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岷山山系北段 3块相互完全隔离的区域。铁布分布区 (E1 0 2°46′~ 1 0 3°1 4′、 N33°58′~ 34°1 6′)属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 1992年 7月至 1 999年 8月野外调查发现 ,四川梅花鹿现残存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岷山山系北段 3块相互完全隔离的区域。铁布分布区 (E1 0 2°46′~ 1 0 3°1 4′、 N33°58′~ 34°1 6′)属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和占哇乡、降扎乡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电尕乡 ,面积 860 km2 ,有鹿 630~ 650只 ;巴西分布区 (E1 0 3°0 8′~ 1 0 3°35′、 N33°33′~ 33°46′)属若尔盖县巴西乡、求吉乡、阿西茸乡、包座乡和九寨沟县的大录乡 ,面积 60 3km2 ,有鹿 1 30~ 1 50只 ;白河分布区 (E1 0 3°59′~ 1 0 4°1 0′、N33°0 5′~ 33°2 0′)属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和农康乡、白河乡、罗依乡、马家乡 ,面积 390 km2 ,有鹿 30~ 45只。高原与高山峡谷的过渡地貌、山地温带气候、森林与灌丛草甸相互镶合的植被 ,加之地域偏僻、人烟稀少 ,当地藏族群众视其为神鹿 ,使上述 3个区域成为四川梅花鹿最后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分布 数量 栖息环境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延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198 7年 2月至 2 0 0 0年 9月 ,用直接观察法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中先后对 2 87只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 2 93 4h的观察。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具有明显的活动与休息相间出现的节律 ,晨昏和午夜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 198 7年 2月至 2 0 0 0年 9月 ,用直接观察法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中先后对 2 87只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 2 93 4h的观察。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具有明显的活动与休息相间出现的节律 ,晨昏和午夜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白昼活动强度较低以休息反刍为主。不同季节其昼夜活动节律有较大的变化。春、夏、秋、冬 4季每天单位时间的平均活动频率分别为 :5 5 2 9± 3 2 97%、 46 42± 3 7 2 4%、 48 2 1± 3 5 80 %、 47 75± 3 2 2 1% ,季节差异不明显 (F =0 3 2 <F0 0 1 )。昼夜年平均每天约有 5 2 0 7%的时间在活动 ,其中白昼活动仅占5 2 8% ,而晨昏和夜晚的活动占 46 79%。影响时间分配比例的因素为 :鹿的年龄、性别、繁殖状态、食物资源、天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昼夜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活动强度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延蜀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对四川梅花鹿食性的研究表明 :鹿采食活动在晨昏和夜间进行 ,采食的植物种类共计 2 12种 ,杨柳科、桦木科、蓼科、小蘖科、蔷薇科、豆科、胡秃子科、忍冬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的植物是其食物的主要来源 ,占采食植物总数的 6 7% .鹿... 对四川梅花鹿食性的研究表明 :鹿采食活动在晨昏和夜间进行 ,采食的植物种类共计 2 12种 ,杨柳科、桦木科、蓼科、小蘖科、蔷薇科、豆科、胡秃子科、忍冬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的植物是其食物的主要来源 ,占采食植物总数的 6 7% .鹿在不同的季节对食物基地和采食的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 .10月至翌年 4月 ,鹿常在 2 70 0~ 32 0 0m处的土坎下面舐食富含铵盐的土 .饮水在晨昏和夜间进行 ,水源为河流、小溪和山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采食时间 采食行为 食物 食性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的社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延蜀 胡锦矗 +3 位作者 罗代华 色科 任树培 邹洪富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四川梅花鹿的社群可划分为聚集群、繁殖群、族群、雄鹿群和单雄个体。在产仔季节,族群则分散成核心群、母子群和单雌个体。鹿群的首领由年长体健的雌鹿担任。雌鹿的序位等级由年龄、体况等因素决定,它以温和的姿态维持所建立的系列等级... 四川梅花鹿的社群可划分为聚集群、繁殖群、族群、雄鹿群和单雄个体。在产仔季节,族群则分散成核心群、母子群和单雌个体。鹿群的首领由年长体健的雌鹿担任。雌鹿的序位等级由年龄、体况等因素决定,它以温和的姿态维持所建立的系列等级序位。繁殖期,雄鹿通过角斗取得交配权,婚配制度属保卫雌性型一雄多雌制。雌鹿终身留居在世继的家域内;雄鹿2—3岁时被头鹿从族群中赶出,经流浪期后,建立起自己的家域。族群的家域为1.86—6.58平方公里,雄鹿的家域为2.66—4.95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四川梅花鹿 社群行为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6
6
作者 戚文华 岳碧松 +6 位作者 宁继祖 蒋雪梅 权秋梅 郭延蜀 米军 左林 熊远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2007年3—11月每月定期5d,每天06:00—18:00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观察记录四川梅花鹿行为发生过程、内容、结果及其周围生境.建立了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警戒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填补了有蹄类警戒行为PAE... 2007年3—11月每月定期5d,每天06:00—18:00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观察记录四川梅花鹿行为发生过程、内容、结果及其周围生境.建立了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警戒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填补了有蹄类警戒行为PAE编码的空白.分辨并记录了四川梅花鹿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及136种行为,描述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与其他有蹄类相比,梅花鹿的行为与鹿科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铁布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四川梅花鹿生命表和种群增长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延蜀 郑慧珍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198 7年、1989~1991年四川梅花鹿产仔期,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用耳缺法连续标记了111只(♂♂5 6 ,♀♀5 5 ) 3~10日龄的四川梅花鹿幼仔,根据野外对这批标记仔鹿生长、繁殖、死亡的观察数据编绘出四川梅花鹿的生命表、存活... 198 7年、1989~1991年四川梅花鹿产仔期,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用耳缺法连续标记了111只(♂♂5 6 ,♀♀5 5 ) 3~10日龄的四川梅花鹿幼仔,根据野外对这批标记仔鹿生长、繁殖、死亡的观察数据编绘出四川梅花鹿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种群自然增长率和繁殖价。这批标记仔鹿中,雄鹿和雌鹿的最大寿命分别为14岁和15岁;初生仔鹿的雌雄性比为1∶1,5~6岁时雌雄性比为3∶1;雌鹿最早的产仔年龄为3~4岁,最晚产仔年龄为11~12岁;雄鹿最早在4~5岁时拥有雌鹿,10~11岁以后就都失去了曾占有的雌鹿群。雄鹿2~3岁时期望寿命最大为5 111,雌鹿1~2岁时期望寿命最大为6 14 8。雌鹿的存活曲线接近于Odum有关存活曲线的A型,雄鹿的存活曲线属B型。净生殖率、种群自然增长率和平均世代时间分别为1 2 2 8、0 0 31和7 0 15。雌鹿3~4岁时的繁殖价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生命表 种群增长率 种群自然增长率 铁布自然保护区 存活曲线 雌雄性比 期望寿命 1987年 1991年 若尔盖县 10日龄 净生殖率 世代时间 雄鹿 产仔期 标记 四川 仔鹿 繁殖 年龄
下载PDF
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昊 郭延蜀 胡锦矗 《野生动物》 1999年第5期6-7,共2页
梅花鹿是东亚特产动物,然而目前尚存的野生种群仅千余只。分布于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是其中最大的一群,占全部野生种群数量的50%以上。因此,保护好这一珍贵种群,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野... 梅花鹿是东亚特产动物,然而目前尚存的野生种群仅千余只。分布于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是其中最大的一群,占全部野生种群数量的50%以上。因此,保护好这一珍贵种群,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野生梅花鹿的生存有着决定性意义。笔者于1996年10月和1997年3~11月在铁布自然保护区对梅花鹿种群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布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 半野生种群 种群数量 动植物研究所 四川梅花鹿 野生梅花鹿 特产动物 四川师院 四川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几种发声行为 被引量:9
9
作者 宁继祖 郭延蜀 郑慧珍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3,共7页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ms,频率范围140...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ms,频率范围1409.5~4474.6Hz,主频率3534.8±89.12Hz;雄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136~187ms,频率范围271.8~3910.5Hz,主频率3244.3±79.32Hz;两者在持续时间、最低频率、最高频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间隔时间上差异不显著(P=0.624)。吼叫是雄鹿的主要发情行为之一。雄鹿每次吼叫1声,持续时间1580~4972ms,频率范围234.6~6171.4Hz,主频率2264.6±166.44Hz。雄鹿吼叫声的主频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P<0.01)。在整个吼叫过程中,一只雄鹿的吼叫常会引起周围其它雄鹿的吼叫反应。雄鹿每日吼叫的次数与其在繁殖群中的等级序列有关,不同序列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雄鹿的吼叫声在白天和夜晚均能听到,但主要发生在06:00~08:00、17:00~19:00和01:00~03:00三个时间段。四川梅花鹿雄鹿的求偶叫声有4种,其生物学意义与发情炫耀、追逐、激惹和爬跨等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发声行为 发情期 铁布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研究——以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为例
10
作者 陈玥 潘业田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132-134,140,共4页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通过对四川梅花鹿栖息地现状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设计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教、基础设施、社区发展等方面内...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通过对四川梅花鹿栖息地现状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设计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教、基础设施、社区发展等方面内容。实施规划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四川梅花鹿栖息地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种群得以进一步壮大,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保护与修复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四川梅花鹿 总体规划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对农作物的危害调查及防护对策
11
作者 杨恒 杨慧琼 +2 位作者 尹远燕 胡勇 吴世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了四川梅花鹿在农耕地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对农作物的危害时间、方式,以及对农作物的危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四川梅花鹿活动特性提出了保护性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农作物 危害 调查 防护对策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繁殖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戚文华 蒋雪梅 +1 位作者 杨承忠 郭延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48-6559,共12页
2006年4—12月和2007年3—11月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观察和统计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行为,包括发情交配、产仔、发情吼叫、爬跨及其昼夜节律行为等。结果表明,四川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在9月上旬至12月中旬,集中在10... 2006年4—12月和2007年3—11月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观察和统计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行为,包括发情交配、产仔、发情吼叫、爬跨及其昼夜节律行为等。结果表明,四川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在9月上旬至12月中旬,集中在10—11月(占(86.99±3.24)%)。四川梅花鹿发情交配日期最早见于9月8日,最晚为12月16日,跨度约90—100 d(±6 d,n=90)。雌鹿交配日期与其繁殖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r<0.5,P<0.05),成体雌鹿交配日期稍微早于初次配种雌鹿。雄鹿发情吼叫和爬跨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各有2个高峰期(05:00—08:00和18:00—21:00),夜间有小节律的发情吼叫和爬跨时期。U-test检验表明发情吼叫频次和爬跨频率在昼夜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吼叫行为与其交配行为具有高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8<r<1.0,P<0.05),主雄、次雄和群外单身雄鹿的昼夜吼叫次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雌鹿产仔期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集中在5—6月(占(91.51±4.96)%),产仔日期最早见于4月29日,最晚为7月28日,跨度约80—90 d(±5 d,n=130)。梅花鹿产仔日期与其分娩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r<0.5,P<0.05),成体雌鹿产仔日期早于初次繁殖雌鹿。雌鹿每胎产1—2个幼仔,单双胎率分别为98.86%(±6.96%,n=129)和1.01%(±0.07%,n=1)。妊娠期和哺乳期梅花鹿采食行为分配占较大比率,其次是卧息和移动,哺乳期采食行为分配低于妊娠期,这与妊娠期正逢冬季,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有关,而哺乳期恰逢夏季,植物生长旺盛,食物资源相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繁殖季节 繁殖行为 铁布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产仔换茸期声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承忠 张修月 +3 位作者 岳碧松 郭延蜀 戚文华 郝海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6,共7页
2009年4~9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Cervusnippon sichuanicus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四川梅花鹿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可以分为报警声、惊叫声、吼叫声、母子召唤声等20种鸣声。通过声谱分析获得... 2009年4~9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Cervusnippon sichuanicus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四川梅花鹿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可以分为报警声、惊叫声、吼叫声、母子召唤声等20种鸣声。通过声谱分析获得了各种鸣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并通过野外观察初步确定了这些声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在遇到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成年雄鹿往往第一个发出报警鸣声,而雌鹿的报警声大约是雄鹿的两倍多。成年个体的主动防御鸣声频次要多于亚成体,而幼体未见有该类鸣声。对梅花鹿不同亚种和不同季节的几种声行为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产仔换茸期 声行为 铁布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夏季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成 李艳红 +5 位作者 石琴 王彬 徐康宁 赵思勤 胡杰 熊远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2011年6-9月,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梅花鹿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09个样方(利用样方61个,对照样方4... 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2011年6-9月,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梅花鹿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09个样方(利用样方61个,对照样方48个),测量并比较了海拔、坡度等20个生境因子。结果显示,梅花鹿偏好利用的植被类型为灌丛、草甸、针叶林,同时选择隐蔽度较高的生境;此外,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灌木盖度、灌木密度、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6个连续变量在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或U<0.05)。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夏季偏好选择草本盖度大、靠近水源和林缘的生境,回避远离水源和林缘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栖息地选择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CAG)_n微卫星文库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梦瑶 杨承忠 +6 位作者 高依敏 肖珍 王淋波 王洁清 刘武华 张修月 岳碧松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4-739,共6页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与四川梅花鹿基因组酶切片段杂交,捕获200~750bp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pMD18-T载体,再转化到感受态细胞JM109中以构建文库。通过PCR方法从(CAG)n文库中筛选阳性克隆,从57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与四川梅花鹿基因组酶切片段杂交,捕获200~750bp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pMD18-T载体,再转化到感受态细胞JM109中以构建文库。通过PCR方法从(CAG)n文库中筛选阳性克隆,从57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234个阳性克隆,对其全部进行序列测定,其中73个含有微卫星序列。除获得的目的微卫星序列(CAG)n外,还观察到(AG)n、(AT)n的重复序列。本研究表明,经过优化的磁珠富集法能够稳定、高效地获得四川梅花鹿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磁珠富集法 微卫星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延蜀 《大自然探索》 2004年第6期36-37,共2页
人们都知道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但很少有人知道四川还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四川梅花鹿的稀有程度与大熊猫不相上下,但它的分布范围却比大熊猫狭窄了许多。梅花鹿的栖息地还在破碎,缩小,种群呈下降趋势;而生境的破坏,... 人们都知道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但很少有人知道四川还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四川梅花鹿的稀有程度与大熊猫不相上下,但它的分布范围却比大熊猫狭窄了许多。梅花鹿的栖息地还在破碎,缩小,种群呈下降趋势;而生境的破坏,将导致四川梅花鹿的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世界 野生动物 种群
下载PDF
梅花鹿饲养初探
17
作者 李弛 李玮 +2 位作者 张璐 李玉峰 邓大军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9年第4期47-48,共2页
梅花鹿是偶蹄目鹿科中型食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有6个亚种,山西梅花鹿、华南梅花鹿、华北梅花鹿、东北梅花鹿、四川梅花鹿和台湾梅花鹿,其中华北、山西和台湾3个亚种在野外已经灭绝。梅花鹿的饲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将鹿... 梅花鹿是偶蹄目鹿科中型食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有6个亚种,山西梅花鹿、华南梅花鹿、华北梅花鹿、东北梅花鹿、四川梅花鹿和台湾梅花鹿,其中华北、山西和台湾3个亚种在野外已经灭绝。梅花鹿的饲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将鹿产品用于食药、保健与旅游等方面最早的国家,故发展梅花鹿的饲养及生态产业有着深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梅花鹿 饲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北梅花鹿 四川梅花鹿 食草动物 生态产业 偶蹄目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初步解剖 被引量:2
18
作者 戚文华 宁继祖 +2 位作者 郭延蜀 米军 熊远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11661.36mm,占肠道总长的58.8%,具有较发达的盲肠;卵巢较小,子宫属于双角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内脏系统 解剖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 Sichuan sika deer(Cervus sichuanicus) population in Tiebu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Ya HE Zheng-Huan WANG Xiao-Ming WA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8-536,共9页
Cervus sichuanicus is a speci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Group). To date, research has mainly focused on quantity surveying and behavior studies, with genetic information on this species currently deficient. To p... Cervus sichuanicus is a speci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Group). To date, research has mainly focused on quantity surveying and behavior studies, with genetic information on this species currently deficient.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to assis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is species, we collected Sichuan sika deer fecal samples from the Sichuan Tiebu Nature Reserve (TNR) and extracted DNA from those samples. Microsatellite loci of bovine were used for PCR amplification. After GeneScan, the genotype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Sichuan sika deer in TN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of the Sichuan sika deer population in TNR was 0.562, equivalent to the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of endangered animals, such as Procapra przewalsldi. Furthermore, 8 of 9 microsatellite loci significantly deviated from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nd two groups existed within the Sichuan sika deer TNR population. This genetic structure may be caused by a group of Manchurian sika deer (Cervus hortulorum) released in T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sika deer MICROSATELLITE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下载PDF
《四川动物》总目次2012年第31卷
20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01-I0012,共12页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爬行动物 冬季栖息地 四川梅花鹿 野生动物 新纪录属 ping Jun 蜘蛛目 蛛形纲 赤腹松鼠 红耳龟 繁殖生态 四川动物》 目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