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囊实性胰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
作者 吕晓静 曹营营 +4 位作者 钱丽超 魏昪 孙亚琳 王中秋 任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囊实性胰腺癌(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SPN和14例囊实性P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长径、位置、形状、边界...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囊实性胰腺癌(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SPN和14例囊实性P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长径、位置、形状、边界、质地、强化方式、“浮云征”、钙化、胰管扩张、胰腺萎缩、侵犯或转移情况的发生率,测量计算病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和比值比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诊断模型在SPN和囊实性PC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SPN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2岁,囊实性PC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N组病灶平均长径大于囊实性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 cm vs. 3.90 cm,P=0.017);SPN组“浮云征”的发生率高于囊实性PC组(84.4%vs. 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囊实性PC较SPN发生侵犯或转移的概率更高(42.9%vs. 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患者性别、病灶位置、边界、形状、质地、钙化、胰腺萎缩、胰管扩张、强化方式及各期CT值和增强CT比值比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浮云征”、“侵犯或转移”是鉴别SPN和囊实性PC有统计学价值的预测因素。联合上述指标建模后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714~0.991),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6%、90.6%和86.9%。结论 SPN多见于年轻患者,且病灶多边界清晰,很少出现转移或侵犯,“浮云征”为其增强后的特异性征象;而囊实性PC多边界模糊,“浮云征”少见,发生转移或侵犯的概率较高;相较于SPN,囊实性PC的病灶往往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乳头状瘤 胰腺癌 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