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CT血管造影在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天宇 崔明锐 张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前左心耳封堵术(LAAC)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主要策略,但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封堵术后的定期随访对于并发症的检出极为重要。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相比,心脏CT血管造影(CCTA)具有分辨高、无需镇静和非侵入性的优势... 目前左心耳封堵术(LAAC)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主要策略,但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封堵术后的定期随访对于并发症的检出极为重要。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相比,心脏CT血管造影(CCTA)具有分辨高、无需镇静和非侵入性的优势,是目前LAAC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式。本文就CCTA在左心耳封堵术后并发症检出及内皮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LAAC CCTA 残余分流 器械相关血栓 内皮化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器在心房颤动临床救治中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紫薇 张小卫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4期452-457,共6页
左心耳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左心耳封堵术(LAAC)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远期致残率和死亡率。此外,LAAC还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可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 左心耳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左心耳封堵术(LAAC)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远期致残率和死亡率。此外,LAAC还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可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LAAC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影像学手段,近年越来越多左心耳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不仅促进了LAAC术前检查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明确各种左心耳封堵器的优缺点及其预后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未来仍需不断优化左心耳封堵器械的研发,以进一步提高LAAC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器 左心耳结构 器械相关血栓 远期预后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6
3
作者 朱霓 白元 +1 位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广大医生和器械研发人员无法回避的临床问题,也引起了较大争议。该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原文传递
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夏林莺 刘毅 陶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事件发生率及临床转归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事件发生率及临床转归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1篇文献(11项研究,共计46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为3.0%(95%CI 2%~4%),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DRT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度为3.57(95%CI 2.13~6.00)。结论Watchman封堵术后DRT发生率为3.0%,Watchman封堵术后DRT的发生,增加3.57倍的缺血性卒中/TI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Watchman封堵器 器械相关血栓 META分析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卢艳钦 李晓烨 +3 位作者 张晓春 金沁纯 叶岩荣 吕迁洲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43-548,共6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NVAF患者,于LAAC术后给予NOCA(达比加群酯110 mg bid或利...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NVAF患者,于LAAC术后给予NOCA(达比加群酯110 mg bid或利伐沙班15 mg qd)或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抗凝治疗3个月,随后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至6个月,后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术后3、6个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器械相关血栓(DRT)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70例,最终255例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华法林组103例,NOAC组152例。华法林组和NOAC组分别有3例(2.0%)和8例(7.8%)患者发生DRT,NOAC组累积DRT比率低于华法林组(P=0.039,OR=0.247,95%CI:0.065~0.929)。TEE显示NOAC组DRT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华法林组[(6.6±1.3)mm vs.(14.0±3.2)mm,P=0.0033;(3.0±1.0)mm vs.(7.5±1.7)mm,P=0.0025]。随访期间,华法林组血栓事件发生率高于NOAC组(8.7%vs.2.6%,P=0.025),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9%vs.1.3%,P=0.693)。NOAC组再住院率低于华法林组(2.6%vs.12.6%,P=0.002)。结论与华法林相比,NVAF患者LAAC术后选择NOAC抗凝治疗可能更有利于减少血栓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药 血栓形成 左心耳封堵术 华法林 器械相关血栓
原文传递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婧 耿雪 +3 位作者 尹磊 尤玲 张光明 谢瑞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分别采用Jadad评分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500例患者,其中3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95%CI:0.91~1.97,P=0.14)、脑卒中(OR=1.27,95%CI:0.75~2.16,P=0.36)、大出血(OR=1.26,95%CI:0.92~1.74,P=0.15)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抗凝治疗在上述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发生风险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 口服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器械相关血栓 脑卒中 大出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俊国 朱莉 +2 位作者 阮中宝 张波 杨桂荣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6-409,45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dual-source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CTA)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指导意义及术后随访中对残余漏、器械相关血栓的检出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 目的探讨双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dual-source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CTA)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指导意义及术后随访中对残余漏、器械相关血栓的检出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16例,其中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组78例患者,男45例,年龄为(65.4±4.2)岁;女33例,年龄为(67.1±5.3)岁。术前予DCTA检查行左心耳三维重建(CTA组)138例,男87例,年龄为(73.3±5.1)岁;女51例,年龄为(74.0±4.8)岁。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左心耳血栓的检出率、手术时间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射线量,在正规抗凝3、6个月后根据患者愿意分别予DCTA和(或)TEE检查统计残余漏、器械相关血栓情况,其中同时行TEE和DCTA检查的共43例。结果术前DCTA和TEE对左心耳血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DCTA组有更短的手术时间[(40.4±10.8)min vs.(52.3±18.7)min,P<0.05]和更少DSA射线量[(258.2±28.6)mgy vs.(360.5±20.3)mgy,P<0.05]。术后两组患者残余漏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vs.78%,P>0.05)。术后两组患者器械相关血栓(DRT)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部分患者(197∶43)术后愿意接受DCTA随访。结论术前DCTA检查不但可用来排除左心耳血栓并对左心耳封堵手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减少了手术时间及DSA射线量,术后对残余漏及DRT的发现率不劣于TEE,且更易为患者接受,DCTA不失作为不愿接受TEE检查者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左心耳封堵 器械相关血栓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发生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宏 王赛华 +9 位作者 罗俊 武英彪 朱茜 方明 郇强 张小刚 田蓓 顾薇 宋湘 宁忠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LAmbre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发生率、预测因素和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mbre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3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0例(79.1%)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LAmbre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发生率、预测因素和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mbre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3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0例(79.1%)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复查随访。根据TEE结果,将患者分为无DRT组和DRT组,比较两组房颤患者临床一般情况、术中参数、抗栓治疗方案及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左心耳封堵术后TEE检测时间为(72±7)d。完成TEE随访复查的250例患者年龄为(74.5±9.5)岁,平均房颤血栓栓塞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5.5±1.9,平均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3.1±1.1。明确诊断DRT 22例(8.8%)。DRT组与无DRT组相比术前CHA_(2)DS_(2)-VASc评分更高(P=0.04),术后接受抗血小板方案患者更多(P=0.004),左心房自发性显影发生率更高(P=0.01)。DRT组除2例不能耐受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外,其余患者继续抗凝治疗方案;随访12个月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各1例。结论LAmbre左心耳封堵器治疗房颤12个月后DRT发生率为8.8%。封堵术前较高的CHA_(2)DS_(2)-VASc评分和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是DRT发生的主要因素,增加了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LAmbre左心耳封堵器 器械相关血栓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乾友 莫丽莉 +4 位作者 杨钦宇 潘竟 王章兰 李伟 曾安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成人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卒中。目前,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药物抗凝防止卒中发生是主要治疗策略,但在老年患者存在诸多问题。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 心房颤动(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成人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卒中。目前,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药物抗凝防止卒中发生是主要治疗策略,但在老年患者存在诸多问题。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故本文拟对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进展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 被引量:2
10
作者 窦鸿伟 汤学超 秦永文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6-19,共4页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栓塞 器械相关血栓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士强 陈丹丹 周达新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9-773,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手段已相对成熟,但封堵器植入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医师已意识到术后抗栓治疗的必要性,但并无共识明确相关定义与诊疗策略,现行的术后抗栓方案主要基于临床经验。本文旨在对器械相...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手段已相对成熟,但封堵器植入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医师已意识到术后抗栓治疗的必要性,但并无共识明确相关定义与诊疗策略,现行的术后抗栓方案主要基于临床经验。本文旨在对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和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不同抗栓方案的循证学分析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器械相关血栓 抗栓治疗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子雍 何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693-695,714,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卒中
下载PDF
左心耳血栓行封堵术后反复发生器械相关血栓1例
13
作者 朱珞宁 王菲 +7 位作者 罗俊 武英彪 王赛华 朱茜 方明 顾薇 赵志宏 宁忠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79,共3页
既往左心耳内血栓是左心耳封堵的禁忌证。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有反复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心脏CT血管成像诊断左心耳血栓,因抗凝治疗不耐受,故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发生器械... 既往左心耳内血栓是左心耳封堵的禁忌证。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有反复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心脏CT血管成像诊断左心耳血栓,因抗凝治疗不耐受,故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发生器械相关血栓。提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应慎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需个体化调整抗栓方案、密切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器械相关血栓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1例器械相关血栓形成患者的用药分析
14
作者 陈偲偲 冯向飞 +2 位作者 张睿 陈方 杨宇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2年第5期469-470,共2页
1例行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患者术后形成器械相关血栓,临床药师根据患者临床诊断评估了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建议抗凝药物调整为艾多沙班,患者4周后复查未见封堵器表面血栓。该病例为器械相关血栓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左心耳封堵 器械相关血栓 艾多沙班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单中心调查和病例分析
15
作者 张莎 王宇 +4 位作者 黄新苗 吴弘 秦永文 赵仙先 白元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9-484,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appendage closure,LAAC)后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DRT)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应用Watchma...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appendage closure,LAAC)后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DRT)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应用Watchman封堵器完成LAAC的患者病史资料,重点分析所有发现DRT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和随访数据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3例患者,手术成功198例(97.5%)。随访时间为(12.2±7.1)个月,左心耳影像学随访82例(42.3%)。随访期间发现DRT 5例,总发病率为2.5%(5/198),占影像学随访的6.1%(5/82)。发生DRT者的共同特征包括持续性房颤、左心房容积增大、左心房内径增大、植入大尺寸的封堵器(4例33 mm,1例30 mm)。5例DRT患者中,4例患者年龄≥65岁,3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3例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 2DS 2-VASc评分)≥3分,3例患者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左心耳内自发显影现象。发现DRT的时间为术后(5.4±2.0)个月。DRT确诊后,4例予利伐沙班治疗,1例予华法林治疗。随访中,2例DRT消失,1例DRT缩小,5例DRT患者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结论LAAC术后DRT并不罕见,临床医师对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后左心耳影像学随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器械相关血栓 预测因子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器相关性血栓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楠 熊芊卉 +4 位作者 戴凯 徐佳祥 宋志芳 赵健清 应如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已被认为是左心耳封堵(LAAO)的重要并发症,与术后卒中发生率增加有关,高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左心耳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等被认为导致LAAO术后DRT危险性增高,然而关于DRT... 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已被认为是左心耳封堵(LAAO)的重要并发症,与术后卒中发生率增加有关,高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左心耳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等被认为导致LAAO术后DRT危险性增高,然而关于DRT的预测因素仍然众说纷纭,无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DRT的预测因素作一回顾及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器械相关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文杰 陈艳红 +2 位作者 张勇华 屈璐璐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后。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8例。根据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后。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8例。根据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器械相关血栓组和无器械相关血栓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术后45 d随访资料及术后中长期随访资料。结果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7例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30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类型、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CHA_(2)DS_(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耳口径及左心耳体长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器械相关血栓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组的卒中史占比较高(85.7%比42.5%,P=0.058),HAS-BLED评分较高[(2.6±1.0)分比(1.9±1.1)分,P=0.07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残余分流、术后45 d残余分流、封堵器类型及术后抗栓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史是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 8.1,P=0.019)。在术后平均826 d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总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及小出血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器械相关血栓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组的卒中发生率较高(14.3%比1.0%,P=0.0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器械相关血栓形成与卒中事件发生密切相关(HR 16.8,P<0.001)。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并不常见,卒中史是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器械相关血栓形成会增加卒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卒中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栓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莎莎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3-5,31,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主动脉瓣病变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指征正逐渐向“全患者群”方向扩展。为预防TAVR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术后抗栓治疗非常重要,但目前国内外...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主动脉瓣病变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指征正逐渐向“全患者群”方向扩展。为预防TAVR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术后抗栓治疗非常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最佳抗栓方案。本文回顾TAVR后不同抗栓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以探讨TAVR后的最佳抗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器械相关血栓形成 抗栓治疗
下载PDF
浅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器械相关血栓栓塞及术后早期抗栓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莎莎 周达新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151-153,共3页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严重并发症,90%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PLAAC)通过对左心耳进行介入封堵,以替代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该技术的安全性...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严重并发症,90%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PLAAC)通过对左心耳进行介入封堵,以替代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众多临床研究证实。同时,术后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也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术后早期抗栓对防治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 DRT)的形成极其重要,但最优抗栓方案尚无定论。本文就目前临床使用的不同抗栓方案及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栓塞事件作一回顾及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器械相关血栓栓塞 抗栓治疗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早期抗血栓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莎莎 潘文志 +2 位作者 金沁纯 张晓春 周达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8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早期(60 d)的最佳抗血栓方案,为抗血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成功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封堵器)的221例患者术后早期(60 d)不同抗血栓...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早期(60 d)的最佳抗血栓方案,为抗血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成功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封堵器)的221例患者术后早期(60 d)不同抗血栓方案治疗下的器械相关血栓(DRT)形成、器械相关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大出血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了221例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39例,平均年龄(69.3±8.9)岁,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7±1.4)分,平均HAS-BLED评分为(3.1±1.1)分。所有患者均按医嘱进行了术后早期抗血栓药物治疗,术后60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生DRT患者为DRT组有8例(3.6%)患者,其中1例(0.5%)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余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未发生DRT为无DRT组有213例患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系统栓塞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和死亡事件。DRT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较无DRT组患者高[(4.0±1.1)分比(3.7±1.5)分,P=0.5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了抗血栓治疗,达比加群组78例(35.3%),利伐沙班组50例(22.6%),华法林组42例(19.0%),双联抗血小板组51例(23.1%)。术后60 d,达比加群组DRT发生率最高6例(7.7%),其中1例于术后48 d时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华法林组和双联抗血小板组分别有1例患者发生DRT,发生率分别为2.4%和2.0%,利伐沙班组未发生DRT。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TEE提示左心房自发显影与术后DRT形成相关(HR 4.76,95%CI 1.36~16.28,P=0.023),而年龄、男性、CHA2DS2-VASc评分和既往TIA/脑梗死病史并非术后DRT形成的预测因素。结论利伐沙班可能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最佳的早期抗血栓治疗方案,尤其对于术前存在左心房自发显影的患者。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考虑选择,但达比加群(110 mg、每日2次)抗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缺血性卒中 血栓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