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分级的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器官腔隙感染防控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会学 孙尚念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术后器官腔隙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17-201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基于分析结果,建立风险分级评分系统,针对2019-202... 目的评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术后器官腔隙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17-201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基于分析结果,建立风险分级评分系统,针对2019-2021年手术患者(研究组)进行目标性监测,对于中高风险患者给予精准关注,同时结合患者情况,与临床医生共同探讨行保护性造口的作用。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感染情况及保护性造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高风险分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器官腔隙感染率从7.83%降至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6,P<0.001)。通过干预措施,研究组中高风险组患者整体感染率从29.23%降至4.72%(P<0.001),并与低风险组感染情况相近;癌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从18.35%上升至3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9,P<0.001),癌距肛门5~<7 cm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率从16.51%降至4.20%。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分级管理、推进保护性造口,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得到明显控制,中高风险组、癌距肛门距离5~<7 cm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级 危险因素 直肠癌 官腔感染 防控效果
原文传递
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夏敏棋 邢坚聪 汤旭丽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直肠癌Dixon术且术后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器官腔隙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直肠癌Dixon术且术后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器官腔隙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但未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160例患者为器官腔隙未感染组。选择χ^(2)检验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并分析器官腔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状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术前化疗、引流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肿瘤与肛缘距离为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手术持续时间>3 h、肿瘤与肛缘距离<7 cm为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行保护性造口为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独立保护因素;33例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共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比75.86%;革兰阳性菌5株,占比17.24%;真菌2株,占比6.90%。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手术持续时间>3 h、肿瘤与肛缘距离<7 cm,行保护性造口为独立保护因素,且革兰阴性菌为直肠癌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腔感染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危险因素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1-786,共6页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cm和<5 cm三组,比较各组行保护性造口的比例及感染情况,以及行保护性造口与未行保护性造口患者的感染率。结果2017—2021年该院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器官腔隙感染率为4.79%(51/106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手术持续时间>3 h为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同时行保护性造口是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2.76%;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感染率最高,为9.52%;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最高,为72.05%。对于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并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后感染率降低幅度也很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行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官腔感染 保护性造口 影响
下载PDF
洁悠神抗菌剂预防引流管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泽飞 马福贵 +1 位作者 杨仁伟 孔德东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第2期119-119,F0003,共2页
目的研究新型抗菌剂预防留置引流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的135例患者使用物理抗菌膜(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预防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49例留置引流管在3日以内... 目的研究新型抗菌剂预防留置引流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的135例患者使用物理抗菌膜(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预防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49例留置引流管在3日以内者无感染,58例留置引流管在4~6天以内有1例感染,28例留置引流管在7天以上(最长12天)有2例感染;对照组:43例留置引流管在3日以内者有1例感染,48例留置引流管在4~6天以内有2例感染,22例留置引流管在7天以上(最长12天)有4例感染。结论物理抗菌膜(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可预防留置引流管引起的颅内器官腔隙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引流管 颅内官腔感染 物理抗菌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