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体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病人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傅志俭 宋文阁 +3 位作者 毕好生 赵松云 马玲 杨茂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 评价异体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常规方法治疗仍不能缓解的晚期癌痛病人 10例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 (n =4)经蛛网膜下腔注入体外培养 3d的细胞悬液 2ml;对照组 (n =6 )注入同体积... 目的 评价异体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常规方法治疗仍不能缓解的晚期癌痛病人 10例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 (n =4)经蛛网膜下腔注入体外培养 3d的细胞悬液 2ml;对照组 (n =6 )注入同体积细胞培养液。移植后继续应用阿片制剂。移植前、后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 (VAS法 )和阿片制剂日摄量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脑脊液儿茶酚胺和脑啡肽的浓度以及采用免疫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抗体和补体水平。结果 与移植前比较 ,两组病人的VAS值均显著性降低 (P <0 0 5或 0 0 1) ;试验组阿片制剂日摄量移植后有显著性减少 (P <0 0 5或 0 0 1)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两组病人脑脊液儿茶酚胺浓度均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脑啡肽浓度均显著性降低 (P <0 0 1) ;两组病人的血清抗体、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幅度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结论 异体嗜铬细胞移植对癌痛病人具有肯定的镇痛效果 ,且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 ,免疫功能稳定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痛 嗜铬细胞蛛网膜移植 异体移植
原文传递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镇痛微胶囊镇痛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初步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京 肖秀斌 +5 位作者 何立敏 苏航 达永 陈喜林 贾海威 薛毅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588-5589,共2页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将微胶囊按0.5×107,1.0×107,1.25×107,1.5×107/次·人4个剂量组,注入癌痛患者...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将微胶囊按0.5×107,1.0×107,1.25×107,1.5×107/次·人4个剂量组,注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内。结果:全组发生I,II度或轻度不良反应14例70%),其中腰腿酸痛((65%)、头晕(50%)、头痛(35%)、发热(25%)、乏力(30%)、恶心(5%)、心悸(5%),持续中位时间在0.5×107,1.0×107剂量组多为两三天,1.25×107,1.5×107剂量组多为4~11d;发生重度不良反应2例(10%),均为1.5×107剂量组,分别表现为双下肢频发抽搐、肩背部压迫感,持续2~5d,无需特殊处理可自愈。移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PA-BCCs微胶囊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轻、安全的特点,尤其剂量低于1.5×107/次·人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微囊化 肾上腺嗜铬细胞蛛网膜移植 微胶囊 镇痛 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