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59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7-790,共4页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SYSTEMIC 专家 诊治 药物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异常 药物反应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和病理表现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庄 方全 +5 位作者 赵大春 崔全才 刘永太 曾勇 李梦涛 姜秀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心脏受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累及心脏且行心内膜活检或尸检患者的临床和心肌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1岁;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4例,Churg-Straus...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心脏受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累及心脏且行心内膜活检或尸检患者的临床和心肌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1岁;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4例,Churg-Strauss综合征3例.7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有明显升高.心脏受累的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瓣膜病变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和猝死.病理显示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坏死性血管炎、心肌细胞坏死、间质纤维化和心内膜纤维化.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低或正常,心脏病变稳定甚至好转.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发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多样而且预后差;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心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木村病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韦秀宁 戴冽 +2 位作者 郑东辉 张白玉 莫颖倩 《新医学》 2009年第11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5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1岁,中位病程7年。表现为头颈部皮下肿物4例,背部皮下肿物1例,伴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腮腺受累2例。外周血嗜...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5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1岁,中位病程7年。表现为头颈部皮下肿物4例,背部皮下肿物1例,伴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腮腺受累2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4例,血清IgE升高4例,尿蛋白阳性1例。肿物或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均见淋巴组织增生,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例均有淋巴滤泡形成及血管增生,有嗜酸性微脓肿形成2例。临床上对于头颈部无痛性皮下肿物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尤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升高者,应考虑到木村病的可能,进一步行肿物或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淋巴肉芽肿 活组织检查 肾损害 肾病综合征 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木村病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立梅 高清平 +1 位作者 王则胜 王琼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木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以局部包块为主要表现,23例累及头面部,11例累及颈部,此外,还有腹股沟3例,胸壁3例,腹壁3例,髂前上棘1例,锁骨1例;16例血常规示嗜酸性粒...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木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以局部包块为主要表现,23例累及头面部,11例累及颈部,此外,还有腹股沟3例,胸壁3例,腹壁3例,髂前上棘1例,锁骨1例;16例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的有13例;3例检测了血清Ig E,2例显著升高。多使用手术切除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木村病是少见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测、病理检查等,手术切除或激素治疗后联合小剂量的放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IgE增高
下载PDF
生食蛞蝓致嗜酸性脑膜炎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志蓉 周富友 +4 位作者 曾肖蓬 沈丽英 王佩珍 丁美萍 张宝荣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9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蛞蝓 生食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主要临床表现 病原学检查 肢体瘫痪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国兴 刘齐 陆春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14-316,共3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血管性损害。其发病可能与外伤、动静脉畸形、内分泌、肿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于活检和/或血管造影术。Mohs显微外科手术和宽波段可调染料激光治疗是新近发展的治疗方...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血管性损害。其发病可能与外伤、动静脉畸形、内分泌、肿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于活检和/或血管造影术。Mohs显微外科手术和宽波段可调染料激光治疗是新近发展的治疗方法,显示出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 染料激光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损害 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术 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下载PDF
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万鹏程 关国跃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7期1086-1088,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细胞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近年来人们发现各种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肺疾病 发病机制 IL-1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PULMONARY protein 肺泡巨噬细胞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重型药疹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捷 《皮肤病与性病》 2013年第1期18-20,共3页
重型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重症型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症(TEN)、高敏综合征(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性发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 重型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重症型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症(TEN)、高敏综合征(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性发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这些重型药疹的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多器官受累,治疗过程中易有反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药疹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表皮松解坏死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SYSTEMIC 重症型多形红斑 高敏综合征 多器官受累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例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个体化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明丹丹 金美玲 +1 位作者 李晓宇 叶晓芬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7-30,共4页
1例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正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患者曾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5次,效果不佳,后换用度普利尤单抗,哮喘症状明显改善,但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 1例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正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患者曾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5次,效果不佳,后换用度普利尤单抗,哮喘症状明显改善,但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一步增高的不良反应。停用度普利尤单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但哮喘症状复又加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权衡疾病加重和药物治疗风险后,决定继续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但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时调整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间隔时间,效果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 度普利尤单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下载PDF
头颈部木村病2例
10
作者 杨永波 王惠曦 +1 位作者 赵瑜 骆小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3期134-137,5,共5页
木村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各部位单发或多发的无痛性皮下肿块,唾液腺、头颈部软组织及淋巴结为好发部位。本文分析及报道了我院收治的2例木村病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治疗方... 木村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各部位单发或多发的无痛性皮下肿块,唾液腺、头颈部软组织及淋巴结为好发部位。本文分析及报道了我院收治的2例木村病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酸性肉芽肿
原文传递
淮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相关疾病的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雪峰 王克霞 李朝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 H.pylori 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 ELISA 方法检测608人血清抗 H.pylori-IgG,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244例行胃镜检查,并各取胃窦粘膜3块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改良 Giemsa 染色找 H.pylo...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 H.pylori 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 ELISA 方法检测608人血清抗 H.pylori-IgG,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244例行胃镜检查,并各取胃窦粘膜3块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改良 Giemsa 染色找 H.pylori 菌。结果①608份血清 H.pylori-IgG 抗体阳性率为52.6%(320/608),儿童和成人分别为42.2%(98/232)和59.0%(222/376),差异具显著性(x^2=16.2,P<0.01);无消化道症状组为35.2%(128/364),有消化道症状组为78.7%(192/244),差异亦具显著性(x^2=111.00,P<0.01);②3岁~、8岁~、13岁~、18岁~、20岁~、30岁~、40岁~、50岁~抗 H.pylori-IgG 阳性率分别为17.8%、36.8%、48.5%、53.1%、53.9%、56.3%、62.4%、64.0%,差异显著(x^2=49.98,P<0.01)。③有症状组中,48例儿童(72.72%)患浅表性胃炎,H.pylori 感染率为81.3%(39/48),2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感染 H.pylori;成人患者中,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 感染率分别为90.6%、92.3%、72.7%、95.6%、96.9%,差异具显著性(x^2=11.47,P<0.05)。④H.py-lori 感染的儿童及成人胃粘膜的炎症程度、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淋巴滤泡形成的比例,均明显高于 H.pylori 阴性的儿童及成人胃粘膜。儿童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形成较成人明显增多(x^2=19.33,P<0.01),而成人则在胃粘膜肠化、萎缩的发生率较儿童更明显。结论 H.pylori 感染在本地区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 H.Pylori 感染似有一定关系;儿童及成人感染 H.pylori 后,胃粘膜呈现不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疾病 淮南地区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感染情况 改良Giemsa染色 十二指肠溃疡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消化道症状 ELISA方法 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粘膜淋巴滤泡 组织病理学改变 浅表胃炎 淋巴滤泡形成 十二指肠疾病 人胃粘膜
下载PDF
美泊利单抗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的治疗进展
12
作者 张学兰 叶小萌 +1 位作者 赵健 孟静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较多,其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不相同,非感染和非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一线治疗大多为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轻重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是一种人源抗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目前已...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较多,其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不相同,非感染和非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一线治疗大多为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轻重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是一种人源抗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嗜酸性肉芽肿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的二线治疗。现就美泊利单抗治疗除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外相关嗜酸性粒细胞的应用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美泊利珠单抗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飞 曾跃平 晋红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皮肤损害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HED组),其他类型的HES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皮肤损害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HED组),其他类型的HES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结果:HED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71±11.43)岁,明显晚于对照组[(33.65±13.19)岁](P<0.01),其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瘙痒性皮炎。该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HED可能为HES的一个预后较好的亚型,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该病患者宜尽量明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以利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控制疾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罗雪姣 王水霞 +1 位作者 李艳丽 胡亚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8-448,I0004,共2页
2024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左耳部红色丘疹、结节2年余。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后侧出现数枚米粒至绿豆大... 2024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左耳部红色丘疹、结节2年余。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后侧出现数枚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结节,阵发性瘙痒剧烈,抓破后易出血,无局部外伤史和感染史。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化脓性肉芽肿”,给予冷冻、CO_(2)激光治疗后部分皮损消退,但仍见新起皮疹。于2024年2月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重度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哮喘抗免疫球蛋白E和抗白介素-5靶向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文博 金美玲 +1 位作者 李晓宇 叶晓芬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31-34,55,共5页
本文报告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增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经哮喘分级治疗第5级治疗仍未控制的重度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的靶向治疗过程。患者2018年3月底开始接受抗免疫球蛋白E治疗(奥马珠单抗,每2周1次600 mg),后哮喘发作... 本文报告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增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经哮喘分级治疗第5级治疗仍未控制的重度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的靶向治疗过程。患者2018年3月底开始接受抗免疫球蛋白E治疗(奥马珠单抗,每2周1次600 mg),后哮喘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所需口服糖皮质激素(oral corticosteroid,OCS)剂量有所降低,但病情不稳定,哮喘时有发作,且OCS维持治疗剂量仍较高,并已出现长期OCS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等。为此,2022年7月下旬起对患者换用抗白介素-5治疗(美泊利珠单抗,每4周1次100 mg),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哮喘控制水平较好,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泼尼松维持治疗剂量也逐渐降低至5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糖皮质激素依赖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亚娟 王慧欣 +2 位作者 林影 邵芳 任仪荪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评价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4例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 ,监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Ig系列 ,详细记录患儿入院后情况及患儿家属情况 ,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评价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4例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 ,监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Ig系列 ,详细记录患儿入院后情况及患儿家属情况 ,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在同期住院的 10 5 2例新生儿中 ,2 4例 (2 .3% )患儿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占 2 9.2 % ,中度增高 5 4 .2 % ,重度增高 16 .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时间为入院后 0~ 2 0d不等 ,其中 2 5 .0 %患儿入院当时即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9.2 %患儿为入院后 1d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在恢复期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Ig系列中 ,IgA增高 6例 (2 5 .0 % ) ,IgE增高 2例 (8.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的恢复时间为 2~ 2 1d。患儿出院后 ,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 ,其中 3例(12 .5 % )患儿有湿疹存在。截止至随访日期 ,尚未发现有过敏及哮喘发作。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 ,常见的原因与新生儿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晋波 韩彤妍 +2 位作者 童笑梅 陶立元 李在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NICU住院的496例低出生体重儿的病例资料,因各种原因剔除196例,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是否...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NICU住院的496例低出生体重儿的病例资料,因各种原因剔除196例,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多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和对照组,各15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再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两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均在生后第3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持续时间更长。(2)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儿童出生后患食物过敏、感染、贫血、输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在两组患儿分别为59例(39.3%)、33例(22.0%);47例(31.3%)、31例(20.7%);10例(6.7%)、1例(0.7%);54例(36.0%)、15例(10.0%);133例(88.7%)、88例(58.7%);67例(44.7%)、26例(17.3%);75例(50.0%)、23例(15.3%);61例(40.6%)、43例(28.7%);54例(36.0%)、32例(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8、4.435、7.644、28.628、34.796、26.196、40.978、11.092、7.890;P=0.001、0.035、0.006、0.000、0.000、0.000、0.000、0.001、0.005);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分别为30.00周、31.43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280.0g、155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3、-6.220,χ^(2)=0.000、0.000)。(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儿童出生后患感染、BPD、食物过敏、贫血、血小板增多是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影响因素(OR=2.190、2.442、3.441、9.241、2.757、2.190;95%CI=1.202~3.989、1.199~4.891、1.841~6.433、1.095~78.018、1.395~5.447、1.202~.989)。结论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儿童出生后患感染、BPD、食物过敏、贫血、血小板增多是低出生体重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低出生体重儿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及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雪 陈远春 +2 位作者 陈莹莹 何子翼 何学联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8-15,共8页
目的 探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早产儿EOS情况分为观察组(EOS≥0.7×10^(9... 目的 探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早产儿EOS情况分为观察组(EOS≥0.7×10^(9)/L,62例)与对照组(EOS<0.7×10^(9)/L,48例)。采用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EOS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早产儿出生后6周内不同时间点EOS对感染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414、2.104);而血小板增多、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以及孕母的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415、10.986、3.945、4.888、6.373、5.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增多(OR=2.189,95%CI:1.126~4.068)、BPD(OR=3.144,95%CI:1.201~3.517)、妊娠期糖尿病(OR=2.761,95%CI:1.316~3.240)、解脲脲原体感染(OR=1.813,95%CI:1.230~3.744)均是早产儿EOS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胎龄>32周(OR=0.875,95%CI:0.427~0.981)、出生体重>2.12kg(OR=0.797,95%CI:0.368~0.865)均是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6项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81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377);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1%~90%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观察组早产儿感染性疾病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9.03%vs.12.50%,χ^(2)=4.335,P<0.05)。早产儿出生后3~6周的EOS值均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00),其中出生后第3周EOS增多预测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灵敏度最高(78.54%),AUC=0.806。结论 血小板增多、BPD、妊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危险因素 感染疾病 相关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曲士强(综述) 肖志坚(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获得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包括继发性、原发性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随着近年来一些分子异常被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修订的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将“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获得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包括继发性、原发性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随着近年来一些分子异常被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修订的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将“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不另作分类”归属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这一大类髓系肿瘤,新增了“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β或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系肿瘤”这一组疾病类型。以伊玛替尼和mepolizumab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改善这组疾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治疗 伊玛替尼 MEPOLIZUMAB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20
作者 郭敏慧 李俊宏 +1 位作者 盘紧昇 何睿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4-558,共5页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损害三联征的急性严重性药物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损害三联征的急性严重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常见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惊厥药和抗结核药物[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内脏损害 抗惊厥药 加巴喷丁 抗病毒药 抗结核药物 普瑞巴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