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一新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建南 于一尊 +3 位作者 何环 尹华群 张成桂 邱冠周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适度嗜热喜酸菌YN22.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状或微弯,长约1.6~2.8μm,直径0.4~0.7μm.该菌能在25~60℃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3℃;生长pH为1.0~5.0,最适pH为1.5;化能自养型...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适度嗜热喜酸菌YN22.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状或微弯,长约1.6~2.8μm,直径0.4~0.7μm.该菌能在25~60℃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3℃;生长pH为1.0~5.0,最适pH为1.5;化能自养型,0.025%(w/V)的酵母提取物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酵母提取物存在的情况下能快速氧化Fe^2+,但对S0和还原型硫化物的氧化能力较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的16sr DNA序列相似性达99%.YN22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47.3m01%,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模式菌株VKMB-1 269非常接近,后者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47.5mol%.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学和G+C含量的分析结果,YN22应归于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为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b.thermosulfidooxidans)的一新菌株.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并经多种方法鉴定、确认的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从而为我国浸矿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最典型的适度嗜热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N22菌株 氧化硫杆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浸出铁闪锌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帼华 熊先学 +2 位作者 胡可婷 李双棵 张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细菌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细菌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覆盖在矿物表面的元素硫,使得硫氧化硫化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效果比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效果好;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时浸出率达到54.2%,而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时浸出率为46.8%。正交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最优条件为:pH=1.8、第3 d接种喜温嗜酸硫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2.5×106个/mL;其中pH值是影响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及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闪锌矿 生物浸出 正交试验 氧化硫杆菌 喜温杆菌 黄钾铁矾
下载PDF
中温及嗜热菌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宝科 顾帼华 +3 位作者 暨静 邓莎 刘东辉 李丽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101,共5页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效率均比L f的好。通过对不同浸矿时间黄铜矿浸出渣的XRD检测并结合黄铜矿浸出过程反应步骤的分析表明,2种细菌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机制相同,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反应温度是影响同类成因黄铜矿浸出率和代谢产物差异的主要原因。S t作用下浸出后期黄铜矿表面有黄钾铁矾生成,而L f浸出体系黄铜矿表面主要是S的不断积累。同种浸矿菌种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时,矽卡岩型黄铜矿在浸出第15 d有S生成,斑岩型黄铜矿在S t浸出体系S生成的时间更晚,在L f浸出体系S的生成量则更少,推测矿物性质是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生物浸出 斑岩型黄铜矿 矽卡岩型黄铜矿 氧化硫杆菌 氧化亚铁微螺菌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砷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铁/砷/硫形态转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红瑞 张多瑞 +4 位作者 聂珍媛 郑雷 张丽丽 杨洪英 夏金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4-940,共7页
基于同步辐射装置的As/S的K边及Fe的L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和X射线衍射(SR-XRD),结合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及各项浸出参数的测定,系统研究了(中度嗜热菌、嗜热硫化杆菌)... 基于同步辐射装置的As/S的K边及Fe的L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和X射线衍射(SR-XRD),结合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及各项浸出参数的测定,系统研究了(中度嗜热菌、嗜热硫化杆菌)浸出砷黄铁矿过程中铁、砷、硫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生物作用下,砷黄铁矿的溶解速率明显高于化学浸出体系,伴随矿物溶解释放到溶液中的砷和铁在生物浸出体系中主要为As(Ⅴ)和Fe3+,而在无菌化学浸出体系则主要为As(Ⅲ)和Fe2+;细菌胞外多聚物(EPS)在细菌与硫化矿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FTIR的结果表明,生物浸出体系中吸附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菌的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均高于游离菌EPS;SEM的结果表明,砷黄铁矿表面在生物浸出过程中逐渐被腐蚀,且有浸出产物覆盖,而化学浸出10 d后,矿物表面依旧比较光滑;SR-XRD的结果表明,元素硫(S0)、黄钾铁矾和砷酸铁在生物浸出第4 d生成,并随时间延长逐渐累积,最终成为浸出渣中的主要成分。Fe的L边XANES结果表明,在细菌作用下矿物表面逐渐被Fe(Ⅲ)浸出产物覆盖;As的K边XANES结果表明,浸出渣中砷的价态包括As(-Ⅰ), As(Ⅲ)和As(Ⅴ),拟合结果表明,经过10 d的生物浸出,砷黄铁矿、雌黄(As2S3)和砷酸铁在矿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6%, 23.5%和57.9%,化学浸出10 d后,矿渣中除未溶解的砷黄铁矿外,仅有少量砷酸铁(6.2%)形成;S的K边XANES拟合结果表明,经过10 d的生物浸出,砷黄铁矿、 S0、硫代硫酸盐、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在矿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3%, 23.7%, 3.5%, 11.3%和46.2%,而在化学浸出10 d后的矿渣中,仅拟合到少量S0(7.8%)。基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铁、砷、硫在砷黄铁矿生物作用下的形态转化过程分别为:Fe(Ⅱ)-Fe(Ⅲ), As(-Ⅰ)-As(Ⅲ)-As(Ⅴ), S-→S0→S2O■→SO■。结合溶液中的浸出参数发现,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吸收边装置光谱 砷黄铁矿 氧化硫杆菌 生物浸出 形态转
下载PDF
淋溶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其重金属溶出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丽玲 唐伟 +3 位作者 李燕玲 曾春暇 朱炎坤 陈发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从汕头市12个蔬菜地监测点收集到多种微生物,采用含单质硫的Waksman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4株菌株。通过16S rRNA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其中两株为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disulfidooxidans),另两株为嗜酸性氧化硫杆... 从汕头市12个蔬菜地监测点收集到多种微生物,采用含单质硫的Waksman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4株菌株。通过16S rRNA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其中两株为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disulfidooxidans),另两株为嗜酸性氧化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分别将其编号为ST-A、ST-B、ST-C和ST-D。通过研究这4株菌对Cu、Pb、Zn和Cr的溶出效率评估了它们对重金属的淋溶和转化潜力。结果表明:用这两种菌处理土样,土壤溶液的pH值显著降低,说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两种菌株均对Cu、Zn、Pb、Cr有明显的溶出效果;从修复过程中Cu、Pb五态质量比分布来看,经过浸提后,大部分Cu、Pb被去除,Cu去除率大于Pb去除率,硫化杆菌属的去除效果比嗜酸硫杆菌属明显,硫化杆菌能将不溶态的Cu和Pb转换为可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筛选 氧化硫杆菌 酸性氧化硫杆菌 土壤 重金属 微生物淋溶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三种细菌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沙 贺治国 赵洪侠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8,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中等嗜热浸矿菌(A.c菌、S.t菌和L.f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通过测定在不同溶液pH值(1.6、2.0和2.5)和温度(40℃和45℃)条件下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分析培养条件对细菌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f菌在矿表面具有较强... 实验研究了中等嗜热浸矿菌(A.c菌、S.t菌和L.f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通过测定在不同溶液pH值(1.6、2.0和2.5)和温度(40℃和45℃)条件下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分析培养条件对细菌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f菌在矿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温度为40℃,pH=2.0时,吸附量达到89.47%;pH=1.6时,混合菌(A.c菌∶S.t菌∶L.f菌为1∶1∶1)的吸附量达到75.54%。溶液初始温度的变化,对矿驯化菌的接触角和Zeta电位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菌的接触角和Zeta电位均有所下降。静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细菌在黄铁矿表面呈单细胞或簇状排列,且大量的细菌吸附在黄铁矿的裂缝或凹陷处,这对矿物的浸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温杆菌A.c 氧化硫杆菌S.t 铁钩端螺旋菌L.f 生物浸出 疏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