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T、CRP、WBC和N%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74
1
作者 刘洋 江威 +3 位作者 韩伦英 安仕刚 刘燕青 王飞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1-644,652,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确诊。结果细菌...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确诊。结果细菌感染总灵敏度为PCT>CRP>N%>WBC,特异度为PCT>CRP>WBC>N%。不同细菌感染后,PCT灵敏度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CRP灵敏度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WBC灵敏度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N%灵敏度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细菌感染后,PCT水平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CRP水平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WBC水平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N%水平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 PCT、CRP、WBC和N%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灵敏度为PCT>CRP>N%>W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的建立及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洁 李力 +7 位作者 李秀惠 郭丽颖 李秋伟 苗静 勾春燕 杨华升 罗晓岚 贾建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8-993,共6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HBV-ACL...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和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入院后12周内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及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入选148例HBV-ACLF患者,12周生存91例,死亡57例.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年龄(岁):50.00(44.50,55.00)比43.00(34.00,53.00),TBIL(μmol/L):310.30(240.70,405.70)比266.40(184.20,360.20),NEUT%:(74.52±13.05)%比(66.64±12.35)%,lg HBsAg(kU/L):3.72(3.29,3.92)比2.97(2.49,3.78),MELD评分(分):24.27(19.71,27.40)比21.88(18.83,24.38),均P<0.05〕,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低于生存组〔ALB(g/L):29.80(27.05,31.05)比30.80(28.00,33.90),CHO(mmol/L):1.98(1.50,2.38)比2.49(2.05,3.01),PTA:(30.37±7.09)%比(32.94±6.03)%,AFP(μg/L):21.54(9.28,51.54)比66.16(24.50,152.8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UT%、HBsAg和AFP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77.843、1.439、0.995,均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EUT%+HBsAg+AFP三者联合的HBV-ACLF短期预后模型(NHA-ACLF模型),其公式为logit(NHA-ACLF)=-5.441+5.688×NEUT%+0.430×lg HBsAg-0.005×AFP,该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优于单独使用NEUT%(AUC=0.696)、lg HBsAg(AUC=0.670)、AFP(AUC=0.703)及MELD评分(AUC=0.640)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甲胎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姚瑶 屠妍 芦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败血症的315例新生儿分为血培养阳性组(n=207)和临床诊断组(n=108),另选取同期住院的132例非感染性...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败血症的315例新生儿分为血培养阳性组(n=207)和临床诊断组(n=108),另选取同期住院的132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变化,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组和临床诊断组患儿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CRP的最佳诊断截点为8.5mg/L时,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92.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诊断截点为0.53时,敏感度为64.4%,特异度为83.3%;MPV的最佳诊断截点为11.4fL时,敏感度为40.5%,特异度为88.4%。结论 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较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高;监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平均血小板体积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耀辉 张英 +2 位作者 朱建芸 孙林琳 谢仕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3-419,共7页
【目的】探索血清降钙素原(PCT)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24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 【目的】探索血清降钙素原(PCT)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24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20例,无感染组124例,感染组中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60例,肺部感染25例,血流感染16例,其他感染1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PCT、WBC、NEUT、NE%、WBC/PL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获得ROC曲线下面积(AUROC),并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采用并联诊断试验,探索PCT联合NE%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PCT、WBC、NEUT、NE%、WBC/PLT水平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感染组PCT、NE%、WBC/PLT水平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AUROC为0.947(95%CI=0.922~0.971),截断值取0.38 ng/mL,敏感性76.7%,特异性97.6%,约登指数0.742。NE%的AUROC为0.806(95%CI=0.751~0.861)。以NE%>75.0%为截断值,敏感性为45.8%,特异性为94.4%。PCT联合NE%行并联诊断试验,敏感性83.3%,特异性92.7%。【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建议以0.38 ng/mL为截断值。PCT与NE%联合可提高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细菌感染 腹膜炎 血流感染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区分革兰阳性与阴性细菌血流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24
5
作者 唐跃华 李伟强 +1 位作者 杨小兰 吕惠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G+菌37例,G-菌32例,比较G+菌及G-菌感染患者血PCT、CRP、NEU%变化是...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G+菌37例,G-菌32例,比较G+菌及G-菌感染患者血PCT、CRP、NEU%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菌感染者PCT、CR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29.85、2=17.82,P<0.01);NEU%升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0,P>0.05);G-菌感染者血PCT、CRP、NEU%同时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15.52,P<0.01);G-菌感染者PCT≥10 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24.09,P<0.01)。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29、CRP为0.728、NEU%为0.564、3项串联结果为0.859;以PCT≥0.5 ng/mL为临界值鉴别G+菌与G-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7.5%;以CRP>10 mg/L鉴别的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48.65%;以NEU%>70%鉴别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37.84%。结论血PCT、CRP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PCT优于CRP;当PCT、CRP、NEU%3项指标均升高且PCT≥10 ng/mL时G-菌血流感染的可能性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宽胸理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振翼 方邦江 +4 位作者 闫诏 解婉莹 孙丽华 叶苗青 邓冬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7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观察宽胸理肺汤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常规、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宽胸理肺汤治疗,疗程为10 d。观察患者治... 目的观察宽胸理肺汤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常规、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宽胸理肺汤治疗,疗程为10 d。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0 d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BC、NE%、CRP、肺功能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宽胸理肺汤联能够明显改善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患者全身症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宽胸理肺汤 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肺功能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树林 顾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细菌感染和全身细菌感染的差异、肺部感染革兰...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细菌感染和全身细菌感染的差异、肺部感染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和真菌时的差异以及在不同菌属感染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首次单纯感染真菌的患者PCT和CRP均高于感染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患者。在菌属的鉴别中,仅鲍曼不动杆菌患者PCT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对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血清PCT,CRP及NEU%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婷 丁爽 +1 位作者 李洪春 马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75-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neutrophils,NEU%)早期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neutrophils,NEU%)早期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376例,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血常规、PCT及CRP者.血液病患者排除在外.按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中PCT,CRP和NEU%的水平变化,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将系列联合检测与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103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阳性,273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阴性.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的PCT,CRP和NEU%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组(9.95±21.40 ng/ml vs 3.94±20.03 ng/ml,Z=9.992,P=0.000;112.84±84.95 mg/mlvs 74.25±70.79 mg/ml,Z=4.503,P=0.000;85.61%±9.90% vs 78.66%±13.22%,Z=5.302,P=0.000),秩和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的AUC为0.818,经Z检验,大于CRP(AUC=0.651,Z=4.175,P=0.000)和NEU% (AUC=0.677,Z=3.59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CRP和NEU%诊断细菌性BS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2%和78.8%,99.0%和6.6%,92.4%和21.2%,三者系列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81.3%.联合检测较PCT单项检测灵敏度有所下降,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134),但特异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41).当三项指标均阴性时,排除细菌性BSI的特异度高达100%.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及NEU%可为临床早期预测细菌性BSI提供更便捷、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中降钙素原、内毒素、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联合检测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远西 雷加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endotox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A%)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endotox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A%)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和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新生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体内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表达异常升高;且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内毒素 IL-6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莉 张鹏远 +1 位作者 刘冬 武晓英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3003-300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饭前顿服阿奇霉素颗粒,首日剂量为...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饭前顿服阿奇霉素颗粒,首日剂量为10 mg/kg,最大剂量应<0.5 g/d,从第2天开始,每日剂量调整为5 mg/kg,最大剂量应<0.25 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 g/次,1~3岁2 g/次,4~6岁3 g/次,7~9岁4 g/次,10~14岁6g/次,均为3次/d。两组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主要症状积分、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4%和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咽红肿、脘腹胀满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热、咽红肿、脘腹胀满等主要症状积分及其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WBC#、NEUT%及血清CRP、PCT、IL-18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WBC#、NEUT%及CRP、PCT、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迅速改善患儿相关症状,有效减轻机体炎性损伤,抗菌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 阿奇霉素颗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宁 孙文伟 +2 位作者 赵建军 谭平 王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降钙素原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理类型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俊 赵家泉 +1 位作者 张辉 严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类型关系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时测定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类型关系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时测定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手术后将患者按手术病理类型分组,观察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阳性率。结果随着急性阑尾炎患者病理程度的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程度显著相关,白细胞计数与病理程度低度相关,而C反应蛋白与病理程度弱相关。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C反应蛋白在反应患者阑尾炎症程度上具有优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联合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覃妮娅 周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81-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前白蛋白(PA)联合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设为细菌组,将同期入院的5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设为病毒组。比较...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前白蛋白(PA)联合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设为细菌组,将同期入院的5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设为病毒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PA及外周血NEU%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肠炎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组血清PCT、外周血NEU%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而血清PA水平低于病毒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PA、NEU%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cut-off值分别为1.18 ng/ml、171.44 mg/L、73.95%,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75。结论血清PCT、PA及外周血NEU%检测应用于儿童细菌性肠炎的鉴别诊断效能较为理想,联合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为早期识别与抗感染策略制定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前白蛋白 细菌性肠炎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HMGB1和降钙素原的表达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崔文娟 陈岩 +3 位作者 刘芹 牟林 樊晓光 乔鲁军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表达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0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5天、观察终点监测感染性休克患...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表达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0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5天、观察终点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HMGB1及PCT的表达,观察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记录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ICU住院时间。结果入院后第1、3、5天、观察终点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HMGB1及PCT表达均随着病程增加而逐步降低;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HMGB1和PCT均增加(P<0.05),APACHEⅡ评分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死亡组也明显增加(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PCT与感染性休克预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HMGB1、PCT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HMGB1、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感染性休克病情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预后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检测在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世杰 王海涛 +1 位作者 庄严 李成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阑尾炎(AA)患者,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SA)...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阑尾炎(AA)患者,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SA)组(43例)、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APA)组(48例)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组(20例),比较3组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CRP水平,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CRP水平、WBC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组患者的CRP水平高于ASA、APA组,ASA组患者WBC计数水平低于APA、G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预测GPA的危险因素(P=0.001)。ROC结果显示:CRP的诊断效率优于WBC计数和N%,WBC计数、N%和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7、0.610和0.797(P=0.000),CRP诊断GPA的约登指数为0.464,最佳监测点为41.94 mg/L(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71.43%)。结论 CRP水平在GPA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可作为预测阑尾炎病理类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金花清感颗粒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孟宪坤 刘冬 刘欣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2179-2182,共4页
目的探讨金花清感颗粒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进行治疗的206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0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帕拉米韦... 目的探讨金花清感颗粒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进行治疗的206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0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1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花清感颗粒,1袋/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5 d后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06%,显著高于对照组82.52%(P<0.05)。经治疗,治疗组高热、咳嗽、咽痛、鼻塞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花清感颗粒联合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还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清感颗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流行性感冒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乙型流行性感冒患儿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兰 王海明 刘兴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19年12至2020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有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进行咽拭子采样,... 目的探讨乙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19年12至2020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有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进行咽拭子采样,采用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乙型流感组(乙型流感患儿,102例)和对照组(非乙型流感患儿,90例)。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和hs-CRP水平。结果乙型流感组患儿白细胞数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乙型流感组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乙型流感患儿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白细胞数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流感患儿中,年龄≤8岁与年龄>8岁患儿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乙型流感患儿相比,乙型流感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hs-CRP水平降低,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这可为初步鉴别乙型流感和非乙型流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流行性感冒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单核细胞百分比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液学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秀梅 王世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略阳县人民医院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确诊为非细菌感... 目的探讨外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略阳县人民医院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确诊为非细菌感染疾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测定WBC、N%、CRP和PCT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指标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WBC(t=2.305,P=0.024);N%(t=5.214,P=0.009);CRP(t=20.047,P=0.000)和PCT(t=19.501,P=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WBC、N%、CRP和PCT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2、70.005、49.630、88.028,均P=0.000)。试验组患者N%、CRP和PCT的阳性率均高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3、46.283、28.093,均P=0.000);CRP阳性率高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4,P=0.031)。对照组患者CRP阳性率均高于WBC、N%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62、19.824、22.018,均P=0.000)。结论WBC、N%、CRP和PCT指标能够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N%、CRP和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要优于WBC,CRP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较低,而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更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阳性率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雪平 袁南贵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9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的血培养、PCT、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的血培养、PCT、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再对两组的PCT、CRP、WBC和NEU%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性组PCT、CRP水平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两组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为(22.4±20.7)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17.9±16.1)ng/mL(P<0.05)。PCT对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64.7%。结论 PCT、CRP可作为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且较WBC和NEU%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PC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血流感染 血培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芹 程毅松 +5 位作者 贾禹 李东泽 邹利群 高永莉 叶磊 万智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17-11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76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情况。根据STEMI患者入院时的N...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17-11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76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情况。根据STEMI患者入院时的NPAR三分位间距,分为A组(159例)、B组(159例)、C组(158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结果:C组比A组和B组具有更高的住院病死率(13.3%vs.3.8%vs.1.3%,P<0.01)和远期病死率(22.8%vs.5.0%vs.7.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组累计生存率低于A组和B组(77.2%vs.95.0%vs.92.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PAR是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vs.B)HR=4.595,95%CI:1.126~18.753,P=0.034;(Avs.C)HR=7.292,95%CI:1.926~27.610,P=0.003]。结论:在急诊早期,NPAR是预测STEMI患者死亡风险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