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笃斯越橘果酱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鲍杰 李莹灿 +4 位作者 刘雅冉 颜志秀 顾盼 朱保庆 张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5-262,共8页
以笃斯越橘果酱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辅以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香气成分。结果:液液萃取法鉴定出32种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法鉴定出61种化合物,2种萃取方法检测出的香气化合物组分含量和种类... 以笃斯越橘果酱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辅以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香气成分。结果:液液萃取法鉴定出32种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法鉴定出61种化合物,2种萃取方法检测出的香气化合物组分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固相微萃取法更适合作为笃斯越橘果酱香气分析的萃取技术。根据固相微萃取果酱香气组分含量计算出各组分香气值,其中紫罗兰酮、(E,E)-2,4-壬二烯醛、正己醛、反-2-癸烯醛、苯乙醛等19种物质对笃斯越橘果酱香气有贡献,赋予产品花香、木香、脂肪味、水果香、坚果香、青草香、焦糖味等特征香气。结果表明,来源于果实的香气组分是构成笃斯越橘果酱典型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应采用适度的热加工工艺以降低生产过程中该类组分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笃斯越橘果酱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嗅闻技术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GC-O和GC-MS结合鉴定杨梅叶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5
2
作者 尹洁 蒋健 +5 位作者 刘文静 廖付 胡安福 黄芳芳 刘金莉 杨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71,共8页
采用3种方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将其添加入卷烟中评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杨梅叶精油评价最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辩仪分析检测杨梅叶精油成分和主要香味物质,检测出84种物质,烯烃类物质46种,醇... 采用3种方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将其添加入卷烟中评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杨梅叶精油评价最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辩仪分析检测杨梅叶精油成分和主要香味物质,检测出84种物质,烯烃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5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1种,烷烃物质1种、酰类物质1种和肟类物质1种,其中β-石竹烯(40.16%)和α-葎草烯(28.02%)含量较高。检测出的46种香味成分中,分析表明,β-石竹烯、α-白菖考烯、氧化石竹烯和α-葎草烯是杨梅叶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叶精油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嗅闻技术
下载PDF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炖猪肉汤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永霞 陈清婵 +3 位作者 吴鹏 徐晓云 王可兴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74-277,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清炖猪肉汤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分析。采用GC-MS分析鉴定得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酸类、醇类、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通过GC-O分析出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清炖猪肉汤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分析。采用GC-MS分析鉴定得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酸类、醇类、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通过GC-O分析出19种香气活性成分,根据香气强度的大小,确定己醛、(E,E)-2,4-壬二烯醛、2-十一烯醛、1-辛烯-3-醇、1-辛醇和保留指数值为912的未知化合物为清炖猪肉汤中的关键香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味化合物 气质联用技术(GC-MS)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清炖肉汤
下载PDF
HS-SPME-GC-MS-O联用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亚麻籽油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29
4
作者 于文龙 郝楠 +3 位作者 吴凯晋 桑亚新 宋春丽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66-272,共7页
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不同加工工艺的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亚麻籽油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分离,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热榨亚麻籽油和冷榨亚麻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构成,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技术对2 种不同加工... 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不同加工工艺的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亚麻籽油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分离,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热榨亚麻籽油和冷榨亚麻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构成,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技术对2 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亚麻籽油关键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出热榨亚麻籽油特征性香气成分共16 种,包括7 种醛类、4 种杂环类、3 种醇类、1 种酸类、1 种酯类。冷榨亚麻籽油共鉴定出14 种特征性香气成分,包括6 种醛类、4 种醇类、3 种酸类、1 种酯类,冷榨亚麻籽油和热榨亚麻籽油共有香气成分7 种。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E)-2-己烯醛是热榨亚麻籽油特有香气成分,是其烤香味、油脂味的重要来源;乙酸是冷榨亚麻籽油特有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热榨 冷榨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辛酸乙酯含量及其风味贡献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志斌 李净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7,共3页
在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中,辛酸乙酯的绝对含量并不高,但其香气强度贡献值比传统观点认为的四大酯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均要大,仅次于己酸乙酯;通过GC-O嗅闻技术,也证实了微量的辛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具有比较明显的... 在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中,辛酸乙酯的绝对含量并不高,但其香气强度贡献值比传统观点认为的四大酯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均要大,仅次于己酸乙酯;通过GC-O嗅闻技术,也证实了微量的辛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水果香;适量的辛酸乙酯含量对酒体复合香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含量会对酒体中其他香味成分表现出抑制作用。辛酸乙酯及其特征性在清香型、凤香型白酒中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辛酸乙酯 香气强度 GC-O嗅闻技术
下载PDF
基于GC-MS和GC-O联用法分析佛手精油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君 郜海燕 +5 位作者 储国海 李泽桦 牛云蔚 蔡铭 胡安福 蒋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94-197,共4页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GC-MS-O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4.69%)、γ-松油烯(20.42%)、β-甜没药烯(4.59%)。采用稀释法和强度法分析发现D-α-蒎烯、D-柠檬烯、β-芳樟醇、别罗勒烯、4-松油醇、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的香气强度;D-α-蒎烯、β-蒎烯、β-罗勒烯、橙花乙酸酯、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风味稀释因子。综合分析认为D-α-蒎烯和α-佛手柑烯是佛手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精油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结合嗅觉检测法鉴定广式腊肠活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7
7
作者 龙卓珊 徐玉娟 +3 位作者 潘思轶 杨万根 肖更生 唐道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98,共5页
比较4种不同类型萃取纤维头的萃取效果,优化萃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广式腊肠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其进行感官嗅闻评价。经过对3种代表性品牌的广式腊肠的GC-O评价,从30多种挥发性成分... 比较4种不同类型萃取纤维头的萃取效果,优化萃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广式腊肠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其进行感官嗅闻评价。经过对3种代表性品牌的广式腊肠的GC-O评价,从30多种挥发性成分中鉴别出13种风味活性化合物(4种醛、8种酯和1种酮)。这些风味化合物对广式腊肠整体风味贡献很大,是广式腊肠的重要特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风味活性化合物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美味牛肝菌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蓓 齐玉刚 +5 位作者 张春霞 刘安军 王丽霞 郑捷 白云 宋晓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鉴定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及主要风味物质。通过实验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9种成分对美味牛肝菌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鉴定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及主要风味物质。通过实验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9种成分对美味牛肝菌的风味有贡献,还有3种呈味物质气相色谱检测不到。其中己醛、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2,6-二甲基吡嗪、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3-辛烯-2-酮、苯乙醛等化合物是美味牛肝菌主要的风味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 特征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嗅闻技术分析红枣白兰地主体香气成分 被引量:17
9
作者 侯丽娟 严超 +1 位作者 赵欢 王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2-238,共7页
以红枣白兰地原酒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检测红枣白兰地酒中主体香气成分。通过谱库(NIST05.L)检索、保留指数(RI)、香气描述及参考文献等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以3-辛醇... 以红枣白兰地原酒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检测红枣白兰地酒中主体香气成分。通过谱库(NIST05.L)检索、保留指数(RI)、香气描述及参考文献等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以3-辛醇作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并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确定红枣白兰地主体成分。试验结果表明:红枣白兰地中主体香气成分有:2-十一烷酮、己酸乙酯、癸酸乙酯、十二碳酸乙酯、十四碳酸乙酯、壬酸乙酯、苯丙酸乙酯。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红枣白兰地香气组成及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白兰地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主体香气成分
原文传递
甜型红曲黄酒中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翠银 龚丽婷 +3 位作者 黄志清 刘志彬 张雯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9-217,共9页
以典型甜型红曲黄酒沉缸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其挥发性香气物质,然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法(GC-O)中的时间-强度法(GC-OSME法)和香气活力值法(OAV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其关键挥发性香气物质... 以典型甜型红曲黄酒沉缸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其挥发性香气物质,然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法(GC-O)中的时间-强度法(GC-OSME法)和香气活力值法(OAV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其关键挥发性香气物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型红曲黄酒中的关键挥发性香气物质为异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2-壬酮、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糠醛、苯甲醛和β-苯乙醇。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糠醛和苯甲醛的含量随陈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异丁醇、异戊醇、乙酸异戊酯、β-苯乙醇和4-乙基愈创木酚的含量随陈酿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型红曲黄酒 挥发性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香气活力值
原文传递
康砖茶叶风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婷 倪辉 +4 位作者 伍菱 胡阳 邬应龙 黄高凌 李利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5-221,共7页
运用感官检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康砖茶叶香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康砖茶叶主要香气轮廓为花香和木香。运用GC-MS... 运用感官检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康砖茶叶香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康砖茶叶主要香气轮廓为花香和木香。运用GC-MS分析,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8种醇类、6种醛类、8种酮类、3种萜烯类、4种氧化物类和6种其他类物质。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为1,2,3-三甲氧基苯(151.7μg/mL)、二氢猕猴桃内酯(96.9μg/mL)、2-乙基己醇(37.7μg/mL)、雪松醇(34.8μg/mL)和苯乙醛(25.5μg/mL)。GC-O结果显示,康砖茶叶的关键香气成分为反式-2-壬烯醛(青草香)、反式-β-紫罗兰酮(花香)、芳樟醇(花香)、己醛(青草香)、苯乙醛(青草香)、反式-α-紫罗兰酮(木香和陈旧味)和芳樟醇氧化物I(花香)。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康砖茶叶香气特征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砖茶叶 感官评价 关键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的重要物质——辛酸乙酯含量及其贡献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志斌 李净 《酿酒》 CAS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中,辛酸乙酯的绝对含量并不高,但其香气强度贡献值比传统观点认为的四大酯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均要大,仅次于己酸乙酯;通过GC-O嗅闻技术,也证实了微量的辛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在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中,辛酸乙酯的绝对含量并不高,但其香气强度贡献值比传统观点认为的四大酯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均要大,仅次于己酸乙酯;通过GC-O嗅闻技术,也证实了微量的辛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具有比较明确的水果香;适量的辛酸乙酯含量对酒体的复合香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含量会对酒体中其他香味成份表现出抑制作用。辛酸乙酯和这种特性在清香型、凤香型白中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辛酸乙酯 香气强度 GC-O嗅闻技术
下载PDF
SDE-GC-O-MS鉴定浓香葵花籽油香气活性物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师瑞 尹文婷 +2 位作者 马雪停 汪学德 王岸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浓香葵花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O-MS)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SDE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二氯甲烷40 mL,加油量40 g,水添加量200 mL,萃取时间3 h。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9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浓香葵花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O-MS)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SDE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二氯甲烷40 mL,加油量40 g,水添加量200 mL,萃取时间3 h。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29.29%)、杂环类(29.10%)、萜烯类(26.79%)、醇类(3.08%)、烯烃类(1.78%)、酮类(1.47%)、烷烃类(0.57%)、酯类(0.43%)和酸类(0.25%)。GC-O鉴定出24种香气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吡嗪类物质,赋予浓香葵花籽油烤香味;萜烯类物质,赋予其包括松针味的植物清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风味物质 香气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下载PDF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定甜橙油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14
作者 肖作兵 马胜涛 +2 位作者 牛云蔚 刘军华 范彬彬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57,共5页
以4种不同产地的甜橙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甜橙油样品的特征香气物质。结果表明,甜橙油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醛类、醇类以及酮类化合物。对甜橙油样品作感官评价,并对其结果作... 以4种不同产地的甜橙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甜橙油样品的特征香气物质。结果表明,甜橙油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醛类、醇类以及酮类化合物。对甜橙油样品作感官评价,并对其结果作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甜橙油香气的主要感官属性为青香、脂香、花香、木香和皮香。对比气相色谱嗅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解释特征香气物质对甜橙油整体香气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油 特征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红茶特征香气成分的鉴定及感知交互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牛云蔚 马一玮 +3 位作者 肖作兵 洪鎏 赵伟 蔡昊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2-300,共9页
对红茶的特征香气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之后对红茶的香气轮廓进行深入剖析,继而对重要特征化合物进行香气感知交互作用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矢量模型以及Steven定律在此体系上的应用。以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溶剂辅助蒸发萃取结合气... 对红茶的特征香气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之后对红茶的香气轮廓进行深入剖析,继而对重要特征化合物进行香气感知交互作用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矢量模型以及Steven定律在此体系上的应用。以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溶剂辅助蒸发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化合物的香气进行评估,得到了51种较为特征的香气化合物,红茶最主要的香气物质是醇类和醛类,其中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以及香气强度记录结果显示了芳樟醇、苯乙醇、(Z)-3-己烯醇、香叶醇以及水杨酸甲酯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香气贡献。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关联化合物与香气特征,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将电子鼻传感器与香气轮廓进行匹配,以达到全面剖析红茶香气的目的,继而利用Feller加和模型进行香气感知交互作用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修正矢量模型以及Steven定律在此体系上的应用,10组二元化合物中有8组表现了掩盖作用,2组表现为协同作用。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达到为红茶重要风味物质研究提供参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蒸发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香气感知交互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猪肉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乔凯娜 王琳涵 +4 位作者 孔琰 张玉玉 孙宝国 陈海涛 孙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8-1195,共8页
为了考察不同压力下猪肉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分别萃取常压和加压热反应条件下制备的猪肉香精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为了考察不同压力下猪肉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分别萃取常压和加压热反应条件下制备的猪肉香精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常压制备的猪肉香精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其种类及质量分数分别为:烃类5种(6.58%),醛类16种(21.20%),醇类10种(6.07%),酸类8种(3.15%),杂环及其他化合物6种(37.19%)。加压制备的猪肉香精中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3种(1.49%),醛类14种(9.65%),醇类6种(1.96%),酯类、酮类和酸类共计5种(2.89%),杂环及其他化合物10种(47.73%)。两者均鉴定出的化合物有22种,包括苯甲醛、枯茗醛、蘑菇醇、4-甲基-5-羟乙基噻唑、茴香脑等。通过常压热反应方式制备的猪肉香精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较多,更接近厨房菜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香精 热反应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养殖暗纹东方鲀蒸制鱼肝中特征气味物质的鉴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晓 王锡昌 陶宁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7-62,68,共7页
通过比较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法(MMSE)对暗纹东方鲀鱼肝的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效果,选用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技术(MMS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含量以及主体风味物质... 通过比较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法(MMSE)对暗纹东方鲀鱼肝的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效果,选用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技术(MMS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含量以及主体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10种,含氮含硫化合物14种,酮类5种,醇类5种,芳香族11种,烷烃类15种,酸类1种,酯类2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共8种物质对养殖暗纹东方鲀蒸制鱼肝的挥发性风味有较大贡献,分别是1-戊烯-3-醇、1-戊烯-3-酮、2-乙基呋喃、异戊酸、1,3-辛二烯、苯乙烯、2-乙基吡啶和苯甲醛。MMSE-GC-MS结合GC-O来分析养殖暗纹东方鲀蒸制鱼肝的风味是非常便捷和高效的,并且为开发产品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鱼肝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应用GC-MS/GC-O法鉴定阿胶关键香气化合物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进 朱建才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5-269,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3个品牌阿胶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醛类、吡嗪类、酮类和酸类。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共鉴定出14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稀释因子(FD)...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3个品牌阿胶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醛类、吡嗪类、酮类和酸类。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共鉴定出14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稀释因子(FD)较高的有2-乙基-3,6-二甲基吡嗪(FD=128),2,6-二甲基吡嗪(FD=128),己醛(FD=32),2,3-二甲基吡嗪(FD=32)和二甲基二硫醚(FD=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原文传递
基于GC-MS与GC-O法分析两种春黄菊精油中特征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斌 徐磊 +3 位作者 刘帅东 郭志刚 王颖 何媛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春黄菊精油(样品A和B)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为18种,酯类物质在春黄菊精油样品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结合香气强度法与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春黄菊精油(样品A和B)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为18种,酯类物质在春黄菊精油样品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结合香气强度法与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A、B两种精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19种特征香气物质(香气强度值≥3),以及9种关键香气物质(香气强度值≥5)。A、B样品共有的关键香气物质有当归酸异丁酯、当归酸-2-甲基丁酯、甲位蒎烯和反式-3-蒎酮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黄菊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香气强度法
下载PDF
沙枣花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及特征香气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瑜 代晨曦 +2 位作者 史学伟 张煜晨 程卫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73-280,共8页
以沙枣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其中的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确定沙枣花中特征香气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确定沙枣花不同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沙枣花挥... 以沙枣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其中的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确定沙枣花中特征香气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确定沙枣花不同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沙枣花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对沙枣花特征风味起决定作用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离分析,鉴定出139种物质,通过GC-O检测出63种沙枣花香气成分,包括13种醛类、7种酮类、14种酯类、11种醇类、4种酚类、5种酸类和9种其它物质,其中香气强度高的物质17种。通过GC-O及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15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关键性风味物质(香气强度> 3)包括肉桂酸乙酯、肉桂酸甲酯、苯乙酸乙酯、苯乙醇、苯甲醛、苯乙醛、异戊醛、桂酸异丙酯、叶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主成分分析 香气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