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小生境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廖洪凯 龙健 +2 位作者 李娟 杨江江 冯业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28,共8页
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下所覆盖的土面、石面、石沟、石洞、石缝、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碳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小生境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介于10.6-10... 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下所覆盖的土面、石面、石沟、石洞、石缝、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碳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小生境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介于10.6-103.7 g/kg和1.16-6.39 g/kg之间,变幅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下小生境土壤碳氮的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林下小生境土壤碳氮平均含量较草丛增加100%以上,灌木林下小生境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性最小,小生境土壤碱解氮在各植被类型下服从正态分布,有机碳及全氮则服从右偏态分布;小生境相对开放的土面、石面、石坑及石沟普遍较石槽、石缝及石洞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高,而碱解氮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碳氮比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干热河谷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求生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廖洪凯 刘灵飞 吴劲楠 肖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9-1018,共10页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喀斯特山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认识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为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小生境类型进行了数量聚类。结果表明:6种小生境土壤中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PLFA),其中,标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PLFA有18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G^+、G^-的含量均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洞>石缝>土面下层,同时,各微生物类型的含量在不同生境类型中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G^+/G^-在六种生境中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缝>石洞>土面下层;真菌/细菌变幅为0.14—0.16,具体表现为土面表层>石缝>石沟>石槽>石洞>土面下层;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树分析显示,不同小生境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首要因子。聚类结果表明,小生境可划分为石槽-石沟型、石洞-石缝型、土面表层型以及土面下层型4种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微生物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小生境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元回归树 聚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廖洪凯 李娟 +2 位作者 龙健 张文娟 刘灵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9-2435,共7页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并体现出良好的正向累积效应,而石洞、石缝和石槽则相反;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变幅范围在12.61%-15.73%之间,以石槽最高,石沟次之,一般土壤最低;不同小生境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为主,〈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极为低下,不足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基质诱导呼吸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其通径系数分别可达1.530和0.869。总体上,花椒林下小生境可划分沟坑型、一般土及槽缝型三类,与槽缝型相比,沟坑型生境类型土壤有机碳、底物诱导呼吸、全氮、碱解氮、活性有机碳分别可高出73.38%、110.26%、37.01%、44.44%和59.73%。沟坑型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椒林 土壤有机碳 基质诱导呼吸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不同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花椒林表土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廖洪凯 龙健 李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地区花椒林下的石缝、石沟、石洞、石槽、石坑及一般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沟和石坑明显增加了原状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土壤有...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地区花椒林下的石缝、石沟、石洞、石槽、石坑及一般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沟和石坑明显增加了原状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而石槽和石洞则有所降低。除石沟外,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土壤主要增加了>5mm粒级团聚体含量。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降低,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呈"∨"形分布,并在<0.25mm粒级达到最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出现2个峰值,分别在5~2mm和1~0.5mm 2个粒级中出现,而<0.25mm团聚体对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6),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衡量喀斯特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椒林 团聚体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下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洪凯 龙健 +2 位作者 李娟 杨江江 冯业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34-439,共6页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面、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探讨了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矿物组成存在明...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面、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探讨了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矿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即从草丛→灌木林→乔木林,小生境土壤中的石英、高岭石基本保持不变,但草丛土壤中的白云石矿物全部消失,灌木林、乔木林土壤中逐渐出现绿泥石;(2)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草丛>乔木林>灌木林。与此同时,以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变异系数为评价因子,分别对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中小生境有机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生境微地貌特征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变异性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土壤有机碳保护,草丛及灌木林区应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为主;乔木林区则主要是保持现有良好的植被状况,减少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植被类型 土壤矿物 有机碳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的土壤质量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喻阳华 秦仕忆 钟欣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40-2347,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小生境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弄清其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花椒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恢复。【方法】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内石槽、土面、石沟、石缝和石坑5种小生境为研究对... 【目的】探明不同小生境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弄清其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花椒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恢复。【方法】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内石槽、土面、石沟、石缝和石坑5种小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0~20 cm土层不同矿质元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石槽、石缝、石沟小生境的土壤pH显著高于石坑和土面;土面、石槽小生境土壤的碳、氮、磷元素含量较高,石坑、石沟则较低;中量、微量矿质元素在不同小生境土壤间变化较小;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与其他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显著,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土壤质量优劣依次为土面(0. 73)、石槽(0. 49)、石缝(-0. 01)、石坑(-0. 46)和石沟(-0. 75)。【结论】矿质元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均较大,将中量、微量矿质元素纳入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土面、石槽、石缝土壤可加以改造利用,石洞、石沟土壤以自然恢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怅林 土壤质量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羽翎 张广奇 +1 位作者 杨婷婷 戚玉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喀斯特森林中的林窗多为中小尺度干扰形成的,是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场所,探索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其驱动力对喀斯特退化森林更新及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分... 喀斯特森林中的林窗多为中小尺度干扰形成的,是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场所,探索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其驱动力对喀斯特退化森林更新及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分析林窗下木本植物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明确林窗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生境因子对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解释程度。结果表明:对林窗有正向更新反应的树种——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与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为优势种;面积较大、处于中年期的林窗有更高的植物多样性;RDA分析结果显示,林窗特征、地形因子、喀斯特小生境对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影响的总解释率为66.6%,其中,林窗特征的解释率为36%(林窗大小单独解释率达28.2%),地形因子的解释率为23.3%,喀斯特小生境的解释率为1.9%,说明林窗特征是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在喀斯特森林人为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促进喀斯特森林的更新。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喀斯特退化森林天然更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窗特征 地形因子 喀斯特小生境 木本植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来源与运移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牟洋 范弢 户红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选择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内菜花箐上坡位石沟、中坡位土面和下坡位土坡3个喀斯特小生境,通过对降水、表层岩溶水、土壤水及优势树种木质部水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水分... 选择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内菜花箐上坡位石沟、中坡位土面和下坡位土坡3个喀斯特小生境,通过对降水、表层岩溶水、土壤水及优势树种木质部水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表层岩溶水,石沟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水分状况良好,雨季表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大,旱季时表层和深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较小,土壤水活塞流和优先流并存,以优先流补给为主;(2)土面上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降水快速下渗,雨季各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高,旱季较低,深层出现最低值.运移模式多为活塞流,植被优势种清香木旱季利用浅层土壤水较多,雨季利用表层岩溶水较多;(3)土坡蒸发作用弱,深层土壤水δ18O变化范围缩小,雨季表层变异大于深层,旱季时深层变异程度大.基质流混合作用强,以活塞流运移为主,上层存在优先流.随着植被恢复,清香木和云南松相比于灌丛更趋向于利用表层岩溶水等稳定的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土壤水运移 δ18O示踪 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
下载PDF
不同喀斯特微生境中八角莲生长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婷婷 兰洪波 +2 位作者 蒙惠理 王登鸿 陆光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八角莲仿野生栽培效果,比较不同喀斯特小生境八角莲的生长差异,拟总结选出适宜推广的八角莲种植技术。方法:在茂兰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喀斯特微生境(土面、石窝、石缝、石沟)仿野生栽植八角莲,并与人工大田栽植对比,测定不同生境... 目的:探讨八角莲仿野生栽培效果,比较不同喀斯特小生境八角莲的生长差异,拟总结选出适宜推广的八角莲种植技术。方法:在茂兰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喀斯特微生境(土面、石窝、石缝、石沟)仿野生栽植八角莲,并与人工大田栽植对比,测定不同生境下八角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量。结果:仿野生石山种植八角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量均大于大田人工栽培,其中土面种植的八角莲株高最高,石缝、石窝和石沟次之;石缝生境下叶片数最多,其次为土面、石沟、石窝,叶面积、生物量的增长与叶片数相同,依次为:石缝>土面>石沟>石窝>大田。结论:仿野生石山生境种植八角莲优于人工大田栽培,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生长量 仿野生栽培 喀斯特小生境
下载PDF
模拟喀斯特异质性小生境下三叶鬼针草地上地下协同生长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金艺 张静 +4 位作者 李素慧 宋海燕 王佳敏 陶建平 刘锦春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2-772,共11页
模拟在喀斯特异质生境下,通过随机区组实验,研究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在两种土壤生境(浅而宽、深而窄)和3种水分处理(对照、减水50%、减水70%)下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长关系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显示:(1)两种生境中三叶鬼针草... 模拟在喀斯特异质生境下,通过随机区组实验,研究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在两种土壤生境(浅而宽、深而窄)和3种水分处理(对照、减水50%、减水70%)下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长关系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显示:(1)两种生境中三叶鬼针草的地上生长(株高、地径、叶面积、叶生物量)与地下根系生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生物量)均随着施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叶面积比率随着施水量的减少而增加;根质量比在浅而宽土壤生境中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在深而窄土壤生境中呈增加趋势。(2)两种生境中三叶鬼针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生物量、叶面积与根长、叶面积与各层根系生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在浅而宽土壤生境中,三叶鬼针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各土层根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深而窄土壤生境中,地上生物量仅与中上土层根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三叶鬼针草在不同生境中均具有较好的地上地下协同生长对策,在增强对地下资源获取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地上资源的获取。在浅而宽土壤生境中,三叶鬼针草通过协调根系的横向拓展能力与植物叶片的生长来应对快速的干旱缺水;在深而窄土壤生境中,植株能较好地协调根系向下拓展能力与地上叶面积的生长,更好地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异质小生境 水分胁迫 根系拓展 生物量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