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测试音用于人工耳蜗助听听阈测试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邹婷 王永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同一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不同测试音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不同类型测试声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旨在增加可用测试音种类。方法采用啭音、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分别对24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青年行声场下助听听... 目的通过对同一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不同测试音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不同类型测试声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旨在增加可用测试音种类。方法采用啭音、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分别对24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青年行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三种测试音顺序按照拉丁方设计原则,采用改良的Hughson-Westlake法测试助听听阈,频率范围为0.25~4kHz;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测试音所得声场下助听听闽测试结果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3FA(即500、1000、2000Hz平均听阈)和4FA(即500、1000、2000、4000Hz平均听阈)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除啭音外,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也可作为声场下人工耳蜗助听后效果评估的测试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窄带噪声 人工耳蜗 助听听阈
下载PDF
正常青年人常用频率及延伸高频声场测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宇虹 梁力 李永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比较正常青年人常用频率 (12 5Hz~ 8kHz)与延伸高频 (9~ 16kHz)声场 (啭音 )听阈测试结果的不同特点 ,为延伸高频声场测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一组听力正常青年人 (男 5 2人 ,女48人 )行常用频率及延伸高频... 目的 探讨和比较正常青年人常用频率 (12 5Hz~ 8kHz)与延伸高频 (9~ 16kHz)声场 (啭音 )听阈测试结果的不同特点 ,为延伸高频声场测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一组听力正常青年人 (男 5 2人 ,女48人 )行常用频率及延伸高频声场 (啭音 )听阈测试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听力正常青年男女间声场(啭音 )延伸高频平均听阈 (HFA)、常用频率平均听阈 (CFA)和言语频率平均听阈 (SF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测试样本各频率间平均听阈的比较显示 ,延伸高频的测听阈值随着频率的提高而增大。延伸高频平均听阈 (HFA)、常用频率平均听阈 (CFA)和言语频率平均听阈 (SFA)分别为 17.60 3 1± 6.8679;8.90 62± 2 .5 82 9;5 .80 0 0± 3 .2 2 62 ,相互比较显示 ,前者显著高于后二者 (P <0 .0 1) ,并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延伸高频听阈对常用频率听阈、语言频率听阈损失具有一定的早期预示作用 ,但在临床应用延伸高频声场 (啭音 )的听力测试来评估听力损害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声场测试 常用频率 延伸高频 正常青年人
下载PDF
笙簧百啭音韵多
3
作者 吉阳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4-55,共2页
笙是我国最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殷代(公元前1410—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就有“和”的记载,(古时称大笙“竿”,小笙为“和”),在春秋末期的《诗经》中也常提到它,如《鹿鸣》篇中的“吹笙鼓簧”,以及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女娲之笙簧”的... 笙是我国最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殷代(公元前1410—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就有“和”的记载,(古时称大笙“竿”,小笙为“和”),在春秋末期的《诗经》中也常提到它,如《鹿鸣》篇中的“吹笙鼓簧”,以及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女娲之笙簧”的记载,此外诸如“赤松吹笙”、“丹蛟吹笙”、“西王吹笙”、“桓帝善笙”、“墨子吹笙”等传说的文字记载都充分说明笙这一乐器的悠久历史和传奇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力 演奏技法 笙簧 《史记》 口内技巧 民族乐器 簧管乐器 演奏艺术 《诗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