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人的唱和诗体观念——以唱和诗集序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天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明人有很强的辨体意识,他们对唱和诗的认识,不惟体现在诗话中,亦体现在唱和诗集的序跋中。关于唱和诗的功能,明人将其归结为知己交心、诗艺切磋、游戏竞技、治道、教化、存史等,从而凝定了唱和诗的多功能性。唱和诗的源头,明人或追溯至... 明人有很强的辨体意识,他们对唱和诗的认识,不惟体现在诗话中,亦体现在唱和诗集的序跋中。关于唱和诗的功能,明人将其归结为知己交心、诗艺切磋、游戏竞技、治道、教化、存史等,从而凝定了唱和诗的多功能性。唱和诗的源头,明人或追溯至先秦赓歌,或追溯至《诗经》,或认为始于唐代,“诗倡和莫盛于弘治”一语是明人构建本朝唱和诗史坐标的创见。关于唱和诗的体制,明人认为唱诗与和诗存在着三重关系:一是批评层面上的优劣关系,二是阅读层面上的互文关系,三是写作层面上的模拟关系。关于联句的源流发展,明人多有新见,其中对李东阳联句的推崇确立了李东阳继韩、孟以后在联句史上的崇高地位。明人对追和《梅花百咏》的风气与心态既有肯定,又有批评,客观公允。唱和批评论上,明人反对庸俗主义,批判崇古抑今,主张以人论诗,提出了“唱和合离”这一批评术语。总之,明代唱和诗集序跋是研究唱和诗体理论的渊薮,明人的唱和诗体观念在古代唱和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唱和 诗体观念 唱和诗集 序跋
下载PDF
欧阳修与北宋馆职学士诗人群述论
2
作者 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0,共6页
 北宋庆历、嘉佑时期,馆阁与学士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文学才士。欧阳修作为由馆职到词臣的著名文臣和文坛盟主,继景德杨亿、钱惟演、晏殊等馆职学士之后,与苏舜钦、梅尧臣等共同完成诗风的新变。由贡举锁院产生的唱和诗集《礼部唱和集》...  北宋庆历、嘉佑时期,馆阁与学士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文学才士。欧阳修作为由馆职到词臣的著名文臣和文坛盟主,继景德杨亿、钱惟演、晏殊等馆职学士之后,与苏舜钦、梅尧臣等共同完成诗风的新变。由贡举锁院产生的唱和诗集《礼部唱和集》,成为馆职词臣学士诗人群唱和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 馆职 学士 诗人群 唱和诗集 《礼部唱和集》 钱惟演 晏殊
下载PDF
元代唱和诗集与诗人群简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朝晖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68,共3页
本文力图勾勒出元代唱和诗集与诗人群体的关系,明确指出唱和活动对诗人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唱和活动加强了文人群体之间的人际交往,增强了群体凝聚力;二是诗文唱和,提高了艺术水平,扩大了互相影响,形成了共同或相似风格。
关键词 元代 唱和诗集 诗人群体
原文传递
黄丕烈编纂《梦境图唱和诗集》考论
4
作者 廖瑜璞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梦境图唱和诗集》是清黄丕烈、石韫玉、潘世恩等12人唱和诗的结集,由黄丕烈编纂成书,于道光四年首次刊印。此次以“梦”为引的唱和,参与者多为退隐官宦、吴中名士,其中多人还是之后问梅诗社的成员。集中的唱和诗在题材与风格特征上呈... 《梦境图唱和诗集》是清黄丕烈、石韫玉、潘世恩等12人唱和诗的结集,由黄丕烈编纂成书,于道光四年首次刊印。此次以“梦”为引的唱和,参与者多为退隐官宦、吴中名士,其中多人还是之后问梅诗社的成员。集中的唱和诗在题材与风格特征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文人的生活面貌和审美倾向,更能借此管窥道光初年苏州文坛风气之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图唱和诗集 黄丕烈 唱和 问梅诗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