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 被引量:166
1
作者 王东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以下诸篇文章,以文化基因为核心概念,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和世界历史地位,并前瞻中华文明在新世纪如何实现现代传承和发展.王东从总体上概括了中华文明万年起源发展史上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以下诸篇文章,以文化基因为核心概念,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和世界历史地位,并前瞻中华文明在新世纪如何实现现代传承和发展.王东从总体上概括了中华文明万年起源发展史上的五次辉煌,并提炼出了中华文明的五大文化基因;胡孚琛认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奥秘在于传统的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在新世纪要发扬光大,须走综合创新之道;刘军则认为中华文明最大的特征是连续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中;魏小巍将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并从符号学、信息学角度对汉字做了现代解读和阐释;李宏伟从评论张光直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得失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续写马克思文明起源论"中国续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核心理念 道家文化 儒家生态伦理 唯物史观 汉字 符号学 张光直 中国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 被引量:128
2
作者 项久雨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204,共22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立足于生活样态的转变,因此两者的内在旨趣是高度关联的;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又会在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革命性意义,就必须内在地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多种样态,它主要包括了主体样态、发生样态、实现样态与外部样态,它们分别以"人民主体,政党引领"、"矛盾转变,供需融合"、"劳动为本,共创共享"、"理想同构,世界延伸"为理论支柱,共同组成了独特的中国样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扬弃"物的依赖性"并秉持"自由个性"的实践意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方能完成向"人本身"的"复归",实现对于中国道路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美好生活 唯物史观 现代性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道路
原文传递
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19
3
作者 胡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31,207,共19页
在人类实践中,空间发生着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的让渡与转换,这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揭示空间社会化和社会空间化的相互生成机制。马克思是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给空间之双重再生产的分析出发,去进行空间... 在人类实践中,空间发生着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的让渡与转换,这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揭示空间社会化和社会空间化的相互生成机制。马克思是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给空间之双重再生产的分析出发,去进行空间社会化重构现象之解析的。马克思极其关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物质实践的不同状态对生存空间带来不同的生产、构建和形塑,以致可以从生存空间的形态去判定历史发展的分期。就整个世界历史进程而言,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实质上就是资本逻辑通过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刚性力量,将生产实践和活动空间都纳入资本运行的轨道,遂使率先发达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世界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空间 空间社会化 社会空间化
原文传递
重建价值哲学 被引量:80
4
作者 冯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4,共8页
Philosophy of Value is an essential orientation in philosophical study. The key of the philosophy of value is to take the problems of values in human activities as the key problem of philosophy. Not only Hermann Lotze... Philosophy of Value is an essential orientation in philosophical study. The key of the philosophy of value is to take the problems of values in human activities as the key problem of philosophy. Not only Hermann Lotze, but also Karl. Marx, are the founding father of philosophy of value. All philosophical schools, such as the practice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 Heidegger’s critique of the philosophy of value, the doctrines in Soviet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values, conceal the reformative significance of philosophy of value. The Marxia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re-forming the philosophy of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唯物史观 洛采 社会伦理道德 分析哲学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98
5
作者 张培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1,113,共8页
当今这个时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出现了工匠精神的回归浪潮。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单纯辨析其精神内涵远远不够,需要从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时代要求角度考察其内在逻辑。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合力——各国对实体制造业的再重视、消费社... 当今这个时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出现了工匠精神的回归浪潮。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单纯辨析其精神内涵远远不够,需要从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时代要求角度考察其内在逻辑。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合力——各国对实体制造业的再重视、消费社会后期的转型需求以及互联网时代匠人个体生存方式的回归——共同促成了工匠精神的回归。当代工匠精神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它精准地表达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因而具有与传统不同的新的时代内涵:重视创造创新、突显个体自主性和人的价值、强调现实统一。工匠精神背后折射的是这个时代实践精神的复兴。它是一种真实的时代气质,它代表现在的现实,更是一种未来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互联网时代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被引量:82
6
作者 王学典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5-190,共26页
关键词 中国 历史学 史料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 历史主义
原文传递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被引量:58
7
作者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8-32,共5页
本文分析了西方人本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等三个层面 ,指出现代西方哲学集中体现了价值论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扬弃和变革 ,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过程中 ,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 本文分析了西方人本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等三个层面 ,指出现代西方哲学集中体现了价值论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扬弃和变革 ,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过程中 ,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被创立的。本文肯定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是其理论的导向原则和价值判断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价值论 唯物史观 异化理论
原文传递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被引量:84
8
作者 龚书铎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范式 近代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主要表现 中国革命 党的领导 史学研究 唯物史观 主流文化 学习西方 本来面目 抗拒
原文传递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被引量:81
9
作者 张晓红 梅荣政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7期42-47,共6页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我...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被引量:75
10
作者 蒋大椿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1,共19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新时期中国多种史学思潮的内在联系 ,指出多元化史学思潮在中国已经形成 ,唯物史观的理论影响在下降。分析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论缺陷 ,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应当发展成为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并对马克... 本文简要评述了新时期中国多种史学思潮的内在联系 ,指出多元化史学思潮在中国已经形成 ,唯物史观的理论影响在下降。分析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论缺陷 ,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应当发展成为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并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做了分析的和综合的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 当代中国 国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唯物史观 新时期 理论缺陷 史学思潮 评述 综合
原文传递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 被引量:79
11
作者 李新英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因素。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教学和中考命题中亦有所体现。从五大历史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解读和教学实际应用方面... 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因素。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教学和中考命题中亦有所体现。从五大历史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解读和教学实际应用方面谈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
下载PDF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被引量:72
12
作者 徐蓝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52,共9页
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突出、最重要的新理念是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学科 课程结构 素养 解读 内容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原文传递
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 被引量:63
13
作者 鲁品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23,共10页
前苏联版哲学体系中生产关系理论的根本缺陷是脱离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活动 ,抽象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这些作用必须通过具体现实的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生产关系由人类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两个... 前苏联版哲学体系中生产关系理论的根本缺陷是脱离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活动 ,抽象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这些作用必须通过具体现实的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生产关系由人类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两个方面———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与生产力共同生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本质上是社会总利益与各个群体的利益目的之间的矛盾 ,人的解放与转型是这个矛盾的解决途径。以此鸟瞰历史与当代经济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主体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原文传递
空间正义的唯物史观叙事——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被引量:66
14
作者 胡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3,共20页
空间正义问题在社会生活与学术研究领域日益突显。规模浩大、急促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全民深度关注的房地产业问题,更使空间正义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作为社会正义的形塑,空间正义表达同时也创生着社会正义。空间正义的理解与诠释,... 空间正义问题在社会生活与学术研究领域日益突显。规模浩大、急促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全民深度关注的房地产业问题,更使空间正义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作为社会正义的形塑,空间正义表达同时也创生着社会正义。空间正义的理解与诠释,必须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原则,以生产方式为基底,从社会经济立论,澄明制约空间正义的人权与产权关系;在人与自然、空间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互动中,深入探讨、阐释空间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内在统一,以及由此决定的空间价值的整体性、普遍性和局域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揭示栖居场所正义性体验的致思特点及其对空间正义社会认知的还原论机制。这种叙事逻辑的寻绎和发挥,将助深化、拓展空间正义研究,彰显其学术与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人权 产权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64
15
作者 马昀 卫兴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64,203,共19页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既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包括管理、分工协作、科学、自然力等。劳动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动力,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生产组织及自然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强调创新驱...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既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包括管理、分工协作、科学、自然力等。劳动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动力,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生产组织及自然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依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推进和统率其他生产要素的变革及其协调发展。生产力作为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会自行发展,有其自己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矛盾和解决,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是也不可能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应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既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包括搞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
原文传递
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被引量:63
16
作者 刘同舫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4,共9页
当代社会思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其最具代表性者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实质皆为企图修正和解构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诠释中... 当代社会思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其最具代表性者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实质皆为企图修正和解构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诠释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中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当代社会思潮呈现出着意诠释中国的现代性、以学术策略吸纳民间力量、宣扬知识精英的理性统治以及用唯心史观置换唯物史观的共同特性。面对当代社会思潮竞相展示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转换态度,变"被动回应"为"主动挑战",在挑战当代社会思潮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马克思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劳动正义 被引量:57
17
作者 刘同舫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2,204,共20页
寻求和探明劳动正义的本真内涵与现实表征贯穿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叙事的始终。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存在方式和自由解放的本质需要,在审视人类劳动与人类历史的相互关系中阐明了劳动正义与生产正义、社会正义之间的层级结构,确立了劳动正义在... 寻求和探明劳动正义的本真内涵与现实表征贯穿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叙事的始终。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存在方式和自由解放的本质需要,在审视人类劳动与人类历史的相互关系中阐明了劳动正义与生产正义、社会正义之间的层级结构,确立了劳动正义在这一结构中的逻辑先在性,并确立了作为劳动正义前提的自由向度和解放维度。唯物史观与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方式是马克思论述劳动和正义命题时的基本遵循,他从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角度对劳动的“非正义性”进行历史解构与前提批判,批判了“资本正义”“经济正义”的非正义性实质。马克思揭示了劳动与资本及其衍生的劳动内部关系的悖论,从“劳动自由”的高度破解了理论谬误。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内蕴的叙事力量以及批判向度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论域之中可被重新激活并启发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劳动正义 劳动关系 劳动生产形态
原文传递
反映社会还是塑造社会?——国外社会学讨论“政党—社会关系”的两条路径 被引量:57
18
作者 张跃然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41,246,共27页
政党与社会群体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是西方政党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西方政党社会学大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视角:传统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先有社会,后有政党",政党是... 政党与社会群体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是西方政党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西方政党社会学大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视角:传统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先有社会,后有政党",政党是已成型的社会群体的表达和反映,这一视角在西方政党社会学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最近几年涌现的新马克思主义视角则提出"先有政党,后有社会",作为行动主体的"社会群体"恰恰是被政党的政治行动塑造成型的,这一视角为政党社会学打开了新的问题意识空间。这两条路径可以看作是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论述各取一端。西方政党社会学的后续发展路径应该将这两条路径有机结合,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总体性辩证思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社会学 政党--社会关系 唯物史观 辩证思想 耦合
原文传递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42
19
作者 黄楠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5,共5页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黄楠森“文化”一词可能是各种论文著作和日常语言中含义最为分岐,使用最为随意的名词之一,要求全社会都按照一个同一的定义来使用它当然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但当我们把文化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研究,特...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黄楠森“文化”一词可能是各种论文著作和日常语言中含义最为分岐,使用最为随意的名词之一,要求全社会都按照一个同一的定义来使用它当然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但当我们把文化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研究,特别是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象 意识形态 文化因素 论文化 唯物史观 民间文化 科学技术 经济思想 文学艺术 精神产品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4
20
作者 侯惠勤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4,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