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语言景观研究——以潜口民宅和唐模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金怡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6期79-83,共5页
语言景观研究公共空间的语言标牌,探究语言背后反映的语言政策、意识形态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以语言景观理论为研究框架,考察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官方语言标牌的使用状况。研究发现:旅游区语言景观多语现象显著;汉语为优势语码,占绝对主导地... 语言景观研究公共空间的语言标牌,探究语言背后反映的语言政策、意识形态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以语言景观理论为研究框架,考察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官方语言标牌的使用状况。研究发现:旅游区语言景观多语现象显著;汉语为优势语码,占绝对主导地位,英语为首选外语,韩、日、法语为相对的弱势语码;语言使用整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但多语标牌中的外语语种存在拼写错误和翻译不当等现象。为进一步加速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国际化和示范化进程,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增强语言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语言景观 语言标牌 潜口民宅
下载PDF
唐模的似水时光
2
作者 雷柏荣 《绿色视野》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唐模,是位于皖南歙县的徽派古村,始于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后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决定以盛唐时的风范重建... 唐模,是位于皖南歙县的徽派古村,始于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后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决定以盛唐时的风范重建村庄,取名“唐模”,意即“唐朝模范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水口文化 范村”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空间秩序化特征、机制与更新引导策略——以黄山市唐模村为例
3
作者 陈晓华 魏微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685-696,共12页
以黄山市唐模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形态量化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传统村落空间秩序化特征,分析空间秩序化机制,提出秩序化空间更新引导策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表现出整体空间格局聚合化、街巷空间组织层级化、建筑空间布局有序... 以黄山市唐模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形态量化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传统村落空间秩序化特征,分析空间秩序化机制,提出秩序化空间更新引导策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表现出整体空间格局聚合化、街巷空间组织层级化、建筑空间布局有序化等秩序化特征;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风水文化及族权制度等因素共同驱动传统村落空间秩序化,自然环境决定村落空间形态,经济发展驱动村落空间扩张,风水文化引导人居环境营建,族权制度维护等级化社会空间秩序。建议采取空间格局的延续与优化、街巷组织的修复与提升、建筑空间的传承与更新等策略引导传统村落秩序化空间更新发展。本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借鉴,为传统村落空间更新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传统村落 空间秩序 更新策略 引导策略 空间句法
下载PDF
产权视角下古民居更新路径研究——以黄山市唐模村为例
4
作者 胡慧 房乐乐 《住区》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古民居的保护更新正在走向差异化的变革。本研究以黄山唐模村为例,从产权视角出发,梳理唐模村产权变更历程和建筑产权现状,分析产权法律法规缺失、产权交易繁杂、产权破碎化、资金不足、管理权责混乱等负面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古民居的保护更新正在走向差异化的变革。本研究以黄山唐模村为例,从产权视角出发,梳理唐模村产权变更历程和建筑产权现状,分析产权法律法规缺失、产权交易繁杂、产权破碎化、资金不足、管理权责混乱等负面影响,并从产权、资金、参与者三方面揭示其现实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引入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理念,尝试在制度完备基础上,建立不同产权主体不同更新策略-循序分期更新项目-更新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的更新体系,为同类型古民居更新提供路径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民居 小规 渐进式更新 建筑产权
下载PDF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皖南永佃制租佃及经营机制考察——以歙县唐模村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 慈鸿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82,共18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唐模村的永佃制是优于普通租佃制的租佃制度,其运行机制:一是永佃制下主佃之间的双向永佃租佃使唐模村的租佃形式比普通租佃更加灵活,并形成低永佃租率;二是永佃制在赋予佃农佃权的前提下促进了经营地权的流转;三是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唐模村的永佃制是优于普通租佃制的租佃制度,其运行机制:一是永佃制下主佃之间的双向永佃租佃使唐模村的租佃形式比普通租佃更加灵活,并形成低永佃租率;二是永佃制在赋予佃农佃权的前提下促进了经营地权的流转;三是双层地权的运作使地权租佃成本降低,促进了零碎地块的整合以及劳动力和地权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佃制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乡村选择性旅游潜力评估
6
作者 徐晖 王群 范习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5期13-22,30,共11页
选择性旅游是一种有利于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的“友好型”旅游发展模式。以唐模村为例,通过构建选择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唐模村选择性旅游发展水平指数,通过影响因子分析,构建影响... 选择性旅游是一种有利于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的“友好型”旅游发展模式。以唐模村为例,通过构建选择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唐模村选择性旅游发展水平指数,通过影响因子分析,构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唐模村选择性旅游可持续发展有较大潜力。(2)唐模村居民和游客在指标C11(旅游运营方管理能力强)、C13(民俗文化传承弥新)、C19(游客居民能够近距相处)、C22(产品多样性)、C29(有长远目标战略)的感知上存在明显差异,是其选择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3)主要影响因子有地方政策、生态环境、地域文化、主客关系等,地方政策在唐模村选择性旅游发展过程中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旅游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园林胜景唐模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新 《小城镇建设》 2016年第6期20-21,共2页
唐模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与棠樾、岩寺、潜口、呈坎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接壤,这里是安徽省历史村镇最密集地区。唐模村以水口、园林、水街、廊桥和民居的组合为特色,堪称乡村园林胜景。唐模村始建于五代时期,... 唐模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与棠樾、岩寺、潜口、呈坎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接壤,这里是安徽省历史村镇最密集地区。唐模村以水口、园林、水街、廊桥和民居的组合为特色,堪称乡村园林胜景。唐模村始建于五代时期,汪姓始祖精于天文地理,勘风水选址在此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黄山市 历史文化名镇 天文地理 五代时期 棠樾 徽州区 呈坎 廊桥 奎文阁
下载PDF
呈坎:古村怀古
8
作者 三卜 杨帆 吴秋煌 《中华手工》 2015年第2期54-55,共2页
徽州到处是古村,遍地有故事,但唯有呈坎,是最应该去的地方。初到呈坎,满眼白墙青瓦,小桥荷塘,并未觉出与其他村落的不同之处。但呈坎的魅力在于时间,在村子里觅个住处,安安稳稳住下来,给自己,也给呈坎多点时间,才能品味其独特的魅力。... 徽州到处是古村,遍地有故事,但唯有呈坎,是最应该去的地方。初到呈坎,满眼白墙青瓦,小桥荷塘,并未觉出与其他村落的不同之处。但呈坎的魅力在于时间,在村子里觅个住处,安安稳稳住下来,给自己,也给呈坎多点时间,才能品味其独特的魅力。早在宋代,理学家朱熹就给了呈坎极高的美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时至今日,呈坎也依旧担得起这样的赞叹。历经百年的历史,它仍然是徽州地区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村落里的古建筑还清晰保留有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遗迹。一边是烟雾缭绕的炊烟,一边是百年岁月的痕迹,这样的对冲对撞却又相谐相生的景象,实在令人着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坎 徽州地区 烟雾缭绕 青瓦 八卦村 对撞 宏村 屯溪 九十九
下载PDF
徽州圆梦,到唐模
9
作者 郑建伟 《风流一代》 2018年第28期60-61,共2页
古树为媒,水口文化博大精深唐模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由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思立率领儿孙迁回祖居地,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走进这个书写着传奇色彩的'模范村',刚到村口就发... 古树为媒,水口文化博大精深唐模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由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思立率领儿孙迁回祖居地,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走进这个书写着传奇色彩的'模范村',刚到村口就发现一棵枝干虬曲苍劲、树端下部中空的古香樟树,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张口凝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区 檀干园 翰林院 水口园林 许承宣
原文传递
同胞翰林
10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2-52,共1页
清代康熙年间,歙县唐模村(今属黄山市徽州区)许承宜、许承家兄弟二人俱考中进士,一授庶吉士,一授编修,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说。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中国 翰林 清朝 歙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