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大汉原陵秘葬经》札记 被引量:121
1
作者 徐苹芳 《考古》 1963年第2期87-106,共20页
唐宋时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是根据当时的堪輿家所規定的制度来按排的,特別是在葬式、随葬明器、墓地的选擇和墓区的地面建筑等方面,与堪輿术的关系极为密切。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現的大批的唐宋墓葬,已充分地說明了这... 唐宋时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是根据当时的堪輿家所規定的制度来按排的,特別是在葬式、随葬明器、墓地的选擇和墓区的地面建筑等方面,与堪輿术的关系极为密切。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現的大批的唐宋墓葬,已充分地說明了这个問題。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器 墓葬形制 宋会要辑稿 唐宋 制度 地理 金元时期 宋墓 地面建筑 唐代
原文传递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1963—1965) 被引量:122
2
作者 李征 《文物》 1973年第10期7-27,82,共22页
196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配合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工程,对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两地区的一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从1963年12月开始,至1965年结束。这次发掘,出土了很多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 196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配合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工程,对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两地区的一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从1963年12月开始,至1965年结束。这次发掘,出土了很多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现将主要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我国古代 高昌 中原地区 吐鲁番 墓葬 文书 友好往来 发掘 唐代
原文传递
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窖藏文物 被引量:98
3
《文物》 1972年第1期30-42,共13页
陕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地上地下遗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方针。
关键词 唐代 历史文物 西安南郊 金银器 开元通宝 劳动人民 唐长安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主席 历史悠久
原文传递
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89
4
《文物》 1972年第7期26-32,70-71+75-76,共11页
唐中宗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公元682—701年)墓,位于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东南隅,是乾陵陪葬墓之一。
关键词 发掘简报 唐墓壁画 唐代 天井 乾陵 图版 中宗 生活用具 仪仗队 宫女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 被引量:87
5
作者 宿白 《考古学报》 1982年第2期137-154,共18页
西安地区指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诸县。在唐代,这里是京城所在和毗邻京城的京兆府雍州辖地。许多唐代皇室、贵戚、京畿大族的墓葬在这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外地流寓到京畿的人,死后也埋葬在这里;至于开国功臣、历朝的重要将相更以陪... 西安地区指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诸县。在唐代,这里是京城所在和毗邻京城的京兆府雍州辖地。许多唐代皇室、贵戚、京畿大族的墓葬在这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外地流寓到京畿的人,死后也埋葬在这里;至于开国功臣、历朝的重要将相更以陪葬帝陵为荣。帝陵集中在今西安市附近的渭水北岸。因此,西安地区是唐代大墓集中的地点。唐代较大的墓葬一般都绘有壁画,三品官以上的大墓的壁画,内容更丰富,技艺水平更高。西安地区多唐代大墓,所以研讨唐墓壁画,解放后西安地区的发现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壁画内容 唐墓壁画 唐代 序列号 墓室壁画 墓葬 阿史那 天井 墓主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 被引量:80
6
作者 宿白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41-50,1,共11页
宿白先生的《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根据墓葬形制的不同,将西安地区唐墓分为四型,认为此四型分别与皇室重臣、五品以上(其中三品以上又可分出一级)、五品以下、庶人的身份级别相对应,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和有关考古资料,提出唐陵地宫应为... 宿白先生的《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根据墓葬形制的不同,将西安地区唐墓分为四型,认为此四型分别与皇室重臣、五品以上(其中三品以上又可分出一级)、五品以下、庶人的身份级别相对应,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和有关考古资料,提出唐陵地宫应为前、中、后三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形制 唐墓 文物 斜坡 竖井 唐代 墓葬 考古学 隋唐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分析研究 被引量:79
7
作者 李最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大量绘画颜料试样分析 ,介绍了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彩塑颜料的分析结果。又与莫高窟早期及新疆克孜尔石窟绘画颜料对比研究 ,论述了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的特征及应用规律。同时 ,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和对壁画变色颜料试...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大量绘画颜料试样分析 ,介绍了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彩塑颜料的分析结果。又与莫高窟早期及新疆克孜尔石窟绘画颜料对比研究 ,论述了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的特征及应用规律。同时 ,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和对壁画变色颜料试样的分析 ,研究了莫高窟壁画颜料的稳定性 ,特别研究了铅丹的变色机理。最后还论述了防止壁画颜料变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唐代 绘画颜料
下载PDF
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 被引量:69
8
作者 齐东方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82,共24页
目前唐墓已发现几千座,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分区、分期、分类型,结果显示,以八世纪中期为界,唐前期的墓葬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唐后期的墓葬缩小,随葬品简陋。这一直观的现象通常被解释为中晚唐政局动荡、皇权不稳、经济衰落、丧... 目前唐墓已发现几千座,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分区、分期、分类型,结果显示,以八世纪中期为界,唐前期的墓葬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唐后期的墓葬缩小,随葬品简陋。这一直观的现象通常被解释为中晚唐政局动荡、皇权不稳、经济衰落、丧葬制度遭到破坏等原因。然而这一长期影响着人们对唐墓的认识不仅不能令人满意,还与文献记载发生了重大矛盾,使研究陷入尴尬的境地。对墓葬的分区、分期、分类型的研究,采用考古学方法进行技术性整理的成分较多,而对探讨社会生活,特别是其中丧葬习俗和礼仪葬制度的研究,能够断言的结论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制度 丧葬习俗 丧葬观念 唐代 丧葬制度 出土文物 政局动荡 经济衰落 文献记载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绍新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8-119,共22页
一“个”是汉语中适用范围最广的量词,可用于多数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在各种语言材料中,“个”又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量词。
关键词 “个” 汉语量词 专用量 抽象名词 语言材料 用法 现代汉语 数词 语源 唐代
原文传递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被引量:61
10
作者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安史之乱 唐代 中原 大一统 兴衰 农耕 保证 扩大 条件
原文传递
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 被引量:70
11
作者 韩伟 王占奎 +4 位作者 金宪鏞 曹玮 任周芳 淮建邦 傅升岐 《文物》 1988年第10期1-28,97-105,共37页
法门寺是我国境内的著名古刹之一。至迟在北魏肘,寺内当已有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玉骨的宝塔。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寺内原有明代建造、民国年间修葺的十三层八角砖塔一座(图一),1981年8月该塔因霪雨等原因倒... 法门寺是我国境内的著名古刹之一。至迟在北魏肘,寺内当已有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玉骨的宝塔。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寺内原有明代建造、民国年间修葺的十三层八角砖塔一座(图一),1981年8月该塔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此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文化局及扶风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在拆除原塔残余部分后,对塔基及其外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发掘工作从1987年2月28日开始,至11月30日暂告一段落。其间,大体可分作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唐代 阿育王塔 塔基 图版 标本 纺织品 纹饰 发掘 夯土
原文传递
都兰出土丝织品初探 被引量:61
12
作者 许新国 赵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1年第0期63-81,共19页
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令人震惊和瞩目。以往,这一时期的丝绸重要的出土地首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墓葬群,其次为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等处,近年。
关键词 丝织品 丝织物 都兰 图案 出土 唐代 纹样 平纹 纬二重组织 织锦
原文传递
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49
13
作者 韩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67,共19页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 ,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唐代中期到宋代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 ,是随着士族社会的瓦解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 ,根源于士族在乡而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唐朝国家取...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 ,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唐代中期到宋代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 ,是随着士族社会的瓦解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 ,根源于士族在乡而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唐朝国家取得文化主导权 ,以及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繁荣 ,促成士族纷纷向城市迁移 ,逐渐远离乡村 ,城乡呼应的士族政治形态瓦解 ,唐宋间发生了继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之后最具深远意义的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族 唐代 魏晋南北朝 城市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44
14
作者 赵长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本文讨论带"得"的述补结构(V得C)产生的途径,着重探讨"V得C"格式中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虚化过程。魏晋六朝时期,"得"具有"使、令"义用法和功能,唐代"得"以"致使&qu... 本文讨论带"得"的述补结构(V得C)产生的途径,着重探讨"V得C"格式中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虚化过程。魏晋六朝时期,"得"具有"使、令"义用法和功能,唐代"得"以"致使"义动词的身份进入到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的句法位置,形成"V得VP"格式。之后,"得"在该句法位置上进一步虚化为结构助词,原为连动结构的"V得VP"也就演变为述补结构"V得C"。文章最后对"得"产生"致使"义的原因提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述补结构 句法位置 虚化 连动结构 谓词性成分 动词 魏晋六朝 身份 唐代
原文传递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題材試探 被引量:50
15
作者 王逊 《文物》 1963年第8期19-39,共21页
永乐宫是我国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現之一。其中丰富的壁画在我国古代繪画史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而尤以三清殿的壁画为研究在民間繪画傳統中居巨大数量的道教繪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資料。三清殿壁画的全部内容为各种天神地祇的形象。
关键词 壁画 道教 形象 我国古代 元图 唐代 重要地位 杜光庭 吴道子 永乐
原文传递
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 被引量:37
16
作者 华林甫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3-42,共10页
粟(谷子)是唐代大多数人口的第一主粮,麦则居其次。本文首先对唐代粟、麦生产布局作了静态的探讨,认为粟的主要生产地域为黄河流域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以及今日四川东部;麦子生产地域则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的同时,在南方江南... 粟(谷子)是唐代大多数人口的第一主粮,麦则居其次。本文首先对唐代粟、麦生产布局作了静态的探讨,认为粟的主要生产地域为黄河流域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以及今日四川东部;麦子生产地域则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的同时,在南方江南东道、荆湖地区、川西平原也有较多的生产,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继而对它们的生产布局作了动态研究,认为安史乱后北方粟的生产明显下降,而麦子则无论南北都有惊人的增长,同时对这种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索,并且指出:这种变化在历史发展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分布 唐代
下载PDF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 被引量:38
17
作者 雷闻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41,共15页
唐代的地方祠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由国家礼典明文规定并全国通祀者 ,其次是由地方政府所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 ,最后则是由州县官府判定为淫祠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二类祠祀最为重要 ,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 唐代的地方祠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由国家礼典明文规定并全国通祀者 ,其次是由地方政府所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 ,最后则是由州县官府判定为淫祠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二类祠祀最为重要 ,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妥协和引导。生祠和城隍神是这类祠祀的典型代表。对于为数众多、来源各异的地方祠祀 ,国家并不将其简单作为“淫祠”加以禁毁 ,更多是通过将其纳入国家礼制系统而赋予官方地位 ,其正当性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地方祠祀 生祠 城隍神 礼制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 被引量:41
18
作者 陈安利 马咏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5-27,98,共14页
1989年7月,在西安东郊王家坟西北电力职工医院院外发现砖室古墓一座,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对此墓进行了清理。一墓葬概况墓葬位于西安市长缨路东段,50年代在这一带曾发掘过一批唐墓。此墓为单室砖墓,南北向,有墓道。
关键词 壁画 唐代 西安 墓葬 长条砖 牡丹花 开元通宝 画面 西北电力 省博物馆
原文传递
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 被引量:42
19
作者 张国刚 蒋爱花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5,共11页
目前 ,关于唐代婚姻年龄的实证性考察并不多见。本文依据墓志资料 ,从中整理出有效可靠的样本 ,对唐代妇女及男子的婚龄进行探讨 ;指出女子结婚期集中在 13岁至2 2岁 ,男子的结婚高峰期为 17岁至 30岁 ;“笄年”并非具体的年龄所指 ,而... 目前 ,关于唐代婚姻年龄的实证性考察并不多见。本文依据墓志资料 ,从中整理出有效可靠的样本 ,对唐代妇女及男子的婚龄进行探讨 ;指出女子结婚期集中在 13岁至2 2岁 ,男子的结婚高峰期为 17岁至 30岁 ;“笄年”并非具体的年龄所指 ,而是表示女子成年待嫁的状态 ,笄年与实际的过门出嫁还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本文还对唐代男女的晚婚原因分别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婚姻年龄 墓志资料 笄年
原文传递
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伯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7-177,共11页
唐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何在、地位如何,学术界至今仍莫衷一是,亟待从总体上予以说明并作出切实的分析。唐代诗学的特点在于“规范”,而“规范诗学”的要义在“怎么写”,因而唐代诗学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在中国文学批评... 唐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何在、地位如何,学术界至今仍莫衷一是,亟待从总体上予以说明并作出切实的分析。唐代诗学的特点在于“规范”,而“规范诗学”的要义在“怎么写”,因而唐代诗学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规范诗学 诗格 写什么 怎么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